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阿虎,你记住,这些人是要出征前祭旗的,所以,切记要一击到位。功成后,立刻向我禀报,我今夜不睡!”
舒烨稷也确实甭想睡了,乌云娜陪着他一起哼唱起了草原长调,这是舒烨稷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两个人歌唱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悠扬哀婉的歌声,却仿佛传的很远,很远。
……
循着声音,黄得功很尴尬地前来,亲自破坏这对儿情侣之间,那浪漫但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气氛。
黄得功甘当3千瓦大灯泡的理由很简单,贵英恰台吉这个人很不对头,因为刚才的那份祭旗名单,很有挟带私怨,公报私仇的嫌疑。
察哈尔部一直号称全蒙古大汗的驻帐之部,所以,各个部落与察哈尔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还是比较紧密的。当然,时间久了,积怨也很深。
其中最近的积怨,就是去年(崇祯九年),林丹汗去世,额哲汗暂时不能举办登基大典的时间差里,扎萨克图部的素巴第汗,曾领着兵马前来呼和浩特,准备与明朝互市。
早前是林丹汗主持互市,但极尽哄抬物价的行径,因为互市价格越高,赚的也就越多。而舒烨稷为代表的晋商集团,在察哈尔这边是赔钱了,自然要在与别的部落交易时,进行适当提价。堤内损失堤外补嘛!
所以,谁成为全蒙古与大明互市的主持者,谁的利润就最丰厚。素巴第带兵互市的目的,就是想替代林丹,成为蒙古境内的互市主导者。
这当然就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察哈尔铁槊科诺特的十个苏木和几大辅政宰桑,空前的团结起来,合兵击退了素巴第。这也正是为什么今年的登基大典,素巴蒂派遣自己的长子,一等台吉诺尔布前来的原因,被打怕了!
在这次争执中,我们‘英勇’的贵英恰台吉受伤了,但无非就是脚崴了,手挫了,脑袋肿了咬舌头之类的小屁伤,但贵英恰台吉偏偏小心眼儿,这不,在刚才提供的祭旗名单中,赫然写着诺尔布的名字。
黄得功仔细斟酌之后,决定先不杀诺尔布。并且非但诺尔布不杀,就连其他像三音诺顔部、和托辉特部这样中等部落的使者,也都不杀了。理由就是:希望将来的军事行动,难度稍稍降低一些。因为事关军政大计,黄得功虽然明知道富平爵爷现在没时间,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过来了。
“哦,我这些日子净看蒙文的文档了,竟然没发觉诺尔布的名字在上面,将军可莫要怪我!”
“哎,那里,那里,得功不敢!”
......
他们的征北策略是这样定的:先扫荡铲平浩齐特、苏尼特这样的小部落,既难度不大,又能做到杀鸡儆猴。大部落能够望风归附,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如果大部落还想打,那对不起,汉家儿郎的刀锋,将绝不退缩!也一定是最最锋利!
况且,作为优秀统帅,在战前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打赢之后如何如何。真正重要的,是一旦战事不利,你如何为大部队撤退,做好前期的铺垫。
黄得功的设计思路是‘归化城—六娘娘城—河套镇或者大同关’的撤退路线。六娘娘城其实就是以前鄂尔多斯汗的金帐所在,乌云娜和贵英恰早先与鄂尔多斯部的关系还是不错的,现在,他们兄妹二人,分别是鄂尔多斯济农和鄂尔多斯娘娘。
但因为既然贵英恰先生喜欢公器私用,可见他的眼界不是很高,那留守归化的军事单位,也要进行调整了。免得将来横生枝节!
好在申甫、奥巴这边的兵丁有富裕,足够舒烨稷进行运筹帷幄的了。
……
三日后,
早先的奏折,被大同总兵满桂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城,然后京城的君臣,经过连夜讨论后,即刻批复,也同样八百里加急送回,当阿龙带着批复的旨意回来后。
黄得功等人即刻点齐人马,会同察哈尔的4000铁槊军,一起祭天告地,随后,由黄得功从蒙古巴图鲁汗,大明安乐王额哲手中,接过了象征出征的狼皮鹰羽大旌嚢。
黄得功接过旌囊,回身威风凛凛地俯视着面前的一众人等:
“自古国不伐无名,兵不斩来使,但今日本官要破例了。来自车臣的巴布台吉,你是巴图鲁大汗最敬佩的智者,也是我大明的朋友,请上来与众宰桑同列。”
巴布台吉先是躬身施礼,然后很得意的跳上点将台,与贵英恰等人并肩站立。
“来自扎萨克图部的诺尔布台吉,你是巴图鲁大汗最尊贵的朋友,因此,请您与却图汗和奥巴汗并肩站立。”
诺尔布是一等台吉的身份,也就是汗位的第一继承人,漠北诸部,右翼略强于左翼,扎萨克图汗部又在漠北右翼中,排名靠前,所以,他确实拥有与却图、奥巴比肩的资格。
诺尔布同样躬身施礼,然后扭头看了看身旁的几个人,忽然愤愤地走到最那边,抬腿踹了一脚来自瓦剌七部的羊倌,口中咒骂道:
“都是你们的合约尔双汗,害的我喀尔喀七兄弟成为了仇敌!”
