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鉴于起点网站在上传时对很多文体符号跟语种符号的不支持,特建议对完整本文有兴趣的同乐们可去:/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22666比较完整的全文。不是广告,麻烦起点工作人员注意!〕
发布-----------------------
发布AnoverviewaboutSeapowersduringthis100years
发布近100年海上力量纵览
发布原著者:赫伯特·W·威尔逊:《海军联盟期刊》v.17,no.4,1912年4月。
发布译者:好龍公
发布编者按:本文由一位驻外海军高级军官所翻译的,在此我们不介绍他的实际身份。本刊发表这篇文章并保留了原作者的一些不适当的用词,只是为了给读者借鉴与参考,并不代表本刊同意文章中的观点或证实文章中的论据,敬请读者诸君留意。本刊所载部分仅限于原文的最后几节,19世纪中叶以前的几节由于论述者很多,因此不再赘述。-青岛,《海权》编辑部,1913年6月
发布(这里还依稀可以辨出一段文字,并不像是印刷、印玺或者书写而成:“鉴于此乃发生于并行世界之历史,仅限于处级以上并有副教授以上身份之时空研究人员,时必须向本局详细登记有关信息,呈递介绍信和身份证。严禁抄录、复写、外带,更不允许将所阅情报外流,违者严处。同时提醒阅览者,请勿与您所处在之时空混淆,因时空混淆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阅览者个人承担。―――时空管理局史政科)
发布目录
发布十九世纪末期的竞争1
发布·“无畏”舰与皇家海军6
发布·德意志帝国海军的挑战7
发布·欧洲各国的备战9
发布·未被命运之神眷顾的国度11
发布·彩虹计划:美国的世界战略12
发布·中国之巨影14
发布·遍布全球的扩军之潮16
发布·PaxSinica:远东的“新秩序”19
发布·新时代的展望23
发布·参考书目27
发布·十九世纪末期的竞争
发布在19世纪后半,大英帝国统治着全球海洋霸权。但是,随着新技术和新发明的不断出现,皇家海军的某艘战舰往往尚未下水便已严重过时了。其根源就在于英国当时所推行的所谓“双强标准”的海军政策,即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皇家海军战舰数量与任意两支外国海军的总和保持均等。在这种政策的驱使下,皇家海军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速度来建造新舰,至于即使吸收最新科技的问题,则根本没有精力顾及。
发布随着新生中国的迅速崛起,在1887年,英国不得不对“双强标准”的政策加以修改,并颁布了新的《海军防御法案》,要求皇家海军必须具备与世界第2和第3位海军力量一决高低的能力。随着这项法案的出台,英国又开始了新一阶段的造船计划,首当其冲的便是威廉·怀特(SirWilliamHenryWhite)设计的“君权(RoyalSovereign)”级战列舰,该级战列舰也称为R级,共有7艘,另有“声威(Renown)”号、“拉米伊(Ramilles)”号、“却敌(Repulse)”号、“决心(Resolution)”号、“复仇(Revenge)”号以及“皇家橡树(RoyalOak)”号。
发布R级战列舰排水量14150吨,舰员编制712人,最大航速16.5节、续航力4720海里,装备有4门13.5英吋口径主炮,分别配置在2座双联装露天炮台之上,同时还装备10门6英吋副炮、16门16磅火炮以及7具18英才鱼雷发射管。其炮台看似露天,但是装填炮弹的水兵还是在炮后装甲室内作业,此举大大减轻了自身重量,且提高了其干舷,使它们要比同时代任意一艘战列舰都要快。而原本作为该级第8艘的“胡德(Hood)”号战列舰却依然将主炮配置在筒形炮塔之内,因此,“胡德”号的远洋能力就大为减弱,成为一艘失败的舰艇。因此,R级战舰可谓近代海军舰艇的开端,她们与日后发展为装甲巡洋舰的一系列大型防护巡洋舰等主要舰艇一道,驻防直布罗陀、马耳他或者亚历山大等,旨在巡弋地中海,守卫这条大英帝国的生命航线。
发布进入了19世纪90年代,皇家海军又将“君权”级的后继舰摆上了船台,这就是1890到1891年间建成的“尊严(Majestic)”级战列舰,这级出色的战列舰共建成了9艘之多,它们几乎可以成为了世界各国战列舰设计方案的—个样板:排水量15129吨,装备4门12英吋主炮、12门6英吋副炮、16门3英吋和12门47毫米火炮,另外还装备5具18英吋口径鱼雷发射管。
发布如果说R级舰的出现,标志着近代主力舰的问世,而“尊严”级战列舰则是其成熟的象征,到中国海军的“轩辕”号舰问世为止,这种设计样式几乎可以在世界各国找到影子,虽然中国始终提出异议,日后英国人将这些军舰称为“前无畏舰”。截至1902年,英国皇家海军总共建成36艘这样的“前无畏舰”,其中还有“爱德华七世(KingEdwardVII)”级8艘装备了9.2英吋中间炮,她们又被称为“准无畏舰”。这些军舰作为舰队的主力一直服役了多年。
发布***
发布作为英国长年以来的主要海上对手,19世纪下半叶时,却逐渐被蛀成了一幅空架子。因普法战争的惨败而赢得的巨额赔偿以及其后绵绵无期的政界扯皮,更使之雪上加霜。由于政局动荡不安,总理更迭频繁,因此国家政策朝三暮四,再建海军的雄心壮志也几次三番遭到挫折。以迪拜·德·罗姆(DupuydeLôme)为代表,法国当时对于舰艇设计不乏人才,也时常有技术突破之处,比如船体设计、炮台炮以及断纹螺栓式炮尾闭锁装置等等,但是舰艇建造工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明确的方针,效率低下,以至于赶不上技术的发展,建成一艘军舰后,由于为了迎合新技术,不得不将下一艘军舰重新设计,和英国相比虽然看上去吸收了最新技术,但是却造成了统一性欠缺,不但使造船周期延长,在作战中也影响统一行动。到了1884年法国海军青年派代表人物亚森特·奥布(HyacintheLaurentThéophileAube)海军上将出任法国海军部长,他更认为新兴的海上力量鱼雷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一旦法国拥有100艘雷击舰,就是对英国海军的最大威胁,况且鱼雷舰艇的建造和主力舰相比,花费的代价却是微不足道的。他一上台便立即下令取消所有的战列舰建造计划,虽然鱼雷攻击理论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毕竟鱼雷攻击舰艇无法实施远洋作战,虽然法国人还建造了一些鱼雷艇母舰,但是毕竟无济于事。奥布将军的“绿水海军战略”对于业已败落不堪的法国海军而言,无疑更加堪称为致命一击。法国人直到进入90年代才彻底觉悟到了这一失误,连忙又捡起了工期拖了差不多7年的3艘“马索(Marceau)”级,遗憾的是,等到建成之时已经显得老态龙钟。而设计建造了“夏尔·马特尔(CharlesMartel)”级、3艘“查理曼(Charlemagne)”级等等也难以支撑起法国海军的架子,到上世纪末期,法国海军舰队早已远远落后,在公海上可谓沦落成为一支无关紧要的力量。
发布***
发布此时,却出现了一支力量迅速地取代被釜底抽薪了的法国海军而成了英国人的主要对手。年轻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个马汉海权理论的崇拜者,他认为为了取得世界帝国的位置,必须拥有一支可以和英国海军抗衡的舰队。而当时的海军大臣霍尔曼(FriedrichvonHollmann)则认为德国海军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是建造以巡洋舰为中心的破交舰艇。经过激烈的争论,威廉二世任命了支持其政策的提尔皮茨(AlfredvonTirpitz)为新海军大臣,领导海军建设,提尔皮茨上任以后,为了改变过去海军建造舰艇基本上脱离不了政界勾心斗角这一现状,制定了使发展海军的经费得以长期维持的相关法规,并且认为,德国应该建立一支这样的海军,它不仅仅是为了单纯防守海岸,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外发动攻势,否则德国就不可能发展世界贸易,世界工业或者开拓殖民地。在他强有力的领导下,德国迅速通过了多项《海军法案》,大刀阔斧地开始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当然,对于德国海军而言,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这样的造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中国的巨额造舰订单,在1880年代,德国建造的最早的大型铁甲舰为中国的“郑和”和“继光”;最早的铁甲快船,也就是装甲巡洋舰,则是中国的“大沽”和“马尾”号。这些中国白银让德国造舰工业有了腾飞的基础。
发布在1889到1902年期间,提尔皮茨共下令建造了20艘战列舰,其中第一批“勃兰登堡(Brandenburg)”级战列舰共4艘,排水量10174吨,舰船中线配置了4门11英吋主炮。紧随其后的是5艘“弗雷德里希三世皇帝(KaiserFriedrichIII)”级、5艘“梅克伦堡(Mecklenburg)”级、5艘“布伦瑞克(Braunschweig)”级以及5艘“德意志(Deutschnd)”级战列舰。对于提尔反茨而言,他这样做的理由非常简单,既然德国正日益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拥有一支和自身经济实力相称的大海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有关国家威严和声望的头等大事,至于这一做法是否会引起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这个却是无关紧要的。
发布相反,提尔皮茨却认为,要挫败英国的海上霸权,可以通过大力扩展海军势力,不断地向英国施加压力,迫使力争维护海上霸权的英国投入耗资巨大的造舰竞争,以自己“存在的舰队”不断对英国的威胁和刺激,使英国默认自己的海上地位。这样的背景下,不列颠只有力保赖以生存的海军,才能维护世界的秩序,因此,英德两国的海军竞赛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令世人瞩目的一幕。
发布***
