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娘家一共有四兄弟。真正的大爷爷被杀之后,原本的二爷爷就成了后来的大爷爷。小时候我曾经见过大爷爷,好像也是穿着长衫。平常戴着一顶电影里经常看见农民戴着的圆顶帽子,大清朝农民和市民标准的圆顶帽。一副标准的华北平原抗rì战争中农民的造型。由此也可见本来的二爷爷后来的大爷爷在他们家退出江湖之后改变得有多彻底。
大爷爷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他们都把爷爷叫做“幺老子”,也就是最小的亲叔叔的意思。不过事实上,不仅大爷爷原本不是老大,爷爷也不是老幺。真正的老幺,也就是四爷爷,后来被抓壮丁抓走了。父亲出生于抗战结束之前,所以四爷爷被抓壮丁,应该在父亲出生之后。由此也可见爷爷娘家作为一个袍哥世家没落后,退出江湖后的rì子有多么不好过。三十年前,也就是四爷爷被抓走三十年后,据说四爷爷曾经给家里来过信。根据父亲的说法,在五十年前也就是四爷爷被抓走十几年后,好像就已经来过信了。按照信里的说法,四爷爷被抓壮丁后,后来在湖北安了家。在父亲的记忆中,四爷爷给家里来信,似乎都是要钱。第一次应该是全国人民饿肚子的时候,第二次应该也是不好过的时候。而从这两次来信之后,四爷爷似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今天我也没有见过四爷爷,也没有见过他的家人。如果他还活着,应该有九十岁了。
所以在爷爷到nǎinǎi家做上门女婿的时候,爷爷娘家当时虽然已经失去了一个真正的大爷爷,应该还有三兄弟。加上是没落的袍哥家族,家境不好,正符合做上门女婿的条件。但在爷爷做上门女婿之前,nǎinǎi就已经出嫁过一次,又定亲过一次了。也就是nǎinǎi这时候已经做了两次寡妇。第一次做寡妇,是嫁到了附近的一家人,那个无缘的爷爷随之就死了,死的时候nǎinǎi无子女。前几天逛街的时候我们还碰到“幺爷爷”,也就是那个无缘的爷爷的最小的兄弟,年纪跟父亲相差不大。他的儿子曾经跟我同班。就是因为nǎinǎi有过这么一次出嫁的经历,所以他就成了我们的“幺爷爷”,平常来往却比较少。而在母亲那边,他又有一个堂兄弟是母亲的亲表哥,他又跟母亲同辈了,所以这些关系是很混乱的。
第一个无缘的爷爷的死后,nǎinǎi回到娘家又定了一家亲,结果在结婚之前,那个更加无缘的爷爷也死了。这家人我就一个也不认识了。大概是做了两次寡妇,不再好嫁的原因,再加上本身曾祖父也再也没有孩子,干脆打算招一个上门女婿,所以此后才有爷爷的上门。说起来曾祖父好像对于是否有香火传承,似乎并不是那么在意。但老天爷yīn差阳错,终究还是让他的香火传承下来了。
说到曾祖父的事情,这里顺便提提曾祖母的娘家。之所以要提曾祖母的娘家,是因为曾祖母的娘家对于父亲的一生也很重要。父亲读书的时候,家里很穷,于是经常到曾祖母的娘家去,那边的人很好,就拿钱让他读书。也正是曾祖母娘家人的支持,父亲才能读书到最后。
后来nǎinǎi曾经带我们去那边过。nǎinǎi之所以要带我们去,也正是为了要还这个心愿。在那边我们看到了跟nǎinǎi同辈的那家人的四兄弟,分别属于nǎinǎi的两个舅舅的后代。其中一人年纪比nǎinǎi大,好像是一个医生。另外三人比nǎinǎi小,一个在教书,一个在“单位上”,还有一个在家务农。而在家务农的那个“表爷爷”的儿子,后来也出来教书了。据说在他读书的时候,母亲还教过他。而在“单位上”,也就是做工人的那个表爷爷的儿子,也有一个在教书。加上本来教书的那个表爷爷,他们都跟父母后来同一个系统,所以都非常熟悉。
这家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个子比较高。而我们家在周围的人家中,也是个子最高的。父亲的个子就达到了一米八,在四川人中是绝对的鹤立鸡群。我想这应该是曾祖母娘家的遗传基因。
