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一愣,原本兴奋的神采均消失不见,恹恹地应了一声。
寐海,是传说在林月人心中的黑色之海,永远有白雾笼罩,凡人进去之后再无归来。玉和当初本无意出征寐海,是肖姑似明似暗的劝说让她动了心思。
"是。"
"是。"
袖中的手不自觉的狠狠握紧,十万铁骨铮铮的将士啊,十万活生生的生命啊!他们那样信任的跟着她去,却这样为她丢了命啊!
心仿佛被狠狠揪起来,辜负他们的是她的自负,更是背后权势操控的手啊。
"是。"
"君皇所命,不敢不从。"
玉和以为林默是受人蒙蔽,被权利弄昏了头,才对自己下此狠手。可叫玉和怎么相信,平时温和如玉的林默,早就算计好了一切,料准了一切?林默算准玉和会请缨出征,算准她定损伤过半大失民心,算准她被关进地牢被褫夺封号后定会对林月失望,就连在她囚禁期间攻打大英……林默怕也是算好了会败,最后会要和亲。然后,身为君皇的他,只要端出一副知错能改的样子,所有黑锅由奸臣去背。这样一来,朝中奸佞除去,声望极高的未来女君也除去了……往后的往后,母君老去,君皇权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君皇陛下英明神武,奴婢怎教得了。"肖姑垂手答道,声色不变。
"太君太皇和太君太后视王妃如己出。"
玉和暗暗舒了口气,突然明白了什么,不可控制地上前握住肖姑的双肩:"不,是你。你看着我长大,了解我的性情,你算准了我遇到什么事下一步会怎么做,你把这些想法告诉了林默……你,是林默安排在我身边的眼线。"
"娘娘聪慧。"肖姑答道。
肖姑回答:"因为奴婢已经是废棋了。"
肖姑道:"若就此杀了奴婢,太过显眼,女君必定起疑。而且就算说出去,没有人会信。"
是啊……没有人会信。这样的攻心计,步步为营,一切巧之又巧,谁会信呢?
玉和沉默着,以她现在的力量,根本动不了林默,寐海十万将士的仇根本报不了。而且子安……子安还在他身边,要是有一日子安被他算计了,她也保护不了。
那母君呢?母君向来聪明过人,政绩斐然,又得民心。有母君在,林月才有可能有再强盛的可能。林默应该不会在林月该修身养息的时候,做什么损人不利己的事吧。
玉和沉浸在思考里,地下跪着的肖姑突然猛磕了几个头,将玉和拉回现实。只听肖姑道:"奴婢自知错事做尽,不敢奢求娘娘原谅。如今远离故国,林月之人都愿以公主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玉和张了张口,眼前掠过青衣晶亮的双眸,终是道:"你留下来吧,在我身边伺候。"
慢慢来,寐海的仇,我一定叫他付出代价。
赐容摇摇头,叹声道:"你看王妃的院名,漱玉苑,还是王爷亲手题的。我怎么能相比呢?"
深宫之处,金碧辉煌的宫殿内,侍婢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贵妃塌上的女子。女子身着冰丝华衣,身材袅袅婷婷,尤是一双美眸,流转间说不出的高贵典雅。她因出身高贵,以艳美闻名,于及笄之年入太子府,后封艳贵妃。
"娘娘,少爷传信来了。"一名宫女走来,恭敬地将手中的信递出。
艳贵妃散漫地拿起信封,拆开来上下扫了一遍,眉头微微蹙起,将信一点一点撕去,裹成一团递给送信的宫女:"哥哥太急了。"
送信宫女收下撕碎的信,示意服侍的宫女退下,才回答道:"娘娘放心,老爷已经去令府了。"
艳贵妃依旧皱着眉,不再言语。
令府与向府相距不远,比之向府的堂皇,令府则显低调,简简单单的白墙黑瓦,府门两侧放有石狮子,甚至大门两边还贴了守门神。
当今令府上,即为当朝二品官员,掌工部事宜。当局的是令氏族长的孪生弟弟,名长鸣。几日前令氏太夫人也搬到了此处。
向大人被请到书房等候。过了一会儿,门口出现一抹青色身影,向大人忙起身行礼。
来者正是令大人,此人样貌不凡,生得极为俊俏,年纪轻轻便功成名就。京城之中常有人将他与慎王作比,只因为二人都是难得俊郎之人。
"向大人,久等。"令大人回礼道。
向大人笑了笑:"能让族长大人亲自见我,鄙人深感荣幸。"
令大人容色不变,不紧不慢地倒了两杯茶,轻轻抿了一口:"向大人错认了。"
向大人说道此处,瞥了眼身旁喝茶人的神色,继续道:"令族长喜竹,就连穿戴也喜欢与竹子有关的,而令大人喜梅,常年与梅花打交道,且最喜画梅。市井中有传言,令大人身上带有淡淡的墨香,可族长方进来,不仅身着青竹袍,还不染墨香。"
向大人不语,拿起桌上的茶杯饮尽,又自顾倒了一杯:"好吧,便称你为令大人。"
令大人看向他,道:"你寻我有何事。"
“
向大人微微一怔,旋即大笑,微微躬身道:"如此甚好。"遂转身离去。
向大人离去后,令大人则独自望着窗口的盆景发呆。盆景是一丛毛竹,迎着微风轻轻舞着枝叶。
耳边回响起一道声音,那声音道:"竹子好,有韧性,可以练练轻功,有坏人来时还可以砍下来当剑使。"
这般想着,令大人嘴角扬起一抹笑。
冷宫,一如既往的萧瑟。
宫门吱呀一声响起,是往日的送饭太监,只一人费力地拉进来一车吃食,吃食七零八落的凑在一块儿,还散发着浓浓的馊味。
太监将东西拉进来,便急忙闪在一边的角落。很快,一群神色癫狂的女人争着抢着夺食。新来的令兰神色慌张的站在一旁,连手脚都不敢动一下。
最先冲进去抢食的茗氏已经出来,怀中捧了几个馒头,拉着令兰跑到一边。
令兰睁大了眼,愣的说不出话来。
这时,送饭的太监走了过来,手中还拎着食盒,太监对令兰行了个礼道:"娘娘,这是吃的,往后天天都会有人给您送,您放心,都新鲜着呢。"
这样一说,令兰马上回过神来,疾步跟上茗氏。
令兰慢吞吞地走来,一口一口地吃菜吃饭,眼泪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
令兰抹了把眼泪,哽咽着吃饭,边道:"我不是……就是……就是心里不舒服。"
说罢,茗氏走上前,动作生硬地将令兰揽入怀里,一下一下地摸着头,道:"令氏的人,好好熬着,一定可以出去。"
如是这般安慰着,嘴里的话也没温柔到哪里去,却叫令兰感受到了温暖。
傍晚夕阳,一片彩霞映着余晖。大英的皇宫终于又一次响起丧钟,一下又一下,声音淳厚绵延,像是沉重的哀叹。
青衣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旁的肖姑回答道:"王妃,皇后驾崩了。"
永盛八年,皇后华氏因丧子得病不治而崩。举国哀恸,皇太后亲自主持丧事,皇帝罢朝七日,追封静元皇后,葬临琼帝寝。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