发布和在北海进行得炽烈无比的英德海军竞赛相呼应,地中海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小型的海军竞赛,黎萨海战让意大利海军遭到了严重损失。进入了1870年代以后,意大利人建成了几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一跃成了令人瞩目的力量。在1882年,本尼迪克特·布林(BenedettoBrin),这位优秀的造舰大师设计建造了装备4门13.5英吋巨炮的“翁贝托国王(ReUmberto)”级,而后他又继续修改原来的设计,建造了时速达20.3节的改良型“撒丁(Sardegna)”号战列舰,以此为象征,意大利开始扭转了黎萨海战失败所造成的颓势,同时,又在法国人开始无所作为之时,他们则开始一方面发展充实起自己的装甲巡洋舰部队,又经过建造了两级略小的战列舰以后,在1898年,意大利另一位设计大师维克多里奥·库尼贝蒂(VittorioCuniberti)又将意大利的准无畏舰“埃列娜王后(ReginaElena)”级设计完毕,这种军舰装备12英吋单装炮2门,8英吋12门,航速达到了21节,但是由于进入了无畏舰时期,该级的3、4号舰“罗马(Roma)”号和“那波利(Napoli)”号被中止了建造。
发布***
发布意大利的竞争对手奥匈帝国的海军由于匈牙利议会的阻挠等问题,始终长期患有慢性资金不足之症,海军发展缓慢,但在费迪南大公的全力支持下却依然可以称为卓有成效,在1888年动工开建的“君主(Monarch)”级是其海军走向成熟的象征,然后,经过几种独特舰型的试验,在1899年,他们建造的“公爵”级战列舰明显地带有“准无畏舰”的性格,但是搭载地主炮和中间炮分别只有9.5以及7.5英吋,该舰中的两艘在新世纪开始后即出售给了土耳其。虽然进入了无畏舰时代,但是依然由于资金问题,在1904年,奥匈海军依然将“拉德茨基(Radetzky)”级推上船台,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准无畏舰”,装备了4门12英吋主炮和8门9.5英吋中间炮,航速达到了20.16节。虽然三国同盟已经缔结,但是奥意之间的造舰竞赛也看不出什么缓解的迹象。
发布***
发布在19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帝国可以说是国运不佳。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然而这个改革稍稍却被奇迹般崛起的中国所打断,远东刚刚获得的领土再一次丧失使亚历山大二世的威信大为降低。俄国海军在1881年建造了4艘“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II)”级战列舰也采用了炮台炮,不过配置方式却采用了独特的前方并列两座两联,后方一座的等边三角形式,扬弹装置也采用了电动式。这种舰艇虽然独树一帜,但是后继舰艇则表现平平,直到1890年开工的“波尔塔瓦(Полтав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以及“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号,这三艘军舰算是赶上了世界的水准,随后,俄国分别向法国和美国订购了“皇太子(Цесаревич)”号和“列特维赞(Ретвизан)”号战列舰,俄国人被看似精致的法国战舰所倾倒。当然也是由于俄法同盟,俄国海军在法国技术的支援下,建造出了几种近代战列舰“佩列斯维特(Пересвет)”级以及号称俄国海军前无畏级集大成之作的“博罗季诺(Бородино)”级等一大批战列舰,俄国海军看似前景无比。但是,依然是远东的问题让俄国再次丧失了其应该得到的发展机遇。
发布俄国念念不忘背后的威胁,不断加强的中国始终威胁着这个广阔大帝国的腹部,俄国采取的策略就是挑拨中亚民族和中国的对立,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一个象征性的事件就是在俄国派遣的“鞑靼志愿军”支持下,喀尔喀人在1904年5月宣布成立“大蒙古汗国”。此事最终导致了中俄草原战争的爆发,虽然这场战争主要在陆上进行,但是俄国在太平洋的最大基地:堪察加半岛上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周围,展开了一系列的围困战和小规模海战。这些战斗中,中国及其仆从国高丽、日本、虾夷舰队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俄国海军的明星:马卡洛夫(СтепанОсиповичМакаров)海军上将也随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在与中国舰队的激战中葬身大海,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事实上遭到了溃灭。万里驰援的波罗的海舰队也在次年初在南中国海的朋古兰岛附近遭到刘步蟾将军麾下的中国海军痛击,俄国舰队一蹶不振。这场战争也在俄国的失败下结束,战后的《柏林条约》规定俄国不得在远东配置战列舰和不得构筑要塞,更是让俄国在远东数百年的冒险事实上宣告了破产。
发布***
发布在大西洋彼岸,美国还一直徘徊于内战之后的恢复期,内战中得以广泛运用的铁甲舰队要么报废,要么出售给了当时还在睁开惺忪睡眼的睡狮:中国。内战后20年,美国海军军官都羞于见到南美小国的军官,因为这些小国的海军都比美国的强大,更加现代化,直到1879年,国会才批准了—项与其说是重建海军、倒不如说是建设全新海军的法案,授权建造防护巡洋舰“亚特兰大(Atnta)”号、“波士顿(Boston)”号、“芝加哥(Chicago)”号和轻型护航舰“海豚(Dolphin)”号,公众很快给它们起了别号——“海军的ABCD”。虽然规模还很小,但是它们标志着美国海军从旧到新的转变。这些舰艇由钢制造,以蒸汽为动力,双层船体水密舱室,完全电气化。美国海军这才开始迈向了新的时代。1885年,美国根据外国的舰船设计建造了第一批“得克萨斯(Texas)”号和“缅因(Maine)”号2艘准战列舰,有人说它们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强化了的装甲巡洋舰,其主炮分别只是由2门12英吋和4门10英吋。
发布比起这些初期的建设,对于这支新生海军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担任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和首席教官的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ThayerMahan)上校。他提出的海权理论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国会批准建造了3艘远洋战列舰,“印第安纳(Indiana)”号、“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号和“俄勒冈(Oregon)”号,每艘舰的排水量均为10288吨,航速达到16节,装备4门13英吋、8门8英吋和4门6英吋火炮,这是那个时代令人可畏的舰船。但是没有等到这些军舰完工,1890年2月15日。“缅因”在哈瓦那港发生爆炸,随即沉入海底,舰上共有260名官兵丧生,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和中国对西班牙的战争,虽然当时认为爆炸原因是西班牙的蓄意破坏,但是真正原因只能说还是一个千古谜团。
发布在战胜西班牙以后,美国海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1891年国会又授权建造了战列舰“衣阿华(Iowa)”号,它的排水量和航速都超过“印第安纳”级战列舰。新兴的美国工业进一步促使了美国海军的腾飞,到了1900年底,美国建成了16艘战列舰,这16艘战列舰将船舷涂成白色,航行4万6千海里,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向世界显示了美国海军的实力。
发布此时,与欧美发生的这一连串沸沸扬扬的海军事件相比,远东所发生的一切却显得无关重要。然而、就在远东的战争舞台上,一场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海战预示着一支新兴力量已经露出了峥嵘,一个古老的帝国开始重新走向了海洋。1891年4月20日,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派遣巡洋舰第二分舰队自香港向马尼拉进发,6天以后,欧阳骐将军以一艘军舰掉了块油漆为代价,全歼了西班牙驻菲律宾舰队,驱逐了西班牙在远东的势力,这个昔日的海上帝国威风扫地。
发布新生中国在赶走满洲人以前,就从使用洋枪队的五艘铁制明轮汽船开始尝试近代海军建设,不久,又自己研制了第一艘蒸汽军舰“郑和”号,这艘曾经以海盗行为猖獗一时的舰船(编者按:作者站在帝国主义立场上,选择性地遗忘了英帝国的发家也是建立在他们所谓的“海盗行径”上的,希望读者明鉴。)可以说是新中国海军的开端和精神象征。
发布不久,中国以廉价购入了大量美国内战的剩余物资,废旧的装甲舰,此举甚至于在中国国内至今依然褒贬不一,褒者云,这些旧船解决了中国数百年有海无防的窘态,贬者称,美国旧舰属于近海甚至于内河用船,购置这样的舰艇是外行的举断。然而,对于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而言,这些舰船可以说为他们争取了十年时间。当然这些军舰之中也有“奇货”,那就是亚洲最早的铁甲舰,由法国建造而出售给南方邦联的“石墙”号,该舰标准排水量1358吨,装备一门300磅阿姆斯特朗滑膛炮,两门70磅阿姆斯特朗炮,两门6磅炮,两门4磅炮。采用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最高航速10.6节。中国将其首命名为“戚继光”号,该舰在和日本就虾夷共和国的争端而进行的箱馆海战中发挥了决定的作用。不过,1874年由于台风在基隆沉没,打捞修复以后成为宿舍舰“建威”号,随后再卖给了虾夷国。
发布1880年,显然是受了我国“不倦(Inflexible,当时译名为“英弗莱息白”)”号的启发,中国向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以580万马克定制了两艘当时远东绝无仅有的铁甲舰,这型铁甲舰的首制舰还是以他们海军的精神象征“郑和”命名,二号舰也承箱馆海战的英雄舰之名,使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戚继光的名字,称为“继光”号。该舰满载排水量7670吨,主要装备为克虏伯12英吋主炮4门,航速15.4节。这个七下西洋的中国唯一值得夸耀的航海家之名,又一次成了中国海军步入列强之林的象征。
