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杜撰历史> 21 肖知善(0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 肖知善(02)(1 / 1)

坐的久了,硬木椅子格的肖知善腰疼背疼,脖子也有些僵硬,十分难受,肖知善摇动着脑袋,吐出一口带着忧虑的浊气,缓缓靠在椅背上。

书桌的左右两侧各有一面书架,几乎占据了除门窗之外的全部墙壁,这里收藏了许多的书,有些甚至是孤本,但肖知善已经不怎么看书了,有些或许翻看过,但也记不起来。

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副装裱过的字,上面写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簇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是天下读书人的动力之源,据心腹们揣测,这幅字是前朝的一位名臣所写,而这位名臣不仅饱读经史,更是文采斐然,而最让天下读书人羡慕的是,这位名臣曾做了近四十年的太平宰相。

至于这位名臣究竟是谁,则各有说法,但肖知善显然很欣赏这句话,不仅将它悬于书房的墙壁,更是用其中的‘黄金屋’三字,为自己的书房正名。

肖知善是寒门子弟,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耕种家里的三亩土地,和租种地主的土地养活家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勤劳耕作和省吃俭用给两个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如果老天有眼的话,还有些余钱在置办一些土地。

但他母亲却绝非寻常农妇,她会纺线,会织布,会操持家务,但最令肖知善记忆深刻的则是她对贫穷深恶痛绝的恨,她强烈的渴望改变命运,但她年龄已大,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肖知善记事起,她就不止一遍的告诉他,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并反复的给他讲述寒门出贵子的典故。

肖知善不是那种天资聪慧,一点就通的人,但却很认真的读书,不论是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还是后来的《论语》《中庸》《大学》,他都认真的读,反复的读,读书的费用是高昂的,但母亲不认命,她把刚刚成年的姐姐许配给了邻村死了婆娘的老财主做续弦,只为了多要几个彩礼。

书房墙壁上的这幅字是肖知善参加乡试并中了秀才时,母亲花了十个铜钱请县城的一位卖字秀才写的,至于这位秀才是否做过四十年的太平宰相,也是后来才有的话题,但从那时候起,肖知善更加刻苦的读书。

为了筹措进京赶考的费用,母亲再施故技,将他弟弟送去当兵,换取盘缠,那一年肖知善二十一岁。

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赶考之后,家里已经四壁皆空,还欠了许多的钱,只剩下三亩土地维持生计,连肖知善自己都有些心灰意冷,父亲大病一场,再也忍受不了母亲的好强,偷偷把家里的土地卖掉,还掉债务,在邻村给肖知善娶了一个屁股大,能生养的媳妇,他不能让肖家断了香火。

三年一次的赶考又到了,母亲以死相逼,蛮横的卖掉了家里的房子,逼着肖知善进京赶考,这一次终于榜上有名,虽然离状元远之又远。

第一个官职是偏僻小县的县令,七品的职务俸禄微薄,但肖知善却一心要做千古名臣,他牢记圣人言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用母亲信奉的名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家训,自取‘知’字,更名肖知善。

十数年匆匆而过,肖知善以官至五品的州府通判,这期间,弟弟战死,父母亡故,姐姐守寡多年,也郁郁而终,只有他的妻子颇能生育,为他育有三男两女,一家七口,耗用之大,让他心力交瘁,他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更没有车马簇,‘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信条在他心中日渐模糊。

他开始审视自己,肖知善,毫无疑问,‘知’代表着知识,经验,阅历,思考,但‘善’呢?真的代表善良,美好吗?或许它代表的是一条能够抵达目的的路径,一条能够快速到达的捷径,黄金屋,颜如玉,车马簇。

就在此时,宣宗皇帝寻芳**来到他所任职的州府,肖知善以全部家业为资本,向宣宗皇帝进献美色,一番君臣际会,短短三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五品的州府通判,擢升为礼部尚书的一品大员,更兼着观文殿大学士的头衔,常伴皇帝左右,成了朝臣口中的幸臣。

