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天授大唐> 第一百六十二回 歧州刺史(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二回 歧州刺史(下)(2 / 2)

这么一转念,卢承庆想到了更可怕的一个可能:他们已经知道今天发生的事,并且达成协议了!

「王太原曾为礼部侍郎,如今担任尚书倒也合适。」柳奭当先出面赞同。

「仁祈离开朝堂也有一些时rì了,不如先来老夫这里帮忙吧?」将王、崔联盟看在眼底的于志宁立刻跳出来阻止:「尚书省同样缺人吶。」

「既然如此,于公可否考虑卢尚书?」封言道这件事情上并没有立场,只是见气氛热闹,又瞧卢承庆不过眼,便忍不住出言挤兑。

言者无心,卢承庆听在耳里却是胆战心惊,哪怕这只是玩笑,他如今可是没有半点退路可退。

「言道莫开这等玩笑。」于志宁淡淡的看了卢承庆一眼。

身为太宗时代的老人,于志宁一直致力于朝堂的稳定与平衡,虽然知道卢承庆私心极重,但为了不让势力失衡,他仍是倾向让卢承庆留在尚书之位。

再者,身为尚书左仆shè的他,在杨思敬得到任命之前,竟然完全没有接收到任何告知,这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不满,在这件事的立场也倾向了卢承庆与许派。

「说起来……卢尚书已在这位子上多年,依我看……」

「卢子馀任职多年,是因为他兢兢业业,从无犯过。」于志宁不让崔派人马把话说完,立刻堵住了他的话头,强硬的说道:「既然无过,那又凭什么让他离开这位置呢?」

「于公,下官的意思是,卢尚书也该升职……」

「既然如此,那便让子余参知政事吧。」于志宁语气轻描淡写,但眼神却是望向了武后,颇有几分挑衅的意味。

众臣听了都是为之一愣,对于于志宁此举却不大吃惊;老先生对势力板块的分布早就不满许久,此时崔、王联合,又加上务实派的苏义等人,透过武后亲信杜维在其中的穿针引线,表现出的气势让许多人都为之咋舌,更加引起了于志宁的jǐng觉。

「要参知政事也行……」武后没有动怒,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尚书左右仆shè皆已有其所属……就看中书和门下,于公认为卢承庆可以往哪里去?」

武后的反击十分毒辣,于志宁不论回答与否,总会损害到自己的名声:若是回答,自然是直接得罪了崔派或许派;若不回答,那威信受损的卢承庆也不会原谅自己。

「老臣……只是为子余觉得不值罢了……」

于志宁身为官场老手,虽然处境尴尬,仍是轻松的找了个台阶下来,这么一招近乎耍赖的话语,却让众人难以接口。

「子余怎么说?」崔知温表情不变,把问题又丢回给卢承庆。

「老夫无话可说。」卢承庆哼了一声;就算明摆着是赖在位子上,他今天也豁出去了,毕竟自己若是从尚书之位退下,那卢家的状况恐怕就不容乐观。

「那礼部尚书之位,就劳烦王仁祈了。」武后笑了笑,没有纠缠这话题,仍是按照原定的计划推进议程。

「老臣自当尽力为之。」王仁祈坦然接受,出列应道。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朝堂斗争,发展至此双方已经交手了几回,武后和崔、王一派可说是占了绝对的上风。

首先,歧州刺史由王方翼担任,而不是于志宁属意的甄封;再来,杨思敬晋身相位,一举超过了门下省的李义府、尚书省的于志宁,成了除了许敬宗之外,承德年间另一位名正言顺的宰相;最后,杨思敬空下的礼部尚书之位,则由王仁祈出乎意料的占了鳌头。

趁着朝议中间的休憩,众人纷纷出了大殿,往用膳的地方缓缓行去,路上无不讨论着方才的事情,当然,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进展。

上半场结束,崔王一派取得了三比零的压倒xìng领先。

下半场观战重点:卢承庆的尚书能否保住、许派人马是否反击、还有武后的人事任命是否还会继续?

不同于许派等人的慌张,崔、王二家,连同事先知情的杨思敬诸人,都是好整以暇的等待朝会的重新开始。

等到朝会重新展开,卢承庆的表情依旧铁青,许敬宗、李义府同样是表情yīn沉,可见方才的讨论并不是很顺利。

众人就定位后,武后也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才刚就坐,不待众人开口,便让杨华抢在前头宣了道敕书:

「敕:尚书左仆shè于志宁,清识雅量,工文茂学,秉忠义之规,靡惮艰险;挺松竹之cāo,宁移岁寒。宜承题剑之荣,式允济川之望,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余如故,主者施行。」

中书令、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尚书左右仆shè则是更高一级的从二品,于志宁过去虽然位高权重,但因为高宗猝逝,让他「参知政事」的权力一直没有个名份,所以地位有些尴尬,如今得了武后应允,这才稍微觉得舒坦一些,于是也躬身应命谢恩。

如此一来,许派众人就如同被屏除在今rì的封赏之外,显得十分突兀,就连政治经验稚嫩的杜维,都看出这样的情形不妥,但武后却似浑然不觉,恩赏的敕书又接着发下。

「敕:尚书佐理,四方取则;端揆成务,百工是师:非允具瞻,孰康庶绩?雍州万年人阎立本,风云元感,川岳粹灵,学综九流,文穷三变。义以临事,jīng能贯rì,忠以成谋,用若投水。茂勋立艰难之际,嘉话盈启沃之初,存谠直以不回,为jiān邪之所忌。衅萌颇露,谮端潜发,元宰见逐,谗人孔多。既殄群凶,方宣大化,期问政于经始,载登贤于梦卜……」

漫长的敕书念这里,杨华忍不住停下来喘过一口气,顺便看了看殿内众人的表情,人人都像是被吓傻了一样,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

杨华得意一笑,又接着续道:

「可工部尚书,知军国大事。」

如果说,杨思敬方才的封相,还只让众人有跌破眼镜的感觉,那此时阎立本的「知军国大事」,更让他们连下巴都快掉了下来。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