发布此后,由于威廉二世的海洋扩张政策也让精明的中国预感到了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开始向英国投来了媚眼。当年曾经主持向美国购舰的中国外交部长章德淳开始频频出访伦敦,与英国签订了数项贸易协定。这个原来在西点毕业的前部长在1884年看中了正在兴建的“海军上将(Admiral)”级装甲舰,他致书国会,请求向英国定购,并详尽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国人在激烈争论以后,参考了外长的意见而提出了改造方案,将侧舷装甲减少为15英吋,并向朴次茅斯船厂定制。该舰主炮采用了和“柯林伍德(Collingwood)”号同样的12英吋,而装甲的减轻使该舰的航速达到了17.5节,成为了当时最快的装甲舰。这艘军舰被命名为“张骞”号。(原注:据说这是海军部为了表彰这位部长,特意取的舰名,章部长的字为“效骞”意思是效法这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探险家。而为此,这位部长也将自己的儿子改名为骞,以表纪念,这个儿子日后也成了海军将领。这样的事情在中国这个长幼分明的国度据说引起过一些风波,不少人讥笑这样改名似乎是“老子效法儿子”,为此这位基督徒部长不以为然,仅以“子若贤于父,父亦当效之,吾愿吾子更贤于父”便打发了这场议论。)
发布订制这艘1885年完工的军舰对于中国而言,其意义还远不止于此。按照协定,中方还获得了该级军舰的所有设计图纸,说明书,以及测试和试航的数据。此外,也包括以下各种兵器和其他图纸资料,还招聘了以瓦茨爵士为首的专家赴华协助工作。中国分别在马尾、大沽以及江南造船厂仿制了这种装甲舰各一艘,分别取名为“成功”、“沪生”以及“秉誉”号。这些军舰成了中国造船界极好的实验平台,1888年8月8日竣工的“成功”号成了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战列舰,而对于以这位引退不久的传奇国父而得名的“沪生”号,中国人又进行了不少改造,比如所用主机采用了其自己设计的汉阳式三涨式蒸汽机,这些改造使该舰在1890年才得以服役,最后一艘“秉誉”号则被改装得更加彻底,中国从法国留学回国的造船工程师魏瀚带来了法国设计师路易·埃米利·贝尔丹(LouisÉmile-Bertin译注:当时称为白劳易)的某些设计思路,将垂直的英国式干舷设计为颇有法国风味的向外鼓出式,并略作修改发展,这样的设计使军舰增加了排水量,抬高了干舷,增加了稳定性,改善了航海性能,而且加强了防御,倾斜的船体不仅从效果上增加了装甲,而且使炮弹产生跳弹现象,在这个设计方案下,“秉誉”号的装甲减少到了13.5英吋,当然,为此所花的代价是工程难度的大大增加,这艘军舰直到1891年末才告完工。
发布魏瀚的回国使中国海军舰艇的设计迈向了新的阶段。他很快结合英国“尊严”级战列舰的成功和“秉誉”号试验所获得的经验,独自设计成了新的一代战列舰“云长”级,该级军舰也采用了镍铬特种钢,大大加强了防御,减轻了装甲的重量,完善了设计。在1892到1895年之间,共有4艘:“天祥”、“崇焕”以及“杲卿”号竣工服役,本级的舰名都出自几位悲剧的英烈。
发布而在其他各国忙于将中口径准主炮搭载在更新的战舰,纷纷设计建造了所谓“准无畏舰”时,这时中国也跟上了这个潮流,在95年到97年建造了三艘装备4门12英吋主炮,8门8英吋中间炮的“孙武”、“穰苴”还有“子牙”号舰,但是,原定的四号舰却成了一艘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军舰。
发布这艘原定命名为“李靖”号的军舰,因为经过当时的中国国会的海军委员会委员长,号称中国简氏年鉴《世界师船图表》的主编许景澄不断地奔走,最终改变了原先的设计,将原有的8门中间炮悉数废止,而是在烟囱的前后两舷斜角处各配一座12英吋的单装炮塔!这样,除了侧舷火力可以发挥所有6门的火力以外,前后火力也可以分别达到4门。该舰标准排水量17521吨,航速也达到了20节,在1899年9月9日加入中国舰队。中国人还特地给她重新命名为“轩辕”号。轩辕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国人将这样的名字冠于此舰也可谓意味深长。连当时《泰晤士报》甚至也作出了“轩辕”号让世界上所有的军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旧货,她的出现使世界海军竞赛拉开了全新的一幕!这样的评语。
发布······
发布···无畏”舰与皇家海军
发布对于来自古老东方的挑战,上帝赐予了英国一位杰出的斗士,他的呕心沥血让不列颠在海洋的霸主地位依旧得以不败,他就是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LordJohnArbuthnotFisher)勋爵,他不但在整个大英帝国军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还是一位通晓科学和技术原理的高级海军军官。作为一名出色的炮术专家,费舍尔爵士雄心勃勃地酝酿着一项提高舰队射击水准的远大计划。在他担任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期间,他通过实验证明,皇家海军完全可以在6000码的距离上攻击敌方舰队。另外,若经准确瞄准并集中全部火炮进行齐射,现代火炮完全可以对8000码之处的目标进行有效打击。最终,爵士得出了此般结论:在提高射击精度的条件下,倘若于远距离海战中投入的大口径火炮的数量越多,海军舰队获胜之希望则越大。他卓有成效的实干精神以及出色的行政手腕,更为重要的是他那无与伦比的精力使英国海军立即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这个回答就是永垂海军史册的“无畏(Dreadnought)”号军舰。
发布虽然中国人的“轩辕”舰首次采用了单一口径主炮,但是这个很显然是草草而就,在很多程度上带着陈旧战舰的痕迹,比如该舰依然采用往复式蒸汽机,主炮还是相对较弱的6门等等,而“无畏”号将12英吋主炮一举增加为10门!作为一种新型战列舰,“无畏”号不但部装备了单一大口径主炮,而且更主要的,还率先全部采用了帕森式蒸汽轮机和四螺旋桨构成的推进系统,最高航速达到了21.05节,其人员编制697人,排水量18187吨。本舰于1901年加入了皇家海军的战列,从设计到竣工仅仅只用了1年零1天的时间!这艘军舰的出现可谓真正震撼了整个世界,各大列强纷纷中止了计划中的传统战列舰,纷纷重新设计了各自的新舰。中国人首先在次年将新型主力舰“卫青”号投入现役(译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中国的这艘轩辕舰的改良型舰并不是受了“无畏”号的什么刺激。而完全是属于在正常计划中的发展型。这里原作者在年月上故意没有写明“无畏”舰服役于1901年11月底,而我们的“卫青”舰则在同月下水,1902年2月就竣工服役这个细节,很明显地暴露了他闪烁其辞的虚弱内心,中国的轩辕舰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颠覆的。),美国紧接着完成了“南卡罗来纳(SouthCarolina)”级,法国人中止了他们原计划批量生产的“丹东(Danton)”级,在1902年底开始建造了“法兰西(France)”级无畏舰,德国也立即开始了“拿骚(Nassau)”级的建造,就连国力不强的日本也竭力挤入无畏舰俱乐部,设计起“河内”级来了。其后,奥匈帝国、俄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相继将本国的无畏战舰推上了舞台。
发布费舍尔爵士的努力还远远没有到达尽头,随警无畏舰构想的成熟,接下来,这种极具革命性的战舰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成批生产,其建造速度甚至达到每年3到4艘。向全世界充分显示了大英帝国对海上无可辩驳的统治,紧随“无畏”号之后,改进型“柏勒罗丰(Bellerophon)”号、“壮丽(Superb)”号和“鲁莽(Temeraire)”号,1年以后“科林伍德”号、“圣文森特(St.Vincent)”号、“前卫(Vanguard)”与以及后续的“巨人(Colossus)”号、“大力神(Hercules)”、“海王星(Neptune)”号。
发布除了战列舰以外,费舍尔爵士又推出了单一主炮化了的装甲巡洋舰,这种被命名为“无敌(Invincible)”的舰艇在装甲巡洋舰的舰身上搭载了和战列舰同等口径的主炮,虽然有过搭载12英吋主炮的类似舰艇:日本的“筑波”级,但是这种只有四门主炮的军舰毕竟只是一种小国海军的权宜之策,决不能和“无敌”号这种革命性的战舰相提并论的。
发布这种单一主炮化了的装甲巡洋舰,后来又被叫做战列巡洋舰。它在火力上与战列舰不分伯仲,但是在速度上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作用就是消灭巡洋舰,这种敌方主力舰队的耳目,并及时发现敌方舰队。
发布第—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于1906年建成、装备12英吋主炮8门,最高航速达到了26节!与“无畏”号的18000马力相比,“无敌”号的主机功率竟然达到了41000马力,安装锅炉多达31台,这就不得不减少装甲,并加大船体减少武器。这不可避免地使这种舰艇在战斗中显示了相当地脆弱性。其姊妹舰分别是“不屈”和“不挠(Indomable)”,然后又有改良型“不倦(Indefatigable)”号被兴建,此时,英联邦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出资兴建了“澳大利亚(Australia)”号和“新西兰(NewZeand)”号作为本国海军的主力。
发布在得知列强海军也纷纷造起了无畏舰,英国为了保持不变的优势,将主炮口径一举提高到13.5英吋,建造了“猎户座(Orion)”号、“君主(Monarch)”号、“征服者(Conqueror)”以及“雷神(Thunderer)”号,在当时,这种扩大型被俗称为“超无畏舰”。然后经过改良型的“乔治五世(KingGeorgeV)”号、“百夫长(Centurion)”号、“埃阿斯(Ajax)”号以及“大胆(Audacious)”号,到了1908年,又计划建造了以炮郭形式恢复副炮的“铁公爵(IronDuke)”以及同级的“马尔博罗(Marlborough)”号、“本鲍(Benbow)”号和“印度皇帝(EmperorofIndia)”号,这种军舰形成了当时战列舰建造的样本,同时,从猎户座级开始,斯科特爵士(SirPercyMoretonScott,1stBt)发明的方位盘射击指挥仪开始被装备,在试验中,装备了这种指挥仪的射击成绩要比没有装备的高出了6倍。
发布无独有偶,战列巡洋舰的超无畏化也在1907-1909年期间展开,“雄狮(Lion)”号、“大公主(PrincessRoyal)”号、“玛丽皇后(QueenMary)”号以及重新设计改良的“虎(Tiger)”号成了当时最大最快的舰艇而享有盛名。
