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天授大唐> 第一百五十七回 舌战(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七回 舌战(上)(1 / 2)

() 对付杨思敬!

这是卢家的算盘。卢承庆虽然不太积极,但身为他的小舅子,周观对卢承庆的前景可说是心急如焚,害怕卢家势力会淡出朝堂,所以才会盯上杨思敬的尚书之位。

而这也是清河崔家搧风点火的成果。

周观方才本来是来势汹汹,但此时已经没有这么好受;他发现:自己面对的不只是杨思敬,还包括了他的亲信杜维,还有不知为何站在同一阵线的武后。

「确实如此,汉代旧地如今重归中土,怎么会有问题呢?」武后逮住机会,把周观又往悬崖边推了一把。

但看向杜维的眼神中,却是无声的jǐng告:给我再加把劲!

虽然杜维早早出面、接过话头,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但武后没有满足,仍在想着要得到最大的利益。

对付许敬宗!

这是武后的目的。如不意外,许派人马会借着对待朝鲜三国的态度上大做文章,然后抛出和亲之策,取得对外交涉的主导权,同时彻底架空上书房。

这个策略完全针对武后而来:她已经借着上书房,建立了一些颇有成效的部门、养了批颇具才干的官吏,正准备用这些资源投注在朝鲜三国上,好树立起上书房的威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朝鲜三国建立已久,如今皆已颇有根基,百姓也认可了三国名分,让国主重新主政,才是名正言顺之举,不然就是大唐失德了。」周观不是省油的灯,整顿情绪,他仍是义正严词的说道。

「鸠占鹊巢,岂可为之?」说话的是崔知温,他表情不喜不怒、语气不轻不重,但却让周观吓得一身冷汗。

崔知温不是卢家的盟友吗?怂恿他上来说这一段话的,不正是崔知温吗?

周观把求助的眼神投向卢承庆,却见他满脸不悦,显然是对自己不大满意。

被yīn了!周观满脑子只有这三个字:就在今天早上,崔知温才来向他委婉的透露一件事,崔家愿意支持卢家拿下一个尚书之位,即使卢承庆离开了户部,也能转往他部、留在中枢。所以他才想要把杨思敬拉下马来,但是……

事已至此,周观只能硬着头皮、强硬的反击道:「右丞此例不大恰当。」

「怎么不恰当?」王仁祈淡淡问了一句。

「拿二国之交以禽鸟相比,怎么能说恰当?」卢承庆占了出来,一来维护自己人、二来也是见不惯王、崔二家联合起来的嚣张。

「按您的说法,圣人着诗经,岂不是通篇都不恰当?」萦阳郑家的郑曾突然笑道。

郑家的老祖宗是谁?是着《诗经签注》的郑玄!虽然郑曾年纪才四十不到,但这么说仍然有他的份量。

「这是强词夺理!」这是萧瑀之子萧锐,他同时也是萧德的伯父、萧仁的父亲,和老同事萧仁一样,对杜维显然没什么好感。

「那是yù加之罪!」封言道呵呵一笑,毫不给面子的把球踢了回去。他父亲封德彝的地位可不比萧瑀差,他自己的妻子更是高祖之女,比尚太宗之女的萧锐长了一个辈分。

「这件事情原来就太过荒谬,国朝岂有前例?」刘讷言是太子洗马,算是书呆子一个,所以完全不能认同武后这次的举措。

「现在没有,以后便有了。」屈突诠的父亲是名将屈突通,虽从文职、但流着一身武人的血,当下便毫不客气的反驳。

「够了。」于志宁一声断喝,闹哄哄的大殿顿时安静下来。

真要排起辈分,这位可是秦王府学士,早在高祖起兵之时,便从龙建功的老前辈,由于历史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此时还好端端的在这里蹦跳。

方才的争论虽然没有争出什么结果,但也让武后看清了朝堂里的派系分布:清河崔家和太原王家、荥阳郑家算是一个势力,而封言道、屈突诠则和上述诸家颇有一些渊原;帝党的萧锐、刘纳言则和许派走的很近,卢承庆看来也选边站了,忠于皇家的于志宁这次也不会帮忙。

