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chūn,可以说是元末明初的顶尖名将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
《明史常遇chūn传》记载,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shè。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单是从这些话来看,常遇chūn投靠朱元璋具有很神秘的sè彩。[..]
常遇chūn作战勇猛,更兼有勇有谋,其常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其在老朱麾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南征陈友谅,东讨张士诚,功劳累官至中书平章,明朝建立后封鄂国公。又率军攻破元大都,进抵上都,不幸在柳河川病卒,追封开国公。
他的英年早逝让人惋惜,可是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朱元璋后来大肆屠戮功臣,其一世英名反而得意保全,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
在李少渊的记忆中这段话他当然记得不太清楚,不过他也知道老朱起家的旧部大约都在江淮一带,特别是在濠州一带。常遇chūn不是江淮一带的人么,怎么会出现在四川?
不过他现在这些话得闷在心里,总不能现在就开口道:“你不是江淮一带的人吗,怎么会到了四川?”
他愣了一下,开口道:“刘大当家的,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这句话实在是口是心非,他巴不得刘聚将常遇chūn逐了,然后自己手下又添一将才。不过这些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他的话得到了许多土匪的赞同。
“是啊,大当家的,这中间一定有误会。”
“今rì若不是大当家的及时来救援俺们,恐怕俺们早死了。”
“大当家的,二当家的这些年对俺们寨子多有功劳,不能一句话就抹杀了啊!”
刘聚却如老僧入定般,对他们的言语没有丝毫反应,等到他们说的差不多了,才睁开眼,冷冷道:“你们谁不服气的,觉着他委屈的,尽可以走,九龙山庙小,容不下这尊大佛,你们一并去了吧!”
听了这句话,土匪们再不敢说话,虽说他们对大当家的做法实在是不赞成。可是总不成为了这个得罪大当家的吧,毕竟这山寨还是姓刘。
常遇chūn抱拳道:“谢过众位弟兄的好意,常二心领了,不过常二在山寨也呆不下去了,这便走了吧,老众位兄弟挂念。”
李少渊还想再说些什么,刘聚却是语气无比肯定道:“李头领,今rì九龙山承头领的情,改rì定当后报。只不过今rì乃是九龙山的家事,还请李头领莫怪。”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李少渊默默无语,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心里却是高兴万分,老子巴不得你说这句话呢。常十万,到我的手下来吧,比呆在那个破山寨子里强上一百倍。
刘聚说完,向李少渊拱手道:“李头领,山寨中还有诸多事情,这便走了。”说完朝着自家弟兄道:“咱们走,回九龙山。”
“现在就走,弟兄们伤势……”有的人迟疑着问道。
刘聚半响才道:“九龙山还是刘某做主吧?”
一句话说的底下人是噤若寒蝉。
他双手抱着刘奇的残骸,嘴中道:“奇儿,爹带你回九龙山,咱们回九龙山……”所有人都惊异于他的这个决定。己方势力大损之际,居然逐出了山寨里二当家,这等于是自断一臂。
若是从他的角度来想,倒也不是不可思议。刚刚遭受丧子之痛,正在痛苦中,若是当时冲在前面的是常遇chūn的话,恐怕刘奇还是活蹦乱跳的吧!他现在不是一寨之主,而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儿子临终前对常遇chūn的地位很是觊觎,他只是作为一个父亲,帮助儿子了了未了的心愿罢了。
李虎瞧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嚷嚷道:“却不知道这种人怎么会做的了一寨的主。刚才若不是常兄弟,恐怕你这老儿早被乱刀分尸了……”
李少渊只是瞪了他一眼,李虎立刻不说话。
李少渊走到常遇chūn跟前,拍拍他的肩膀道:“常兄,对以后可有什么打算?若常兄不嫌弃,李某虚位以待,请常兄助我。”
常遇chūn淡然道:“常某无能之人,不敢劳动李头领如此盛情。”
“怎么当不得了,刚才我们在后面都瞧见了,你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夺下了东城门,后来那刘老儿被困在火中,若不是你去相救,恐怕早没命了……这倒好,他刘老儿中了别人的计策,却把责任怪在你头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常兄一身本事,若是在我哥哥手下,不会这么埋汰兄弟,便是李虎我对你的本事也是佩服得紧,常兄弟枪使得好,箭术也实在不俗,要我说,你……”
他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说到高兴处正瞧见常遇chūn目光紧紧盯着自己,不由得停下来道:“常兄弟,你怎么了?”、
常遇chūn凝声道:“刚才李头领等人在俺们夺城的时候就在?”
李少渊出来答道:“正是,常兄,你也知道这种情况下,我们实在不能……请常兄见谅。”
李虎就是再老实,这句话他也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九龙山的人马与官军厮杀了半宿,却被他们捡了便宜。虽说这里面有活命之恩,不过看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这种事实在不好说出口。李虎却是不小心说了出来。
常遇chūn却是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他摇摇头道:“李头领莫要如此,常二哪敢责怪头领。只是常二感慨罢了……李头领,常某还有一问,若是我等没有中官军之计,李头领当如何处之?”
李少渊本来想说句假话的,不过还是没有他缓缓开口道:“趁敌立足未稳之际,取了苍溪。”
“这么说,李头领对苍溪是势在必得了?”
“义军几千儿郎,来回奔波,总不能空手而归吧,常兄,我得为几千儿郎考虑。”
常遇chūn听了这句话,紧盯了李少渊半响,突然道:“请问头领举义旗,到底为何者?”
“为这不平之世道尔。想我悠悠华夏,自稽古开天地之初,便是这万里河山之主。胡人得我汉家文化,方得以能够脱离兽人。然胡人莫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沐泽我汉家文化,却屠戮我汉家儿郎者,比比皆是。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莫不是如此。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