发布进入了1910年后,英国舰艇建造史上有一种值得大书一笔的舰艇:“伊丽莎白女王(QueenElizabeth)”号被计划兴建,这是一种全部使用重油作为燃料的巨舰,主要武备为8门15英吋巨炮,航速也达到了24节,这成了世界上最初的高速战列舰。这种军舰原计划建造8艘,由于战争的爆发和更为强力的军舰之改建,最终只有5艘完工,除了首制舰,“厌战(Warspite)”号、“巴勒姆(Barham)”号、“刚勇(Valiant)”号以及加拿大出资的“安大略(Ontario)”号成了整个战时英国舰队的核心力量。除此之外,1911年又设计了比较经济的R级战列舰,原计划建造8艘,但是由于费舍尔勋爵的坚持,只有前三艘“君权”、“皇家橡树”和“拉米伊”按照原来计划完工,后续的“复仇”号、“决心”号、“却敌”号、“声威”号以及“报复(Reprisal)”号被改变设计,拆除一座炮塔,加强主机改为战列巡洋舰。同时,由于1905年的远东进行的海战中,普遍出现了主炮仰角的提高,而造成的下落炮弹对甲板造成的破坏,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学者提出过。通过这场战争的教训,主力舰也开始加强了所谓垂直防御,对于甲板以及炮塔的顶部装甲进行了强化设计。
发布如果说这种战列巡洋舰只是一种副产品的话,正在计划中的四艘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则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作为战列巡洋舰的是集大成者,这种俊美的舰艇计划建造“胡德”、“罗德尼(Rodney)”、“安森(Anson)”以及“豪(Howe)”号等四艘,将装备15英吋巨炮8门,排水量超过41000吨,航速可以达到31节。
发布······
发布···德意志帝国海军的挑战
发布德国人对于无畏舰的回答是1903年的《海军法案》,根据这项法案,德国第—批无畏舰是4艘始建于1902年的“拿骚”级战列舰“拿骚”号、“波森(Posen)”号、“莱茵兰(Rheinnd)”号和“威斯特法伦(Westfalen)”号。与英国无畏舰相比,其舰身较短且较宽,武器装备也相对较弱。然而,她们在舰炮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还是相当地出色、共装备11英吋口径主炮和以及5.9英吋口径副炮各12门。但该级战列舰在配置武器系统时谈不上合理,除了舰首和舰尾的各1座双联装塔外,舰体中部两侧各配置2座双联装炮塔,这种配置方式依然保留着准无畏型的痼疾,极大地限制了舷侧火力的发挥。
发布1904年,开工建造的“赫尔果兰(Helgond)”级无畏舰也只能说是“拿骚”级的加强型,该级四舰:“赫尔果兰”号、“奥耳登堡(Oldenburg)”号、“东弗里西亚(Ostfriesnd)”号和“图林根(Thüringen)”号排水量为23166吨,人员编制1100人,相对于“拿骚”级,这四艘仅仅将主炮强化为12英吋,航速也只不过zhan有20对19节的微弱优势罢了。在德国众多的无畏舰中、只有她们拥有3个烟囱。
发布1905-1906年期间开工建造的“皇帝(Kaiser)”级算是上了一个台阶,该级舰共有五艘:“腓特烈大王(FriedrichderGroße)”号、“皇帝”号、“皇后(Kaiserin)”号、“阿尔伯特国王(KönigAlbert)”号以及“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PrinzregentLuitpold)”号,这是是第一级使用蒸汽轮机动力的德国战列舰,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尝试,“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甚至还准备安装柴油机作为主动力。在火力配置方面,其舰艉也首次采用了背负式炮塔。
发布随后于1908年建造的“国王(König)”级又是第一级采用全部主炮沿中线布置方式的德国主力舰。这样,在舷侧齐射时,可以保证每个方向都有10门主炮同时射击。该级舰以德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头衔命名。“国王”、“大选帝侯(GroßerKurfürst)”、“边地侯(Markgraf)”以及“王储(Kronprinz)”。
发布当然,面临换装13.5英吋主炮的英国主力舰,国王级仍然使用的12英吋口径主炮在火力上未免过于单薄。受到“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刺激,德皇下令埃森的克虏伯兵工厂研制380毫米口径的海军炮,并且设计建造一级搭载这种舰炮的超级无畏舰。这就是在1910年设计建造了“巴伐利亚(Bayern)”级。与那个时期英、美等国新建造的以油-煤混烧为动力的战列舰对比,巴伐利亚级全部使用燃煤锅炉,因为德国总参谋部提出警告说,如果海军主力舰依赖石油动力的话,与英国开战时,波斯湾和巴库(当时世界上两个主要的石油产地)原油都会被英国和俄国所垄断。在设计过程中,曾经计划让“萨克森(Sachsen)”号搭载一台MAN大型六缸柴油机(11000马力),但是此计划最后被取消。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以当时德意志帝国境内四个自治王国——巴伐利亚、巴登(Baden)、符腾堡(Würtemberg)和萨克森王国命名。
发布在无畏舰下水后不久,德国的情报人员得知皇家海军正在建造一种划时代的新型装甲巡洋舰,虽然不知详情,但是作为回应,德意志国库向帝国海军拨款835万金马克,放大沙恩霍斯特级建造一条大号的装甲巡洋舰进行试验。新船以“大型巡洋舰E号”的名义在基尔的皇家造船厂开工,1904年下水,以“布吕歇尔(Blücher)”命名。她安装六座双联8.3英吋炮塔,呈六边形配置。但是,不幸的是,这种新型装甲巡洋舰,英国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揭开面纱以后,德国海军自知“布吕歇尔”不是其对手。(译者注,在本人亲历的德国海峡突破作战中,确实感觉到“布吕歇尔”号设计的中庸,对于英国人的前无畏舰,火力既不能相抗衡,速度也难以轻易摆脱。)其设计人员又回到了绘图板上,这次拿出的是“冯·德·坦恩(VonderTann)”号。她在“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服役之后五天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开工。不同于临阵磨枪的“布吕歇尔”号,这艘所谓的新型大型巡洋舰可以说是设计用来与英国的同级军舰竞争的全新战列巡洋舰,所以在其火炮配置和布局上,可以看到与无敌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当时英德海军竞争的大背景下,在本舰尚处于蓝图阶段的时候,德国海军又开始设计其后继者,下一级大型巡洋舰——毛奇(Moltke)级。毛奇级共有两舰“毛奇”和“戈本(Goeben)”号,她们将火力强化为5座双联11英吋炮。不久以后,又建造了改进型“赛德利茨(Seydlitz)”号。该舰舰体比毛奇级长,在装甲和水密防护上做了一些大的改进。其侧面装甲防护水平可以与吨位类似的战列舰相媲美。该舰安装了经过验证性能良好的280毫米50倍径炮。
发布经过以上一系列“大型巡洋舰”的试验,德国在1910年开工了这类军舰的决定型,“德弗林格尔(Derfflinger)”级,该级舰采用平甲板舰型,4座双联12英吋主炮沿甲板中线布置,与同时期的英国和美国主力舰结构很相似。该舰采用油-煤混合燃烧动力,航速达到了26.5节,德国造船工业的高超水平在这里得到了发挥到极致的展示,并为德国大型巡洋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舰都以德国的著名军事将领命名:“德弗林格尔”、“吕佐夫(Lützow)”以及“曼陀菲尔(Manteuffel)”号(译注:坦嫩堡之战后改名“兴登堡(Hindenburg)”号)。
发布为了对付“雄狮”级战列巡洋舰,德国海军舰船设计局(K-RMA)在“德弗林格尔”级的基础上放大舰体,并且换装了全新的350毫米(13.8英吋)口径主炮。尽管比其英国对手要重,但是其航速还是能达到28节之快。为了补偿主炮塔增加的重量带来的重心上移,其副炮下移了一层甲板。该级舰预定建造7艘,分别计划代替“维多利亚·路易丝(VictoriaLouise)”、“布吕歇尔”、“弗雷亚(Freya)”、“腓特烈·卡尔(FredrichCarl)”、“约克(Yorck)”、“格奈森瑙(Gneisenau)”以及“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号,但是,有消息称由于英国将R级大量改建为战列巡洋舰,德国有将“约克代舰”后三艘改变设计的计划,根据此计划,她们计划装备与巴伐利亚级相同双联380毫米炮塔,并加厚装甲,而由于舰体尺寸没有什么大变化,所以速度可能会略微地减低为27节左右。(译注:日后“维多利亚·路易丝代舰”级的命名分别为“马肯森(Mackensen)”、“隆(Roon)”、“腓特烈亲王(PrinzEitelFriedrich)”以及“俾斯麦侯爵(FürstBismarck)”;“约克代舰”级的命名分别为“布吕歇尔”、“约克”和“弗雷亚”号)
发布由于德国所谓“大型巡洋舰”设计的成熟,他们基本上将设计重点从战列舰上移到这种舰艇上,事实上,德国大型巡洋舰和英国的战列巡洋舰相比更加注重防御设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到了“维多利亚·路易丝代舰”级之后,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大型巡洋舰看作相当于“伊丽莎白女王”级的高速战列舰也不为过。
发布德国海军的扩张是和威廉二世病态般对海权的执着紧密联系的,这位皇帝甚至会自己设计军舰,但是他的杰作从其造船工程师那里获得的回答是:“陛下,您设计的军舰有着举世无双的火力,超群的装甲防护,一流的高航速,华丽的内部装修,总之,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完美设计。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下水后会像铅铸的鸭子一般立刻沉入水底……”
发布······
发布···欧洲各国的备战
发布直到1904年,当法国政府才猛然意识到法国海军已经沦落到世界第5位的悲惨境地,其海军经费只是英国的37%,连后来居上的德国军费也不及,仅仅是其75%!要想弥补奥布海军上将提出的绿水海军战略造成的危害已经为时已晚,这时,当局任命了德·拉佩雷尔(BouédeLapeyrère)中将为海军部长,在其领导之下,终于开始了一场姗姗来迟的重整海军舰队的努力,提出了1904计划。但是对于法国人不幸中的大幸是,根据这个计划,原本设计当局提出的大批落后于时代的“自由(Liberté)”级和“丹东”级不是被取消建造,就是工程中止。法国海军部的设计师们重新设计,翌年,法国第一种无畏舰“孤拔(Courbet)”级的设计终于完毕,开始投入生产,这种舰艇包括“孤拔”、“法兰西”号、“让·巴尔(JeanBart)”号和“巴黎(Paris)”号4艘,装备有12门12英吋火炮,其特征是前后四个炮塔采用背负式,但是侧舷的两个炮塔却不能说是成功的设计,更加严重的是,该级军舰主炮的仰角仅仅只有13度,有人甚至揶揄她们还是使用石器时代的战法。
