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去的路上,猎鹰一直在想着他对马融说的那番话,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他一直思考了很久。作为一名后世的人,一名纵览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人,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更清楚这个时代的未来走向趋势。站在五千年文化的高度上,他能更深层次的看待即将到来的乱世以及之后时代发展趋势的内藏的意义。
正如他对马融所说的,黄巾起义,三国鼎立,这其实就是诸子百家在争夺思想统治地位的过程中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事实上,在他看来,所有流于表面的争斗其实质均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争斗罢了。即使是到了后世,思想的斗争依然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敌视态度,使得后世的世界依然不是什么人间乐土,太平盛世。
而在这个时代,儒道法三家的纷争导致了九十年的战火不息,而在战乱九十年之后,天下一统归于魏晋后,道门昌盛,玄学兴起,作为统治阶级的高门大阀好“清谈”而误国事,虽是国力强大却是无所作为,终使得五胡乱华,异族铁骑南下,侵略中原。遂有南北朝并立,划江而治之果。南北朝期间,国家交替频仍,南朝五国,北朝十六国,攻战不休,其乱尚在即将到来的三国乱世之上!其实质是汉族自身所产生的道儒诸门思想之争的同时,外来异族的思想也插入进来参与争斗的结果。
在那战乱之世,剽勇善战的游牧民族,把他们民族中那种好战、侵略、霸道的文化思想带给了无为的道门,仁义的儒家,使得汉族的有识之士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武力的重要性!你的思想境界再高,你讲仁义,讲道德,可对方却根本就不吃你这一套,挥刀子就砍,在肉体上强制消灭你,你即使有再高尚的品格,再崇高的境界又能怎样?所以身在北朝统治下的汉族人,在认识到这一点后,逐渐开始重视武功,重视霸道,重视扩张。没有武力的保证,怎能有思想的存在?而在此期间,佛家西来。佛家的思想在一个“轮回”上,有“因果”之说,让世人忍耐苦难,常抱善心,行善事,以期来生。佛教的这个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与儒家的“仁义”,道家的“无为、清静”有相通之处,同时,对于统治者来说,佛教的这种主张“忍受苦难”的思想极为利于他们的统治,故而佛教的思想很快的就被统治阶级接受,并大加推广,而在自三国乱世以来就一直争斗不休以致元气大伤的儒家与道家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思想各有不足之处,彼此相争不如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形成新的思想流派,治国观念。而这个思想观念的主体,则是儒家,结合了道家与佛家思想的“新”儒家,这也是后世所说“三教本一家”的原由。自春秋时诸子百家证明以来的思想斗争历经千年终告一段落,隋炀帝以北统南,一统天下后,这个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对外要强硬,要敢于战,勇于战,对内则要推行仁义,又大力提倡佛教,使人民不起反抗之心。而在唐太宗李世民时,这个思想达到了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峰,李世民征北征东征西,兵锋所指,四夷宾服,号称“天可汗”!而对内,则宽仁以待,少刑减罚,百姓安居,诸行乐业,称为“贞观之治”,打造出一个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
但胜极而衰,佛教的思想虽然是百姓对统治阶级剥削的忍耐程度增加了,但却总有个限度,对外征战,彰显武力固然威风,但却是劳民伤财,虚耗国力。人民的忍耐总也有个限度,很显然新儒家在这个尺度上把握的不是很好,所以才有大唐的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之世的开始。儒家重新调整他的思想,所以才有了文化灿烂远迈前代的宋。
严格意义上讲,宋代的儒家思想才是后世人所熟知的儒家思想。或许是因为大唐好武而亡的教训,亦或者是宋太祖本身就是通过兵变获得天下的原因,宋代的尚武精神为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中最低的。在剔除了隋唐以来的好武、尚武的精神后,受佛教思想影响甚重的新儒家完全的采取一种“愚民”政策来巩固他们的统治,程朱理学的建立,标志着影响新儒家的成熟的同时,也阉割了中华民族血脉中所流淌的那一丝血性。此后明清诸朝,甚至于在猎鹰的那个时代,这种思想仍然有他的市场存在。虽然后世曾有一位旷世难逢的伟人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发动一场思想上的变革,彻底消除这种消极的思想文化,但可惜的是天意弄人,不能成功。如此可见,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形成也难,而要消除则更难。
