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北纬三十度游记> 第四章 第二节 21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第二节 217(1 / 1)

第二部第四章

第一节(217)

夜访洪椿坪妙音冥想下九重

方丈指山路队员滑竿上金顶

游览了清音阁已是夜幕将垂,科考队员们仍是游兴未尽,从伏虎寺一路走来,十多公里的山路,又没休息,实在是累了,便围坐在牛心亭里,等待着王自治教授能讲讲这里的故事。秦乃正告诉他们,请大家放心,已经电话预约了这里的青年旅舍,随时去随时住就行。

爱丽丝有些不耐烦的说:“讲段这里的故事吧?”王教授答应了,他说:“你们知道中国古时有个神话故事《白蛇传》吗?”十几名国内外的队员没一个不知道这个优美的爱情故事的。他说:“这个故事就是同这里的黑白二水紧密相连。这条白龙江的上游有一个庙宇,叫白龙洞,那里就是白蛇修炼的地方。这条黑龙江上游,即九老洞的下方山麓,有一汪深潭,那里碧波荡漾,水深莫测,名叫黑龙潭,传说这里是青蛇修炼得道的场所。白蛇仙子因羡慕人世间的生活,变成一个美貌善良的女子,离开了白府,顺白龙江水路悠悠下山。她来到这双飞桥下的凤凰嘴时,与化为俊俏豪爽的青蛇姑娘相遇。两蛇一阵寒暄后,论及各自道法的高低时,互不示弱,越说越僵,于是拔刀挥剑比起武来。”

见大家聚精会神地静听他的故事,王自治便继续讲下去,“就在眼下这块牛心石前,那滚滚翻腾的银涛,好似两蛇争斗的刀光剑影在闪烁;那轰雷般的巨响,宛如两蛇厮杀之声在回荡。清音阁下面这片沙滩,据说就是当年他俩比武的场地,后来人们才把这片地称为‘斗龙滩’。”爱丽丝着急了:“比武后来怎样了?”他说:“仅有八百年修炼功夫的青蛇,被积有千年修炼道法的白蛇制服。于是双方重归于好,结为亲密姐妹,一道离开峨眉山,奔赴人间天堂——杭州西湖游览。后来就发生了白娘子与许仙那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听着委婉动听的美丽传说,望着瑰丽壮观的自然景色。谁能不为之所动呢?

艾利科斯就不那么感兴趣。张翰东抬头看见他在山路上,正和一位年轻女子在交谈着,大家凑了上去。原来这位女子还真会说几句英语,艾利科斯告诉大家,她家是这里有名的农家乐旅、饭店,想介绍咱们去吃饭或住宿。秦乃正说:“我同清音阁的青年旅舍早已定好了住宿,”没等他说完,王自治教授上来劝说着,“现在不是住宿问题,当务之急是吃饭。山野之餐别有风味,走先去看看。”说完就拉着小秦跟这位女子走去。

一会儿就来到去往洪椿坪的山道旁,一家二层楼的旅馆饭店,名曰‘峨乡农家乐’。队员们进了门,那位年轻女子又出去接别的客人了。大家认定了先吃了饭再说,十几个人围了一大桌。不一会上来了一大桌山乡野味。如峨眉豆花、凉粉、雪魔芋烧鹅、峨眉老腊肉等等。还有钵钵鸡、热苞谷等很有山村特点。虽然没有名厨名菜,但也是热热闹闹摆放了一大桌。不一会,自酿醇酒过三巡,山珍佳肴过五味。人们吃得‘乐更思蜀’之时,王自治教授说:“我带你们到寺院里住怎么样?”连秦乃正都说:“那感情好。”

一弯半月升在深黛色的夜空,人们没有辜负难得的娥眉月夜。忘掉了一天的劳累,又去进行一场夜游峨眉的壮举。经过了黑龙江栈道,又经过了一线天,步行了十多华里,总算来到了洪椿坪。赵晓敏问:“这一带原本是生态猴区,怎么一只猴也看不到呢?”王教授在思忖着:“可能峨眉灵猴黑天不出来吧?”李大刚教授说:“不对!我听说生态猴区早就实行了‘九五制’,即早上九点来上班,下午五点都下班。按这个作息时间,这里哪能看到峨眉灵猴呢?”