发布“孤拔”级尚未完全竣工,鉴于列强都已经开始设计建造超无畏级战舰,以及本级的不足,1908年,法国海军又提出了一项野心勃勃的计划,也就是说,到1914年为止,以每年两艘的速度,达成建造12艘超无畏舰的目标。进而,在1910年3月30日制定的海军法还规定,到1918年,完成包括战列巡洋舰在内的28艘战列舰的计划。据此,法国人准备首先将主炮强化为14英吋,首先搭载这种主炮的是3艘以省来命名的布列塔尼级战列舰“布列塔尼(Bretagne)”、“普罗望斯(Provence)”以及“洛林(Lorraine)”号,本级舰在中心线配置了五个双联14英吋炮塔。如果说这个还是开始的话,对于法国而言,真正的大菜则是杜瓦耶尔(M.Doyere)设计的5艘“诺曼第(Normandie)”级,这种军舰的特征是装备了三个14英吋四联炮塔。随后设计的“里昂(Lyon)”级更是计划搭载4座四联炮塔,这将是战列舰中搭载炮数最多的军舰。
发布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战列巡洋舰方案也被推出,这就是吉尔(Gille)设计的28000吨,3座四联14英吋,航速28节的“德·格拉塞(DeGrasse)”级,迪朗·维尔(GeorgesEdmondJustDurand-Viel)设计的15英吋四联炮塔两座,27000吨27节的“黎歇留(Richelieu)”级。除此之外,虽然进入了新的世纪,但是法国海军的飞跃性思维依然未改,四联装炮塔另当别论,在法国海军部的桌面上,还有不少奇特的军舰方案,最为典型的要算所谓的飞机搭载战斗巡洋舰,这种军舰的设计思路是,在舯部装备1座四联装14英吋主炮,或者带有复古气味的梯状配置双联14英吋主炮,军舰前后为飞机起降用,可以搭载8-10架水上飞机,航速在34节以上。计划中其他奇想还有比如40节驱逐舰、大型载机潜艇等等。
发布法国人的计划不可不谓雄大,但是还是由于工期停滞现象严重,资材和资金流用于陆军等原因,目前诺曼第级只有首制舰1艘刚刚接近完工,“佛兰德(Fndre)”和“加斯科尼(Gascogne)”号下水,另外的“朗格多克(Languedoc)”号和“贝亚恩(Béarn)”号的工期还在慢慢进行,里昂级除了二号舰“里尔(Lille)”号进展顺利以外,其他三艘“里昂”、“迪凯纳(Duquesne)”和“图尔维勒(Tourville)”号都宛如搁浅,一拖再拖。至于战列巡洋舰则根本连材料都尚未凑齐。(译注:由于战争的爆发,法国早早沦陷,所以法国海军的舰艇除了前往英国加入自由法国以外,基本上留在了北非以及土伦港内。至于没有下水的军舰,据可靠情报,除了“贝亚恩”号被德国缴获,正在改成航空母舰,“里尔”号德国监视下被加紧施工外,其他都由于完成度较低而被拆除。)
发布***
发布意大利的造船大师维克多里奥·库尼贝蒂曾经也有将统一主炮的构想,并在《简氏年鉴》上发表论文,提出他理想战列舰的构思,但是,真正将蓝图化为现实也花费了不少时光,1902年,在海军大臣米拉贝罗(CarloMirabello)的主持下,意大利开始了其无畏舰的设计工作,1905年,由造船总监马斯迪奥(EdoardoMasdea)设计的20000吨战列舰“但丁(DanteAlighieri)”号开始动工,这艘军舰搭载了先进的蒸汽轮机,而且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她是世界上最初的三联主炮搭载舰,她装备的四座三联12英吋主炮塔全部装备在平甲板的中纵线上,两两成对的四个烟囱也是其识别特征。
发布但是,由于“但丁”号的前方只装备一座炮塔,军方对于这样的安排颇有意见,于是在同年底又开建了新的一种无畏舰,该舰扩大为23000吨,计划搭载增加一个炮塔装备15门主炮,但是由于重量关系,结果不得不以32323的方式将炮数减为13门,13这个数字还在天主教徒占多数的意大利遭到了若干非议!这种战列舰一共建造了三艘,“加富尔伯爵(ContediCavour)”、“恺撒(GuilioCesare)”以及“达·芬奇(LeonardodaVinci)”号。开工后不久,军方的意见又来了,说加富尔伯爵级副炮太弱,于是在次年,又追加了两艘副炮强化为6英吋16门的改型两艘“安德烈·多里亚(AndreaDoria)”和“卡欧·杜里奥(CaioDuilio)”号。
发布这些军舰还未完全建成之时,1911年,围绕着昔兰尼加的统治权,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间爆发了战争,10月3日,以“但丁”号为旗舰的意大利舰队开始炮击的黎波里,次日在炮火的掩护下,意大利海军陆战队登陆托布卢克成功,年内彻底击败土耳其人控制了昔兰尼加,翌年,“但丁”号又率领意大利第一、第二舰队进入爱琴海,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经过恶战占领了罗德岛,意土战争一直延续到了同年10月,意大利获得了其最重要的殖民地利比亚。在战争中,意大利痛感需要一种高速主力舰,而且,同属三国同盟却又是意大利最大的竞争对手奥匈帝国开始建造超无畏舰的消息传来后,意大利设计出了一种34000吨,28节的巨舰,这种舰艇将要搭载8门15英吋火炮,计划建造“弗朗切斯科·卡拉乔罗(FrancescoCaracciolo)”、“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foroColombo)”、“马尔坎东尼奥•卡罗那(MarcantonioColonna)”以及“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FrancescoMorosini)”四艘,这些舰艇自从1911年到1912年开工建造。
发布***
发布奥匈帝国海军依然在费迪南皇储悉心的关怀下与先天性慢性资金不足进行着不断地斗争,对于奥匈帝国而言,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地理位置,帝国的所有出海口都在亚得里亚海沿岸,舰队如果要驶入地中海,就必须经过狭窄的奥特朗多海峡,也因为这个因素它潜在的敌手可能会是法国、俄国,当然还有宿敌加盟友意大利,甚至还可能是塞尔维亚,如果它通过科索沃渗透到阿尔巴尼亚而获得出海口的话。因此,加强海军成了历届海军司令苦恼的问题。
发布在建造了“拉德茨基”级以后,帝国海军技术委员会(MTK)开始着手设计一种19000吨左右,装备12英吋主炮的无畏舰。在得知意大利的“但丁”级之大致结构以后,帝国前首席造舰官波珀(SiegfriedPopper)提出了一种非常先进的设计,即以艏艉背负式装备四座三联装12英吋主炮,这样可以在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缩短舰身,也就是缩短防御长度,等到设计完毕,这艘军舰的长度仅仅是152.2米,比外国同型舰艇大约短2-30米!新战列舰在1907年终于起工,费迪南皇储将其用拉丁文命名为“联合之力(ViribusUnitis)”号,这是其父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最喜欢的一句格言,他希望他那多民族的帝国能够永葆凝聚力,随后,第二号舰以黎萨海战的大英雄“特格霍夫(Tegetthoff)”命名,第三艘的名字“欧根亲王(PrinzEugen)”起自路易十四时代的萨伏伊亲王,可以说同时又是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共同的大英雄,最后一艘根据匈牙利开国君王和护国神“圣伊斯特凡(SzentIstván)”。当然据悉其设计者波珀年事已高,视力不济,等到军舰开工时几乎可谓失明,因此在防御上,该舰存在有不小的问题。
发布等到“联合之力”号开工之时,其他列强已经基本上转为建造超无畏舰了,费迪南皇储当然不甘落后,他指令海军总司令蒙泰库科利伯爵(RudolfGrafMontecuccoli)向船厂准备订单,经过和匈牙利议会近乎殊死地争夺,甚至还请了财政大臣乃至皇帝陛下亲自说情,最后直到同意了匈牙利船厂承接一半订单的承诺以后,终于又拿下了两艘“君主代舰(Ersatz-Monarch)”型超无畏舰,“劳登(Laudon)”号和“匈雅提(Hunyadi)”号,这两舰装备的是13.7英吋主炮10门。当时,正值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正酣之际,塞尔维亚军队妄图吞并刚刚从奥斯曼帝国下独立不久的阿尔巴尼亚,1910年6月21日,两艘“联合之力”级战列舰率舰队前往阿尔巴尼亚沿岸示威,加上奥匈帝国国防大臣公布的巨大扩军计划,才使塞尔维亚军队在科索沃边境止步,其外交大臣亲赴维也纳保证塞尔维亚没有对阿尔巴尼亚的领土野心。这份扩军计划中,又追加了两艘“君主代舰”型超无畏舰,还有奥匈帝国最初的战列巡洋舰“费迪南•马克西米里安(FerdinandMaximilliam)”号,本舰装备的是8门13.7英吋主炮,航速计划为30节,奥匈帝国还有更多的主力舰设计,包括装备斯科达公司16.5英吋巨炮的一系列战舰,当然在奥匈帝国这样的一国两体之邦,这些都只能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匈牙利议会是不可能让她们从制图板上走到船厂的。
发布······
发布···未被命运之神眷顾的国度
发布俄国、土耳其、西班牙、荷兰,这些当年都称雄过海洋的国家,由于近年以来国运不济,对于海军的建设也可谓举步维艰。
发布一度的海军大国俄国自从在远东遭受惨败以后,仅仅战列舰就损失了8艘!1906年由于战局不佳,民怨达到了顶点,除了基辅高加索的大混乱之外,敖德萨军港内,战列舰“塔夫里切夫斯基公爵波将金(КнязьПотемкин-Таврический)”号和“沙皇尼古拉一世(ИмператорНиколайI)”上的水兵也揭起了反旗,在镇压之时,“尼古拉一世”发生了大爆炸,“波将金”号也遭到了重创,作乱的水兵遭到了严厉的制裁。
发布经过战败和内乱,他们的海军重建几乎要从头做起,虽说俄国海军舰艇的传统是师法法国舰艇,但是远东战争中,法国式的战列舰过于精致却不实用的缺陷深受俄国海军官兵的痛恨。俄海军部于同年就正式邀请51家大型造船厂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新式无畏航的初步设计,选了10个(其中只有1个俄国船厂的)作为候补。海军认为布洛姆·福斯的方案最好,但国家杜马不同意让德国人造。而俄国人也比较看好意大利“但丁”号的设计思路,于是据此设计其无畏舰,并特意聘请了库尼贝蒂前来帮助,新舰设计几乎和“但丁”级如出一辙,只是对舯部的舱室做了一些调整,也许是为了让国人迅速走出失败的阴影,新无畏舰的舰名都使用了俄国海军历史上胜仗之名:“甘古特(Гангут)”、“切斯马(Чесма)”、“波尔塔瓦”和“锡诺普(Синоп)”,而且几乎同时对这四舰开工兴建,这一切都显露出了尼古拉二世对重新让俄国海军崛起的意志。