但是,在这个时代,虽然是儒道法诸家思想纷争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汉民族的有识之士在探求治国理论上最活跃的时代,此时的思想,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不像后世那已经流传千年的封建儒家思想那么深入人心,牢不可破。因此,相对于后世来讲,建立一套成熟的先进的完善的思想体系要容易的多。
一直以来,猎鹰想要弄明白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做些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呢?自己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呢?是尽快一统三国,结束战乱,重新建立一个帝国?抑或是让后世的科技提前出现在这个时代,依靠科技力量改变生产力的同时改造这个时代?但任何一个伟大的帝国终有其没落的时候。膨胀的科技在带给人舒适便利的同时也毁坏的环境,更制约了人自身的进化,而且,科技力量若不能控制的滥用,将会使全人类走向毁灭的深渊,使人类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这,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今天这个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这个疑问终于有了答案,突然间他觉得眼前一亮,他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或者自己可以仿效后世的那位伟人,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带来一场思想上的变革,早日结束儒墨道法诸家之争,建立一套真正的顺应历史潮流,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来。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由一定的文化思想构建出这个社会的思想构架,从而才形成一个社会的。奴隶社会有奴隶社会的文化思想,到了封建社会,又产生了一种思想,一种文化,至于其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些所谓的社会形态领域之间的文化思想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但同时又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任何一种思想,必须建立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并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完善,历史的进步。
此时的汉代,虽说思想活跃,但若是照搬后世的社会主义甚至是共产主义的思想的话,恐怕是绝对行不通的。不说别的,但说“人人平等”这一未来社会的基本思想,在这个自奴隶社会发展来的封建社会就是绝对行不通的。这个时代,正是高门大阀兴起,极为注重门第出身的时代。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门阀决定了国家的命运。所以,未来的国家模式,依然是帝国,依然有皇帝的存在,依然有贵族的地位。但是,这一切,应该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进化到下一个形态,那就是君主立宪式的资本主义社会,帝王的存在要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统一的标志,把全民族的思想凝聚在一起的动力,历史已经证明,中国人只能有一个中心让国人凝聚,而这个中心,这个精神上的中心,还是让未来帝国的皇室来担任吧。然后通过法律的形势,通过思想上的潜移默化,逐渐改变人的思想,实现人人平等,实现一种相对平和的变革,彻底改变国人的思想,以达到一种最起码在这个社会形态内的长治久安。
倘若有一天,社会的进步已经超越了后世的范畴,那么……猎鹰叹息一声,那么就随他去吧!这已不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了。自己能做的,就是给国人灌输一种实事求是,观察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思想,其他的,已非己所能为的了!
这一路上,猎鹰想了很多,很多。他明白了自己要走的路,明确了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在为达到这一目标所要进行的步骤有了一个通盘的考虑。
要做到这一切,第一步,就是要——一统天下!
猎鹰回到一杯酒酒楼时,王越正在后院指点关羽等人的武功。见猎鹰回来,王越笑道:“贤弟,看你神采飞扬,想是一切顺利吧。”
猎鹰此时破开心中迷雾,正是兴致高昂之时,闻言哈哈大笑道:“兄长所言甚是,小弟此行不虚!大有收获,大有收获啊!”
王越警觉的问:“你不是真的代为兄挑战那马融吧?”
猎鹰双手连摆:“这怎么可能?他可是兄长急欲一战的人,我这做兄弟的,怎能夺兄长所好呢?绝无此事!”
“哦?”王越狐疑的看着猎鹰,“那为何我感觉到你的真气运行不是很畅通,似乎是受伤了呢?”
“什么?”旁边关羽闻言大急,猛地跳到猎鹰身前,抓住猎鹰的肩膀,急声叫道:“怎么?大哥你受伤了?谁?是那个混蛋干的?我饶不了他!”
