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歌> 第十四章:台湾九龙线膛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台湾九龙线膛枪(2 / 2)

“但虽不多,也不会太远啊!法兰西和尼德兰,都要靠这个什么瑞典替他们打地盘,军费不可能差的太多。”

“徐大人,对方一共出了多少人马?”孙承宗究竟是个老兵了,他连忙想到了军队规模上。

“孙相,下官曾问过范西礼,瑞典国王的军队大概是,步兵三万,骑兵六千。”

“每人均装备火器了吗?”

“孙相,每名骑兵配备四把短火铳、一支长矛、一柄宝剑,尚有甲胄一副。步兵则分为弓兵、火铳兵、长矛兵三类,每人均配皮甲一副、短剑一柄。”

“皇上,照如此说来,步军三万、骑兵六千,150万两白银,维持两年,倒也合理。”孙承宗仔细算了算,连忙向小朱禀告。

“是啊皇上,况且番夷交战,多集中在勋贵之间,听传闻,尚有贵族交战而平民踞树观之的情形出现,可见,番夷的银价,比之我大明还是相近滴。”老钱

“皇上,我朝开战,向来数以十万计,加之地域广阔,辎重粮草,皆发民夫以征,这些银钱也是不菲。皇上切勿妄自菲薄。”

周延儒前一段病了,这次开会是他最近两个月的第一次。他的亲家子弟被小朱钦点了状元,现在老周对小朱是非常非常忠诚的。

“但银价偏低究竟事实,诸位臣工还是要在这方面多想想法子才是。”

“臣等谨遵圣谕!”

“呵呵,你们也不用着急,只要时常警醒便好!”

“遵旨!”

货币贬值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尤其现在这个金银本位的货币时代,不仅老百姓吃亏,连国家也跟着倒霉。这个道理这些人都还懂得一些,小朱也就不再多说了。

见金融问题告一段落,老钱又站了出来。

“皇上,陕西总理杨鹤有本启奏。”

唉,老杨鹤的本子,总是喜忧参半的。

首先,陕西布政使洪承畴、总兵杜文焕在清涧打败了张献忠。说起来,张献忠也挺难的,朝廷跟不要命似的拼命砸钱,又是买粮食,又是送铜钱的,他张献忠的兵源越来越少。

皇上是个好皇帝,虽说身边有几个‘奸臣’,但皇上还是英明的,对于陕西的赈济工作做的很是到位。都吃饱穿暖有零钱了,谁还愿意干丢脑袋的造反事业?

其次,义师这四年来,也没少给大家洗脑。什么流芳百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什么遗臭万年的‘宋张弘范灭宋于此’;什么闻鸡起舞的祖狄于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等等等等。

当然还有那最著名的《满江红》,据周延儒考证,似乎是明人仿写。因为那本岳氏宗祠的谱录上,保有这首词的纸张过新,似乎有些问题。

但小朱依然毫不犹豫地把《满江红》作为《初萌刻本》的第二篇文章。孔夫子的《劝学》以连小朱都不可阻挡之势,光荣的成为《初萌刻本》的第一篇文章。

这些仁人志士的热血篇章,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其地位是不可言表的,张献忠等人犯上作乱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天寒地冻之下,张献忠只好投降了。然而,崇祯四年的陕西叛乱,终究要给小朱惊喜。

闰月乙丑,陕西降贼复叛,流贼罗汝才起兵响应,群贼犯山西,陷甘泉,杀参政张允登。山西将佐,多有获罪降职。曹文诏罚俸三年,降军级三等,左良玉、黄得功、曹变蛟降为军中巡检。

接到这个消息,小朱内心着实窃喜了一下,这些流贼招了复叛,降后继反,可以说毫无道德、毫无廉耻、毫无信义可言,一旦再来几次,自己的清剿国策便可以正式实施了。

随后,小朱便对张允登的牺牲,感到了悲哀。张允登是个好官、清官。马上就可以致仕返乡了,偏又被杀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延安、庆阳大雪,但饥民很少,这得益于小朱的红白薯策略。但是,已经得到游击将军职务的张献忠,很难讲会不会复叛,因为他叛乱一次,就升一次官,从百户、千户、到今年的游击,小朱有时候自己也琢磨‘投降和复叛的把戏,每玩一次,就升一次官,这要是我,我也得这么干啊!’

其实小朱也在盼望着张献忠重新叛乱的消息,因为,由于他这个当皇上的连年坚持,几乎每年都会提出几次剿匪的提案出来,以至于现在的朝臣中,也已经开始正视‘流贼是剿是抚’的问题了。

杨鹤奏折的最后的最后:

“秉皇上,今年赈济之银,根据杨鹤推算,可较去年节省50万两之多啊!”

听老钱说完这句,所有人的心情大好,大家都抚掌(热烈而持久地鼓掌)而笑。

今年的招抚银子的预算确实不多,加上赈济的粮食,也不过150万,比前几年下降了四分之一。把欧洲贷款的钱给省出一小半出来。感觉实在不错!于是小朱笑呵呵的说:

“今日没什么事情的话,除轮值之外,各位卿家就请回吧。”

“皇上,鲁密国入贡使节,前日已到京,何日召见,还请皇上示下!”

