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芝有五兄妹,她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大姐张绣娥嫁的最好,老公是县医院的一名主任。只是张绣娥尖酸刻薄,成亲后再也没和娘家这边人来往了。二姐张绣花性子比较辣,不过嫁的就比较远了。虽是一个省份,但是乘公车都要6个小时才能回来,嫁的也是个实打实的农民。而张家唯一的男丁张耀明游手好闲,整日老家张家村待着要二老干活。
至于小妹张秀莲,心眼好,又最聪明。不过老公黄明志平日里最看不起张秀芝娘家人,特别是张秀芝一家。
所以张秀莲每次只能暗地里偷偷的接济张秀芝。
张秀芝想到自己妹妹的难处,只得和杨依依说:“你小姨她也不容易,别去麻烦她了。”
“没事,妈,改天我们问下小姨再看情况,我们也不为难小姨,不过小博要读书我们总要试试你说是吗?。”
杨依依想不管是在那个年代只要有钱就好办事,到时候送些礼给小姨父,总归能有些效果。
看来还是要多赚点钱,想道这里,杨依依提醒张秀芝:“妈。咱卖玉米的事先不要和爸说,钱也自己攒着,到时候小博要转学还得用。”
张秀芝想着自己的小儿子,也打算去问下小妹。又听着杨依依这么说,心里也赞同。
杨卫华本来就不喜欢她出去抛头露面。至于挣的钱,根本就不够用,她还指望每个月杨卫华能多补贴些家用呢。
答应了杨依依,张秀芝又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杨依依觉得还要利用玉米多赚点钱。
九零年代人流量多的地方出了百货大楼那就是汽车站和火车站了,而且这些地方也已经有一些规模了。
是啊,她可以出去这些地方推销!
到了晚上,忙了一天收完了摊,杨依依找到张秀芝商量,说明天可以多买些玉米。
算了下手上的钱,一张大团结还有一张五块一张两块的和一张五毛,一共十七块五。
杨依依想可以准备三百根左右的玉米。进货的时候还可以把价格压一压,买的多还能要求别人送货上门。
玉米虽然可以放几天,但是为了保证口感放两天也已经差不多了。而且还可以在家先把玉米煮熟了,准备卖的时候再放进牛奶煮一会就可以了。
高峰差不多就是早中晚吃饭的时间,每天基本的销量估计也就是八十根左右。这还是没算上杨依依准备出去推销的数量。
张秀芝听着愣愣的,要是一天可以卖八十根,那岂不是每天能挣四块钱。一个月就有十二张大团结呢。
接着杨依依又把自己想去外面卖玉米的想法告诉了张秀芝。
无奈张秀芝怎么也不同意。说自她只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车站拐子多骗子多真要有什么那她要悔一辈子。
最后杨依依好不容易软磨硬泡,让张秀芝答应了她带弟弟在马路对面卖卖。
这天夜深,杨卫华和杨苗苗依然没回来。
第二天清晨,张秀芝买了三百多根玉米。果然老板还帮忙送她,而且按照平常的价格要一张大团结的,因为买的多,只花了九块钱。
另外还买了糖和一次性筷子,她听杨依依说可以用筷子把玉米串起来,这样别人吃起来不用手,干净又方便。
此外还订了个了个锅子,花了两块钱。要两天才能取货。锅子是按照自己女儿说的里面要有隔开的铁皮。说是有些人回喝牛奶过敏所以要隔开再煮一些普通的玉米。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