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金山寺(1 / 2)

() 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江心的岛屿,曾被称为“江中一朵芙蓉”

由于长江江水流变迁,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遂成为内陆山。

金山雄峙于长江南岸,镇江市区西北,山势巍峨,景sè壮丽,登临俯视,长江浩瀚。

众多的历史故事发生于此,《白蛇传》水漫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更使金山成为江南名山。

金山高60米,绕山一周520余米,金山寺便坐落其上。

其背面岗峦起伏,古木参天;左右土丘林立,联肩比翼,如护卫罗列;前方宝塔坝田畴似海,村落历历。

?

2013baidu-data?

navinfocennavi道道通镇江金山寺金山寺始建于东晋,《金山志》记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

,即公元323—325年间。

初建时又称“泽心寺”

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于天监四年(505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水陆大会盛典,这是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开始,也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盛典。

宋代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明僧佛印住持期间,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规模宏大;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四明仁仰慕金山水陆法会,而施田百亩,与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元朝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举行盛大水陆到场,命教、禅、律三宗诸师说法,参加僧众达1500人。

可见,金山寺的水陆法会在历史上便享有盛名。

金山寺也因此而名声rì盛。

金山寺(8张)南朝、唐朝时,寺名均叫金山寺。

北宋真宗年间,因真宗梦游金山,便赐名为龙游寺。

宋徽宗时(1101--1125年),因崇尚道教,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

宋钦宗、徽宗被金兵俘虏后,又复名龙游寺。

从元代起,又称金山寺。

清康熙南巡时,给金山寺题写了“江天禅寺”

的匾额,尽管这块匾额至今仍挂在寺的门楣上,但仍以金山寺名远播还内外。

它与宝光寺、文殊院、高旻寺并称为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

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大门西凯,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迦兰殿、祖师殿、画藏楼、镇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立于见山之巅的慈寿塔。

慈寿塔高约36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矗立于数重楼台殿宇之上,为金山标志。

最早的慈寿塔建于南朝齐梁时期,原为两座,南北对立,后倒塌。

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年)修复,重建后成为一座八角七层塔。

明庆隆三年(1569年),明了禅师重修;如今的慈寿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的。

登塔顶而望,可极目千里,东见江天云水,西是万里长江,南边镇江山林,北为小镇瓜州,令人心旷神怡。

离塔不远有一凉亭,因宜于赏云望江,称为“留云亭”

、“吞海亭”

;亭内立一石碑,上刻有康熙御书的“江天一览”

四个大字,故又名“江天一览亭”

,这是欣赏金山胜景,俯瞰镇江全貌的最佳去处。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