这事情,在小朱看来理当是小事一桩,由钱谦益来定就是。但万国入贡,历来是展现天国风采的光彩事儿,所以,在这个时代里,是皇帝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国事。

“大冬天的,趁着今儿个心情好,就一会儿武英殿宣见吧。”

后彼薄己的亏本买卖,是大中华外交历史的一贯传统,小朱实在是有些兴趣索然。所以,才刻意借着今天这日子,赶紧打发他们滚蛋才是。

但生活的美妙就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一个大大的大惊喜。

鲁密国进贡的无非是一些劣质宝石等物,但在这些烂礼物之中,有一样却是一把‘曲柄转轮长火铳’!

这把火枪的外形很漂亮,枪管是用闪亮的白色精钢铸造,手柄是东方人最喜欢的金丝楠木。

整个枪身呈流线形,重量也很适合小朱这样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

最妙的是,枪的通条就在枪管下方的插槽内,摘取方便。

和现今大明最流行的的飞鸟火铳相比,在便捷度和舒适感方面,有了很大提高。火门处的闭合问题,倒是相差不大。手柄处可以旋转出一把片刀出来,这点是大明火铳的拷贝版,倒是没什么新奇的地方了。

但是,当小朱兴致勃勃的问道:“这火铳倒是挺漂亮的,只是不知与我大明飞鸟铳相比,可以什么特异之处?”

回答则是惊人的

“回皇上,这使节说,火铳的铁管内壁,刻有六条阴线,弹丸击发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说白了,这是一把直线膛火枪。从多方考证绘制的地图上看,鲁密国的位置在欧洲东部边缘,似乎是土耳其一带。怎么大明和欧洲在线膛枪的研究上,都走的不是很远。反倒是土耳其人率先发明了线膛?真真奇怪!

但现在不是小朱发感慨的时候,小朱连忙照着钱谦益事先拟好的礼单,把上面一堆的丝绸、瓷器、茶叶、布匹、金银,等等随便念了一遍,全朱批同意了。这些东西都是赏给那个大胡子使节的,这也是每次朝贡的结束仪式。

随后,小朱便把阿萝、徐光启都叫来,也顾不上是否合乎礼仪,就在武英殿后院,让周遇吉对这把进贡的火枪进行了试射。

砰,砰,砰。硝烟顺风弥漫开来,尽管冬天里,硝烟的刺激已经降低了很多,但小朱等八个人依然被呛的涕泪横流。参与今天这个划时代的试射观摩的人:小朱、阿萝、徐光启、周遇吉、筱筠、方正化、钱谦益、温体仁、陈洪绶。

老钱是没来得及跑开,温体仁是寻找一切机会,以避免老钱和小朱单独相处。听说皇上决定武英殿接见之后,竟然又宣徐光启入见,这其中,一定有好事儿!!!于是老温也没归家,随便找了个由头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大家见小朱边抹眼泪,边笑着,便也都跟着笑。其中陈洪绶最惨,毕竟老钱和老温不是第一次观阅火器试验了,多少有些经验。而老陈一直在画室里呆着,冷不丁被这么呛了一下,现在已经咳嗽地半跪半爬在地上了。

武英殿后院,现在是陈洪绶的地盘,因为朝臣都推荐他的画工精湛,而明实录的史料中多有图绘留档,所以,陈洪绶便担负起重新临摹的重任。

“皇.皇上,天冷风寒,硝烟呛肺,万岁要保重龙体才是。”

钱谦益用袖子胡乱抹了一把脸,强声说道。他没明白小朱为什么突然犯病,跑武英殿后院玩打枪。

“哈哈,钱先生,这次,朕可不听你的了。来来来,徐卿家,你给钱先生解释解释,这火铳可有什么好处?”

“回皇上,钱阁老,这把火铳内壁刻有阴线,弹丸击发之后,速度更快,方向更直,比之火鸟铳要高明许多。军中擅使火鸟铳的人,多是百战老兵,凭借六识来判断弹丸击发后的落点。而这把火铳,则无需多少时日,普通新卒亦可以熟练度用了。”

“对,对,对,若我大明在军中尽量装备,朕还怕后金蒙古不成?”

“啊,那臣恭祝吾皇了!”

“启禀皇上,今年赈济银钱节省了50万之多,这些银钱,刚可用于新火铳的试制。”

温体仁不说祝贺的套话,而是直接把小朱最关心的财政出处给说出来,显然,他的马屁功夫比老钱要高明的多。

“好啊,温体仁,你果然是朕的好‘地官’,这事办的好,朕会重重赏你。”

“皇上,臣妾的礼花弹所用的光启炮,是否也可以内刻阴线呢?”

“西宫礼妃娘娘的见识果然不凡,老臣佩服。”

徐光启的科学素养要比阿萝深厚的多,阿萝一提,老徐就想通了很多的关节。他一高兴,跪在了小朱的面前。

“启奏皇上,如若内壁阴线应用于火炮之上,再配合礼花弹,臣敢上托大之言,我大明火铳、火炮将无敌于天下。”

直线膛火枪,大明终于拉开了线膛火器的序幕。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