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2 / 2)

因此,还没等严嵩把话说完,嘉靖便不想再听下去了!随后,他立即下命锦衣卫,把杨继盛逮进诏狱里,无论如何也得让他交代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指使。

也许对于一般人来讲,严嵩的这番话显然就是想给自己开脱。然而,对于疑心病甚重的嘉靖而言,严嵩的这番话无疑是扎中了他的中枢神经,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大反应。

事实上,嘉靖之所以会偏信严嵩的一面之词,个中其实是有原因的。

话说,自从嘉靖十二年八月,嘉靖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以来,他前后总共生下了八个儿子。可不知道为什么,能活下来的却没几个。

嘉靖十二年十月,仅活了五十天的皇长子朱载基突然生病死去。而后来,他的皇五子、皇六子、皇七子以及皇八子亦在出生不久以后相继死去。到最后,真正存活下来的就仅有皇次子朱载壑、皇三子朱载垕以及皇四子朱载圳三个。

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十七rì,刚被册封为太子不到两天的朱载壑竟然离奇的病倒,随后不治。太子的去世,给了嘉靖皇帝的内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随后,陪在他身边炼丹的那些道士,便开始说些什么“二龙不相见”的危言竦论,来劝谕皇帝大人以后尽量避免再跟两位王子接触。从此,嘉靖便开始疏远他的两个儿子,以至于他们父子仨人之间产生出一种很特殊的感情。

从此,一旦涉及到两个儿子的事,嘉靖的脑子就会像打了麻醉剂那样迷迷糊糊的!

如今,严嵩显然捉住嘉靖对两个儿子的这种特殊的心理反应,然后再利用他的那些诓言诈语把皇帝大人给蒙蔽。

很快,杨继盛就被关到了诏狱里去。在那里,他受尽了天下间最残酷的毒打。然而,杨继盛却依靠他顽强的意志以及无比的勇气,最终坚强地熬了过来。

当然啦!诏狱那边之所以没把杨继盛打死,其实还是因为有徐阶在背后疏通的关系。

须知,诏狱乃是锦衣卫头目陆炳的地盘,而作为严嵩的同伙,只要严嵩开口说一句,陆炳便可以直接命人把杨继盛给打死。

幸好,就在杨继盛被逮进诏狱当晚,徐阶便带着一大袋金子来到陆炳家拜访。作为杨继盛的老师,徐阶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死在监狱里头。

所以,他也直接开门见山的跟陆炳表明自己的来意,希望可以把杨同学的小命保住。

陆炳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虽说他跟严嵩是合作伙伴,可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一路子的人。何况,如今徐阶怎么说也是朝廷二号人物(内阁次辅),因此陆炳多多少少也会给他一点面子。

然而,杨继盛虽然没被打死,可那个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的严嵩,却立下决心要把他送到阎王爷那边去。

翌rì,严嵩找来了他的手下刑部侍郎王学益过来一同商量如何处死杨继盛。随后,王学益提出给杨继盛安上一条“诈传亲王旨令罪”。

此时的严嵩表现得非常满意,可他不知道的是,其实真正掌握住杨继盛生死大权的人,既不是他自己,也不是徐阶。

事实上,真正掌握杨继盛命运的人是嘉靖。

果然没过多久,当皇帝大人冷静下来以后,他既没把杨继盛释放,也没把他处斩,反正一路下来,案子就是压住不判。此时,几乎没有人知道他脑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好了!既然这边暂时没什么动静,那么咱们就把话题转到另外一边。

因为,就在所有人为杨继盛的案子而持续拉锯的同时,大明沿岸地区的一场旷rì持久的战争突然打响了!

嘉靖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五rì(乙丑),倭寇从苏州一带掠夺民船,然后沿着北江一路进行抢掠。而在随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倭寇几乎把整个大明的沿海一带抢掠一空,其破坏能力比起当年的俺答部队还有过之而不及。

同年五月十八rì(丁巳),眼见倭寇大军已逼近南京,当rì给事中王国祯、贺泾,御史温景葵等联名上疏嘉靖,请求设立总督大臣,专门管理南京、江浙、山东等一带地区的防卫。

随后,嘉靖下命兵部推荐人选。没过多久,兵部那边有回覆了。经过连续几轮的商议,南京兵部尚书张经获得一致通过,出任总督一职。

关于这位张经,他确实是一位很不错人选。而有关他的具体资料,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张经,字廷彝,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在福建候官县(今福建福州)。正德十二年进士出身,初任嘉兴知县。直到嘉靖三十二年,在历经三十七年宦海沉浮的他,终于获晋升为南京兵部尚书。

作为一名实干型人才,张经获担此重任,绝对实至名归。如今,命运之神给了他这样一个神圣而艰巨的使命,然而他却没能像他的晚辈戚继光那样,因成就一番抗倭大业而名留青史。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