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小朱为了感激在这次除蝗问题上,内阁和言官们的积极配合。特意做了一件讨好他们的事情。
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为一个正八品的官衔,这个职位的授予有着非常强的指向性质:孔氏二人;颜氏一人;曾氏一人;仲氏一人;孟氏一人;周氏(敦颐)一人;(二)程氏(颢、颐)二人,张氏一人、朱(石朱)氏二人、刘氏一人。一共十三个人。总之一句话,这个职位,历代都是由先圣、先贤、先儒的后人来继承。
现在好了,为了让东林党人的精神领袖得到真正的荣誉,皇上特意授予先儒邵雍裔孙继祖(邵继祖),进《五经》博士。
另外,小朱又提出王守仁的孩子,并且很是虚心的问道:“如果内阁不反对,也一并进了吧。”
因为王守仁曾经对正德皇帝及几位先帝都有过微词,而且是公开发表的。所以,大家都表示了适度的反对,不过,王阳明‘诛山中贼’然后‘诛心中贼’的哲学思想,在当今有着巨大的实践意义,可以说,自王阳明之后,大明文武双全的将才越来越多,都是拜王阳明所赐!
大明军制,每镇、卫、所,必有文官监军,监军的职位许是低于武将,但权力却超过武将。进士出身,意味着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行军布阵,兵书战策,都是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当手中掌握兵权后,进士们,便都走上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道路。
脱颖而出的,便是儒将如繁星,点缀了大明伟大而广阔的夜空中,供后人敬仰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开创了一个辉煌而令人自豪的时代!
因此,反对的人,都是说说罢了,目的就是不想太惯着皇上,免得皇帝得意之下,想起一出是一出,以后不好制约了。既然反对声浪不大,那就这么定了吧。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朱在巴结士林的时候,也依然没忘记耍赖。于是王阳明的子孙,也就享受了‘王儒后人’的荣誉称号了。并且每代都有继承《五经》博士的特权了。
这项工作的的进行,表面看没有任何意义,但私下里,那些习惯清议的士林们,对皇上的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原本因为他的字迹过于柔媚,而非议颇多。认为小朱的秉性太仁和,恐怕不适合当危难之际的君主。
但现在不同了,小朱的字体被形容为隽娟秀丽,锋劲内敛。小朱本人也成为了开明、仁厚、勤勉、谦虚的代名词了。
这种现象就是互相吹捧。但只有这样,小朱才能使得以自己和内阁为代表的决策体系团结一致,只有决策层能够团结统一,国家的一些改革才能切实有效的施行下去。
然而,决策层统一了,团结了,不代表下面的人,尤其是辽东的边军能团结统一起来。这里要说的是袁崇焕和毛文龙。
现在的大明国,只有两件事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是辽东,一个是陕西的流寇。陕西的流寇因为有多项政策在应对,平复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唯独辽东,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改变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民族“女直”,后来演变成了女真人。再后来,演变成建州满族。
关于建州、女真的传承以后再说,单说说毛文龙和袁崇焕这两个生死冤家。
毛文龙和袁崇焕都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领兵将官,但两个人的脾气秉性截然不同,治军、统兵的方法也大相径庭。毛文龙失之野蛮,他的部将全是他的干儿子,干孙子。这样的毛家军建法,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通病。明代不乏战功赫赫的戚家军和沐家军。现在也存在郑家军和毛家军。将来还会出现洪兵与左兵。这毕竟是几千年的传统了。
而袁崇焕的建军思路则是正统的,明太祖朱爷爷,很反感私家军的形式,所以才出现了卫所制度。但因为边关形势危机,所以现在的满朝文武,对于这条祖训,也都睁只眼闭只眼了。
但袁崇焕不同,他骨子是一个很坚持信念的文人。所以,他根本看不上毛文龙这样的将领。再加上,毛文龙缺点一大堆。
明代几百年的积弊,杀民冒功、杀降敛财、空饷吃粮、骄横跋扈。等等等等,毛文龙有样学样,可谓五毒俱全。但拿温体仁的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
而且更绝的是,两人的战略思想也大相径庭,袁崇焕主守,步步为营,用兵求稳,用袁崇焕的话叫“缓图之”。
毛文龙呢?他认为与其坐等对方无端做大,不如时常派兵骚扰,即可以打乱八旗轮防的后金政策,还可以趁机多抢点钱,多抢点汉民回来。
要说二人的策略都有对的地方,但是,无论二人之间如何争论,这些和毛文龙的战略作用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的海军,因为他的东江镇。
以皮岛为中心的东江镇,可以说是楔入建州的一根鲠骨,不仅随时可以出兵骚扰后金政权的后方,还可以起到招揽、收容从建州逃散回来的汉民。
后金的汉民因为地位低下,所以,经常有成规模的逃离现象,其中也不乏奸细,但出于各种考虑,毛文龙还是收拢了不少,并且予以安置,还从中挑选精壮来充实他的队伍。
现在毛文龙有钱了,由于不用再跟朝鲜强索钱物,而是名正言顺的进行贸易,毛文龙跟朝鲜政权的关系也改善不少。但他和袁崇焕的矛盾始终没能改善。
当初,为了施行各种目的,也为了缓和袁崇焕和毛文龙的矛盾。小朱和内阁在两人的任命上绞尽脑汁,但恰恰因为东江镇是毛文龙一手一脚打出来的,所以,东江镇成为了导火索。
根据东江镇的地理和战略的考虑,内阁还是将东江镇划分在宁锦一线的战斗序列之中,也就是依然隶属于辽东镇管辖。
整个辽东一带,根据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等几代将领的总结和努力,形成了完善的战略布置。其中,东江镇收拢留置的逃散汉民,都应该分给宁锦,作为锦州一线屯田的劳动力来使用。
但毛文龙因为船队贸易的迅速扩大,对于海员的需求也逐渐增大,所以,他利用自己还是东江总兵的职务之便,把这些汉民全部应用于造船和水手的备源来使用了。
原本袁崇焕就对毛文龙的跋扈骄横有所不满,再加上锦州屯田的开垦越来越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同样越来越大。所以,老袁急了。
老袁急了的结果就是,他约毛文龙在双岛见面,见面的主题是计议东江流民的归属问题。恰恰是这个借口,毛文龙才拣回条命来。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大明子民的安置,毛文龙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挪用,属于当斩的罪行。
老毛因此小心翼翼的更换了会面地点,改在了一个叫做蛇岛的小岛上,这里是他造船和训练水手的大本营。在这个地方,老袁的确不敢擅杀毛文龙了。
但二人相见,着实大打了一架,这架打的,两边的大哥没动手,下面的小弟全挂了彩。好险没有闹出人命来。尽管不欢而散,但出现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毛文龙把东江镇的兵力全撤到了镇海舰队的船上,然后言辞凿凿的上书告状,说是自己被袁崇焕逼迫的上不去辽东的土地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