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时空错乱> 第二章 风起云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风起云涌(2 / 2)

黄忠不反对赵云的看法,只是不解东吴何以会招架不住南宋的攻击,不禁质疑道:「据我所知,伯言是继公瑾之後,东吴最有才干的统帅,在谋略及战术运用上具有独到的眼光;但为何在两军对垒时,没有先调查清楚对方的实力,伯言怎会如此粗心大意,连要塞集贤岭都落入岳家军手里,实在教人不解?」

在座的蜀汉将领或许对陆逊的评价不尽相同,却不反对黄忠的见解;倒是来自数百年後的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相当清楚历史对前者的评价,更明了陆逊是东吴的中流砥柱,理当不该如此不济才对。

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惊讶、怀疑、不解的表情变化,全看在诸葛亮的眼里,因而语重心长地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所以,对陆逊及东吴而言,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

众人闻言後,从不解的神情转换成恍然大悟的表情,同时解开黄忠的疑惑;其实,答案浅显易懂,主要是南宋知道历史、了解对手之故。

由於诸葛亮的感想,狻为符合自己的认知,关羽乃意有所指地道:「关某没说错吧!不是岳飞厉害,而是他们靠著历史击败东吴。」

相对於关羽的自傲,赵云就显得较为谦逊,於是有感而发地道:「难怪南宋统帅岳飞不在时,岳家军的将领仍可轻易地击退吴军,占领集贤岭;原因很单纯,不是陆逊、程普或吕蒙等东吴将领差,而是岳家将对他们认识深刻,因而取得对战的先机,占尽优势。」

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听完赵云的感言後,可说是感受良多;因为,唐军正与曹魏在汉中一带正面交战中,显然情况与南宋岳家军类似,同样对敌军认识深刻,是以能够取得对战的优势,获得相对的胜利。

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後,与会者彼此之间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在蜀汉方面,则是对於唐朝所提出的结盟事宜有高度的兴趣,唯表示需要再进一步商议。

瑞雪飘下,时令进入岁末。

江夏城的守军,并未因隆冬时节的来临而松懈心情,或是荒废训练,反而是所有战士个个士气高昂,养精蓄锐以备战。

由诸葛亮主持的军事会议,除了马超留在成都陪伴主公刘备外,蜀汉五大虎将中的关羽、张飞、赵云与黄忠四大将领及庞统全都到齐。

诸葛亮首先请黄忠向与会者说明,东吴及南宋两国间最新的局势发展。

事实上,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对於「前线」的状况相当清楚,均不解诸葛亮为何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听完黄忠冗长的述说後,关羽觉得内容与自己知道的相差不多,因而脸上露出不耐的神情,抱怨道:「皖口失陷,及吴军後撤到柴桑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我们似乎没有必要重覆赘述!」

接著,张飞更是大声抗议道:「大军都要出发了,有事还不快说!」

对於关羽与张飞两人的傲慢行为,诸葛亮是习以为常而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问道:「岳家军已占据皖口,进逼柴桑;有谁可以告诉我,南宋部队除了岳家军沿大江推进外,会否有其他军队翻山越岭进犯豫章呢?」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略为明白何以诸葛亮,会请黄忠费时说明当前的局势。

庞统摇头质疑道:「不会吧!」

诸葛亮双眼扫视著与会者的神情,语重心长地道:「各位,我们对手岳飞绝非泛泛之辈,而是善用奇谋的名将;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有自以为是的看法,以免事出突然而措手不及。」

接著话锋一转,神情自若地道:「幸好伯言不是浪得虚名,没有自乱阵脚;明知主客观情势均不如人的逆境下,仍可临危不乱、故布疑阵,方能适度延滞岳家军的攻势,让数万名吴军可以从容不迫地转进到柴桑,使得东吴虽败退却实力犹存,足可与南宋在鄱阳湖一决高下。」

接著正色续道:「扣除掉留守江夏的军士外,我方可支援东吴的兵力顶多五万之数,在兵力分配上略显不足;因此,只好改变先前的作战计画。」

讲了半天,关羽诸人才知道,原来诸葛亮是想要改变作战计画;由於众人尚不清楚作战计画的改变内容,因此各将领并没有发言反对。

诸葛亮察觉到与会将领,没有明显表示反对的态度,乃豪气干云地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方不能将所有兵力投入柴桑战场;首先,由子龙与汉升两人各带领一万兵马,绕道至豫章东面的鄱阳埋伏,只要敌军从东面山区出现,就给予迎头痛击;馀下三万军马,由本人亲自领军,翼德为前锋大将,直接前往柴桑会合东吴大军,让我们领教一下後生小辈岳飞的兵法吧!」

诸葛亮说得慷慨激昂,让庞统、关羽、张飞、赵云与黄忠五人,都可以明显感受得到,前者不仅对英勇无敌、战绩辉煌的岳家军生出浓厚兴趣,更有与其主帅岳飞互别苗头、一较高下的意味。