发布随后,第二批类似舰艇也被计划完毕,这是一种主要用于黑海作战的舰艇,和“甘古特”级相比,她们牺牲了一定的航速,但是加固了装甲防护,为的是对付土耳其计划要向英国购买的无畏舰。但是,原计划订购的4艘,由于优先程度关系只有“玛利亚女皇(ИмператрицаМария)”和“叶卡捷琳娜大帝(ИмператрицаЕкатеринаВеликая)”号的工程如期进行。
发布由于俄国人就发现他们和当时世界上其它的主力战列舰存在较大的差距,12英吋主炮火力不足,为了实现一个彻底的飞跃,设计人员对“甘古特”级的尺寸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放大,设计出了其最初的战列巡洋舰“伊兹梅尔(Измаил)”级,这也是按照固有设计思路的延长线,将主炮全部安装在主甲板上,只不过是将火力提高到了14英吋,而且其倍径竟然达到了52倍。而且通过改进动力设备,安装了68000马力的蒸汽轮机(紧急输出功率为70000马力),使该舰的速度达到了相当可观的26.5节。最终,这种野心勃勃的军舰排水量达到了35000吨,成为当时最大的军舰,四艘舰全部使用俄国著名战役的名字:“伊兹梅尔”号、“金布恩(Кинбурн)”号、“博罗季诺”号以及“纳瓦林(Наварин)”号,她们在1911年12月19日同时在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船厂开工,这也可以看出,俄国人可以说是将其海军复兴的全部期望都投入在这种强有力的战列巡洋舰上。
发布据可靠情报,这4艘巨舰还仅仅是1910年一个15年计划的一个开端而已,根据这个计划,从1911年的4艘“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开始,每两年一个阶段,在1913年再建4艘战列舰,1915年再造4艘战列舰,以此作为一个周期,1917年再造4艘战列巡洋舰开始一个新的周期,这样到1925年,这个计划将建造战列舰20艘,战列巡洋舰12艘。由此可见,素有野心而且好大喜功的俄国人是不可能满足的,下一步的四艘战列舰将是一种搭载四联装16英吋舰炮的巨舰。
发布***
发布曾经与俄国在黑海争夺霸权惨遭失败的奥斯曼帝国,也已经步入了垂暮之年。由于在欧洲的领土一再丧失,和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又给这个虚弱的帝国踢上了狠命的几脚。
发布曾经在地中海和黑海盛极一时的土耳其海军到了本世纪初已经只包括小艇在内不足100艘的陈旧舰艇,总吨不过75000吨,海军人员也仅仅7000人而已。经过这一系列败战的惨痛教训,土耳其人向英国提出了购买无畏舰的要求,定购了一艘被命名为“雷沙德五世(ReşadV)”的无畏舰,这是一种装备了5座双连装45倍径13.5英吋主炮的军舰,1908年8月1日在维克斯船厂开工,最近已经下水,正在舾装阶段。军舰的出售可以说是一种双刃剑,一方面,土耳其如果获得了这种无畏舰,其亲英态度的增加可以值得期待,不过最近,由于奥国刚刚向土耳其出售了两艘前无畏舰,这样其亲中欧强国的势力开始抬头,如果即使获得了本舰不但不能使土耳其满足,反而却选择大英帝国为敌的话,这将会造成英国制造的军舰危害英国这样严重局面。(译者注:本舰后来被英国人扣留,作为“爱尔兰(Erin)”号战列舰自用,战后不久在北海之战中,由于垂直防御的薄弱被击穿甲板的炮弹引爆弹药库而沉没,这个教训更完全地导致了以后军舰设计的根本变化。)
发布***
发布西班牙自从战败以后,经过长年的恢复,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1898年完成了其第一种比较现代化的前无畏战列舰“卡洛斯五世(CarlosV)”号。1905年,又根据阿姆斯特朗公司的设计方案,由西班牙费罗尔造船厂建造了一种小型的无畏舰,其舰炮配置接近于“无敌”号战列巡洋舰,计12英吋双联炮塔4座,排水量为15452吨,航速19.5节,作为一艘小型廉价的无畏舰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了。费罗尔船厂一共建造了3艘这样的军舰,分别是“西班牙(España)”、“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XIII)”以及“海梅一世(JaimeI)”号。随着各国超无畏级战列舰的大量涌现,这个老海上帝国也在今年动工兴建了一艘装备14英吋8门主炮的“维多利亚·欧亨尼娅王后(ReinaVictoriaEugenia)”号战列舰,承建者也是费罗尔船厂。
发布***
发布比西班牙输得略略体面一些的荷兰自从势力在远东被压缩以后,还希望保住剩下的东印度殖民地,为此,在1890年代他们首先建造了四艘7600吨的装备10英吋4门的小型海防战列舰,到了1910年,荷兰人直接计划订购20000吨级,装备8门14英吋主炮的超无畏舰。荷兰人向日耳曼尼亚、布洛姆·福斯、维克斯以及马尾公司招标,现在还在激烈竞争之中。(译者注:由于欧洲战事的勃发,荷兰最后决定接受我国马尾船厂的方案。)
发布······
发布···彩虹计划:美国的世界战略
发布“彩虹计划”是美国对于可能出现的假想敌,这是以色彩为代号而制作的一系列作战计划的总称,各种色彩代表各个国家,这个计划的假想敌手几乎涵盖了整个地球!
发布在对西班牙战争胜利以后,对于这场战争,也有一部分美国人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首先,如果在古巴遇到的是比西班牙人更强大的敌手,美国舰队会如何?其次,在对于原本设想对于关岛的征服,为什么由于德国舰队的出现而作罢?再次,为什么没有实力也能一举获得菲律宾,而只得听任中国放手行动。但是无论如何,对于仍然希望恪守门罗主义的美国而言,毕竟是获得了夏威夷、中途岛以及威克岛,世界开始展现在其视野之内,更何况在1890年代初期,美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跃居世界的最前列,在这样的国力之下,走向世界是迟早的必然。
发布对西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开始考虑到底是需要建立一个具有自己指挥权的总参谋部,还是一个职责只限于向文职政权提供专业顾问的普通的委员会这个问题。陆军和海军的高级军官们都一致拥护成立一个总参谋部的意见。陆军部长伊莱休·鲁特(ElihuRoot)批准了这一计划。他主持成立了一个陆军总参谋部,以陆军总参谋长为首,有权领导和协调全陆军的建设。海军部长朗(JohnDavisLong)则对把执行权力都交到军官手里表示不信任,他坚决反对成立海军总参谋部。1900年3月,他成立了只有咨询权的海军委员会。
发布1903年,这两位部长成立了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其作用是保证陆海军的合作。这个委员会由4名陆军总参谋部成员和4名海军委员会成员组成,其职责是“对所有有关陆海军合作的事务进行协商讨论并达成共同结论”。由于陆军和海军的成员对对方的动议都持不信任态度,联合委员会在诸如基地的选址和谁应该控制什么的问题上有过大量的争论,但它在准备和不断修订战争计划方面做了有价值的工作。人们称这些战争计划为“彩虹计划(WarPnRainbow)”,在所谓的“彩虹计划”之中,让我们看看美国是如果在地球上的各个地区涂抹的颜色,也就是说,如何用色彩来定出其可能走向的战场的吧。除了针对其传统的加勒比海的战略目标,就获得了两个海岸线的美国而言,今后最基本的战略目标不外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所面临的潜在敌手,对于大西洋,美国目前依然将主要的力量集中于此,首先针对大西洋可能遭遇的对手,对德国使用黑色计划(Bck)为代号,奥匈帝国使用米色计划(Beige),意大利使用银色计划(Silver),西班牙使用橄榄绿计划(Olive),葡萄牙使用柠檬黄计划(Lemon),爱尔兰是翠绿(Emerald),荷兰使用棕色(Brown),丹麦、冰岛使用靛青计划(Indigo),俄国使用紫色(Purple),法国和法兰西帝国殖民地使用金色计划(Gold)等等,对于大英帝国虽然从现在看来和美国海军发生争端的事态并不明显,但是美国人不但使用红色计划(Red)来将英国作为假想敌,而且对于整个大英帝国的各个自治领或者主要领地,他们也都细致地用各种红色来命名,比如加拿大为深红(Crimson),澳大利亚为猩红(Scarlet),新西兰为石榴红(Garnet),印度为宝石红(Ruby),南非为朱红(Vermilion)等。对于太平洋一线,其主要潜在对手中国和日本分别使用黄色(Yellow)和橙色(Orange),对于一些其他地区,像高丽使用黄褐(Ochre),安南使用芥末色(Mustard),暹罗使用青瓷色(Seacrest),东印度群岛使用肉桂色(Cinnamon),菲律宾使用天蓝(Celeste)等。从这两条战线扩展,还可以到达中东地区,这里对于土耳其使用青绿色(Turquoise),波斯使用鲜绿色(Viridian),埃及则使用丁香色(Lic)。而对于其传统的作战对象加勒比再扩展到南美地区,就拿前几年美国对墨西哥实施的行动,便称之为绿色计划(Green),而对于美国的石油资源最为密切的委内瑞拉定则为玫瑰色(Rose),其海军的交通要冲巴拿马则为棕褐色(Sepia),其他还有如巴西为柚色(Citron),阿根廷为钴蓝色(Cobalt),智利为粉红(Pink)等。美国自身在计划中也以蓝色(Blue)自称,但是如果国内发生动乱,则以白色(White)称呼其内乱势力,饶有兴味的是,内乱之计划除了美国自身,他们还针对俄国国内可能出现的反对势力,将其称为紫罗兰色(Violet),作为可能出现的行动代号。
发布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有如此以全世界为对手的野心。但是,从这里也可以判断出,美国可能刚刚将目光投向世界,所以不可避免的,其战略目标具有极大的不明确性,也可以作出,美国陷入了一个战略的迷茫阶段。但是不管如何,海军委员会的成员皆对马汉的教诲心领神会,其目标首先是建立一支始终集中的强大的战列舰力量,以便形成一支“存在的舰队”;其次还要拥有海外基地,特别是在太平洋地区,作为维修点和补给站;更要在中美洲地峡开凿运河,以便于舰队往返于两大洋。而且在国会里,海军委员会为了捞取经费,在为扩充海军而进行的宣传中,总是将美国的战舰说成落伍的古董,而把低劣的外国军舰则吹嘘成先进的利器。美国以其强大的工业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开始了他们的两洋舰队建设计划。尤其是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1897年担任海军部长助理以后,其充沛的活力可以看作是美国海军成长的代表。他可算是个杰出人材了,博览群书,对历史极感兴趣,对海军首要原则有着深刻的理解。其卓越的业绩使之在1900年担任了副总统,不到一年,由于麦金莱(WilliamMcKinley)总统遇刺又使之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并且获得连任一直到1909年卸任。这段时期也可以被看作是美国海军成长的黄金时期,海军部每年建造两艘主力舰,基本上成为海军造舰的指标,海军成了漫画里常常表现的罗斯福总统之“大棒”。到罗斯福总统卸任为止,美国海军的实力已经仅次于皇家海军而居世界第二位。
