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第十五章
第二节(272)
黄山四绝铸就归来不看岳
灵泉三瀑寻踪探秘梦幻谷
张翰东率一分队队员,跨过新安江直抵黄山南大门,大家观景心切,便直接乘缆车周游一圈,尤其是攀登了光明顶、莲花峰、天都峰三个黄山最高峰,然后,按照黄山的“四绝”、“三奇”等特点,用赵晓敏的话说来说,就叫‘先有初步印象,再选择重点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为“三山五岳”中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是道教圣地,有着众多的遗址遗迹。传说轩辕黄帝曾来此地炼丹;这里是中国最美的、最值得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黄山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元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地处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长约30公里,山脉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160.6平方公里。黄山原名黟山,古代别名岗山。唐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并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
黄山之美,有着让人们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意境之美,和使人易于产生联想之人文之美。无论是在艳阳高照下铁骨峥嵘的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或阳春三月漫山遍野心花怒放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飘舞的冬日处处银光素裹下的圣洁之美,一年四季,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黄山之风景秀丽,是集天下名山之所长。如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布、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俊秀,而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所以,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等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称赞。可以说黄山无风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黄山“四绝”而著称于世。加之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使四季景色各异。
黄山四绝,首当其冲的是“奇松”。黄山“无处不松,无松不奇”,所以,黄山奇松,位列“四绝”之冠。黄山之松,是我国中东部高山主要松属中的一种,黄山松的生长高度,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花岗岩分布区,其松针叶短,粗而稠密,叶色浓郁,枝干曲生,针叶扁平,盘根于石,傲然挺立,以天然造型而称奇,他以尖石为母,云雾为乳,在极艰难中缓慢生长,一株外形矮小的黄山松,树龄往往也得几百年,甚至在上千年以上。
挺立在海拔1660米的玉屏楼前侧,和文殊洞北的登山道旁的松树龄,都寿逾千岁,高9.91米,胸围2.07米,一侧枝伸出,低垂于文殊洞口,状似展臂揖身招引宾客,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它是黄山松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华夏第一松”。黄山的名松100多棵,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32棵。
这些名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矫如龙,盘如虬,昂如鹤,立如人,偃如雨盖,卧如扶栏”。黄山是松树的海洋,松树是安徽省的省树。目前黄山的十大名松中,如裸根似盘龙五爪的龙爪松,盘曲生长、俯卧昂首的卧龙松、探海凌波的探海松、引入仙境的接引松、生长有56个枝桠,象征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松、以及黑虎松、连理松等,无不令人拍手称奇、释口叫绝。
黄山重峦叠嶂,怪石林立。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中,可谓“峰峰无石不迷人”。黄山“怪石”就成为黄山的又一绝。如梦笔锋,似巨笔直插云天鸡公峰;如雄鸡引颈长啼、美女峰,如淑女亭亭玉立。有的岩石如老翁相互搀扶,缓缓而行;有的如姐妹牧羊,羊群吁吁;有的如狮子雄踞高山,威势赫然。
在天海景区,“怪石”就更多更奇了。有的石头宛如硕大的鲨鱼,在海中劈浪而来;有的石头宛如乌龟慢慢爬行。“飞来石”一块石头就正巧立在山巅上、“仙人对奕”有如两个仙翁在捋须举子,怡然下棋、“猴子观海”犹如千百只灵猴,面对着茫茫云海,有的欢呼眺跃,有的举手遮眼,有的坐在石上其姿态千变万化,栩栩如生。目前,载入《黄山志》中有名的黄山怪石就达121处,还有许多颇具观赏价值的“怪石”,至今还尚未命名,有待于人们敞开思维,为它们命名立传呢。
