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天授大唐> 第一百五十五回 朝议之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五回 朝议之前(1 / 2)

() 来到大唐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杜维觉得自己终于像个主角的样子。

这是他第一次要一个人担起这一台戏,不是躲在武后身后、也不是靠着苏义与杨思敬的护持,而是亲自站了出来,自己承担责任、自己面对问题。

说起来还真是憋屈:杜维自认他程度不算太差,至少大学的学科都是高分过关,也得到不少教授的赞许;来到大唐以后,他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尤其对于理论的实践,更是费了他不少的心思。

然而,他下的这些苦功,往往却是成了别人的功劳。

最初在工部的时候,他就曾经制出曲辕犁,但最后叙奖竟然没有自己的份,反而他的上司得到了升迁。

从那一次之后,杜维宁可对武后、对苏义提议,就算功劳不是自己的,至少老板们记得自己的好,总比被低层主管抢去成果,辛苦努力最后全成了白做工。

只是,长久下来,杜维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他喜欢为别人出谋画略,享受自己意见被人采纳、被人看重的成就感,同时也免去承担后果的风险。

或许这次的事情,就是一个契机吧?

杜维在心里头默默给自己打气:

自己不是一直觉得大才小用吗?不是有满腹的想法无处施展吗?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了,自己怎能不好好把握?

「我可是主角啊!」杜维看着镜中的自己,轻声说道。

「什么事?」薛琦只听见杜维嘟囔了什么,转头过来问了一声。

「没什么。」杜维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还有多久?」

「朝会差不多要结束了……大概还有一个时辰吧?」

杜维点点头,没有再开口,默默的坐在一张沙发上调整呼吸,试图缓和有些紧张的心情。

紧张的并不只有他一人。

就说在此时的朝会之上,气氛也明显的有些不同。

虽然中书令许敬宗仍然尽责的对皇帝禀报,当月的国家大事、政局变化,从许敬宗的口中说来条理清晰、巨细靡遗,只是此时却没有什么人愿意分神欣赏。

「守仁,怎么没有好好劝劝德安?」

阎立本就是其中之一,他正好和苏义离得不远,便偷偷挪了个位子,找到苏义身边轻声问话。

「这是他自己的决定,老夫为何要干涉?」语气虽然平淡,但仍然听得出有些不满;或许是不满他莽撞、也或许是不满他还不肯娶了苏家小妹。

另一头的崔知温,虽然才重新回到朝堂,但却不改当年的意气风发,也不管场合,自在的对身边的卢承庆笑道:「卢范阳怎么说?」

卢家家主没有答话,只是挤出一个淡淡的笑容,用委婉的态度表明了立场:老子不想参和这事。

崔知温不置可否,反正只要卢家不投向博陵崔,保持中立也没有什么不好。

「王太原呢?」

「老夫虽然衰朽,但还分得清轻重,崔老尽管放心。」王仁祈的语气中充满了暖意。

虽然不晓得这股关爱从何而来,崔知温仍是满意的点点头,不管怎么说,杜维现在是他认可的盟友。

崔敦礼站在不远处,看着几人眉来眼去的,心中忍不住一阵冷笑:愚蠢,一群自甘堕落的家伙!

自古以来,和世家作对的有几个好下场?乱世之中也就罢了,但此时可是太平盛世,断然不会让这些贱民有机会出头的。

他对杜维这干人有着难以言喻的恶感,从李家皇朝的兴起开始,这股恶感就在不断的累积:李渊好歹是个官、长孙家至少是名门之后,但看看其他人,有的是农家、有的是商家,还有不少人曾经是山贼!

现在好了,连太监的干儿子都要跳出来和世家叫板,若是不好好的整整杜维,那崔家还真是对不起祖先呢。

至于清河崔家,就和那些贱民一起沉沦吧……反正崔家只要有一个就够了。

「崔公稍安勿躁。」身边看出他情绪的是李义府,历史上早该完蛋的他,托杜维穿越的福,这时过得还很是滋润。

三省之中,除了许敬宗牢牢把持的中书省以外,李义府职掌着监督的门下省,至于尚书省则因为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该位一向悬空,长官由尚书仆shè为首,此时是由于志宁担纲。

除了于志宁一心只向大唐、公正到近乎死板之外,李义府、许敬宗可说是一丘之貉、狼狈为jiān,再加上一个黄门侍郎许圉师,三人的联盟可说是坚不可破。

尤其在清河崔家的眼中,这三人的身分才有资格站上高位,所以对这三人是投以毫不保留的支持,使得朝堂势力几乎陷入失衡的危机。

关于今rì朝会之后的议事,已经是高层人士人尽皆知的秘密了,但只有那些敏锐度足够的人,才能意会到这件事情背后的象征。

这是武后一派,和许派之间的交手!

说得jīng确一些,是武后在务实派、老军系,和自己提拔官员的支持下,要向眼下大唐的「既得利益者」,展示他们不容小觑的还击。

不过,更多人觉得武后只是想保住最后一丝面子罢了。

「时辰差不多了,诸位还有什么要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