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走出大山的路> 九、年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九、年味(1 / 1)

新年第一天的早上也是非常令人开心的。早上六点,父亲早早地把二叔、清泉和东泉他们喊起来,大家一起去开大门。所谓开大门,主要是打开了门后放炮。放炮也就是个讲究,只要声音越响,没有哑炮,那么这一年就开开心心,吉吉祥祥,红红火火。清泉东泉都特别喜欢放炮,于是就有成串的鞭炮,有红纸炮,还有铁筒炮,一个比一个炸,一个声音比一个响,直把门口放成红彤彤地一大片。接下来就是去村头的庙里烧香。这里供着的是关老爷,土地爷,二爷和龙王爷,全是管土地和收成了,敬了这些神,保的全家幸福,五谷丰登。清泉和东泉跟着父亲去烧香,二叔则挑着水担你挑水,也是抢福的意思,只要是第一担水,那么这水里的福气定然会很满足的。等到吃过了早饭,大家们收拾东西,去祖坟上祭祖。清泉家祖坟座落在村北头。原来据说有很多的坟,后都因为修水利梯田联给整平了,现在只有一块平平的地方。但这地下躺着的,就是清泉连面也没有见到的爷爷。清泉的爷爷据说是一个脾气不太好、过日子特别扎实、非常朴实勤快的老人。他在世的那时候,全家的光景在他的操持下过得很殷实。可因为他的脾气总是不太好,有时候生气的时候还挣着吃东西,就因为这一个不良的习惯,最后他五十才过就得了肠根阻,动了手术不久,还是没有保住他,就匆匆告别了人世。而这时候的父亲才只有十七岁,还有两个姑姑者年纪尚小,而叔父才只有三岁。这么一个孤儿幼女组成一年人的生活重担,就全落在了清泉父亲和奶奶的肩头。在温饱难以解决的七十年代初,清泉的奶奶和父亲为了让全家人能吃饱想尽了办法,可依然只能是杂粮面能吃饱,不过这也算是村里的好户人家了,因为那时候好多人家里吃也吃不饱。苦苦的挣扎着,父亲就娶进了清泉的妈,接着就有了清泉和东泉。家里头一下子就有了八口人,日子就过得更清苦了。好在这二十年终于熬下来了,走到今天这个样子。

走在通往村头的路上,家家门上都贴着红红的对联,户户门口都堆着不少的炮皮子,整个村庄沉浸在节日的喜庆里头。而山坡上一路直上的层层梯田,堆积着的厚厚积雪,让这个村庄更加年味十足。这时候的每个村头总是炮声不断,有的是祭祖的,有的是迎喜神的,有的是孩子们放炮玩的,总之都是开心的。在吉庆里迎接新年,每个人对这一年都有了新的想象,这就使中国的西北角,与中国的东南角,甚至整个西欧有了完全不同的新年。

人们满面堆笑地相互问候着新年,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父亲给清泉讲过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说在村里头过年是不记隔夜仇的。隔壁的伯父和前村的太爷两人在过年前的除夕,因为经济上的账务大闹了一场,互相都骂出了声,骂出了祖宗,骂得难听得让乌鸦都躲起来了。不久就过年了,过完年了。正月初一,阳光明媚,积雪消融。二人见面,分外亲热,伯父一边问好一边就趴下来就给太爷磕头,互相可亲热了。这样的故事让清泉一直感到非常感动。因为清泉知道,这里渗透着的是这里生存着一批无比善良淳朴的人们。因为生存他们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可因为善良,他们总是能够原谅对方,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人,过着十分单纯而清静的生活。

在祖父的坟前烧香、焚烧纸钱、祭奠时。父亲对着清泉和东泉他们说,你爷爷那时候特别爱喝点酒,可那时候就是很少有,每次喝完以后,他都要把酒盅舔一遍。说着就把半瓶酒洒到了地上,以还那一辈子也未能了结的心愿。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清泉想,人生是何其短暂,侬今死去奴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时光不同,坟前祭祀的情形相同,年年岁岁雪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样想起来,人一定要抓紧时光,好好做点事。时光就在转眼间流去了,若不紧抓,必然懈怠。告别祖宗的坟茔,清泉的心里显现着无限人生苦短的感叹。

在农村,整个正月都是无比热闹的。正月初三这天,家里一下子来了好七八个表哥表弟,加上几个堂哥也过来,全家一下子有了二十多个人。清泉亲姑堂姑加起来一共有九个,跟前的村庄就有六个,这样就有十几个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家里呼拉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大家都忙得团团转,清泉出出进进地招呼着哥哥们。其实哥哥们总是不太在意招呼的,就像是来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简单吃了些东西以后,主要和清泉要酒喝。清泉拿上去酒之后,大家便吆三喝四的喝开了,竟一点儿也不用劝,哗啦啦一瓶接着一瓶酒就下肚了。开心地喝酒,尽情的嬉闹,竟是那么热闹。