黄山“怪石”,大者就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小山峰,如仙桃峰、笔峰、老人峰等,这些亦峰亦石的景观,之所以能成为称奇于世的奇峰,尽皆由于这些峰上形象生动的怪石而得名;而小型怪石,却恰似一座大的盆景。如“猴子观海”中的“猴石”,石块大小均在3米以内,如雕如塑,妙趣横生。有的“怪石”因观赏角度的改变,景致也随之发生变化,具有移步异景的奇趣。如石门溪旁的“喜鹊登梅”,若从皮鹏的入口处观看,则又变成了“仙人指路”。这些怪石,均属于变换着的岩石地貌景观。
黄山,主要是由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组成,本应该浑然一体,怎么会有千姿百态的怪石呢?张翰东向队员们解释说:“黄山在4亿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黄山再次上升,覆盖表面的沉积岩分崩瓦解,暴露出花岗岩。黄山多雨,逐渐渗透在裂缝之中,如果结冰,冰体膨胀产生张力,终使其岩石分裂、风化,成为石柱错列的形态。简言之,是大自然雕刻家在黄山塑造了为数众多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自古黄山云成海”,这是已故的刘伯承元帅,欣赏黄山景致后留下的诗句。云海是山岳风景区的重要景点,而黄山的云海更为千山之最,是黄山最引人入胜的著名景点。“黄山云海”令人叫绝,所以是黄山的第三绝。这里秀峰叠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气流在山峦间穿行,上行下跌,环流活跃。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云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规律。黄山地处山高谷地,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湿度大,水气多。雨后常见屡屡青烟,自山谷升起,这里真可谓云雾之乡。尤其是每年的冬春季节,因冷空气活动频繁,在雨雪天气后,常常出现大面积云海,特别是壮观的云海日出,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古人有诗赞黄山云海曰:
“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撼树大海潮。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楫随波漾。”
黄山第四绝,即天下名泉。黄山因群峰高耸,冷暖空气在上空对峙时,成云至雨,落即为涧,山涧溪流,汇聚而下,瀑布飞虹,冲积而成潭,潭益而成溪泉,黄山有名可数的,就有二湖、三名瀑、七池、十五泉、十五潭、二十四溪、三十六源等。山中水体胜景,随处皆是。溪流纵横,清澈见底,流水潺潺,如同鸣弦。黄山以瀑水景观为最,悬垂如练,溅珠如玉。
黄山瀑布,最为壮观的是三瀑,即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泉。九龙瀑位于丞相源下,苦竹溪上。因其一折一瀑,一瀑一潭,转折九次而得名;人字瀑位于温泉景区,紫石、朱砂两峰间。此瀑长50米,宛如两条巨龙飞奔岩上,因此,古时也称其为“双龙飞瀑”;百丈泉位于温泉至云古寺途中,高近百米,宽约50米,瀑水顺千尺悬岩而下,形成百丈瀑布,故此而得名。
“温泉”之所以成为黄山的四绝之一,因为此泉有一定的医疗价值,所以被成为“灵泉”。据宋景佑《黄山图经》记载: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皱褶消除,返老还童。温泉由此名声大振,始被称为“灵泉”。经过科学家的测定,这里的温泉水的确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尤其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保健效果。
温泉的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上下,日出水量可达400多吨,而且水质纯正,清澈甘醇。温泉景区建有独立的温泉浴室和游泳池,不但来黄山游览的游客,可以在下山后到此沐浴,以舒缓登山的疲劳;而且历代文人雅士,曾在此沐浴期间,留下了赞美黄山温泉的诗句。如唐代诗人贾岛沐浴后,赞称:“此水真吾师”。我国大文豪郭沫若赞曰:“黄山黄山诚是奇,尚有温泉足比华清池”。
黄山之美,可谓“三山五岳,唯我独尊”。在安排队员们住宿时,黄山政府派来的向导告诉大家,今晚就住西海景区,泡泡温泉,做好准备,明天要游览西海大峡谷。张翰东说:“是否能让我们看看最新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呢?”向导说:“那也得去西海景区呀。”
第二天,大家急切地询问到什么景点?向导说:“据说近几年黄山又发现了一个新美景——梦幻谷,科学家把它誉为地质学上的一个奇迹。具体的地点我也叫不准,反正山里的土语说‘要问路,找挑夫’。向导挂了一系列电话,又说:“现在连山里的挑夫、轿夫都找不到梦幻谷的方位了。据说只有一种人了解那里,即黄山的探路人。但游客却永远也见不着他们。我看咱们还是边走边问吧。”说着,他又用手机与黄山旅游公司进行了联系,时间不长,小车送来了一位在附近作业的,名副其实的黄山探路人。
经向导向大家介绍,此人名叫陆隽。只见他年在不惑,但看上去依然是年轻小伙。四方脸庞,衬托着略似古铜色的皮肤,显然是一幅饱经风霜的脸谱。一米八的大个子,虽经历近三十年的山人磨练,脊梁挺直,动作麻利,能看出勤劳朴实的中国人特性。虽张口说话让外地人不甚理解,能听懂中国话的,只须一句就明白,他说的是纯粹的安徽地方乡音。
赵晓敏等几个文人,百思不得其解地询问教授王自治,梦幻峡谷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是什么吸引或迫使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峡谷区探寻呢?王教授说:“连本地向导都叫不准,我哪能知道呢?还是悄悄地走,睁大眼睛看吧!”
