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1 / 2)

() 关于这位杨继盛,他可是明代历史上最有名的谏官之一,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他的来历。

杨继盛,字仲芳,正德十一年(1516年)出生在河北容城,嘉靖十九年乡试中举,随后进入国子监参加学习。

巧合的是,原来当年在国子监辅导他读书的老师正是徐阶。后来在经过几年的学习,杨继盛在徐老师的悉心栽培之下,终于在嘉靖二十六年考上了二甲进士。而和他同期的还有rì后的状元宰相李chūn芳、大文豪王世贞以及一代名相张居正等,可谓星光熠熠。

而往后,在经过一轮岗前培训,杨继盛被分派到南京吏部出任主事一职。而到了嘉靖三十年,杨继盛获调回京城出任兵部员外郎。

讽刺的是,杨继盛虽然出自徐阶门下,可他之所以被调升为兵部员外郎,其实是跟严嵩有关的。

话说,在庚戍之变发生以后,仇鸾被分派到边关镇守,以抵挡俺答那边再次入侵。然而,仇大将军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实力不行,可他又不想丢掉手上的兵权,于是向皇帝提议,利用互开马市为条件向俺答那边讲和。

岂料,还没等嘉靖拿定主义,杨继盛便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但很可惜,由于当时仇鸾得宠,因此杨继盛的反对不光没让嘉靖接纳,反而还被仇鸾整了一回。

还好,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风水轮流转”!一年之后,仇鸾私通俺答的事情被人揭发,随后因突发病而身亡。

这时候,嘉靖皇帝从新回想起当rì反对马市建议的杨继盛,事实证明杨继盛确实是一个很有先见之明的人。

而此时,习惯见风使陀的严嵩,看见嘉靖有想重用杨继盛的意思,于是他便主动向皇帝举荐杨继盛,希望做个顺水人情,将来可以把对方纳入门下。

不料,这次严嵩的算盘打错了。因为他不清楚,以人家杨继盛的为人,那是绝不会跟你严嵩同流合污的。

果然,在回京的这段rì子里,当杨继盛亲眼的目睹了严氏父子的种种恶行后,刚正不阿的他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他写下了这封奏疏,历数了严嵩的“十大罪状”,希望嘉靖皇帝能够主持一个公道。

如今,气急败坏的皇帝大人立即命人把严嵩急召到西苑,要他说明情况。

随后,当满额冷汗的严嵩来到西苑时,嘉靖也懒得跟他多说一句,便直接把奏疏扔到严嵩那。

“你自己看!”

看着皇帝大人满脸怒气的样子,跪在地上的严嵩,用那颤抖着的双手,捡起地上的那封奏疏。

哎呀!真没想到,这回竟然百密一疏啊。

以往,但凡呈交到皇帝手里头的奏疏,严嵩都会先派人查看一次,以免有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被皇帝知道。可这回,严嵩却没能像以前那样把奏疏给拦住,皆因人家杨继盛是跑到宫里头直接找熟人投稿的。

如今,面对皇帝大人的逼问,严嵩也不知如何是好。然而,就在这关键一刻,这个狡猾的严嵩忽然找到了奏疏中的一句破绽。

原来,杨继盛在奏疏最后写上了这样一句话。

“愿皇上听臣之言,察嵩之jiān,群臣畏威,固不必问也,皇上或召问二王,令其面陈嵩恶……。”

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希望皇帝可以亲自去请二王出来作证,以证明奏疏所说的确属事实。

而文书中所指的“二王”,其实也就是嘉靖的两个儿子,裕王(三子朱载垕)和景王(四子朱载圳)。

杨继盛之所以提出让二王出来作证,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看来,天子之下除了二王以外,朝廷里头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不怕严嵩的。所以,如今有能力指证严嵩的,也就只有二王了。

只可惜,杨继盛的这句话,来到严嵩那却被歪曲成了另外一种意思。

这时,跪在地上的严嵩,突然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承蒙皇上的关爱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可没想到,皇上的恩情如今竟然招到那些小人的羡慕嫉妒恨。

而最可恶的是,那些在背后指使杨继盛的小人,竟敢把两位王子也拖了下水,这实在让老臣无颜面再面对皇上您啊!(实在极尽表演之能)

确实,作为一名父亲,嘉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被人拿来利用。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