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初春,曹操借着新败袁绍的威势,在汝南一带大破刘备、龚都联军,刘备残军逃亡荆州。
三月初,刘备遣帐下糜竺、孙乾往襄阳拜见刘表,刘表率麾下众文武至郊外迎接,高规格接待刘备,并增兵使之屯军新野。
四月初,襄阳宋府。
宋仲子大清早派人传唤他,诸葛羽连忙赶往会客厅。
诸葛羽遵照诸葛亮的话,并没有去参加梅园诗会。
正旦后,他和马家派来的负责人,马良的长兄马静见了一面,将自己的珍藏送出一半作为样品,然后合作一事被他延后商谈。
对于商业运作、谈判这一方面,他毕竟不熟悉,很难谈出好结果;况且若是他亲自参与的话,只怕会被有心人认为他和马家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致招来许多不必要的猜忌和麻烦,不利于他的全盘计划的实施。
元宵节后,他便来到了宋仲子府中,参与编纂算学新法。
编纂的难度对他来说实在不高,毕竟他对于高等数学一窍不通,只是将后世一些初中水平的简单数学知识透露出来而已,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过于生疏,再加上古人的表达方式和后世不同,编写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整个过程才会持续了将近三个月。
宋仲子等人面对超越了两千年的先进文化,自然被深深震撼住,对于他的才学也大为认可,甚至其中有一人还想把孙女许配给他。
诸葛羽一踏入大厅门,宋仲子略微兴奋的声音就传了过来:“羽儿,坐到这边来。”
“宋师急着传唤学生过来,不知有何事?”诸葛羽依言做到宋仲子旁边,问道。
宋仲子五十左右的年纪,长发白须,身上隐隐有一股浩然正气,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我与诸位友人昨晚商议了一番,此部算学共九篇,又是羽儿你所著,我等众人便定下了‘诸葛九算’一名,你意下如何?”
诸葛羽总共提出了九个框架的内容:前三章为通用基础,数字、单位、符号;后六章为实用知识,四则运算、方程详解、正负实数、简单几何、普通逻辑、基础概率。
“此名万万不可!学生不过略尽绵力,此书得以完成,全赖诸位先生之力,若以此名出世,宋师和诸位先生如何为人所知?”
以“诸葛九算”为名,可以想象的是,这本书一但流传开来,对于家族和他个人的声望会造成多大的轰动,只是这样一来,宋仲子和其他参与的人却基本上没有好处,虽然心里知道这些人不会在意,但是他也不好随口答应。
宋仲子一脸赞赏,笑道:“羽儿天纵之才,无须如此自谦。我等老朽得以见证此部著作流传于世间,已是自感幸甚,行将就木之人以名望何用?”
见诸葛羽似乎还想反对,宋仲子摆出长辈的姿态,摆摆手,道:“此事既是定下,羽儿不必多言,年轻人贵在朝气蓬勃,过谦实非好事。”
诸葛羽闻言也就不再反对,站起身行了一礼:“宋师和各位先生的厚爱,学生铭感于心。”
“本当如此。”宋仲子哈哈一笑,随即想起一事,便道:“此前的那份手稿我曾交予州牧大人一观,看后亦是对于其中内容惊佩不已,是以对于此次编纂多有关注,听闻昨日已编纂完成,便于今日在州牧府中设宴,嘱咐我今晚定要带你同去。此次宴会云集权贵名士,共赏‘诸葛九算’之精妙,于你声名大有益处,实是难得良机。白日间你可多加准备,说不得有他人问难于你。”
诸葛羽心中一惊,忙道:“还请宋师代为拒绝,学生不愿去。”
宋仲子诧异道:“此次大宴宾客,正是你才学为人所知的绝佳机会,何故不愿去?”
诸葛羽道:“学生年岁尚小,只求丰富学识,实不愿为声名俗世所累。况且学生自感此算学尚有诸多不足之处,还要多加钻研,以达圆满。若是州牧大人以此‘诸葛九算’过高判定学生的才能,征召学生入仕,是时自当以苍生为己任,造福一方,如何能有时间钻研学问?”
“羽儿竟认为此算学尚有不足?”
宋仲子顿时耸容,沉吟许久后,方才道:“‘诸葛九算’一书必可为世间巨著,若是果真有不足之处,自当补足缺漏,如此看来,你确是暂不可入仕为官。”
诸葛羽抓住宋仲子对于学术的严谨性这一特点,果然让他松口,便乘胜追击,道:“若此学存有谬误,传于天下学子,我等编纂之人岂非罪莫大焉?望宋师成全学生拳拳之心。”
一顶误导天下学子的大帽子扣下,宋仲子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不过他十分欣赏诸葛羽这个俊才,不肯让他失去这个机会,沉思片刻后,道:“此次机会不可错失,况且州牧大人亲自邀请,亦不可令其失了颜面,你还是当需赴宴。若是州牧大人有意召你入仕,我自当代你说明缘由。”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