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季凤点了点头,
“大宛人吃什么住什么呢?咋和咱们长的不一样?”
“就是呀。”
田氏也说,看到这样多的外国人,内心激动,对着比手划脚的,
“倒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可看着到底和咱们汉人不一样,听说那些蛮夷都是吃生肉喝生血的,不像咱们中原懂得生火做炊,可是吃了那些,长的这样怪的?”
不知道田氏从哪里听来的,总之市井之地有这个传言,连刘老姑那样上了年纪的,也是这样以为。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也不曾到过大宛,只知在西域,离咱们这远着咧。”那老叟捻须道。
这街上的,都是来向大汉朝贡的国家或部落,日子正好对上了。
有的倒和中原的汉人长的没啥区别,不过打扮上不一样,他们戴着厚厚的毛毡帽,手持骨杖,脸上有对称的彩绘,身上还裹着兽皮。
“你们又是哪里人,可也是西域来的?”
季凤好奇的道,路过一队人她就问人家是哪来的。
大多都不理会她的搭讪,这队戴毛毡帽的倒应答了,用拗口的关中汉话告诉她说:
“不是西域,是东边,我们是肃慎人。”
“肃慎?”
季凤从没听过这么个地方,向他们后头看了,只见他们进贡的,有楛木做的箭矢,也有猎来的野兽,虎豹熊罴、猩猩麋鹿。
把季凤看的目不暇接,问人家那是什么动物。
“神仙咧,要猎到这些个野兽,可不简单。”
一面乍舌道,还记得她们北上幽州,听说邯郸广阳道有一段路闹虎患,都怕的绕路了,这些人倒能把老虎囚在笼子里,进贡给汉朝,可见狩猎是极为擅长的。
又路过一队,说是夫余人,他们穿貂裘,胸前挂着珠串,那些珠子圆润光明,比她家吃的酸枣儿还大,可把田氏看的迷住了。
据说,夫余人擅长在水里捞珠,他们就是来进贡美珠的。
“今年朝贡的王国部落这样多,足见大汉富强。”
那老叟捻须点首道,季凤看的意犹未尽,说:
“要是阿姊也在就好了,也能看到这样多从未见过稀奇人、稀奇东西。”
老叟听说她阿姊在少府做膳人,说:
“少府离槀街近,这些外国人,必定是落脚在槀街的蛮夷邸了,说不定你的阿姊能比我们这里看的更清楚。”
岂止是看,因各国来朝,帝室在明光殿飨外国客,筵席上的菜馔,便是太官、汤官两处做的。
季胥也因这筵席,添了竹牌,从早忙到了晚上,散席后,据说那些外国客都入住了槀街的蛮夷邸,离少府不是很远。
入夜,官署掌灯后,汤官令还把手下的食官们聚集了,道:
“各国使节都在蛮夷邸住下了,和旧年一样,帝室赏赐使节们美食太官、美食汤官。”
这便是给使节们的特权,使他们这阵子能够吃上帝室的厨师,太官、汤官两处做的美食,意味着食官们的工作量也增加了。
不同于甘泉宫祭祀,大家都争抢着去,给外国客做膳食,都显得兴致缺缺的,周平撇了撇嘴,心想:
哼,那些个不通礼法的蛮夷,谁爱伺候他们。
汤官令说了:
“我这里备了写上各国名字的竹签,秩次二百石的食官们到我这里来抽取,抽中哪个,便负责哪国使节的一日三餐,
不得推托,不得懈怠,更不得闹事,丢了我朝颜面,再有去年那样的事发生,就革去他现有的官职,永不复用!”
“是。”
满院的食官们应诺了,秩次二百石的食官,便是膳人、酒正级别的,能够领事一室的。
只见汤官令面前设了竹榻木案,伺候她的老奴捧上来一个竹筒,里头都是带字的竹签。
花膳人作为饼饵室领事的膳人,第一个去抽签了,她捧起竹筒,
竹签摇动的声响牵动着底下人的心,尤其是她的姨侄女周平,口中嘀咕道:
“不要大宛,不要大宛……”
“花膳人,肃慎。”
直到一支竹签落地,那伺签的老奴看了道,周平并孔、武两个都松了一大口气。
再就是饼饵次室的季胥去摇签了,小葫芦、铜儿都看的目不转睛,她们虽是低微的厨婢,可去年也经历过使节们美食汤官的事,彼此也都嘀咕道:
“不要大宛,可千万不要抽中大宛……”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