小芹听说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也过来帮忙,全齐备了,她就站在地上看,那些场面竟让她也显得无比的开心,只是劝着清泉少喝些酒。尽管清泉一直在躲着喝,最后清泉还是喝了很多酒。而喝得最多的还是王表哥,竟喝得晕晕乎乎,无法走路,可自己坚持要走,结果走到半山上就走不动了。清泉又动员了几位人员,抬着回家来。睡到了半夜,他竟然还是要回去。没办法父亲和清泉就拿着电灯去送,一直把他送回了家,这时候的天也竟快亮了。

正月初六,清泉便来到姨姨家。多年来清泉为了考学,总是过着像“早晚一柱香,晨昏三叩首”那样的生活,根本无暇去转亲戚。这下有功夫了,他感觉走亲戚是那么好,走过了那么多的路,见着那么多的人,还有那沿途的风景,见识了好多好多的东西。俗话说,亲戚越走越亲呢。妈妈也就一个妹妹,再也没有亲人,清泉的到来,让姨姨姨父们非常高兴。不过这边与家里完全不同的是,姨父领着两个小表弟在做小生意。正月里的每个村庄都开始闹社伙了,而看社伙的人总是需要些瓜籽啊、糖果呀、孩子的小玩具、小吃货之类的东西,姨父就从县城里把这些小东西批发了来,用担子挑着,去那些社伙的场子上去卖,两个表弟在卖。吃过了中饭,他们便急急忙忙地收拾着行装要出发了。清泉一想自己也干坐着也没事,不如跟着出去看看,于是也就跟着他们去了。

闹社伙的地方离姨父家还有很远的路程。他们骑着自行车走了很久,之后又推着车爬了很长的一段坡,才到了那个叫桃堡的地方。社伙已经开演了。先是一队人马过来,马上坐是全是装扮起来的神仙仁人。开路神,天官,八仙,刘海,孙猴子,包文正等不一而足,全拿着手中法宝,一路降妖降怪,折射着驱恶辟邪、吉祥如意的意思。跟着过来的是踩高翘,人物和马社伙是一路的意思,但每个人脚下都蹬着两根长长的杆子,每个人只有不住地摇动着身子,不停地踩着双脚,才能保持平稳。由于古代戏衣总是长袍长袖,只见得衣袂飘飘,风采焕然,无限地美好。跑旱船,只见船中却坐着一个天仙般的女子,只把那个长长的船走在旱地里,却如同走在大海里,只跑得风生水起,无限妖娆。接下来是一群乱乱装扮的人物,他们也不骑马,只是乱乱地跑着,有的手里拿着锨,有的扛着犁,有的背着种子,有的却扛着一个粪篓,里面装了半筐灰,见了大姑娘小媳妇就尽情地扬,那些人们就惊叫着撒腿跑开,不久就又转过来,接着又是一次猛扬,真惹得那些姑娘媳妇们又一次惊叫,热闹便笼罩了这些寂寞的村庄。戏一茬一茬地演,人们一浪接着一浪地开心,暂时忘却了生活的艰难,还有那已经过去一年的不开心,心里充满了欢乐和期待。

正当清泉沉浸在这些欢乐里的时候,清泉却发现姨父的心思完全不在这里,两个小表弟的心思也不在这里,他们全盯着眼着的小百货上,希望他们能尽快卖出去,可他俩才多么的小啊!看到这个情景,清泉想着自己光乐呵不行,还是帮着姨父卖东西吧。于是就在姨父那里拿过来了许多东西,自己也摆了一个小摊子。刚开始,清泉总是放不开自己学生的架子。后来发现,这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状态,大家根本没有在意你是谁,只知道你是个卖瓜籽的,况且这里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自己实在没必要在意这些。刚开始清泉还不好意思喊,后来他竟然喊出了声,后来却越来越自然了。

以前清泉读过一个著名作家写的卖馒头的故事,女主人公为了让他读过书的男主人公有出息,就让他先去卖馒头。结果女主人公跟着后面看,他左躲右闪,一天下来竟然连一个馒头也没有卖出去,女主人公心痛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就把那些馒头全送了亲戚,然后把钱给他。而自己竟比他还强些,心里充满了自豪感。那天回到姨家,姨姨听说了这事,说我们泉儿可真行啊!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