发布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海军部长助理以后首先着手的,就是设计与兴建“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这是一种前后以背负式装备了4个双联12英吋主炮塔的战舰,这种设计应该是收到了美国准无畏舰中,主炮和中间舰炮层叠配置的影响吧。本舰在1902年初加入美国舰队。(译注:事实上这是一种比英国的“无畏”号更加先进的设计,而且这艘军舰也比设计更加早,动工也早,只是由于美国干涉墨西哥的战争延缓了该舰的工程,否则,本舰虽说不可能赶上我们的“轩辕”舰,但是一定会比“无畏”号更早地问世。)随后设计的“特拉华”级不但增加了一个炮塔,而且还配置了14门5英吋炮郭式副炮,然而和“南卡罗来纳”级一样,推进系统都是双螺旋奖垂直三涨蒸汽机,航速很低。因此,“特拉华(Deware)”级的第二舰“北达科他(NorthDakota)”号便试用了蒸汽轮机。由于美国国产汽轮机成绩不佳,该舰后来立即换装了帕森式机。有了蒸汽轮机的使用业绩,在后一级“佛罗里达(Florida)”级则完全作为蒸汽轮机设计。在此基础上,其后继舰开始考虑采用更加巨大的火炮,但是由于这样对于船坞将会有更高的要求,美国决定在改造船坞的同时,先过渡建造“阿肯色(Arkansas)”级,本级又增加一座炮塔,同时将倍径增加为50倍。这就为后来建造的超无畏舰打下了基础。
发布1907年1月,美国完成了14英吋MkI型舰炮的试射,并在3月决定建造搭载这种主炮的战列舰,装备这种14英吋的主炮,将使美国主力舰的战斗力高于同样装备13.5英吋的英国超无畏舰,这种新型军舰被命名为“纽约(NewYork)”号,随后,14英吋主炮成了美国主力舰标准用炮,“纽约”级的两艘采用5个双联炮塔,随后的“内华达(Nevada)”级采用了三联和双联各两座,进而在后继的“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级采用了三联主炮四座。这种配置方式几乎又成了美国战列舰的标准,1911年和1912年计划的“爱达荷(Idaho)”与“田纳西(Tennessee)”级基本上也得以沿用。据可靠情报,美国已经开始在试验16英吋主炮,估计下一个设计方案应该是基本上在“田纳西”级的延长线上,将四座三联14英吋主炮改为两联16英吋主炮。(译注:这点不得不为原作者的判断能力喝彩,根据年初刚发表的美国海军1913年计划,美国的确是在“田纳西”级的基础上设计了装备8门16英吋的“科罗拉多(Colorado)”级战列舰。)
发布美国主力舰的建造传统是重视防御而对于航速并不注重,因此上面提到的战列舰的装甲和其他国家相比是属于最重级别,而航速基本在21节左右。这也许也是体现了美国过去门罗主义的传统。而一旦全球战略放在面前之时,则需要战列巡洋舰这种作为大舰队耳目的舰艇,尤其是在广阔的太平洋,对于这种舰艇的要求则更加严格。因此从1905年左右美国开始的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由于面临太多的问题,无法满足各方面的多种要求,迟迟难以定论。直到四年以后,针对太平洋作战的特点,采用了一种设计了几乎和过去整个美国主力舰艇完全相反的设计,该设计的装备和“内华达”级战列舰一样,艏艉三联和双联装14英吋炮塔各一座。除了炮塔以外,几乎不对舰体实施有效的装甲防护,主装甲带只有7英吋。最为奇特的是为了给这艘军舰提供足够的动力,本舰安装了24台锅炉,功率高达18万马力,航速达到了35节!这个速度又为本舰创下了一个纪录,为了给众多的锅炉排烟,她拥有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7个烟囱。这种带有实验性的军舰建造了两艘,舰名分别“星座(Consteltion)”和“宪法(Constitution)”号。但是由于海军方面提出了该舰的防御形式存在着太多的不安,在1911年海军部重新专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锅炉,使用这样的锅炉达到“星座”级的性能只需要16座,烟囱也被结合成两座,至于武装方面目前的计划是和“田纳西”级相同的12门14英吋,但是在实际建造中也完全有可能搭载16英吋主炮。(译注:一点也不错,在1913年提出的计划中,这种军舰确实和“科罗拉多”级一样搭载8门16英吋主炮,装甲也强化为9英吋,航速方面则让步为33.5节,将建造“列克星顿(Lexington)”、“萨拉托加(Saratoga)”、“突击者(Ranger)”、以及“合众国(UnitedStates)”号4艘。)
发布········
发布····中国之巨影····
发布自从“轩辕”舰的问世以来,虽然说中国海军已经称得上是形成了一支不可无视的力量。但是到了1904年远东的一系列海上战斗,进而在1905年3月的朋古兰(编者按:我国古称这个属于兰芳共和国领土的“朋古兰”岛为东西竺岛,为了纪念最早附近的岛屿建立华人国家的张杰绪,建国以来将此地命名为杰绪岛,称这次海战为南海大海战,为了保持文章原貌故保留原文称呼)大海战中,中国海军终于可以说完全加入了世界海上列强的行列。
发布由于中俄草原战争的扩大,俄国在太平洋的最大基地堪察加半岛上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日益受到了中国以及盟国海军的攻击而岌岌可危,太平洋舰队的舰艇不是被击沉,就是龟缩港内。故此,俄国人征集了波罗的海舰队的一部分前去支援,舰队包括6艘战列舰,2艘海防战列舰以及12艘各类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等。其主力便是俄国海军的主力2艘“沙皇保罗一世(ИмператорПавелI)”级和2艘“苏沃洛夫公爵(КнязьСуворов)”级战列舰。舰队饶过好望角,经过万里奔袭,在刚刚通过马六甲海峡之时,就遭到了中国舰队的拦截,这支中国海军舰队由“卫青”、“孙武”、“穰苴”以及“秉誉”号4艘战列舰,“汉口”和“宁波”号装甲巡洋舰、“镇海”、“威海”、“镇江”、“威宁”、“武胜”以及“武昌”号6艘防护巡洋舰以及8艘江字号驱逐舰组成。
发布舰队司令官为曾经在琉球中日争端中崭露头角的名将刘步蟾将军,当时他留英回国后两年,在“卫青”号铁胁快船担任航海军官,在其学长,前卫舰队司令吴海生以及舰长重伤的情况下接替指挥,连续击中日方旗舰“日进”号而使之退出战斗,由此一战成名。而此时的旗舰也叫“卫青”号,不过当时那艘是中国福州马尾最早建造的铁胁木壳快船之一,1268吨,16节,装备120磅阿姆斯特朗前膛钢炮1门,40磅前膛钢炮6门、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神机炮2门。
发布这次的“卫青”号却是中国最初的无畏舰(译注:不多说什么了。),双方舰队在扼守南中国海的大门:朋古兰岛附近展开了激战。这场海战以中国海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这也是问世不久的无畏舰最初的战斗,由此也证明了无畏舰的巨大战斗力。历经万里远航的俄国舰队虽然勇敢,而且俄军舰队在数量上zhan有优势,但是在以“卫青”号为首的舰队猛烈而准确的炮火之下,俄国舰队当即被击沉“博罗季诺”、“纳瓦林”以及旗舰“安德烈·佩沃兹万尼(АндрейПервозванный)”等3艘战列舰,“莫诺马赫(Мономах)”、“德米特里·顿斯科伊(ДмитрийДонской)”和“光明(Светлана)”巡洋舰以及7艘驱逐舰,其余各舰也受创四散。最后,载有舰队司令罗日斯捷文斯基(ЗиновийПетровичРожественский)中将的巡洋舰“曙光(Аврора)”号被俘获,被俘获的还有战列舰“沙皇保罗一世”号和“亚历山大三世(ИмператорАлександрIII)”、海防战列舰和“海军上将辛亚文(АдмиралСенявин)”号,巡洋舰“奥列格(Орел)”与、“金刚石(Алмаз)”以及“珍珠(Жемчуг)”号和3艘驱逐舰。俄国幸存舰艇逃入新加坡、巴达维亚等地被解除武装,直到双方停战以后,才允许踏上回国之路。至此俄国舰队遭到了极其惨重的损失,相对而言中国舰队的损害不大,只是各舰被几发炮弹击中,仅仅82名官兵阵亡,153名负伤而已。
发布虽然中国人始终强调他们的“轩辕”才是无畏舰的先河,但是,担任朋古兰大海战中国舰队旗舰的“卫青”号,才可以说是中国舰队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无畏舰。该舰在1902年加入中国舰队,和“轩辕”号相比,她开始采用了蒸汽轮机作为主机,和美国的“南卡罗来纳”类似,该舰的四个两联12英吋主炮也以背负式配置在中央线上,但是和美国舰艇不同的是,“卫青”级的排水量为18000吨,航速可以达到22节。不同的是,中国军舰没有使用炮郭式副炮,而是装备了4座两联6英吋炮作为副炮。“卫青”号完工以后,次年,建成了二号舰“世忠”号,在1904年三、四号舰“成功”号、“继光”号也接连下水。
发布1905年对俄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将缴获的大部分战利舰出售给了东南亚和中南美的一些国家,除了那些战利舰,海战中负伤相对比较严重的“秉誉”号前无畏舰也被改名为“杰绪”号以后也被修缮后卖给了暹罗。通过这些收益以及俄国的赔款,中国海军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扩充,这次扩充就是中国海军部长严复提交的1906海军扩充五年计划。
发布该计划的中心是四艘超无畏级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八艘高速装甲巡洋舰。其中超无畏战列舰看上去基本上就是“卫青”级的放大型,这个也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舰艇的一大特征,即尽量外形单调,军舰的基本布局一致,无论是主力舰还是巡洋舰,基本上就是一个外貌,当然这样也具有若干简化设计,便于施工维修,或者在战场上被敌方误认等方面的优点。和卫青级相比,该级舰的主炮口径达到了14英吋,副炮则扩大为左右舷各配备6英吋两联炮塔3座,设计排水量为23000吨,4万马力推进,航速达到23节。
