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歌> 第九章:整顿三大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整顿三大营(1 / 2)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孙承宗找小朱没什么好事。

夏天,这么热的天气,预示着中国北方的天旱。也预示着秋收的结果不容乐观。仿佛为了印证‘祸不单行’这句话,杨鹤那边传来的,是战乱的消息。

原本杨鹤刚到陕西的时候,军情还算乐观,银子发放及时足额,他本人素有清廉的盛名。利用驿站明刊的效力,免除税赋,惩处贪官,招抚流民。收效非常显著。

但是进入夏季以来,赤地千里,原本就贫瘠的土地,更是难以承受。眼见今年的收成难有保障,很多人的心思又活泛起来。

更严重的是,大明军制,边军不得擅自调动。他手下的卫所军吏,根本几近于无。将才更是寥寥,不得已,他启用了进士出身的陕西参政洪承畴来担任军队指挥者。

这个洪承畴的确是为了历史而来,小小官衔,小小权力,上面既有知遇之恩的杨鹤杨总督,还有连皇上都改变不了的招抚国策。他依然诱杀了300名降卒。

这一下子,谣言四起,综合来看,主要是说,今年全国收成不好,国家那里没粮食再赈济灾民了,所以,招抚政策变成剿杀了。于是,陕西的流寇迅速打下了几州几府,更招小朱心疼的是五名义师也被他们给杀了。这些个怀抱天下为己任的举子们,被小朱一道旨意,赶往了危地,枉送了性命。

“可恼,可恼,这洪承畴果然不是好东西,这些叛匪也确实可恨,杀人也便算了,竟然连义师也给杀了。朕对不起他们啊!”

“圣上息怒,圣上息怒。”刘鸿训等人连忙劝慰。

“皇上,杨大人另写了一个疏奏,说的是,洪承畴的确人才,此次民变,错虽在他,但是希望皇上看在人才难得的份上,能予以留用。”

“留用?留用就能平息流寇了吗?你写信去陕西,去问问洪承畴,他有法子平息民变吗?他有吗?杨鹤有吗?”

“皇上,洪承畴所杀的那三百人,确实罪大恶极之徒。杀之前也曾递过折子给杨大人的。杨大人复信说希望他妥善处理,应该也是批准了的。”

“胡闹,这是军情,这是国策!他杨鹤竟然回了一个语焉不详的回信,难不成,杨鹤老糊涂了吗?”

“圣上息怒,维今之计,不是惩办官员,而是尽快拿出政策招抚流民,赈济灾民才是啊。”

“呵呵”小朱苦笑了一下,指着温体仁接着说:“温先生,刘先生要你拿银子出来呢,你跟几位先生说说,户部这半年多,一共花了多少银子了。”

“回皇上,回刘首辅,户部自天启七年冬开始,至今已经花出去1300万两白银了,这还没算上内帑支取的240万两白银。这些银子多是出于恩许令所筹措的银两。况且前日南直隶塘报,浙江发生海溢(啸),死了数万人,南直隶开府库赈济,也花了200多万出去。这钱也要早晚补给过去的。”

温体仁从3月起,就每隔60天,会给皇帝和内阁提供一个四柱帐,花了多少,还有多少,都很详细。听到温体仁的介绍,大家都默不作声。这1740万两白银,说穿了,都应该是内帑银子,皇上这么花钱,自己还节衣缩食的过紧日子,着实令他们感动。

但感动归感动,这次民变的势头更猛,要想平复,军饷、赈济、安置等等银两又将是天文数字。

“户部现在还有存银4089万两白银,这些银子,还要留着今后几年的用度,皇上的内帑银也仅剩下370万两了。这钱怎么出?还要好好谋划才是。”

“不单这些,朕已经提前知会了王洽,预支300万两,用来兵器、炼铁、修造船坞之用。恩许令的银子,4000多万两已经到达极限了,再有增加,也不过十万十万的增加,现在我大明就靠着这4000万两白银过活了。”

“皇上,那皇商的孝敬银、镇海舰队的海事银,年底前…”

“孙先生,”小朱不仅苦笑一下,“这两笔银子,今年你我君臣就不要做想了,万事开头难,孝敬银最多最多200多万两,海事银,能有个100万两就谢天谢地了。”

“皇上,不如这样,先发那预支的300万两银子过去,等孝敬、海事二银到户部后,再做补足之用。”这是周延儒的主意。借贷消费,他倒是挺超前。

“现在也只能这样了,但朕先前的预支银子,还是要花费的,好在先期投入不是很多,暂时,先让王洽从内帑支用吧。”

300万,随随便便的就要填无底洞了,明末越招抚越壮大,越壮大越要花钱招抚的恶性怪圈,仿佛重新以历史的惯性出现了。

“列位卿家,朕最先提出的,剿杀策略,失之急躁,但剿抚并举的方略呢?列位卿家有何打算?”

“皇上,此事还当缓行,”钱谦益率先反对,但是见皇上眉毛一立,他连忙接着说下去:“不过,不过嘛,臣倒是想,可继续留用洪承畴,此人杀伐决断,颇有大将之风。先明旨饬斥,并罚俸一年。再发暗旨提拔他为陕西左参政,这样一来既可以平息民怨,又可以暗中向他表明一个态度,朝廷一力招抚,但不得已情况下,可相机行剿杀之策。不知皇上圣裁如何?”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