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中秋之夜最大也是最热闹的是游笋江,泉州人有结伴遨游笋江的习惯。“笋江月色”是泉州八景之一,中秋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于是,人们总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乘坐华彩绚烂的灯船,迎着融融江风,步着南音丝竹余韵,三五成群,相约游江,既给中秋佳节一个好心情,又期盼亲眼目睹笋江月奇观。
“难得如此之多的人聚在一起,不若在家中欢宴。”
泉州富庶,加上水网密布,燃灯赏月值得一看,但出于安全,苏晓还是婉拒了。
潘文卿也不再坚持:“那也好,今日恰好小儿也在,明年小儿要去参加取解试,过两年就要行成人礼,我给犬子取了一个字号曰;仁美,先生与雨声看如何?”
没等虞括拿出意见,苏晓直接道:“太弱,还是换一个比较好。”
潘文卿的大儿子名叫潘霖,至于这个字号,其实也没什么,主要是苏晓被历史演义忽悠了。
历史上没有大奸臣潘仁美这个人,他的原型名叫潘美,基于演义的需要,潘美被严重丑化了。潘美是开宋名臣,一生征战沙场,屡有建树,而对杨业的公报私仇,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也不符合史实。其实,当时的情况是军权掌握在监军王侁手中,当时西路军的任务是掩护各州人民撤退内地,为此王侁强迫杨业出击导致失败。从后来朝廷的处分可以看出这一点,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说明并不是他的责任,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才是历史的真相。
“雨声大才,请赐名。”
稍稍沉吟,苏晓也没客气:“我看取字重宇不错。”
虞括拍掌而赞:“此字甚妙,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潘文卿立刻指挥儿子向苏晓道谢:“霖儿还不谢过世叔。”
潘霖立刻上前,很郑重的向苏晓施礼表示感谢。
很明显,潘文卿是在给儿子揽人脉,苏晓有前途。年龄差不算太大,但苏晓是长者,不能空手受潘霖拜礼。
这时候,公孙姵已经回来了,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看来是偷菜成功,苏晓一招手:“阿姵,取我的玉砚来。”
这个礼物太厚了,众人吃了一惊,但随后坦然了。苏晓是谁,他是泉州路提举市舶,家中的宝石论匣,珍珠论斗,一个玉石砚台而已,小意思。
接受了砚台的潘霖躬身而退,潘文卿这时再次站起身:“此是次子潘泓,年十二,也到了拜师的年龄,雨声若不嫌弃,请不吝教诲。”
苏晓无声的微笑,他估计潘文卿是对自己受够了,跟着自己这位提举大人,到处是坑,我看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你,你还怎么坑我?一举两得,这才是潘文卿的真实目的。
潘泓是妾生,潘文卿的小妾是一个美女,眼前这个少年很英俊,当然,也很聪明。
“请先生教诲。”
直接就跪了,苏晓能拒绝吗?
但苏晓还有条件,因为他并不擅长培养符合大宋读书人的条件的弟子:“拜在我的门下可以,可惜鄙人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我的弟子有可能不会去参加科举,子冉兄......”
“无妨,吾儿在雨声身边还能缺了衣食?”
怎么会缺了衣食,苏晓是谁?现在就是一路监司还提典兵马,将来,谁敢说苏晓不能成为朝堂第一人。
潘泓是次子,依照宗族规矩,长子为尊,何况潘泓还是妾生,交给前途无量的苏晓教育,潘文卿可以偷着笑了。
“既然如此,那就择日拜师,虎头是大弟子,潘泓为次。九哥,我记得苏钝十岁了是吗?”既然这样,就广收门徒,反正教一个也是教,教几个也那样,苏晓干脆开始批发:“文四哥的长子文栋今年也是十一岁了,我看苏钝做老四好了。”
“还不赶紧拜见恩师!”
苏桓拉了一把身边还有些懵懂的儿子。这是意外的惊喜,苏桓早就有意让儿子拜在苏晓门下,只是同族的原因,他不好意思开口,这次算是遂了心愿。
“拜见恩师!”苏钝这孩子实在,来到苏晓面前,咚咚就是几个响头,都不带犹豫的。
这时,公孙姵再次跑回屋里给潘泓与苏钝拿礼物。文山和他的儿子文栋没在,以后再补。
无意间,还未成家的苏晓竟然有了四个弟子。但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是,这四个人注定将来会成为时代的宠儿。在苏晓后来强势的岁月中,这四名风格各异的弟子就已经被称为“南宋四杰”,也成为苏晓纵横四海最大的臂助。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