发布在设计过程中,由于中国海军一种新型舰炮的设计定型,本舰的副炮设计也进行了修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火炮呢?由于来自航空的威胁日益深刻,中国人开始尝试将副炮和防空火力合二为一,设计了一种带着简单射击指挥装置的双联4英吋60倍径1907年式高平两用炮塔,这种火炮的试射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其初速为每秒855米,射高达到11000米,射程是17000米,每分钟可以发射15发。这种新式舰炮立即被采用,当然新的超无畏舰也自然当仁不让,原定安装的6英吋副炮被减去2座,换为这样的高平两用炮4座。原来的“卫青”级则换为完全换为8座两联4英吋两用炮。换下的6英吋双联炮塔以后全部用于新型的“肇庆”级轻巡洋舰上。这四艘超无畏舰分别被命名为“班超”、“子仪”、“郑和”和“张骞”号,首制舰已经于1911年底竣工。
发布该海军扩充五年计划的另一重点是一种新型装甲巡洋舰。中国最早自建的装甲巡洋舰为1879-1882年服役的四艘“赣州”级之“赣州”、“广州”、“福州”以及“杭州”号,随后则是其改进型“基隆”级的“基隆”、“碎叶”、“伯力”和“首里”号。到了1895年服役的“旅顺”级万吨装甲巡洋舰,虽然当时被大为称赞,但其火力不过是4门8英吋主炮,8门6英吋副炮,航速也只有23节,不再适合现代作战,虽然英国已经于1906年完成了革命性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但是自尊心极强而又偏执的中国人却是我行我素,设计了一种比较小型,火力也相对较弱的“高速装甲巡洋舰”。这种军舰的标准排水量只有15610吨,主炮是三座双联10英吋50倍径火炮,副炮为4英吋高平两用炮7座,62000马力蒸汽轮机推进,航速可达28节。在这样的航速下,其主装甲带也有10英吋,甚至甲板也有4英吋的装甲防护。对于这样的巡洋舰,火力较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此,中国人采用的对策是抬高主炮的仰角,当然这个方法的作用依然十分有限。这种独特的舰种在这次计划中被定为8艘!首制舰以秀美的城市桂林命名,其他为“迪化”、“青岛”、“芝罘”、“库伦”、“厦门”、“长沙”以及“昆明”号。当然,由于建造批量庞大,数量也许可以弥补火力的不足。
发布也许是意识到了“桂林”级舰之火力不足,中国也似乎意识到了战列巡洋舰的意义,在1910年设计建造35000吨标准排水量的“白江”级就是明证。本级的设计方案严复部长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关怀,和美国的“星座”级相类似,也是采用10门14英吋的主炮,然而和美国同型舰相比,中国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则看上去少了一丝对疯狂高速的偏执罢了,航速为28节,但是其主装甲带却有12英吋之厚。本舰虽说是战列巡洋舰,但是设计上甚至比意大利的高速战列舰“弗朗西斯科·卡拉乔罗”级还要注重防御设计,如果建成,无疑将成为中国海军最强的舰艇。和“白江”号一样,预计在今年年底下水的二号舰“赤壁”舰名都是来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战。
发布“白江”级战列巡洋舰应该会成为一种成功的主力舰,然而,也许是受到了“伊丽莎白女王”高速战列舰的刺激,中国人作出了一个过激的反应,在去年1906海军扩充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严复部长向议会提交了新的1911年扩充五年计划,这个五年计划中的核心,就是中国海军的高速战列舰09甲2型设计方案,这种战列舰的主炮原计划采用三联装45倍径16英吋炮塔四座,后因考虑到防御和机动能力,最终定型为前二后一地配置3座共9门主炮,副武装为各舷4座新型双联5英吋高平两用炮,主装甲带是14英吋,主机功率113000马力,航速也是28节。这个计划还远不止这个,还有一种“突击型”战列舰被筹建,在各种设计型号中,10甲4型的看上去也基本可望被选中。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设计,和其他中国大型舰艇千篇一律的面目相比,可以说是个异端儿。所谓“突击型”战列舰是作为中国海军专为打硬仗设计的厚甲武士,而这种10甲4型最大的特征是将两个16英吋四联装主炮完全集中在舰艏,而在舰艉只是装备了3座双联8英吋副炮,侧舷的武装是左右各3座5英吋高平两用炮。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重装甲,她的主装甲带达到18英吋,甲板拥有6英吋的装甲保护!军舰装甲比重超过总排水量的40%!而设计航速则降为大约23节。这个五年计划据说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设计方案,似乎还有一种“桂林”级的强化型,据估计可能搭载8-12门10英吋主炮,航速在30节左右。但由于情报不足,只能等待时间来作出回答。
发布中国在进入了新的世纪以后,尤其是击败了俄国人之后,在广阔的太平洋上建立了新的海权,虽然这支力量还没有德国海军一样直接威胁到大英帝国的安全,但是不容置否,这股力量在远东投下一个巨大的阴影,这个阴影不加以遏制,将会遮蔽不列颠之日。
发布·····
发布····遍布全球的扩军之潮
发布各国对于海上的争夺决不限于海军列强,一些中小国家也参与了这场耗资巨大却又事关国家脸面的争夺之中。最为显著的殊死决斗展开在南美洲,早在1879年,为了争夺氮肥及硝酸盐的产地,智利向秘鲁和玻利维亚就展开了所谓太平洋之战,或者又叫硝石战争。
发布在这场战争中,秘鲁小型铁甲炮塔舰“瓦斯卡尔(Huáscar)”虽然活跃善战,对于智利的海上运输线构成了极大威胁。但是遗憾的是其对手是被卓越的英国海军上将科克伦(ThomasCochrane,10thEarlofDundonald)教导而成的具有皇家海军优秀品质的智利海军,胜败不言自明。最后“瓦斯卡尔”号被击毁俘获,这艘传奇的军舰给后来的海军舰艇留下了很多有意义的启迪,比如对于装甲对大炮防御的意义作了一次活生生的讲义。这以后,如何加强军舰装甲或者改善装甲品质成了造船技术人员倾全力追求的目标了。
发布这次战争让智利夺走了这块重要的硝酸盐产地以及玻利维亚所有的海岸线,打乱了南美洲的战略平衡,当然,智利为了保住这些战果,加强海军自然成了其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智利海军的发展中,购置的一些军舰非常令人瞩目,比如1892年由阿姆斯特朗建造,瓦茨爵士(SirPhilipWatts)设计的“埃斯美拉达(Esmeralda)”号巡洋舰是当时最快的军舰之一,其航速达到了24.2节,该舰原先由日本预定,为了对付中国23节的1885型巡洋舰而设计的,但是由于资金难以到位而被智利够得。
发布对于近代主力舰艇,智利为了和新出现的威胁阿根廷对抗,向英国定购了两艘11800吨的前无畏舰“自由(Libertad)”号以及“宪法(Constitución)”号,但是由于正值中国和俄国就边境问题关系险恶,中国担心俄国人通过智利购得这两艘军舰,向英国交涉,最终英国暂时作出了保留两舰的承诺。而战事过后再度交货,这两艘军舰装备了二级战列舰的标准主炮,10英吋Mk.VI型主炮,长宽比和一般战列舰相比也显得瘦小,航速达到了20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本舰也可算是一种超级装甲巡洋舰。
发布进入了无畏舰时代,更由于阿根廷和巴西先后购入强有力的无畏舰,智利最近开始向阿姆斯特朗定购两艘“铁公爵”级的改良型超无畏舰应对,舰名已经定为“海军上将拉托雷(AlmiranteLatorre)”和“海军上将科克伦(AlmiranteCochrane)”,她们将装备10门14英吋主炮。
发布***
发布作为智利海军的主要对手阿根廷海军,4艘向意大利购买而得的“加里波蒂将军(GeneralGaribaldi)”级装甲巡洋舰成了其壮大的起点,正是因为如此,智利才有“自由”级的对抗。鉴于智利的对应,阿根廷除了向意大利继续定购两艘装甲巡洋舰“里瓦达维亚(BernardinoRivadavia)”号和“莫雷诺(MarianoMoreno)”号以外,中国又在1906年将俘获的俄国战列舰“沙皇保罗一世”号售与阿根廷,成为“贝尔格拉诺将军(GeneralBelgrano)”号。
发布由于阿根廷和巴西围绕南纬30度海岸地带的领土发生激烈的对立,巴西向英国定购了两艘南美最早的无畏舰,与此对抗,阿根廷也向美国定购了“至圣三位一体(SantísimaTrinidad)”号和“赫克利斯(Hércules)”号无畏舰,这是一种和巴西对手同样装备12门12英吋主炮,但是装甲更厚,航速更快的战舰。不过,竞争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结果,阿根廷北面和西面的对手又开始着手定购超无畏舰的情况早已为世人瞩目,具有关方面的情报,阿根廷也有向中国定购改良型“班超”级的计划。
发布***
发布南美的最大的国家巴西为了确保南纬30度海岸地带的领土之主权,改变不利现状,首先于1895年购买了中国最早的铁甲舰之一“继光”号,更名为“独立(Independência)”并加装了一些速射炮作为过渡,在1903年又向阿姆斯特朗和维克斯船厂定购了南美洲最早的无畏舰,“米纳斯吉拉斯(MinasGerais)”号和“圣保罗(SãoPaulo)”号,这种战列舰比起原型“柏勒罗丰”号来除了增加了一门主炮以外,还改善了主机,使航速达到了21节,而且主炮的配置也采用了背负式,设计显得更加合理。
发布但是由于阿根廷又向美国定购新舰,巴西的回答则是订购第三艘无畏舰“里约热内卢(RiodeJaneiro)”号。这艘独特的军舰是阿姆斯特朗船厂的奇才达因科特爵士(SirEustaceHughTennysond‘Eyncourt)设计,在中心线上配置了7个双联12英吋炮塔,达到了无畏舰史上炮塔数量空前绝后的纪录!由于主炮塔的增多,舰体也相应增加,这样副炮也有20门6英吋炮郭炮,这又创下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新纪录。然而,由于巴西财政上的困难,这艘军舰的去向依然不明。(译注:不久以后土耳其提出了购买希望,但是和“雷沙迪耶五世”号的情况一样,英国最终将这艘独特的军舰自用,定名为“阿让库尔(Agincourt)”号。)
发布不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财政问题只能延缓竞争的速度,不会降低竞争的力度,巴西海军近来还是提出了超无畏舰“里亚舒耶罗(Riachuelo)”的建造希望,这种军舰的主炮方案为15英吋8门,现在几个海军大国正围绕该舰的招标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中。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