“好了。”猎鹰拨开关羽的手,微带责备的说道:“云长,我给你说过无数次了。遇事要冷静,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衡,心理的冷静,否则,你很容易犯错的。怎么还是这么毛毛躁躁的?”
“是!可是……”关羽嗫喏的道:“可是大哥你受伤……”
猎鹰打断他:“别说是我受了一点轻伤,就是我深受重伤就要死在你面前了,你也要谨记,一定要保持冷静!冷静!明白吗?”
关羽垂头丧气,憋着嘴就要推开,猎鹰却一把拉住他的手,真挚的说道:“云长,你关心我这个大哥我十分感激,但是,你要知道,在不远的将来,你需要面对许多复杂的情况,那时,就需要你有一颗绝对冷静的心,不能自满,不能骄傲,所以从现在可是你一定要学会冷静,并一定要冷静,你明白了吗?你要知道,你将来会是我最有力的臂膀。”
关羽直觉一股热血涌上胸口,心头激动难以自抑,但猎鹰要他冷静的话语言犹在耳,故而他压下那翻腾的情绪,深吸一口气,说道:“羽定遵大哥嘱托!”
猎鹰微一点头,又冲在一旁看着的李蒙及跟随他来涿县的十八骑道:“你们也是,也要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一颗冷静的心,一颗超然于物外的心,明白吗?”
李蒙等人轰然应是,高叫道:“是!谨遵主公之命!”
高顺目注猎鹰,若有所思。
“贤弟所言甚是有礼,战场之上,千变万化,只有有一颗冷静的心,才能仔细观察战场态势,做出最有利的决定,而在武道上,与人比武之时,也需要一颗冷静的心,不为招式,不为幻想所迷,才能获胜,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你们,确实需要记住这个道理,并一定要做到。”出乎猎鹰意料之外,王越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他点明猎鹰所说的将来不远的情况就是发生战争,而众人必将要统兵征战沙场,很显然,他对如今天下的形势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又和猎鹰他们相处了这么一段时间,肯定看出些什么,看来,高手就是高手,不但武功高,其目光见识也非俗流可比啊!
猎鹰冲王越一点头,道:“兄长眼力过人,看出我确实与人交手了。不过那人却不是马融,老实说,若是马融出手,恐怕我已不能回来了。”
关羽忍不住问道:“大哥,那个什么马融的武功真的那么高吗?还有与大哥交手的这个人,他是谁啊?”
猎鹰转眼一看,见众人都是一副期待的表情,不由哑然失笑道:“你们啊,好奇心怎么这么重?”
李蒙振振有辞的道:“那是因为主公大哥你曾教导我们,人不能没有好奇心!没有了好奇心,就没有了进步!我们都想要进步,所以我们有好奇心啊!”
猎鹰怀疑的道:“我曾经说过吗?”
李蒙用力的点头:“你说过,你当然说过!”
猎鹰再一看其他人都随声附和,用力点头,不由笑骂道:“你这个小鬼头,好吧,就算我说过好了。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于是猎鹰把自己这次张庄之行的全过程叙述异变,把自己如何见张飞杀猪,然后交手的经过,讲马融的出现,讲那座桃园以及桃园中秘不可测的聚元大阵的事,当然,也讲了自己与马融的那番对话。他的关于天下大乱的观点关羽等人早已是深知的了,不然,这些年他们在常上,在太行山内发展自己的武装干什么?因此关羽李蒙等人没有露出丝毫惊讶之意。王越也面不改色,只有那个一直沉默寡言给人冷漠印象的高顺闻言动容了。
“师叔,天下当真要战乱不休了吗?”高顺问。
猎鹰还未回答,王越却哈哈笑道:“顺儿,这些年来你跟随为师走遍天下,所过之处皆是流民遍野,流离失所,饿死倒毙者不计其数,这样的天下,难道还不该变上一变吗?”
高顺默然良久,始道:“师父,徒儿非是不明这个道理,也知天下需要变了,只是鹰师叔刚才所言儒道法诸家之争将要绵延数百年,此间兵连祸结,战火频起,徒儿所思者,正是此也。此等思想之争,何时可消?如何可消?”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