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一次离开故乡这么久,回到家里,清泉感到无比的亲切。故乡的山是亲切的,水是亲切的,人也是亲切的。尤其是站在门前的场圃里,看着故乡的村庄安卧在群山环绕之中,与城市的繁华热闹相比,这里更显得宁静、安谧,好象一个熟睡在摇篮里的婴儿一样。邻居们看清泉回来了,大家都热情地问,问他学校好不好,吃得饱不饱,城里过得惯不惯,如此不一而足,清泉都一一作了详细的回答,心里面充满了暖暖的感觉。
那天清泉去了一趟三平的家里。三平从小和清泉一块儿上学,从一年级一直上到初三,可是他没有考上师范也没有考上高中,一切都在无望中结束,回到家里当了农民。更让清泉感到意外的是,他已经娶妻成家了,可这事对清泉来说还是多么地遥远的事情啊。走进清泉的新房,一切布置得非常漂亮。因为三平的父亲在邻县当工人,他家的日子也好过,家里也比全村人家要富裕许多。三平招呼清泉上炕,坐在暖暖的新房里,清泉感到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过了一会儿,三平的媳妇走进来,个子很高也很漂亮,很热情也很大方,打过了招呼,三个人东拉西扯地说着一些事项。清泉听说过他们俩是自由恋爱,也可以从他们彼此的眼神里看得出相互的爱意。清泉非常能感觉到那份温馨,可清泉也非常明白,他们今后的路,日子是非常苦的,因为三平象清泉一样,身体也是很弱的,种庄稼的事也不大会弄,现在还能靠着父亲过,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谁也说不清楚。三平说清泉现在好了,起码不种庄稼了。可清泉说如果不能找个有工作的对象,不种庄稼也没有什么活路。彼此谈起了这些,大家都有些伤感。清泉也就告别走了出来。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回来奶奶问去哪里了,清泉说去三平家了,奶奶这才放下了心。
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也紧紧张张地准备着年货。腊月廿三,叔父也回家了,这样全家上下人齐了,一共有了八口,这样的家已经是大家口了。这个日子是农历的小年,家家都要送灶爷回娘家,新雪不久,只听见家家炮声隆隆,一种过年的气氛浓浓地降落在了西北这个偏僻的农村。因为清泉的考学成功,也因为这家里喜得贵子,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
受了一学期的师范教育,清泉的学习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说要趁假期好好读读书。一面是为了考上学那些苦苦做题的事再也不用做了,告别那些无聊的题海,这个假期是让清泉感觉自上学以来最轻松的假期。同时,清泉因为有一个学期的思考,他感觉人的一生不能就此止步不前。“人的生活哪能没有追求?没有追求的生命,无异于没有流水的河流,无异于没有绿叶的树木,世界该有多么荒凉,生活又是多么单调,就是生命本身也会因为失去追求而显得苍白、凝滞。”读着这样的句子,在清泉心里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波浪。那么到底该干些什么呢,其实清泉现在的心里也没有底。
清泉记起了那次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张副校长在会上的讲话。大家都非常爱听他的讲话,因为他的学识很渊博,也因为他的普通话特别标准。他给大家讲,我不要求你们一定要每门都考一百分,但我一定要求你们每人学一门特长。门门考一百分的人,并不见得是人才,有可能是考试机器。而有专长的人一定是人才,是有过人之处的人才。就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整个校园里头简直可以说是生龙活虎,朝气蓬勃,显示出了无限的生机。许多人总是在学好功课的同时,谋求着发展一技之长,这样的学校,大家感觉非常富有创造的活力。清泉应该学什么,他到底还是不太明白,尽管后半学期的几篇作文也写得很不错,可是他对自己还是没信心。他想在假期中好好看看书,对这方面再做了解了解。