洪椿坪,于公元1577年由楚山禅师创建,取名为‘千佛庵’。后因庙宇屡失大火,大都化为灰烬。唯有寺前的洪椿树尚存,据说至今已一千多岁了。因此,后来重新修建寺庙时,取名为洪椿坪。

走到山门前,小和尚就迎了出来,通报了前寺主持,很客气地把我们迎了进去。:“欢迎科学考察团的光临,小寺棚壁生辉。”大家看了客房20多名游客业已住满。客房虽然狭窄,设备简陋,但卫生方便,干净利落。都觉得在古刹山寺小住,更有一番别有的佛山风趣。三位女人被穿插在女游客房间,又安排了两间客房。还剩下三人住不下,主持对小和尚说:“把你们的僧房倒出一间就行了。

科考队员们也同游客一样,端着木盆从大锅里取热水,洗脸洗脚地忙活着。在游客中也有些碧眼高鼻子的外国人,兴趣十足地把脚放在热水盆中烫脚。虽然灯暗地湿,但个个摇头晃脑,眉飞色舞,嘴里不停地在叽里咕噜说着什么,表情是嘻嘻哈哈。不难看出能在山野之中品味着淳朴自然而兴奋不已。

赵晓敏端着木盆看到此情此景,心血来潮地问身边的小和尚:“小师傅,请问这里是否有接待外宾的地方?”小和尚误认为我在讥讽他们,或者是浅薄无知,随口说出八个字:“佛法面前,人人平等。”她惊愕了,小小和尚竟能口吐禅机。另一个小和尚看着她那木呆惊诧的样子,以为她听不懂,又补充了一句:“我们师傅说了‘菩萨眼里,一视同仁’。”她从来不信佛,小和尚这两句禅语,使她如醍醐灌浆,顿生大醒大悟之感,对山寺小生肃然起敬,这般见识,胜过都市里多少芸芸众生啊!

人们洗漱完毕相继入睡,唯有王自治、藤仁新野和辛哈不见了。原来客房床位已住满,小和尚按吩咐上山为他们腾出一间僧房给他们住。千佛禅寺坐落在峰巅峡谷之上,掩映于浮林古木之间。借着月光望去,山抱林拥,飞檐隐没。终于见到了这里的山门。他们住的僧房已打扫完毕,小和尚通报了隔壁住的方丈普全大师,寒暄后,方丈请他们有空过来坐会儿。王自治欣然应诺。待洗漱完毕,便来到了方丈卧室。

原来这千佛禅寺是依山而建,重楼叠阁,一殿高于一殿。方丈住在这里的上高层。小和尚按吩咐让到座位上,并上了一壶峨眉山产的‘峨蕊’茗茶。三人坐定后,环顾窗外,黑黝黝的天池峰似乎触手可得;室内一盏昏幽幽的如豆小灯,更显得佛门的玄奥。看着这位年迈的普全大师,虽已是耄耋之年,但红光满面,两目炯炯有神。清廋的身腰略显微驼,但举止仍干净利落。上下穿戴着青色的僧衣僧帽,更显得沉静自若。

大师让他们品茶,三人一看这茶,叶绿汤清,到嘴一尝,香郁味醇。王自治说:“请问大师这是什么茶这么香呀?”他说:“这是峨眉山僧人利用龙洞的名茶鲜叶,采用杭州的绿茶工艺,自己制造出紧结纤绣,全毫如眉的‘峨蕊’茶。当然峨眉山还有一些好茶,如雪芽、竹叶青、玉屏春等都是中外驰名的名茶。但老朽喝惯了这种‘峨蕊’,就以它来招待客人吧。”说完,他又给客人续上了茶。接着,大师自我介绍了他是佛教协会的副会长,是附近几个寺庙的方丈。有介绍了峨眉山各寺庙及洪椿坪的情况。

王自治问到:“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听说慕名而来想出家的小青年不少吧?”他一边念动佛珠一边回答:“是的。不过”他眉头紧蹙地说:“按规定只有佛教学院毕业生,和按规定办完手续的庙里才能接受。佛教协会还规定,被接受的人还要在寺庙里考察半年,主要的是看心诚不诚。考查期间每月只发20元的生活费。”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说:“有些人认为当和尚嘛,无非是吃吃喝喝拜拜佛,敲敲木鱼念念经;还有的认为现代当了和尚出国的机会多,常打听出国的消息和名额。这样的人吃不了苦,半路逃回去的也不少。其实当个和尚真不容易,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做佛事,三顿饭都是吃素,无事不能出山门,追求的是清心寡欲。所以,心不诚和尚也当不好。

藤仁新野教授说:“我是日本人,年轻时我就读过,志田行贤翻译成白话文的《法华经》,叙述了有位妙音菩萨,从天体一方来到地球传播佛教。有这回事吗?”

