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吴战争已经结束。
但很多插曲,却值得我们深思。
王濬是整个灭吴战争中最出彩的一位,他得到了头功,但他这个这个头功拿得十分不痛快。
无论从文化还是门第的标准来看,王濬都明显不是西晋士族集团中的一员,他的爷爷、爸爸默默无闻,他本人一直是豪放不羁、不拘小节,要不是羊祜的全程力挺,王濬永远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因为他不是西晋士族集团的一份子,所以几乎垄断朝政的士族集团,是不允许王濬这样的人获得头功的。他虽然风风光光的接受了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投降,可是第二天就不得不把孙皓这个头功交给王浑,王濬的不甘心,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可是王濬即使把头功让给了王浑,也已经触犯了众怒,很多大臣一窝蜂的来帮助王浑一起搞臭王濬。栽赃陷害的过程,几乎和十几年前的邓艾一模一样,都是千夫所指、万人咒骂,而且公开搞臭王濬的人,像王浑、周浚、刘颂,没有一个不是士族子弟,而出身平平的王濬,立下头功反倒成了罪人,而且没有一个人替他说句好话,如果没有司马炎的宽容,王濬将又是另一个身负奇冤的邓艾。
王浑和司马炎有姻亲关系,又是名门士族,所以很多人都特别拥护他,这比较好理解。王濬在给司马炎的上书中也说,自己得罪了权贵们,看来老命不保了。王濬说的这个权贵,应该就是包括王浑在内的西晋士族集团,可见士族集团的势力有多么强大,连评价功过是非这种事都能操纵。可是王浑的表现呢?
在这次灭吴战争中,王濬的当机立断和王浑的犹豫不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从史料上对王浑的评价来说,王浑虽然是个标准的士族子弟,可他并不是无能之辈,相反他的口碑很好,也很能打仗,也立了很多战功,在弱将如云、而不是强将如云的西晋王朝里,他是极其稀有的能够组织大兵团作战的人,那么凭他的能力和智力,凭他这么丰富的战斗经验,为什么在消灭了东吴帝国建业主力之后,却眼睁睁的贻误战机,迟迟不跨过长江攻克建业呢?他到底有什么样的苦衷,才会眼睁睁的看着头功被别人抢去,而就是不敢渡过长江呢?那么他究竟在等什么呢?
这是灭吴战争中的一个很大的疑案,排除掉王浑在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大脑突然进水的可能性,我们就会想到:每件看似奇怪的事情,背后总是有并不奇怪的原因,只不过我们懒的想原因,或者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原因。
幸运的是,我们有推理。稍微仔细的看一看史书我们就能发现,在整个伐吴战争中,总是出现这三个人:贾充、荀勖(续)、冯紞(胆),他们从伐吴战争的筹备阶段,就一直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因为他们的坚决反对,伐吴大计才不得不一拖再拖,一再错失良机。那么,这三个人到底是什么人呢?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他们对整个司马炎时代的中央政治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但凡每一个国家政权,都会出现因为各种利益关系纠合在一起的政治小团体、小圈子,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朋党。朋党类似于官场里面的黑社会,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只以这个小圈子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于国家利益呢,对于朋党来说是次要一些的。西晋是个士族王朝,士族又是以家族利益为第一的政治阶层,所以就有条件出现更多的朋党,实力很强大的朋党,连皇帝也要依靠的朋党。这些地下组织,是司马炎时代朝廷里不散的阴影,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对他们势力的渗透都无可奈何,连司马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雄起一把公开的把他们消灭掉。我们这次要着重介绍的这一组朋党,以贾充的职位最高、权力最大、受宠最深,所以贾充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个朋党的核心,我们就给它命名为:贾家党。
接下来,我们将要向大家讲述的,就是司马炎时代最大的地下组织——贾家党,从孕育到形成、鼎盛的全过程,通过讲述这个过程,来揭开西晋王朝激烈内斗的黑幕,来讲述西晋王朝是如何被激烈的内斗最终整垮,最终一步步被折腾到地狱的深渊。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