除夕转眼到了。和所有的村庄里的人一样,清泉家里过年也有许多讲究。下午三点,叔父和清泉就开始贴对联了。这些对联都是叔父自己写上去的。经过几年的师范教育,他写就一幅漂亮的毛笔字。可清泉还是不怎么会写,可老师说了,师范生要当老师,毛笔字一定要过关,清泉也决心要好好练练毛笔字。眼看着所有的门上都贴上了对联,感觉新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来了。父亲从上房走下来,一个对联一个对联地念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些句子让清泉也感觉到非常贴切。是啊,这个家再没有什么,却永远是率真的。每个人在自己的活上,努力是踏实的。清泉也明白,在这个世上,谁也指望不了,每个人只有靠自己,只有靠着自己,靠着朴实和努力,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出自己的脚印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过年过年,过的其实是文化。而父亲就是这方面最专注的传承着。贴好了对象要放炮,放完了炮就吃饭。吃饭不是简单的饭,是长寿面。一碗面里只有几要面条,汤是精心兑下的,臊子是精瘦肉煎下的,吃完一碗捞一碗,吃完再接着捞。这就是这个西北农村里的大餐,吃得最讲究的餐。饭上来家里人是不能先吃的,先得给祖先牌位前献祭。男人们先吃,吃完了女的再吃,奶奶也不例外。
吃过饭以后就开始敬神了,这事情总是父亲新自操持。他拿着那些香啊裱啊的来到门外,选一处干净的地方跪下来,向着远方焚香、烧纸、磕头,祭典一番,据说是把列祖列宗的魂灵全请回去,尊在牌位后面,在这几天供祭。回到家里这就开始祭四方了,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从灶爷到家亲,再从家里到祭敬天神。如此一一全部敬完了,这才一家人全部坐齐在上房的炕上,开始过除夕,也就是过年了。
晚上坐夜还是有很多讲究的。本来平常没多少吃的,这晚却少不了有很多东西。父亲像变着戏法一样地从那个大箱子里往出来拿。首先拿出来的是一包糖,紧接是一盘葵花籽,又接着是一大包花生,再接着主是一袋子枣了,最后拿出来的是一大包核桃。那些年是日子过得紧,平常根本见不到这些东西。今年是个家里的喜庆年,父亲一下子买回了这么多的东西,让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大家心里也非常明白,无非是父亲心里开心是了,所以就这么弄来大批东西。小兄弟还不到两个月,尽管什么也不会吃。可因为清泉和小兄弟,这个家里的这个年就显得无限的吉祥和喜庆,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喜喜的笑容。
大家一边吃着瓜籽一边聊着天。父亲说今年想的好多事都功成圆满了,一切都顺着大家的心意都来了。清泉终于考走了,这就以后再怎么说也有个工作了。小泉也来了,想着生个儿子,结果就是个儿子。别的不要再说了,就这两件事,也真的让人感觉到开心和高兴了。现在就看东泉该怎么办,再有两年也就要初中毕业了,现在真应该好好加把劲了。这时东泉说,那我就多吃点花生,好好加加油,大家都笑起来了。鉴于今年喜事多,父亲说今年就多发个年钱,于是他拿出了一沓十元的票子,给每个人发一个十元钱。这破天荒的发年钱,也把大家惊了一下,因为往年也就一两块钱。
时光在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中慢慢走向深夜,熬了许久的猪肉这时候也是骨软肉绵了。于是端上来了一大盆,大家开吃。你抓一只耳朵,他提一个肘子,香喷喷的肉味浓浓地笼罩在屋子的上空,大家直吃得满嘴流油。穷一年不穷一日。在这个村子里,在整个中国的农村,在汉族的传统里,人们总是这样习惯地过着。等肉吃完了,所有的程序都进行完了,剩下来就是坐夜,聊天,说故事。好在尽管家里没电视,可叔父把学校的电视给背回了家,全家人都可以开开心心地看春晚了。看着电视上那些热闹非凡的场面,奶奶尽管一点儿也看不懂,可还是不住地盯着,她能感受到那种气氛,那份热闹而美好的情景,正如同她现在的心情。几十年的苦,仿佛在这时候突然有了些结果,她从心里开心和高兴。这份开心里,寄寓了她几十年的煎熬。奶奶与父亲母子俩人过的日子,一般人是想象不过来的。而今这些好日子,也是他俩从来没有想到的。而这一切,又让年轻的清泉,还有弟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时钟敲响了十二下,这个旧历除夕就过完了,新的一年揭起了开头。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