普全大师一听提到佛经的事,兴致和情绪为之一振,呷了一口茶说:“提起《法华经》那是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佛教徒们以他的言论集的方式,将当时兴起的大乘佛教中的神话故事记录成书的。这些神话早在几万年前,就流传在中国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至四川一带。在《法华经》的最后部分‘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真有对这段故事的描述:

在地球人类以外的天体中,有一个净光庄严国,该国的领导者是‘净华宿王智如来’。他统治着许多长寿而拥有崇高精神的人们。实际上这些人就是今天所说的外星人。这些人中一个名叫妙音菩萨的伟大人物,他利用‘瞑想法’同地球人取得了联系。

“什么叫‘瞑想法’?”辛哈听得认真,问的也细致。大师说:“‘瞑想法’就是通过静思冥想,可以了解所有生物的思想和语言;还能自由往返于宇宙的任何地方。其实就是现在解释的意念功能。”又问:“这意念功能是怎么得到的呢?”回答:“当然要想得到冥想或意念功能,不但要有数不尽的美德,还要学会宇宙真理,通晓宇宙日月的星辰变化等等才能获得。”大师呷了一口茶,接着说:“有一天,妙音突然接收到地球世界的伟大尊师释迦牟尼,传送来的精神感应术。他就向净华宿王智如来报告,并要亲自到婆娑世界去,参见释迦牟尼及许多修行者。净华宿王智如来同意了,并告诉妙音菩萨,由于地球的距离和生存环境,与他们所在的星球有着极大的差别。还强调从九重天的高度天体,降落到九重天下的低度天体,其固有频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奇怪的是当妙音菩萨坐定冥想时,在释迦牟尼坐禅的周围,出现了84000个莲花座,都是以阎浮檀金为茎,以白银为叶,以金刚为花须,用甄叔迦宝石为花台。用今天的话说,妙音菩萨乘坐的莲花,是用各种金属制成的飞行器来到这里。所以,途中经过的国土,都发生了六种震动。当时释迦牟尼弟子们问他:“迦尊啊,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出现这样的祥瑞景象呢?”尤其弟子们看到妙音菩萨一行人,容貌奇特,眼睛像青莲花的叶,身体发出金色的光辉;浑身肌肉结实,面貌端正,谈吐不俗。就确认他们是从天上下凡的神仙,佩服得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妙音菩萨在地球上的日子里,为地球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地球人蒙益受惠。如指点佛教的发生和发展,教化信徒们的修行、积德等等。当他们离去时,人们又一次看到了来时的景象。这就是《法华经》里关于妙音菩萨的神话描述。”

又说:“你们都是专家、学者,比老朽懂得多的多了。但多年来我常想,在佛典中莲花表示为不可思议或不能理解的现象。在远古洪荒时代,无知的人们怎能认识用金属制成的航天器呢?在天空中喷出莲花般的白色雾气,如何解释?所以,莲花就是太空飞行器;妙音菩萨就是典型的外星人。”

王自治佩服之极,并激动地说:“听了高层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哇。”藤仁新野说:“大师禅言之深奥玄机,使吾辈茅塞顿开。”方丈谦虚地说:“岂敢岂敢。”辛哈觉得也应该说两句,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时想不出好词儿,索性来句实话吧:“大师,我们这次环球科学考察,就是为了寻找外星人和它们的太空飞船。”辛哈没等说完,方丈打断了他的讲话说:“且慢!”大师站了起来说:“既然你们环球科考,是为了全人类的头等大事而来,必定是全世界最可信赖的人。本寺多年传下来的几件物品,烦请你们鉴赏一下。请稍等。”说着,他走进了侧边的小屋。

三人见方丈如此意在攀谈,对科考团还如此信任;知识面又如此渊博广泛,为人又如此谦虚诚实,确实令人佩服和敬仰。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三人这一天的疲惫却荡然无存。窗外皓月当空,室内油灯一盏。能等来什么宝物呢?只见方丈提着一个包袱,从包里取出三个盒子,三件珍藏多年的传寺宝物呈现在眼前。

第一件是长方各13厘米的古铜印,方丈介绍说:“这是明代万历皇帝亲敕给本寺的御印。正中刻有篆文‘普贤惠王之宝’。”

第二件是一枚‘佛牙’,呈金黄色,中间渗着紫色的条文。他说:“这是印度一名佛教弟子在本寺生息修炼临走所赠,据说是佛祖的牙舍利。

第三件是一部梵文贝叶经,大师说:“这上面刻有六万九千七百七十字的《华严经》,全用梵文写在黝黑的树叶上。使人们看起来如读天书。

大家看着这稀世珍宝,大师殷勤地添着茶。虽已近半夜,大师毫无辞客之意。他说:“多年来,我曾反复琢磨,这三件宝有何珍贵?它的价值在哪?难以下结论。但千佛禅寺一代又一代的弟子们,却一直把他当作传家之宝而倍加爱护。铜印、佛牙还好说,这极易损坏的贝叶经书要保存下去谈何容易?老朽年事已高,烦请诸位帮我斟酌一下,是否继续在本寺代代传下去?”王教授说:“托方丈的福,能让我们大开眼界一睹为快就感激不尽了。岂敢不懂装懂?”方丈说:“很明显铜印上刻着大明万历的年号,距今四百年的文物;贝叶经据《峨眉山史》记载,梵文经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来本寺的印度僧人,捧送给峨眉山高僧无穷大师的。想必与铜印同属一个年代。佛牙是宋代僧人从斯里兰卡带回来的,也就是七百多年的历史。说是佛祖的牙舍利又无法考证。是不是国宝不敢说,但作为镇山镇寺之宝当之无愧。”