「朝堂之上,成何体统?」于志宁不悦的看了杨思敬一眼,身为前任礼部尚书,他确实有资格给杨思敬脸sè看。

「依您的说法,大唐该当如何?」杨思敬缓缓问道。

「老夫之策有三……」于志宁说出这一句话,明明白白的告诉众人他靠向了许派,虽然本来就不看好武后,但这仍是让许多人心里一紧。

「一,退兵还政。二,赏银抚恤。三……」在众人眼光的直视中,于志宁不快不慢的说完了这段话:「……择宗室女与之和亲。」

说实话,这三个计策并不让人意外,但实际说出来仍是像颗重磅炸弹。

早在以拔野古部族为首的铁勒人内附时,武后便已经明令宣布:「从今往后,再无和亲之政!」

于志宁这么说,摆明就是要让武后难看了。

「德安。」

杨思敬没有回答,只是叫了声杜维的名字,见杜维恭敬出列,满意的笑了笑、不再多言。

老夫能做到的,也只有这样了。

杨思敬没有说话,但眼神中透出的暖意,就连一旁的人都可以感觉的到。

由于出身弘农杨氏,杨思敬得以迎娶高祖之女,但这背后拢络的意味太过明显,以致世人对杨思敬往往有些小看。再加上他xìng格敦厚稳重,并不是勇于进取的人,这就更加作实了「无为」的形象。

礼部尚书一职,其实是势力斗争之下,正好落在头上的大礼,杨思敬明白:这会是自己最后一任官位。在尚书任后,他可能会冠上虚衔、加封爵位,但这并不是他所希望见到的;他希望能做出一些事业,至少在任内有道留名青史的政绩。

但在礼部这种机关中,一切都以求稳为要务,只求事事皆如往常,怎么可能在这里求新求变?

直到杜维调往礼部。

杨思敬笑了笑,现下的他已经不是那个「无为尚书」了,在他的任内,确立了科举制度的改革、加强了考试的公平xìng,还有让礼部名正言顺赚满荷包的证照制度、拥有武备力量的jǐng校制度……这背后都是杜维的影子。

杜维做的事情很琐碎,看起来每一件都是异想天开、毫无实践xìng,但事实总能证明杜维的高瞻远瞩。

崔知温、王仁祈、阎立本……殿中每一个人的眼神,全都聚焦在杜维身上,每个人所思各异,但却都是没有例外的专注。

苏义更是紧张:杜维在他心中,仍是女婿的最佳人选,他可不希望杜维的仕途受到什么影响。

但是,尽管替他在脑袋里设想了几千种说词、几万个场景,却总觉得没有一个堪称完善;只见天sè仍是该死的明亮,苏义一颗心绷的老紧,连呼吸之间的停顿都变得格外长久。

「于章事。」杜维先恭敬的行了一礼。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思是本非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仆shè者,但又被许有宰相的权力,往往便赐与该称号,也就是打了折的宰相。

不过饶是如此,他和杜维级别的差距却是天差地远:

一个是正三品的同平章事、加封从一品太子太师;一个是实授从七品上礼部都事、代理从六品的祠部司员外郎、加封从五品下的朝散大夫。

两者之差分别是十六和十二级,许多人看向杜维的眼神中,已经带着一些怜悯、把他当作是武后等人的弃子来看待了。

殿中众人心思皆不相同,卢家想要斗垮杨思敬、崔家想要拿下卢承庆,许派要让上书房出丑、武后要把三省架空……

在这山雨yù来的气氛中,杜维隐然是这场权力风暴的交集点,

武后一双凤目紧紧盯着杜维,心中突然有种莫名的冲动,想要阻止杜维开口、宁可让他退出朝堂,只要能够维持现下的状况……

但她终究没有开口。

杜维在众人的注目下,不疾不徐的往前走了几步:在旁人看来,他走近的只是前列的位置;但在武后的眼中,杜维是踏上了一个台阶,一个踏上更高舞台的台阶。

「在下微卑人微,不能明白于章事的高论,但若于章事对大唐百姓的心思有几分好奇的话,下官倒是可以陈述一番。」

杜维也不管于志宁有没有响应,自顾自的就接着说道: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