探路人带领大家很快就离开了平坦的大道,现在走的不是公路,而是艰难跋涉地向着大山走去。张翰东问他为什么不走公路,陆隽回答说:“这是去梦幻谷的捷径。否则,转绕起来至少得几十公里就没了。”他们刚刚走上通往梦幻谷的山路,大家就被震慑住了。山路上坡度超过三十度,横插在绝壁上的路比比皆是,这么险峻的山路也是必须通过的,足以看出千百年来人们探索黄山之美的决心。虽然勉强来到了山根前,面对着光滑如冰的峭壁,人们还是无能为力。问他路为什么这么难行,陆隽解释说,据祖辈人传说,‘山里面是神仙住的世界,人类是无法逾越的’。
向导逐个嘱咐着队员们,这里是黄山人迹罕至的西海地区,要格外小心,一旦越出栏杆,就会坠入由峭壁组成的群峰丛中,即使没受伤,但能否上来就成问题了。好在现已行至一座由探路人在几个月前搭起的栈道,来往人都能顺利地通过。据探路人解释说,当初搭起这座简易的栈道,主要是为了专业人士进入到这里进行考察。像他们这样的探路人出入这里,是在任何辅助设施都没有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为人们寻觅美景并铺设辅助设施的。队员们听到此处,无不用崇敬的目光,看着这位高大的探路人。
赵晓敏在路上,请探路人讲些探新景点的故事,陆隽痛快地答应着,首先讲起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来黄山的故事。
有一次,当徐霞客来到黄山浏览时,当时的向导给了他两个方案:一是登莲花峰虽然路途很长,但人可以爬上去;另一个是登天都峰看起来不远,但是无路可攀。徐霞客选择了后者。那时甭说缆车,连个轻便的绳索都没有。徐霞客全靠徒手攀岩,在绝壁上他两次险些丧命。但凭他丰富的登山经验,最终仅用了十几个小时登上了天都峰。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向世人证明,黄山并非不可逾越。后人跟着他的足迹,学着他的精神,爬上了一座又一座黄山高峰,并留下了石刻在高峰作为纪念,自明清以来,共留下有两万余首诗词歌赋,为攀登游览黄山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同时,每个时代都有各不相同的新景点发现和修缮,希望这次环球科考队也能有所发现。
一路上经过接触交流,队员们更加了解了探路人。原来他们多数都是祖辈传留下来的职业,就是为黄山探路修路的。真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呀。千百年来他们专去游客无法到达的地方,那些最险绝的地方,往往有最好的风景,黄山有句俗语叫“无险不奇”,而且以奇制胜,所以探路者认为最险最奇的地方,就是最能体现山岳之美,也是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又经过一段艰难的路程,回头一望,我们已经绕过了六座山峰,爱丽丝问探路人陆隽,黄山为什么有这么多状似石柱的奇特山峰呢?他回答:“这正是我们数代探路人所思考的问题,直到上个世纪人们才逐步相信,这不是神仙栖息的森林,而是来源于远古一系列、非同一般的火山爆发。”
张翰东接着话题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随着舰队在太平洋上观测了一次海底火山爆发现状。炽热的岩溶遇着水和阻力强大的地壳迅速凝结,同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炸雷般的声响,这种地下喷发不会形成火山锥,而是凝结成具有柱状节理的花岗岩巨石,当它们抬升到地表以上就开始了独特的风化,形成了柱状山峰。千百年来人们对它们加一想象,便成了似是而非的动物植物形象。甚至还能想象成如三国演义中的不同人物,这样,就把山川拟人化地当成人类历史中的一部分。在游客的眼光中黄山就有了人性之美;地质学家们则由衷地赞美它的科学价值。”
