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朝末年,天下大乱,有志之士纷纷起事,李明渊便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江水城一商贾,家境丰厚,为人却是慷慨豪爽,急公好义,但他能成为割据一方、天下四王之一的齐王,自身因素仅占三分之数,其身后的道门却是占足了七分。以一家之力,掌帝王之兴衰,这便是天下五大宗派的威力。
当年李明渊和另一义军互相攻伐,形势颇为不利,然而在其得到大道山支持后,原本支持对方的力量纷纷倒戈,对方首领杨志与手下将领更是一夜之间尽数暴毙,偌大的势力一夜中土崩瓦解,李明渊几乎兵不血刃的全盘接收了对方的城池,一举奠定了其割据一方的根基。李明渊震惊于大道山强势的同时,对之也有深深的忌惮。好在大道山从不干涉其军政之事,才慢慢的放下心来。
这种事情天下多有发生,便拿中州来说,一没有天险可据,二没有雄关可守,可赵氏偏偏稳居皇宫二十多年,压制四方诸侯,这其中的玄妙人尽皆知。小圣贤庄的儒家以一己之力,为赵氏筑起了牢不可摧的铜墙铁壁,雄关天堑。
江水城东百里外便是一望无际、烟波浩淼的沧海,三十里外便是道门根本所在――大道山,绵延百里,苍松古柏,奇峰怪石,山势高耸险峻,其间更有江河蜿蜒穿过,汇入沧海。
山下一条石阶小道,顺山势而上,沿途多有峻石幽林,珍奇鸟兽,别有一番风味,倒让这条十里小道不显寂寥。道路尽头一片平旷,若非亲见,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在这山间竟然会有长宽达到数百米的平坦之处,清风观便坐落于此。观中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也没有气势恢宏的殿阁,观中建筑平常之极,一眼看去,这只是一座普通的道观,只是大一点而已。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普通的建筑经过时间的雕琢,显得古朴、厚重、凝实。若在平rì,观前空地那是热闹非凡,算卦看相摊位比比皆是,茶酒摊位也是不甘寂寞,再加上各种风味小吃、蔬菜瓜果等的叫卖,恍若一个繁华的城镇。
平rì里,和观前的热闹相比,观中就显得清静许多,但也是人来人往,香火鼎盛,即便是大雪纷飞的今rì,也能时常看到人影走动。大道山在齐地拥有大量的房屋地契,甚至酒楼茶馆,道士们自然不事耕种,这些肥沃的土地便被租种给周边的佃户,他们只是从中收取少量的田租。据说大道山上有着道门自己的粮仓,遇到荒年,山上便会免租、开仓放粮并免费提供粮种给灾民,甚得民众敬爱,佃户们甚至以租种道门的田地为荣,这大概才是齐地道家数千年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吧。至于酒楼茶馆,一些是道门的俗家弟子在打理,有一些则是租给商贾,各有其司、井然有序。清风观便是管理这些外门俗事、培养俗家弟子之处。
清风观后面十七、八里外有一座长长的浮桥,浮桥下是湍流的江水,桥面距江面有十数丈之高,四根碗口粗细的铁索承载着浮桥,横跨数十丈的江面,连接对面,壮观之极。浮桥对岸便是道家内门所在,岸边有内门弟子常年把守,不得随便出入。这座江心桥既是道家防御外敌的天堑,同时也是道家内外门的分界。入得内门,方才是大道山的真正弟子,代表的含义和待遇自然不可同rì而语。
大道山内门后山中有一座飞来峰,峰身半数长年隐在云雾之中,三面均是悬崖。峰顶一座凉心亭,亭子北面悬崖上一条瀑布飞流而下,气势磅礴的落入云海,却听不到任何的回响。亭内有一石桌,桌面光滑如镜,桌边有四个石礅,分四方排列。
亭外大雪纷飞,里面却是感觉不到半分的风雪,石桌边两个老道东西相对而坐。两人均是身穿蓝sè道袍,西边老道乃是如今大道山的外门执掌清木道人,而东边的身份更是惊人,乃是天下道门的掌教清虚道人。
黑白之分,纵横之别,捭阖之势,不闻硝烟,不见刀光剑影,却是杀气惊天,攻城略地,运筹帷幄。一念间,已是胜负已分,生死立判。棋盘上,一条白sè的大龙傲然盘踞,隐有腾飞之势,而先行的黑子却是呈现出不支之像。
清木道人右手中指在棋盘纵横处轻轻一点,一枚圆润的黑子镜像就在棋盘上显现出来。清虚道人看着那枚黑子,皱了皱眉头,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
“师弟,你的心乱了。”
他顿了一顿,然后说道:
“你是不是有事要问我?”