清高的读书人不屑于幸臣的名号,但顶着幸臣的名号却可以住进黄金屋,拥揽颜如玉,端坐于车马簇中,这才是他奋斗的目标,他找到了那条捷径,并到达了心中的目标,善!如果先帝能活一万岁,肖知善情愿顶着幸臣的名号终老。

‘幸臣!’肖知善喃喃的念着,从书桌前站起来,双手拢在身后,慢慢走出书房。

书房的对面是临时休息的卧室,中间夹着一条甬道,甬道的尽头是一面漆画屏风,绕过屏风左侧的一扇小门,那是会客的正厅,这三间屋子组成肖知善的书房,从外表看及其简单,青砖台基,柏木梁柱,青灰色的园瓦,没有雕刻的窗棂门扉,处处都透着朴素,外面有用竹枝细木做成的篱笆,就像是个普通的农家院落,安静的守在一座矮山下。

作为宣宗皇帝的幸臣,肖知善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权倾天下的重臣,他读过书,知道幸臣最好的结局就是带着一座金山全身而退,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肖知善开始筹备日后的生活,他在矮山下买了一块土地,准备兴建一座宅院,而书房就是规划中的一部分,并且是最早动工的。

然而宣宗皇帝却突然驾崩,临终前将他推入了托孤重臣的行列,这是一个重任,是个能进不能退的重任,看着荣王宋昱陷入流言的中伤中。肖知善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等到托孤重臣之间的争斗结束,最后一位胜出的人将把他捏死在手里,但作为一名幸臣,失去了皇帝的庇护,他连一点自卫的能力都没有。

于是,肖知善一头扎进了政事堂里,殚精竭虑的处理着国家大事,警惕着其他几位托孤重臣之间的争斗,小心的培植着党羽,因为没有心思操持已经动工的宅院,这间书房修建的既简单又朴素,这不是他的本意,但却似乎让他的名声得到了转变。

紧接着,胡人的入侵给了他机会,当太后含着眼泪,咬着牙齿送走年幼的公主,肖知善找到了自己的盟友。

书房外面,一条溪水穿过竹枝细木做的篱笆,在翠竹丛中蜿蜒流淌,溪水宽不及尺,是在远处用三座水车逐级提高后,引入书房外的,溪水底下,铺满色彩斑斓的雨花石,每隔月余,都有侍女将雨花石捞出,清洗掉上面的青苔,然后按照原来的图案摆放回去。

尽管溪水可以一跃而过,但巧手的工匠还是每隔五步就修建一座小桥,小桥形态各异,在短短的尺许见方中,将南方的灵秀,北方的粗犷表现的淋漓尽致,溪水在小桥下,雨花石间流淌,流过书房前方的一片花丛,绕过几棵劲松组成的树林,从另一侧的篱笆下流出,最终汇入山脚下的湖泊里。

在肖知善最初的规划中,书房外并没有这条溪水,但当他击败所有的对手之后,原先所有的规划都被忠于他的心腹所推翻,因为那不符合他的身份,他已经是托孤重臣,太师,宰相了,只有这间书房被保留,作为一段艰辛岁月的见证,但在那些忠于他的心腹口中,这间书房却成了太师清廉,简朴的明证。

篱笆外十步远的地方,曾是一片无法灌溉的旱地,在肖知善最初的规划中,那里是整座宅院的主体,但现在却被一片稀疏的树林取代,树林里的树高低粗细各不相同,但却整齐有序的排列在书房前,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又像是臣服在君王脚下的仆从,每一颗树都间隔十步,这些树或者来自南方的某个园林,或者来自无人涉足的深山,或者造型优美,或者名贵稀有,每棵树下,都有一块横躺着的石牌,上面写着某位朝廷大臣的名姓。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国之栋梁,或者雄踞京城,威风八面,或者分处九州,作威作福,但都曾为这座宅院的修建呕心沥血,立下汗马之功,于是,这座宅院突破原有的规划,如同风就长的怪胎,以书房为中心,向四面扩张。

;

扫描起点微信二维码,全民抢答冷知识,拿勋章,赢大奖!

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参与!

各种大奖,轻松拿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