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新一战风云> 第七十二章 大商战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大商战 上(1 / 2)

十天后,法国远东舰队在孤拔的率领下开进长江,扬言攻击江南制造局。虽然最终没有开炮攻击,只是停留了三天便扬长而去。可这足以令本以紧张的上海市面便得更坏,即便全中国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的阜康钱庄亦真正感受到了存银不足的压力。

英租界,丰原巷,胡雪岩宅邸。

“应春,汇丰的款子,快要交了,你晓不晓得,海关道邵友濂那里已经收到多少了?”胡雪岩坐在椅子上一边翻看着帐目一边说道。

“前十来天我听说,已经收到半数了。这几天,总还有款子进来。不过,现在全上海的现银只有一百万,”古应春吸着气说:“这件事恐怕也是个麻烦。”

胡雪岩的心一沉,“我的信用,伤不得一点点。应春,”他说:“只有半个月的工夫了。你有没有啥好主意?”“一时倒还没有。”古应春答说:“且等老宓来了再说。”

古应春是胡雪岩世交的侄子,也是他生意上的帮手;而宓本常则是阜康钱庄上海分号的大柜,受雇于胡雪岩的伙计。为了应对眼下的局势,两人都被叫到胡雪岩家中商量对策。只是因为钱庄有几个大客户提存,宓本常一直到天黑才来。

“老宓,”待宓本常坐定之后,胡雪岩便问:“上海几十家钱庄,现银只有一百万,大家是怎么应付的呢?”“全靠同心协力,在汇划上耍把戏。”

“喔,”胡雪岩从受知于左宗棠开始,一面要办西征粮台;一面又创办了好些事业,而且做生意的兴趣,集中在丝上,对于钱庄的经营,差不多完全交给宓本常主持,钱庄的制度,有所改变,亦很隔膜,“汇划”上能够,“耍把戏”,却不甚明白。在过去,他可以不求甚解,现在出现了危机,他就非问问清楚不可了。

“说穿了,一句话:等于常在一起打牌的朋友一样,赌得再大,不过赌筹码,今天我输他赢,明天你赢他输,听起来很热闹,无非数数筹吗,记一笔帐,到时候结一结就轧平了。不过,这只好常常在一起的朋友这么办,夹一个外头人进来,赢了一票,要拿现款走;这个把戏就耍不下去了。所以……”

所以上海的钱庄,由阜康领头,联络了十来家“大同行”,成立了一个“汇划总会”,仿照日本在明治十二年所设立的“手形交换所”的办法,用交换票据来代替现银收解。

那么,缺头寸的钱庄怎么办呢?不要紧,第二天上午可以到公会向有头寸多的同行去拆进,利息以日计,称为“银拆”这种一两天的同业借款,不必打收据,由公会记一笔帐就可以了。

“这种打‘公单’的法子,就好象赌钱发筹码,所不同的是,第一,赌场的筹码,只有头家可以管;公单只要是汇划钱庄,家家可开。第二,赌场的筹码,不能拿到外面去用,公单可以化成本号的银票,到处可用。说实了,无非无中生有,凭空生出几千万银子来;所以现银不过一百万,市面上的大生意照样在做。这就是要汇划的把戏。”

接下来便谈到丝茧的情形。丝茧业下乡收值,多仰赖钱庄放款,胡雪岩也就因为有钱庄在手里,所以成为丝业领袖,这两年因为抵制新式缫丝厂,收的茧子与丝更多。宓本常虽非胡雪岩经营丝业方面的档手,但可以从各联号存放款进出的总帐中,看出存货有多少。

“大先生,”宓本常神情严肃地说:“现在存丝总有一万六七千包,茧子更多,我看用不着这么多存货。”

“你是说吃本太重?”

“是啊。”宓本常说:“粗估一估差不多有五六百万银子的本钱压在那里。不是因为这样子,钱庄的现银也不会那么吃紧。”

“小爷叔,”古应春说:“现在几家缫丝厂都缺货,你何妨放几千包茧子出去;新式机器,做丝快得很,一做出来,不愁外洋没有买主,那一来不就活络了?”