当然,与会者全都认为,此役关系著蜀汉与东吴两国的存亡,其重要性绝不在「赤壁战役」之下。

山顶仍是白雪皑皑,然山腰处却是一片新绿,完全看不出是严冬时节。

困在山上的凌天,在束手无策、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只好听从「怪人」娄子伯的指示,勉为其难地翻看他留在茶几上的帛册。

经过凌天不断地摸索及反覆地思考,才约略看得懂书中的记载,原来这是一册世人梦寐以求的「仙书」,教人意料不到。

想不到娄子伯会留下宝书给自己,不禁让凌天对前者的看法完全改观。

虽然帛册只有寥寥数页而已,却记载著有关御风术、役兽术、观气术、御剑术及隐身术五项令人难以想像的特异功法,的确让凌天爱不释手。

喜获至宝之情,就好像自己在二十一世纪时拿到新的电玩一样,绝对迫不及待地完全投入;因此,凌天不但忘却了自己在山上孤独无聊的苦闷日子,反而是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练习,几乎达成疯狂的境界。

然而练习仙术不同於一般武功的修练,若没有高人指点,要学会艰涩难练的仙术简直比登天还难;虽然凌天天资聪颖,且凭著坚强的意志力不断地尝试,还是吃尽了苦头,其间的辛苦实在很难向老虎们述说。

山中的日子过得特别快,从秋末到隆冬,凌天不知不觉地经过慢长、孤独却忙碌的三个月时光,而在这些日子里,他终於学会了较简单的御风术及役兽术两种技能,内心的兴奋无以名之;亦因此,木屋外的老虎就成为他聊天的新夥伴,彼此间生出浓厚的情感。

说来奇怪,自从那天深夜来到山上木屋後,直到今天为主,前後逾三个月了,凌天就未曾再看到娄子伯及巨虎他们的踪影;如此异常的现象,著实让他想不透,不清楚後者的目的到底为何?

凌天回想著「邂逅」巨虎及娄子伯他们的情形,愈想愈觉得可疑;因为从种种迹象看来,他总觉得後者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仙人,好像无所不知的样子。

首先,凌天认为娄子伯并非是突然出现,而是「有计画」的在前路等待他,显然後者已在暗中观察自己很久了;接著,他不但豢养著人人畏惧的巨虎当作宠物,还可以在神秘的山里来去自如,来无影,去无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似乎知道自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是一个来自遥远时空的人,或许因为如此,娄子伯才会留下「仙书」让自己学习。

想到此,凌天心中重新燃起一丝回到二十一世纪的希望;理由很简单,既然娄子伯知道时空异变,就有可能清楚个中缘由,则说不定有破解之法。

已经学会了御风术的凌天,要下山当非难事,却因与他相依为伴的老虎有不错的情感,心中竟然生出依依不舍之情;另外,就是想要当面向娄子伯当面道谢及请益,只是日子飞逝而去,仍不见他们现身。

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凌天只好运劲在岩壁上留言,以表示他心中感谢之意,并告知自己要去长安走走,後会有期。

晴空万里,视野特别好。

凌天站在崖边,俯瞰著下方,选定好下崖的位置。

只不过,即使凌天已学会了御风术,却没有胆量往下跳,仍是站在崖边探望,显得犹豫不决;不仅如此,深怕自己一不小心,身体向前倾,而在重心不稳下跌落山谷,使得双脚有缓缓後移的现象。

紧张之情溢於言表,凌天只好深吸一口气,以纾结心中的压力及畏惧。

经过十分钟左右的挣扎,凌天决定放手一搏;首先他屏气凝神,慢慢地施展御风术,以感受气息的流动;接著闭上眼睛,似有眼不见为净的意味,以除怯内心的紧张及压力。

当凌天完成所有的准备动作後,已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於是小步小步地往前移,看似谨慎小心,实则信心明显不足。

就在凌天双脚离开崖顶,整个人悬空时,身体立即不由自主地往下降;虽然如此,凌天不但没有惊慌之情,反而喜形於色;因为他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可以自我控制,随心所欲地下降。

自崖顶飘下来的凌天,虽然平安落地,却不禁仰头看著数十丈高的山壁,犹自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这么厉害。

由於心情愉悦且兴奋,凌天吹著口哨,哼著小曲,快乐地向前走。

在终南山这么久,因为凌天的无心及忽略,使得他一直都没有去注意到山中的景色,当然更不会发现山区美丽动人之处;如今,当他重获自由,在完全放松心情的状况下,终於发现终南山之美,俯拾皆是,美不胜收。

走在山中,呼吸著清新怡人的空气,凌天感觉到自己,就好像沐浴在二十一世纪的森林浴般,接受大自然气息的洗礼,令他感到浑身舒泰,在精、气、神各方面均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身怀御风术後,凌天不再顺著迂回曲折的山径走,而是朝著他自己设定的北边方向前进;因此,只要路上遇有山壁、丛林、断崖、峡谷等碍时,凌天就会施展御风术通过,也节省不少下山的时间。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