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风雨征程> 第十六章 远大的理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远大的理想(1 / 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江大明从小就萌生了想当记者的梦想。也许是在江高山要江大明练字的资料里,有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革命圣地延安采访了伟大领袖,之后写出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红星照耀中国》亦即《西行漫记》一书,给江大明产生的影响极大;也许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在为数不多的电影当中,经常出现国内外记者挎着相机,拿着笔记本追逐采访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的镜头吸引了江大明。使江大明从小就形成这样的一个印象,当记者很风光,全国各地跑,世界满天飞。使他从小对记者既向往又崇拜,萌生了长大以后想当记者的强烈愿望。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愿望,在学生时代,江大明就特别喜欢看文学巨匠巴金所著的“家、春、秋”,孟浩然的“金光大道”,老舍的“骆驼祥子”等文学作品。看过之后,再反过来琢磨一下,对其中一些他认为经典的人物的刻划,埸景的描写,精彩的对话,都抄在一个本子上,以便自已写作时参考。

读初中以后,江大明又迷上了古诗词,有事没事就咏上几句律诗。满江红、忆秦娥、卜算子都填过词,合不合韵律江大明没搞明白,反正字数对上了,念得还顺口就不讲究了。

进工厂以后,江大明充分发挥了喜欢写、还能写的特点,出墙报、写广播稿,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不亦乐乎。那时候决心书、批判稿、表扬信特别多,只要江大明在,不管是班组、车间或其厂部的,别人找其捉刀,江大明从不推辞,乐此不疲。

业余时间,江大明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上。他经常写一些通讯报道之类的文章,自已觉得还可以,就往报社投稿,有时在泰平日报上还真登上了几次小豆腐块,这给江大明鼓舞不小。

最近,他正打着腹稿,弄了一个提纲,准备写一本题为“分配”的微型,星期日把写作提纲送给正在家里休假的江高山征求意见。

江高山对几个孩子的学习劲头很满意。

他历来强调,孩子们要“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现在老大参加了工作,爱好写作,文章还上了地区一级的报纸;老二江小华从小喜欢美术,不仅会隶书、黑体,国画、水彩画和油画都画得很好,小小年纪,就已经上了市一级的画展。老三江珊勇受小华的影响,美术和书法都很有长进;老五江武文喜欢拉小提琴,家里经济虽然不宽裕,但还是挤出38元钱,购买了一把当时显得很奢侈的学生小提琴。在这一方面,江大明和老四江世忠显然就没有什么艺术天赋,虽然也学了一阵子,但最后不了了之。

江高山把写作提纲认真地看了一下,说道:“枢架还可以,重要的是主题要鲜明,看过以后要使人振奋,有向上的信心。”

晚上,江大明一直在思索爸爸的意见,有点写不下去,就躺在床上看书。小华正在家里唯一的书桌上聚精会神地画一幅“红色娘子军”的油画,一扭头,看见大明正捧着“艳阳天”这本书在发呆。

小华说:“这本书你至少看了一个月了,怎么还没看完”?

大明正思索着其它事情,应付道:“我看得慢”。

小华说:“你原来不是这样的,一本厚厚的两天就看完了”。

小华继续画着画,突然回过头,若有所思地对大明说:“我知道了,你是一边看书一边想人家是怎么写的,对不对”?

大明的心思被弟弟猜到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已经晚上11点多了。小华谈兴正浓,眼睛闪着亮光,他不无向往地说:“你喜欢写,以后当个作家;我喜欢美术,往画画方面发展,大了争取当个画家”。

他搬过凳子,手里拿了支画笔,干脆坐在大明对面,说:“我看了你写的,语言还蛮通顺的”。

他停了一下,又说:“就是情节简单了一些,不吸引人”。

小华的看法,大明也有此感。

江大明在父亲江高山的点拨下,在弟弟的提醒下,陆陆续续地尝试着写了一些微型、通讯报道之类的材料寄给省地报纸。寄出以前也没有、也不敢和任何人讲,怕惹上人家说“好高骛远”的闲话。虽然如此,寄出去的东西还是有所期待的。但时间一久,并没有什么反响,也就慢慢不抱什么指望了。

1972年6月13日,江大明正在车间上班。厂政工组宣传干事匡远声走进金工车间,很远就笑着过来同邵华打招呼,莫名其妙地说了句“你徒弟不错”的话,就亲热地走近正在操作机床的江大明,问道:“小伙子,你最近向泊东日报社投稿哪”?

江大明矢口否认,一边操作机床一边说:“没有哇”。

匡远声转身就走,说:“没有就算了,我也不跟你讲了”。

江大明虽然多次向报社投了稿,但没发表以前他不想太张扬。现在见匡远声专程来讲这件事,好像是有什么好事。他见匡远声要走,心里竟有些急了。

车床上的电动机定子正加工到一半,又不能停车,徒弟又不好叫师傅接手做事。

正在为难之时,邵华主动上来说:“匡干事找你有事,你去看看”。

江大明追上匡干事,陪着笑脸说:“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