“古先生这话一点不错。”宓本常也说,“今年‘洋庄’不大动,是外国人都在等,等机器的丝,凭良心说,机器做的丝,比脚踏手摇土法子做的丝,不知道要高明多少。”

“我也晓得。”胡雪岩用低沉的声音说:“不过,做人总要讲宗旨,更要讲信用,说一句算一句,我答应过的,不准新式缫丝厂来抢乡下养蚕做丝人家的饭碗,我就不能卖茧子给他们。现在我手里再紧一紧,这几家机器缫丝厂一倒,外国人没有想头了,自然会买我的丝,那时候价钱就由我开了。”

古应春与宓本常,都认为他打的如意算盘。不过,古应春是好朋友的身分,而宓本常是伙计,所以只有古应春还可以劝他。

“小爷叔,如果那几家新式缫丝厂倒闭了洋商当然只好仍旧买我们土法子做的丝;可是那几家厂不倒呢?”“不倒而没有货色,跟倒了有啥两样?”胡雪岩道。

“还有一层,小爷叔要想到,茧子虽然烘干了,到底也还是摆不长的。一发黄就卖不起价钱了。”

“这话是不错。不过,你说上海现银不到一百万,我就放茧子出去,也换不出现银。”

“有英镑、有花旗票就可以了。”宓本常接口来个快,“譬如说,现在要还汇丰五十万,如果大先生有卖茧子的外国钱在汇丰,就可以折算给他,收进五十万现银,周转不就活络了?”

胡雪岩沉吟了一会说:“为了维持我的信用,只好抛茧子,这话我说得响的。明天我去看邵小村,看看这五十万两银子,到底收得齐收不齐?如果银数不够,决定照你们的办法,卖茧子来拿它补足。”

月上柳梢,英租界,海关道衙门后堂内。

“此事全仰赖大人关照,杏荪在此先行谢过。”说话的正是盛宣怀盛杏荪,此刻他正在和江海关道邵友濂密谋对胡雪岩进行最后的一击。

“杏荪何须客气,此一事乃中堂大人亲自差遣,小村干不效命?只是那笔欠汇丰的50万两军饷最多也只能延缓二十天再交给胡雪岩,超出了期限,怕是左湘乡会动真格的了。”

“二十天足够了。”盛宣怀喝了一口茶道:“我前阵子已经在他的上海分号埋下了80万两的款子,只要他先垫付了欠汇丰洋行的50万两军饷,那么我再行挤兑,全上海不过100万两现银,而且大部分已经被我控制,我就不信他胡雪岩还能凭空变出钱来不成?”

“看来杏荪已有定计,若此事可成我倒要看看左湘乡还拿什么打仗。现在两江的藩库空空如业,前阵子江防摊派下的20万两,还是胡雪岩替他垫上的,他新建的督标营采购2000多支快枪也是胡出钱帮他从泰来洋行购买。只要斩断了胡雪岩,我估计左湘乡在两江也就混不下去了。”邵友濂之所以十分恼怒左宗棠,是因为左强力主战,结果惹得法国人的军舰到上海转了一圈,虽然没开炮,可把他这个海关道却吓得不轻,当官的谁不知道,摊上这种事情一有闪失掉脑袋都是保不住的。

“这也都是中堂大人未雨绸缪,在这两江地方留下了不少亲近之人。如今左湘乡不识时务非要和法国人斗,纵是能在越南打赢几场小仗又能如何,人家真要铁了心跟咱们打,这大清还有不败之理?他左湘乡光复新疆打的不过一群流寇而已,哪里能和法国这样的大国相提并论。”

“中堂大人老成谋国,可惜又被这些清流和愚夫所误呀!”说到这里,邵友濂这个曾跟随崇厚赴俄国谈判的“伪洋务专家”深深叹了口气。

三天后的清早。

宓本常照例一早来到钱庄,让他奇怪的是一大早竟又有几个兑现的,这都连着三天如此了。

眼看着钱庄银库里所剩不足22万两银子,而且就这22万两还是昨天晚上一夜没合眼,让伙计们从胡雪岩在上海所设的典当、丝行、茧行凑起来的。更可怕的是,街上的人们纷纷议论阜康钱庄要倒闭的消息。若这个节骨眼上稍有闪失恐怕真的大势已去!

前来提现的三人中,第一个来的“凭票付银”五百两,说是要行聘礼,不但要现银,而且最好是刚出炉的“官宝”。阜康的伙计,一向对顾客很巴结,特为他到库房里去要了十个簇新的大元宝,其中有几个还贴着红纸剪成的双喜,正就是喜事人家的存款。

第二个来兑现八百两,没有说理由,伙计也不能问理由,这也是常有的事,无足为奇,但第三个就不对了。

这个人是带了一辆板车、两个脚夫来的,交到柜上一共七张银票,总数两万一千四百两。象这样大笔兑现银,除非军营发饷,但都是事先有关照的。

伙计看苗头不对,赔着笑脸说:“请里面坐,吃杯茶,歇一歇。”

“好,好,费你的心。”说完,那人徐步走到客座,接受款待。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