艾利克斯说:“三年前我曾来到过中国黄山考察。这里山体基础构成是花岗岩,这种花岗岩被称为柱状花岗岩,这里的山峰都很陡,就是由这种柱状花岗岩构成,所以叫着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山峰像林子一样,又多又好看,类似地貌都会招来无数的画家来此作画。”
向导高兴地说:“黄山也是画家们最喜欢来此作画的地方。从明代开始有一批著名的画家专以画黄山为业,他们认为黄山与众不同的造型,刚好符合他们反叛当时的复古守旧风气;到了清代形成了有史以来唯一以山命名的画派,而且规模空前。直到今天每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都要通过黄山写生这门功课。难怪有人说‘黄山是中国山水画的第一模特’。”
科考队员们在行进中,陆隽又遇到了一位同行,他虽然也带着头盔像这里的工人一样,但他却背着相机,赵晓敏上前一搭讪,发现他对摄影很在行,唠起来后方知,这里很多专家去不了的地方,都是由他拿着照相机,把那里的风景先拍下来,提供给专家研究确定的。所以,他对美景异常敏锐,还非常谦虚地说:“我们这里即使是一名普通工人,也要对美感有一定的鉴赏力。这样,才能懂得捕捉和保护环境中点点滴滴美好的东西。比如,修建一条几公里长的路,旁边的一草一木都不能破坏。”
此时,我们来到了距离梦幻谷最贴近的地方,陆隽说前边就是我们探路人的总部,听到说话声,总部朱队长迎了出来。知道我们是环球科考队的,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一番。说到这里的气候,他说:“我在这里最怕的是打雷。有一次天上下起雷雨来,我们躲在山洞里,坐在石头上,突然一声巨响,人被蹦了起来。所以你们现在已经走在峡谷里,这里雾雨连绵,万一打雷,就怕一震就跌下深谷中了。”
与朱队长等人告别上路后,大家议论起来。难道真的让他言中了吗?一出门大雾就涌了上来,而且还听到闷雷似的不寻常的声音。特别是山路上原本就很窄的山路,雷一震岂不跌下悬崖?向导又强调说:“这里不仅打雷下雨,夏天还时常伴有山洪呢!”路上遇着的摄影师可不管这么多,依然走在队伍的最前边,而且见到美景就要拍摄。秦乃正快步走上前向他请教,为什么要急着拍照呢?他说:“摄制组没来过这里,当然要抓紧拍照了!”
天空已经昏暗下来,最着急的是向导。因为现在已是下午四点,按现在行进的速度,最快也得晚上八点才能抵达大峡谷。而且回来的路上还有一座高山,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要在大峡谷中进入梦乡了吗?那里可是蛇虫野兽们聚集的地方,难保科考队员安全过夜。听向导说完这番话后,与陆隽同路的一名探路工人自告奋勇,当即就答应带领他们抄近道绕过山峰,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大峡谷。
无限风光在险峰。科考队员们这次真的体验到探路人的艰苦和危险。我们从未见过梦幻峡谷,现在虽然夜幕降临,但梦幻谷却如梦似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队员们欢呼着胜利终于到来之际,可是,陆隽等探路人却高兴不起来。原因是据那位领我们绕过山峰的探路人说,梦幻谷中有人发现不经过攀爬,就能从外界直接进入梦幻谷,还说,这个梦幻谷面前,有好长的路段我们仍没到达,包括一些绝美的景点。
然而我们入谷底的人,至今还找不到通往外界的出口。他掏出为我们描述而画出的峡谷地形图,据专家猜测可能是与冰川活动有关,也可能是地质学上的奇观。让我们回到三百万年前的一个漫长而极其寒冷的时代,冰川覆盖了地表的大半,由于温度使冰川的移动,其巨大的力量在黄山上凿出个深槽,就是今天的梦幻谷。
科考队员们以无限敬仰的心情,凝视着这些敬业而无休止地追求、高尚而伟大的探路人。世人是多么希望把路修到梦幻谷的谷底,揭开梦幻谷之谜,为人们奉献出黄山一个新的美景!如果说黄山是三山五岳唯我独尊,但是再美好的景致,也美不过那些发现、建造、保护这些美景的劳动人民——探路人!
(第十一部第十五章第二节结束待续)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