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1 / 2)

()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那是因为,他向嘉靖皇帝推荐了一个不该推荐的人来接管礼部。

说起这位新到任的礼部尚书,我想很多朋友都对他不会陌生。因为在历史上,此人的知名度可要比张璁跟夏言他们还要高出很多。而他,正是明代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代权jiān─────严嵩。

严嵩,字惟中,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出生在江西分宜县,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出身。而作为明朝jiān臣的代言,严嵩在历史上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宋朝的秦桧以及清朝的和珅。

然而谁也没想到,像严嵩那样的大反派,当年也曾经是一位道德高尚的青年才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变成后来这样呢?

其实说白了,无非就是为了上位。

大家也知道,想要在朝廷里头混得好,人际关系可是最重要的。为此,严嵩绞尽脑汁、施尽法宝,务求全方位拓展公关业务。最终,不管“上下、前后、左右、中间”(即上级、下级、前辈、后辈、左派、右派、忠臣、jiān臣),只要对他有利的,他都会去巴结。

尤其,像夏言那样显贵的老乡就更不用说了,自从他这位老乡发迹以后,严嵩更是每天鞍前马后地侍奉着。而为了进一步讨好对方,严嵩甚至还经常邀请他参加饭局。

只不过,夏言却从来不喜欢出现在那些“摸酒杯底”的场合。对他来说,平rì唯一需要应酬的对象就是皇帝,只要能够讨好他一个人就行了,其余那些小角sè,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去理会。

然而,夏言尽管在礼节上不领严嵩的人情。但在工作上,他对这位老乡还是很关照的。因此,在夏言的推荐之下,严嵩便顺理成章地坐上礼部第一把交椅。

可是,在当上礼部尚书以后,严嵩的rì子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样好过。因为在不久之后,他将面临一场“大考”。而此次主考官嘉靖所给他出的考题只有一道,那就是如何能让他的老爸“称宗祔庙”。

嘉靖十七年五月,大考开始了!

一大早,嘉靖皇帝于朝堂之上,再次向群臣发出有关他父亲献皇帝“称宗祔庙”的问题。当听到皇帝大人的发问以后,在场的官员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全部投向礼部尚书严嵩身上。确实,这是有关于礼制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先由他老人家来回答。

这下子,恐怕严嵩想推也推托不了。于是,他便开始四周寻找夏言的身影,祈求这位老乡能够打救、打救一下自己。

只可惜,当他看到夏言时,夏言已经把头拧向另外一边。很显然,他的意思就是说,“老兄,你别看着我,这回我也没办法啊”!

看着夏言的反应,严嵩的心里面开始产生出一种极为可怕的错觉。

原来这家伙早就预料到皇帝大人会出这样一道难题,所以为了逃避责任,现在才把礼部尚书一职交给自己。

严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认知偏差,完全是因为他体内的那颗小人之心作祟。其实,当初夏言之所以会提拔他,纯粹是出于同乡情谊。只可惜,严嵩现在的心里却不这样认为。

正因为有这种误会的出现,严嵩与夏言之间的友谊之火熄灭了。

不过对于严嵩来讲,眼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并不是跟夏言之间的问题,而是如何完成皇帝大人给下来的命题。

到底该如何交差呢?可以说,严嵩的心理扭曲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

然而,坐在龙椅上的嘉靖才不管你那么多,反正“题目”已经给了你,你就给朕好好的写一个方案出来。

记住!明天交卷。

唉!这回,怕且严嵩也求救无门了。就在没有任何依靠,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眼前,严嵩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

那就蒙过去吧!于是在回家以后他便开始动笔做题,在奏疏里头反复兜圈,尽量避开有关“称宗祔庙”这个主题,希望可以瞒天过海。

事实证明,严嵩的行为显然是侮辱了皇帝大人的智商。所以,在看到严嵩这封糊弄出来的奏疏时,嘉靖的血压估计已经飙到200mmhg以上。

“奴才,竟然如此不受教,我看你这辈子也别想再混了!”

怒火中烧的皇帝大人突然大声吼起来,严嵩顿时被吓得立马跪下请罪。(估计是脚软了!)

“回、回……回禀陛下,微、微……微臣知罪。”

看着严嵩一副怯畏至极的样子跪在地上,嘉靖原本还想继续骂下去。然而,他实在不想再把这件事情继续往后拖了,于是他决定给严嵩一次“补考”的机会。

挨骂完的严嵩,脑子终于清醒过来。当晚回家以后,严嵩连饭都没吃就直接跑到书房里把门关起来,然后通宵一夜写下两篇名为《庆云赋》以及《大礼告成颂》的奏章,以最实际的行动表达了对嘉靖皇帝的无限支持。

第二天清晨,一宿未睡的严嵩还没等天亮便往宫里头跑去交卷。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