辛哈问:“这三件宝物就在寺里存放不挺好吗?”大师说:“一言难尽啊!为保护宝物,数百年来多有天灾人祸,屡遭劫难,本寺僧众们在所不辞。中国武术的三大流派之一的峨眉功夫独具风格,峨眉枪、剑、棍、棒大显神威。据我所经历的,1946年本寺发生那次大火,殿堂亭阁被烧成一片瓦砾。我当时是寺里的小和尚,也参加了火中夺宝的搏斗。天灾无阻,人祸难挡。1965年‘特殊时期’,寺庙遭劫。我和弟子们以娴熟的峨眉功夫,展示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护宝过程中曾发生多次武斗,几个师弟多有伤残。至今想来仍觉伤感。”

他好像很激动,接着说:“今烦请各位高人帮我定夺一下,在我有生之年处理好此事,我死也瞑目了。”王自治说:“方丈休要自寻烦恼。您同弟子们对佛法的虔诚,对护宝的笃志,在天灾人祸面前临危不惧,坚贞不屈。我们佩服还来不及呢。再说,现在是太平盛世,不必烦恼。”藤仁新野插话说:“大师不放心可找专业人员考察一下它的价值,如贝叶经的维护上专家都很有办法。大不可操心。”王教授又说:“我看您把个人烦恼,变成大家烦恼。”方丈问:“此话怎讲?”王教授说:“您是峨眉山佛教协会任命的副会长吧,”大师点头后,他说:“您可以向他们汇报,把烦恼直接交给他们。他们要说继续寺传,您就带弟子继续谱写护宝的新篇章;如果说上交管理您就和盘端出,何乐而不为呢?”

方丈顿时高兴起来,自语道:“我怎么想不出这个办法呢?”说着,继续给他们斟茶水。三人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请辞。王自治说:“现在已是夜半三更了。由衷地感谢大师的款待和教诲,我们将永志不忘。”方丈让小和尚把三人送回僧房。

月色融融,夜凉如冰。殿堂上下,万籁俱寂。唯有山上的松涛和锡杖泉水的叮咚声,陪伴他们回到僧房。

清晨,天空刚吐出鱼肚白色,王教授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赵晓敏打来的大家都在餐房里等他三人。他说:“别等了。下一站去遇仙寺,请转告张翰东到那里会合。”挂完电话,机灵的小和尚见他们已睡醒,上前打招呼说:“早饭已备好,方丈已在恭候。”三人穿好衣服,洗漱完毕,进了餐房一看,跟方丈沾光,每人一大碗素面。餐后,大师说:“你们昨晚来寺太晚了,我赔着出去看看。他们心里着急只是忍耐着向前走去。

出了餐房,迎面‘洪椿晓雨’四个耀眼的大字,横沉在银灰色的迎面墙上,让人心目了然。方丈说:“唐代山水诗人王维在《阙题二言》中咏唱: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写的就是这里的清晨,在欣赏似雨非雨的‘雨’。一会你们就会体玩味‘翠湿人衣’的情趣。这是峨眉山十景之一的‘洪春小雨’。”出了洪椿坪山门,左侧一棵高大的洪椿树吸引着三人。方丈说:“洪椿坪寺庙就是由它而得名。原先共有三棵:一棵在寺院的南面,被大火焚毁,但枯木至今不倒;另一棵在高岩边,一次山崩后,掉于山下;再就是身边这棵,高28米,胸径23米,几个人合抱不过来。树冠东西延伸30多米,现在已有1500岁了,是国内罕见的高龄树种。方丈介绍说:“早在战国时代,道学家庄周先生,将它喻为神树。传说五百年开一次花,五百年结一次果。”

方丈还要领我们到藏经楼去看七方千佛莲灯,檀木雕琢,精工彩绘。三人一听直劲摇头,王教授说:“大师,实在对不起,我们的队员已经出发半个点了,再看就来不及了。就此告辞吧。”方丈见他们确实着急,便送到洪椿树下的高坡处,告诉一条山道弯弯的捷径,并嘱咐说:“虽然他们先走了半小时,此路必能赶上,估计上午十点可到遇仙寺。切记,此路是生态猴区,峨眉灵猴生性顽皮凶狠,不可挑逗,以防伤身。另外,此去金顶,山高路险,最好乘坐山民的‘滑竿’,佛祖会保佑你们平安地见到佛光。”

(第二部第四章第二节结束待续)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