说完诺尔布跳上高台,站在黄得功身后,与却图、奥巴等部汗站在一起。
“来自喀尔喀其余的诸位使者,按照我对待敌人的方式,你们的鲜血和头颅,将成为我大明天军,用来祭旗的信物。但我们都是来参加巴图鲁汗登基典礼的使者,因此,我放过你们!但既然我们成为了敌人,也就不要怪我下手狠辣了。典礼之后,你等自然可以回家。”
说完,黄得功一挥手,一边侍立多时的亲兵田雄,立刻带着人跑上前来,迅速的每人给了一刀,几名可怜的使者,与自己右手的大拇指,永远的说再见了。尾指丢失,握刀时减少5%的力量,但不耽误太多,更不耽误射箭。而拇指丢失,就永远握不住刀,射不动箭了。
几名使者一声不吭,也不急于包扎,同时将鲜血淋漓的右手抚在胸口,躬身冲额哲施礼。
“多谢巴图鲁大汗的不杀之恩,咱们蒙古的男儿,永远不会惧怕刀箭的锋利,也不会因为受到威胁而退缩。巴图鲁大汗的铁骑,必将感受到我们(旧)吐谢图(三音诺颜、和托辉特、苏尼特、浩齐特、乌珠穆沁…)大汗最高的愤怒之火。祝愿长生天保佑他的子民。”
说完,众多使者再次躬身施礼,转身离开,当经过那名瓦剌的羊倌时,大家均不约而同的啐了一口唾液。但这些使者并不是离开归化,而是很自觉的,回到使者营盘中去,他们要晚于黄得功他们五天之后,方能返乡。
“现在,就剩下你这个卑微的羊倌了,正是因为你们瓦剌七汗的傲慢与无礼,才激怒了蒙古巴图鲁大汗,更加触犯了大明天子的尊严。刚好,你们的使者一共来了十八位,那么你这个正使,也就没有活着回去传话的必要了。”
黄得功说完,冷酷的一挥手,一旁等待的亲兵田雄,抢上前去,拖着那个瘫倒在雪地之上的羊倌,一路来到一个祭坛之上,手起刀落,人头落下,田雄手脚麻利的将祭祀品拜放完毕。
待祭旗誓师大会结束,大明,或者说中华汉家,首次利用蒙古人自身的矛盾,而采取主动态势的远征出击,正式开始。
这次出征的军力配置,先说留守人员:
依据林丹汗的遗命,大明富平侯舒烨稷,有权力掌管500名披甲兵丁。可是‘铁槊科诺特’太敏感,所以舒烨稷手下掌领的,仅仅是乌云娜帮忙调配的500名普通士兵。
由于黄得功发觉贵英恰有些不靠谱,于是把申甫的一营半人马,都留下来归舒烨稷掌领。这样,舒烨稷手中的500甲兵,加上一营骑兵和半营炮兵,就是留守五强中,力量最强大的。
其余四强分别是却图汗的500科诺特、额哲汗的500科诺特、图巴太锡的500朵颜军,再有就是贵英恰台吉的500科诺特。
我们都知道,察哈尔这边的铁槊科诺特,最早是5000人,黄得功抽调了4000人之后,额哲汗名义上的军队,就剩下这1500名的铁槊军了(其中500是却图的)。
留守归化的人当中,自然要选出一个形式上的主帅,这个主帅就是多罗特部的一等台吉图巴太锡,奥巴的长子,同时也是额哲汗的大舅哥!
留守人员敲定后,就是出征人员了:
黄得功的忠真军,三个营。前营都司是高恒波,左营都司是李老栓,右营都司是冀乐华。每营4千人。
曹变蛟的河套军,三个营。前营由他自己兼任,左营都司是李定国,右营都司是白文选。每营4千人。
申甫的忠武军,原本同样是三个营。但他分了一半的人马给舒烨稷。所以真正出征的,只有一个半营,共计6千人。其中整编营属于炮兵营,另外半个是骑兵营。
原本忠武军的两营骑兵,是贺赞管辖锦衣六卫的班底。但这次出征,锦衣六卫需要留在国内帮忙看护。所以,专门由山西关抽调了6千骑兵配给他使用。主将都司是山西偏头关的段大绪。
蒙古联军同样是三个营,察哈尔这边是4千名铁槊科诺特,主将是察哈尔铁槊军的大苏木哈尔巴拉,舒烨稷的老朋友。
却图那边是4千轻骑兵。因为却图汗的老家在漠北,所以,后续人马还会陆续补充进来。主将是额尔德****图,却图汗的小儿子。
奥巴这边同样是4千名大明铁甲装备的骑兵,但训练水平和实际战斗能力,却远远不如其他部曲。主将庆格尔泰台吉,奥巴的三儿子。
一共是10个半营,4.2万人。
整个这支军队的主帅是黄得功,副帅是哈尔巴拉,其余人都领副将。黄得功的职务,也正式由大明参礼正使,变成了大明助安乐王征北大将军。这是早就写好的任命诏令,专等事态进展顺利后,进行公布。
从舒烨稷掏出这个诏令开始,黄得功就清楚,自己短暂的驻外使节生涯,彻底结束。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