清木道人看着棋盘默然无语,眼中一片落寞,随着自己的一子落下,黑子已经出现了溃散之像。片刻后,他才缓缓的说道:
“我只是不明白,师兄为何要把本门至宝黄天八卦借出去,就凭他儒家小圣贤庄一个小小的长老就来讨要本门至宝,这是何等的狂妄!”
清虚看着自己这位表面平静、内里早已翻江倒海的师弟,自己与之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学习道术,转眼间就过了百年的时光。自己这位师弟自周岁起便被道门收养,一直在山上长大,对大道山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他自小就天资聪颖,修为jīng进甚快,只是这数十年来他身为外门执掌,为了大道山的存亡和发展,殚jīng竭虑、费尽心思,修为却是进展缓慢!看着他满脸的皱纹和疲惫,清虚道长心中突然有了深深的后悔,六十年前自己要是没有让他来执掌外门,现在的他早该进入宗师之境了吧。
“师弟,可知这次为何是儒家来借黄天八卦?”
清木突然冷哼一声,语气中充满着不屑,说道:
“肯定是西秦的那道封印出了问题,要不然,何许要用到我大道至宝!看来这次他们是被悬空寺的那帮和尚摆了一道。”
千年之前,西边大荒中突然生出变故,数十万的凶残妖兽涌入内地,所过之处,生灵涂炭。天下各派付出极大的代价方才将之赶回大荒,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佛道儒三家联手在位于大荒边缘的毕经之处――天地关,布下了一道封印。
之前一直是西秦的悬空寺在负责封印的维护,出了事情也一直是悬空寺负责挽救。可是自从二十多年前,小圣贤庄自承天下正统,扶持赵氏为帝,便对四方诸侯进行了打压,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秦王的支持者佛家。其实自从三千多年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便一直是天下的正统,可是之前佛道儒三家虽算不上相处甚欢,但至少没有公然的撕破脸面。
所以,这次封印出了事情,佛家就撂了挑子,把事情直接推给了儒家。你不是天下正统吗,不是对我们进行打压吗,那这次封印出了问题,你这天下正统到底管还是不管?不管,好,我就大肆宣扬,看你儒家今后还有什么面目立于天地间?管,很好,那你就去想办法补救吧。这就是阳谋的威力,不像yīn谋诡计那样偷偷摸摸、见光立死。把所有的利害关系全部摆在明处,却由不得你选择。经过二十年的打压,佛家似乎也有了些变通。
清虚微微一笑,说道:
“师弟既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却怎不明白,这是儒家的祸水东引。黄天八卦我们是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
“但至少我们可以刁难一下他们,让一个无足轻重之人前来讨取我门至宝,分明是轻视我道家。我们刁难一下,相信天下只会说儒家的不是。”
清虚静静的看着有些愤慨的师弟,突然说了句无关痛痒的话。
“师弟可还记得道静师伯?”
大道山在最近百年来发生了三件事,让道门元气大伤,至今仍然没有恢复。第一件就是七十多年前,道门的知天命一脉发生内乱,死伤惨重,叛乱的弟子携带大量的典籍投奔了儒家,致使大道山断了很多传承,这件事直接动摇了道门的根基。而此事的主使者正是现今的儒家门主杨知远,这也是为什么清木对儒家如此痛恨的最根本原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