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隐太子> 第二百五十一章 张老道和张宗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一章 张老道和张宗昌(1 / 2)

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城镇,倪震的‘宝马’开开、停停、推推、走走,就到了这里。

这是小蔡的老家——浙/江省浦/江县。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两三层的小楼就是最高的建筑了。抬头仰望天空,天高云淡,吸一口空气,似乎还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

谁家的阿婆,三、五围坐一堆,边用蒲草编箩筐,边嘻哈闲聊着。路边的小茶铺里,2元钱就可以点上一杯菊花茶,捧着茶可以坐看一整天日升日落夕阳漫天。

无所事事的太子、倪震、小蔡、施莉莉,现在就一人捧着一杯菊花茶,整天在这看天,闲磕牙。

“小蔡,你家人太热情了,每天做那么多好吃的,吃的我都胖了。”几人现在住在小蔡的父母家。儿子总不会来,好不容易回来了,老两口顿顿都变着花样做好吃的,连带着太子等人也跟着沾光,个个吃得满面红光,尤其施莉莉,越发显得珠圆玉润,性感非常。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感觉真轻松悠闲呐!”太子靠在椅子上哼哼。

“闲得蛋都疼了。”倪震百无聊赖的说道。

“嗯嗯。”其他几个一起点头,“吃饱了就呆着是好,但没钱赚确实蛋疼。”这小镇太小了,适合在这消闲度假,但却找不着活干,没地方赚钱去。

“叮叮咚咚……”倪震耳朵动了动,不知谁家传来梆子声,哼唱着不知名的调子。

“这是我们浦江最出名的乱弹。”小蔡说道。

“真是乱弹呐,听不出个什么来。”施莉莉摇头道。

“瞎说,我们浦江乱弹很有名的,你不会欣赏而已。”以前真看不出,小蔡还这么有家乡荣誉感!

“调子有点意思。”太子随着那调子哼了几声,然后取出紫玉笛,吹出了一个清新、欢快的简单旋律。

“这的确像是我们这的乱弹。”小蔡连连点头,“但又不太一样,还是你这个好听,你从哪儿学来的?”

“浦江这地方虽小,却出过不少名人。”太子说道:“元末明初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这浦江人。”

“这宋濂跟你有什么关系?”倪震问道。

“我就是跟他学的。”太子答道。

“哈-哈-哈-哈……”倪震、小蔡、施莉莉夸张的大笑起来。

“那你倒说说,宋濂是个什么样?”倪震打趣的问道。

“宋濂就是……”太子抓了抓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转头向周围看了看,突然眼睛一亮。

指着不远处,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旧道袍,花白胡子一大把,盘腿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摇头晃脑的好像在专心读书,但一有美女经过,他就会故意将书掉在地上,借着俯身拣书的机会,借机偷瞄几眼美女的裙子底下,这样一个古怪老道,“看,就是他那样的。”

“哈-哈-哈-哈……”无聊的几个损友再次捧腹。

……

在太子、倪震等哥几个享清闲犹的日子里,犹大和德古拉,带着雪夫人和从扒皮,正跑断腿的满世界找张宗昌。

张宗昌的那首大炮开兮的‘大风歌’里有一句,威加海内兮回家乡。现在两鬼、两僵尸就找来了张宗昌的老家——山/东莱/州沙河镇祝家村。

村子不大,约莫百十户人家。村子倒是比乡间的其他村子齐整。脚下是青砖铺就的路面,虽多年过去,依旧很平整,可见当年是花了不少人力物力的。

村子周围,断断续续的可以看见几截东西走向的土圩子墙遗址。虽然这些墙已经残缺不全了,但伸手抓抓,其坚硬程度还跟砖石差不多少,这就是三合土墙了。所谓三合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建筑材料。就是用石灰、粘土、细沙混在一起,有的讲究的还拌有糯米浆、红糖,这些材料按比例加水混合,再用大锤夯实了,筑成的墙,非常的坚固,有些历经数百年而不倒。

在当年军阀混战,匪患连年的年代里,这祝家村的三合土圩子墙,将整个村子都围了起来,方圆达数里,墙上筑上大门、岗楼、炮台,那威风程度绝对是杠杠的。

村东头,有一眼充满古韵的八角井,白石栏杆围着,中间有一块一人高的大石碑,碑上题有“古有泉”三个字,这三字右侧,又用小字刻着:“义威上将军SD督办兼直隶军政全权张宗昌提倡合村人等重修”,左侧刻着:“经修人祝宝兴”、“中华民国十七年古历闰二月二日吉旦仝立”

这路、这墙、这井,就都是张宗昌发迹后命人修建的,也算是造福乡里了。

再往村西头走,有一栋大屋,这大屋就是原张宗昌的督军府了,据说当年占地20余亩,而今尚存有一处门楼和南厢房五间、西厢房三间。大屋的门庭十分开阔,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千祥丑献瑞,万福子成龙”,横批是“金石有声”,对联用隶书书写,字体工整圆润、大气巍峨。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