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重生之风流吕洞宾> 第六十二章 洞宾论道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洞宾论道 下(1 / 1)

突然而来的明悟使吕洞宾兴奋不已,是啊,自己已经炼制出了龙虎金丹,领悟了阴阳合一的双xiu法门,为什么不能凭借这一法门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修道之路呢?

在吕洞宾兴奋之时,可把旁边的三人和台下诸人给吓坏了,他竟然说圣人之言不足尽取,只能作为借鉴,实在是极大地颠覆了所有人的旧有观念,若不是吕洞宾有神仙高人的光环在身,恐怕已经有人要斥责他大逆不道了。

神秀与吕洞宾身后的张广陵和司马承祯三人面面相觑了一会儿,才道:“道友所言过于深奥,恕老衲一时之间不能参透其中玄机。”

吕洞宾道:“刚才贫道乃信口而言,大师不必放在心上,其实贫道对禅宗也有些了解,愿与大师一起参详。”

神秀闻言立时精神大振,喜道:“老衲恭听道友高见。”

吕洞宾张口吟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知此言怎解?”

神秀应声道:“真如乃是事物内蕴其中永恒不变的真相,般若则是指成佛的智慧,这两句的意思是世上万物皆暗含佛性,也都身具成佛的智慧。”

吕洞宾又问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一句又如何解?”

神秀道:“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首偈子,讲的是在佛法看来,人生的一切事情,喜怒哀乐,荣辱悲伤都应视作梦幻泡影一般,虚幻无踪,若是能作如是观之,则可心无挂碍,六根清净,凡尘尽去,佛道可成。”

吕洞宾笑着问道:“若是一切都是虚幻,那焉知成佛之路不在这虚幻之中呢?既然一切都是虚幻,又何须成佛呢?”

神秀为之语塞,沉默了良久才道:“佛说虚幻指的是凡尘俗世,真正的佛境当然是真实的。”

吕洞宾追问道:“佛祖即说一切都是虚幻的,那为什么佛境会是真实的呢?难道佛境不在这大千世界之中?”

神秀低头默默念佛,不再说话。

吕洞宾忽然想起了一首诗,忍不住念诵道:“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这是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描写旷达意境的一首,在后世最为吕洞宾喜爱,在此时读将出来,自然是惊艳一片,吕洞宾道:“佛门经典中尽言空无之道,但是在修行中却约束重重,贫道最喜爱旷达自适,无有约束的感觉,所以对佛门只能爱之,却不能近之。”

神秀动容道:“还请道友赐教。”

吕洞宾重新盘膝坐在地上,将自己再后世所听说过的和自己感悟到的在脑中回想了一遍道:“其一,佛法既讲万事皆为虚幻,那为何僧尼要出家修行?难道出家入寺,就不在这虚幻之中了吗?其二,佛法既讲万事皆为虚幻,为何僧尼出家需要剔除毛发以示与俗世一刀两断?剔除毛发之举就不是虚幻之举吗?其三,佛法既讲慈悲,为何佛门积累钱财,广建庙宇,而不把这些钱财用在贫苦百姓身上?僧尼不事生产,却靠百姓供奉而生,这是对百姓的慈悲呢,还是压迫?其四,佛法既讲慈悲,复又说万事虚幻,那佛法的慈悲指向的是谁?难不成也是虚幻不成?其五,佛教禁绝色欲,而且要普度众生进入佛门,而****本事人之天性,也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途径,若是真的天下人都禁绝色欲,岂不让我人族绝种?其六……最后,佛经上既讲佛祖佛法无边,为何不能直接度化众生去到那极乐世界,反而让他们依旧沉沦苦海,痛苦不堪?”

吕洞宾滔滔不绝地一连诉说了二十几条佛经和佛教教义中的漏洞和不足,有些自然是确实无疑的,有些也属于强词夺理,但是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神秀都被他那如长江大河大河倾斜而下的说话气势给震惊住了,哪里还会去细想他话中的破绽,只觉得好像是字字合情,句句在理,好像佛教真的有这么多的不是一般。

等他一说完,白马寺内外一阵喧闹,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吕洞宾刚才所说的话,反响非常强烈,神秀沉思了一会儿,终于道:“道友雄辩,老衲甘拜下风。”

神秀此言一处,又是惊起了一片哗然,神秀如此表态,岂不是接受了吕洞宾对佛教的指责,俯首认输了吗?

神秀接着又道:“那依道友只见,道教又如何呢?佛教中的诸般不足之处,难道道教中就不存在吗?”

此话看似绵软,却是软中带硬,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佛教被你历数了这么多的不足之处,那么你们道教呢?你们道教就完美无缺了吗?你们就没有不足之处了吗?如果吕洞宾胆敢否认的话,那神秀就可以像刚才吕洞宾历数佛教不足之处一般一一历数道教中的弊病,这就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还能为佛教挽回一点儿面子。

不料吕洞宾直接很肯定地道:“当然,道教也有其不少的弊病,其中流弊最大的,就是炼丹之术。其实炼丹之术本来并没有错失之处。只可惜大多数炼丹之人要么功力不够,要么辩药不精,要么火候掌握不稳,所以在世间很少有真正的灵丹妙药传世。而且与佛门弟子良莠不齐一样,道教门人也有不少走入歧途的,他们装神弄鬼,愚弄乡里,更可恶的是那些学艺不精的门人,以修道炼丹为名,而行蒙骗欺诈之实,或骗人钱财,或致人死命,此一类人都是我道门败类,若贫道见之,必定替天行道,将他们斩于剑下。”

神秀见吕洞宾对道教也这么毫不掩饰地自曝其丑,对他的印象更高了,因为要看出别人的毛病和不足是很简单的,但是要想看到自己的,那就必须要有大智慧才行,他诚恳地道:“道友对佛道两教的弊端都如此清楚,但不知有什么方法可以制止吗?”

吕洞宾想了想后世宗教的发展,道:“如果说佛道两教都只是一种宗教思想,两教的传播都只在精神层面,比如佛教,每个人都只学习佛教的教义,使自己谦逊诚实,精神上得到升华,而不去盲目地膜拜那些泥胎雕像,为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过而祈求佛祖的保佑,这样一来,虽然没有人再去出家,但是佛法却存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面,大家都不去重视表面上的供佛崇佛,而将佛法的真谛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正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要心中有佛,身不为恶,自然可以得成正果。”

“心中有佛,身不为恶。”神秀若有所思的念诵了两遍,方才心悦诚服地道:“道友果然是道德高深之士,有此大胸襟,大气魄,老衲拜服,若真能照此而行,那佛光普照天下之日,为期不远矣。”

吕洞宾叹息道:“只可惜这个过程却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达成的,恐怕只要也要数百年的时间。”

张广陵有些急切地问道:“敢问道友,我道教之弊如何解救?”

吕洞宾道:“贫道与家师新创立了一门丹道,与以往的金丹大道有所区别,定名为内丹道,此法不服铅汞,不耗钱财,任何人只要正心诚意,皆可得而行之,可堪补我道门功法之不足,还请诸位耐下性子,听贫道慢慢将来。”

不光张广陵和司马承祯,就连神秀也被吕洞宾勾起了好奇心,三人齐道:“愿闻其详。”

吕洞宾哈哈一笑,开始在高台上详细讲述内丹道的源流,理论以及修炼之法,内丹道的勃兴,自此日而始。

求收藏,求推荐!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