“既然这样,往后的事情就拜托张先生您咯!将来不管是福是祸,咱们都会一同承担!”
在经过与皇帝大人的一夜会谈以后,如今张璁大叔的知名度可谓与rì俱增,并且很快成为朝廷上下乃至街头巷尾最受人议论的“话题人物”。
不过,有一点大家必须要搞清楚的就是,其实广大官员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谈论他,这并不代表他有多受欢迎。相反,实际上大家都只是在背后数落他而已。害得张璁大叔还以为最近得了感冒,才会经常打喷嚏。
六月十三rì(丙午),张璁、桂萼这两位兄弟同时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专门负责礼仪方面的事项。
说起翰林院这个地方,那可真的不是一般人能进去。平rì能到里面去上班的人都是时下最jīng英的知识分子。所以在杨慎他们看来张、桂这两个败类凭什么能进翰林院?
就这样,当张璁、桂萼两人第一天来到翰林院上班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堂堂翰林院竟然连个扫地的人都没有。
原来早在嘉靖下诏提拔张璁、桂萼他们进入翰林院时,杨慎已经联同翰林院里的其他官员上奏给皇帝大人提出抗议。
他们在奏疏声称坚持以“濮议论”为正道,贬斥张、桂两人的理论为邪说。甚至还表明态度不愿意跟张璁、桂萼他们做同僚。并且以集体罢工来威胁小皇帝,希望把张、桂两人赶出翰林院。
眼看张璁他们受到排斥,嘉靖那边决定做出强硬回复。
“翰林院集体闹罢工是想威胁朕吧!行,如果你们谁有意见的话,那就请他到财务那里领回这个月的工资,明天不用再来上班了。”
“别以为你们不干,朕的工资就发不出去,想进咱家翰林院的人门口排着队呢!”
杨慎他们估计怎样也没想到皇帝大人的态度竟然会如此强硬,最后翰林院的那帮知青终归还是乖乖的回去上班。
没办法呀!不上班还能去哪?这年头转工不容易,况且天下间估计也没有什么会比皇粮更好吃吧。
这边有人垂头丧气,那边却有人洋洋得意!
张璁、桂萼他俩这回开心死咯!想想,当年(也就是去年)自己还是南京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如今一个华丽转身已经成为皇帝身边最得意的宠臣,看看以后还有谁敢欺负我们。
俗话说“小人得志便猖狂”,张璁大叔虽然不算是小人,但确实很狂。
六月十八rì(辛亥),张璁再次呈上一份奏疏,通过列举十三条事项,分别说明此次“议礼”的重要xìng,以及趁机弹劾各路官员以往的种种不当行径。到最后,满朝上下的官员几乎都被他骂臭。
当然,张璁在文书当中所列举的那些批评的内容,其实都是一律泛指而已,欢迎各单位官员对号入座。
如是者又过了一个月!尽管此时张璁、桂萼他们受尽朝臣杯葛,但消长之机,间不容发。
眼看所有事情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七月十二rì(乙亥)这天,嘉靖皇帝下召,接纳张璁早前的建议,将于本月十六rì,重新更定蒋太后的尊号为“圣母章圣皇太后”(把“本生母”三字去掉),并于当rì举行隆重的册封典礼!
当消息一传出来,满朝上下顿时嘘声一片,而嘉靖皇帝就在一片喝倒彩声中顶住压力,继续向前。
接下来的那两天,小皇帝的办公室里几乎堆满了所有反对更定封号的奏疏。
说实话,明朝这帮官员他们真的很有“敢xìng”,尤其对于“提意见”这事他们一向都是无畏无惧、勇往直前!哪怕他们当中一些人只是一名六品以下的小官,但面对着“上级”他们依然直言无讳。
确实,“人微”但未必代表“言轻”,关键只要你肯说、敢说!如果觉得分量不够的话,那就得靠数量,多说几遍,反复地说。
不过很遗憾的是,现在咱们这位小皇帝已经不想再理他们那么多了!反正事情都已经决定,不管你们上再多的奏疏来反对我也没用。
唉!事到如此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其实,自人类有阶级以来,“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相处之道早已成为人类“必修课”之一。作为“上级”,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一种“命令”。
然而,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服从。对于“上级”的旨意,“下级”却偶尔会阳奉yīn违,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作为一名理智型的“上级”往往对于一些可以理解的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大局),通常他们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这样“上级”与“下级”之间这种特殊的相处方式。几千年一直维持下来,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约定”。而这种“约定”就像是一张无形的“合同”。
很可惜,现在嘉靖决定要在他手下这帮大臣面前把这张“合同”撕毁!
对于小皇帝的这种独断行为,在很多后世人的眼里,无疑是他在迈向那条dú cái之路上跨出的第一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