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是思想政治课,上课铃响起后,同学们听到,都往各自的教室走进去。等到响第二次铃声,思想政治课老师于慧英拿着教案,慢腾腾地走进324班教室,走到讲台前,一边放教案一边说:“同学们好!”“老师好!”“今天,我给同学们讲,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究竞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首先让我们来体味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由于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人们都有机会欣赏高水平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比如说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运动场上,同学们青春勃发,演讲会,辩论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漫画社,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充满朝气,城镇乡村遍布志愿者服务队的足迹。
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现在我们面前。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了解最近的世界新闻,领略世界各地不同的同土人情。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已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例如,晨练,下棋,扭秧歌,跳交谊舞等。一些社区还有诗社,画社,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等。
所以说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已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那么说,文化是什么?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探究文化生活的意义,更加关注“文化”的内涵。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色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疾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书,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的力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接着说文化与经济: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已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代取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是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接着讲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技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从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色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来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远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例如,文化赏析,色括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于是于慧英拿起教案,往教室门外走出去。
可是同学们听到下课了,一时间,都自由起来,一边收拾课本一边往教室门外走出去方便。于是走廊里,洗手间,到处都是男女同学的身影,是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