从父亲后来经常到曾祖母娘家要钱这件事看来,当时曾祖母的娘家应该比较殷实。而曾祖父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招上门女婿,则说明曾祖父比较开明。而比较开明的原因,只能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曾祖父是一个读书人。大曾祖父做了端公,本身就是需要读书的。说明曾祖父的祖上也比较重视读书。而山下一个跟曾祖父同辈却只有爷爷年纪的本家,对这件事做出了佐证。据说他小的时候,曾祖父还没有剪掉他的辫子,一直就那么拖在后面。山下那个本家小孩子心情,感到男人拖着辫子很新奇,就伸手去摸,结果曾祖父却笑着挡住不让他摸。
曾祖父有可能是饿死的。根据父亲的回忆,曾祖父是在做农活的时候,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在拔起一根菜头的同时,没有停住,仰面朝天摔成了半身不遂。“菜头”就是油菜杆,一般都要长一米多高,割掉油菜后也还有七八十公分,又多半有两公分的直径,根系也很吃土,所以拔起来很费力。小时候我经常用菜头为自己做玩具,或者利用菜头做道具来玩。
在曾祖父半身不遂之后,很快就迎来了大饥饿。也不知道是曾祖父实在病得太重还是因为饥饿的原因,就在大饥饿的时候去世了。至今父亲还记得曾祖父去世的情景。那时候爷爷应该还在坐牢,只有nǎinǎi在家里,带着几个孩子。于是已经十几岁的父亲在放学放假之后就成了nǎinǎi的得力助手。有一天,曾祖父对父亲说,他不行了,要他叫nǎinǎi回来。
于是父亲就站在家门外打原始电话,把nǎinǎi叫了回来。因为“做活路”(干活)的地方不远,扯开喉咙一喊,就能够听到。农村里没有城市里那么嘈杂,这是很方便的事情。当然,城市里也有某些小区可以站在楼下喊“安红,我爱你”,但那样的安静小区毕竟太少了。
nǎinǎi回家之后,曾祖父就处于弥留之际。用父亲的话来说,曾祖父一直仰着头望着屋顶,反复看着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这时候应该是回光返照,所以jīng神特别好。等到他把这一切都看够了,就咽气了。小时候,父亲就一直睡在曾祖父咽气的这间房子里。十几年后,父母的新房也在这间房子里,而我和弟弟也都出生在这间房子里。后来房子经过翻修,但nǎinǎi死的时候,也死在相同位置的房子里。只有爷爷是死在新修房子的正房里。那时候距离nǎinǎi的死,又过了十几年了。
尽管曾祖父比较开明,但爷爷做了上门女婿却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从此香火得以流传。而父亲得以死里逃生,曾祖父当然也更加开心。不过父亲差点死掉,似乎也在曾祖父以及祖父母的意料之中。因为大曾祖父本来就是大端公,曾祖父虽然更喜欢读书,但对于大曾祖父那一套,也还是比较jīng通。这些东西他后来甚至教了爷爷一些。
但从爷爷在死前说过的一些话看来,刚开始,爷爷的rì子却并不那么好过。听爷爷说,刚过来的时候,曾祖父经常打他。这件事跟上面对曾祖父的推断似乎有些出入。既然曾祖父是那么开明的人,那么就不应该老是打上门女婿。不过在我们这里,上门女婿就相当于儿子,是要直接改名进入家谱的。爷爷就改了自己的名,用了这边的名字。所以老丈人管教上门女婿,就相当于父亲管教儿子。儿子不听话,或者儿子做的事情不好,往往都会丢做父亲的脸。上门女婿做得不好,也会丢老丈人的脸。所以曾祖父如果经常管教爷爷,那是极有可能的。同时nǎinǎi做了两次寡妇,爷爷虽然是上门的,难免会在这方面歧视nǎinǎi,曾祖父这时候为了自己的女儿也有可能会做出某些事情来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