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杂谈志> 《第四回 九江蒋子翼 末 》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回 九江蒋子翼 末 》(1 / 1)

蒋干为曹操找来大才,虽然没完成所预定的任务,但此功劳也足以盖过去了,所以曹操一定不可能会杀他,当然,赤壁大战之后就未必了,在连环计下增幅下的火攻,直接把曹操的军势灭掉了。

那两次未完成任务的蒋干去了哪里呢?作为赤壁之战失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是被曹操杀掉了吗?

有史学家推测出他在赤壁之战中并没有死,没有死于大火中,没有落入长江里淹死,没有被乱兵杀死,更没有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时候被追兵杀死,他应该是出逃了!跑到南方还活得好好的,至于是南方的哪一个地方就不知道了,但至少他是活下来了,而且还挺长寿的(咳咳,我忘了这个人是徐庶,还是蒋干了)。

那各位有没有觉得奇怪,他是怎么出逃的?在兵败之际,混乱是必须的,每个人都在靠着求生本能逃亡,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战斗力的文人,在刀光剑影之下,他是怎么保证自己安全的?跟自幼在南方成长的吴军比起来,这些来自北方的曹兵就是乱飞的苍蝇,撞了墙还不知道。蒋干呢?他是怎么逃出来的?

更有意思的是,演义中在他两次往返双方营帐中,始终都有一个疑点。

长江这么宽这么长,曹军随时都会从一个方位驾驭无数艘战船载着满满的一船士兵过江,就算周瑜想要拦截也不容易,所以在江面的上警戒必定是很强的!只要有渡江过来的船只,肯定有无数的箭矢招呼,还没等船只靠岸就必须把它射沉!准确的说,是烧沉,这些箭矢要有火矢的威力才能把一艘战船点燃然后烧沉,而且还不止是一艘,所以江面的强弩手在数量上必须是密布!可蒋干却驾着小舟在无数的强弩手眼皮底下平安的度过了长江,还找到了元帅的营寨,见到了总指挥人周瑜。要说他不**我实在是不相信。

在我玩历史虚拟游戏(比如三国志系列)的时候,元帅所在的营寨都是很秘密的,不然敌军若是轻骑或是奇兵突袭,甚至派遣死士去刺杀主帅,完全可以达到乱军的效果,一旦乱了可就不得了,被敌军乘乱出击可就好玩了,这个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新降的荆州水兵就是之中的轻骑或是奇兵,带来一样的效果。就算元帅有特别的亲卫兵护卫,绝对不会这样冒险,史实记载亦是如此(《宛城之战》张绣叛降的时候,曹操没差点死在宛城)。

可蒋干偏偏找到了周瑜所在的营寨,还见到了周瑜,对路径熟得不得能再熟了,曹营的情报能力显然没有这么强,不然也不会派遣蒋干渡江验实情报真伪了,所以这一切都是蒋干自己的本事。有人也许会说,蒋干可以被吴军领去见周瑜,然而蒋干的身份是间谍并不是使者,曹操并没有写下任何使文由蒋干转交。

还有在第二回的演义情节中,最后一句话写的是蒋干带着凤雏庞统“飞棹而还”。我比较奇怪的是,当时正值西北风,对蒋干一行来说正是逆风,逆风之下,他是怎么飞棹而还?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马达,靠的只有一双船桨,更何况驾舟御船可不是骑自行车开车能比的,在滚滚而行的江水下,能够保持小舟的平衡都不容易,一个不小心,被风浪掀翻都是正常的事情。

我试着在小湖泊驾着橡皮艇体验了一下,任我怎么摆浆怎么用力,橡皮艇都是随着小湖泊的水流飘动,力竭不说,还把自己弄得一身湿,好在橡皮艇比较轻,被大人在船头绑上绳子拉了回来。而那时候蒋干所乘的舟子可是木舟,比橡皮艇重多了,控制起来更难了,别说飞棹了,能动都不错了。

可见蒋干对长江水流礁石分布是相当熟悉的,知道怎么安全渡江知道哪里能够上岸,若是说这样的人都没有真本事,实在说不过去,至少蒋干的才能不弱于贾诩荀攸之流,甚至持平。

还有一点需要提出是,蒋干拥有表字——子翼。有人会问这有什么奇怪的?不,是很奇怪,要知道在古代只有贵族或士族才有表字,贵族即是世家子弟和经商家里有钱的人,而士族就是官员和读书人,这四类人才能有表字,一般平民是没有表字的。如西汉初年跟随刘邦当天下的功臣中,除了张良等少数六国贵族的后代外,大部分出身平民,所以如陈平、韩信、樊哙等都是有名无字的。

在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那当屠户的张飞呢?他怎么也有字呢?还有关羽,按道理他们俩人应该没有字才对啊,这样背景下的张飞是《三国演义》里的形象,正史中张飞家里是很有钱滴,他犯不着去当屠户,而且他并不是演义里那个整天嘴里喊打喊杀连鬼神都要惧怕三分的猛张飞,正史里的张飞风流有教养,长得帅还写得一手好字和画得一手好画,特别擅长画美女,张飞他爹还给他请了很多有名老师,他的女儿生的花容月貌,直接给刘禅当老婆,你问我张飞美男子论出自何处?这个好说,在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和清代《历代画征录》,甚至南北朝陶宏影的《刀剑录》、明代《丹铅总录》均可以找到记载,如果你说这些都是野史不足为信我选择沉默。还有关羽,演义里变成了地位低下的商人,可在正史中他生于书香门第,且眉宇非凡。(《三国志平话》)

周瑜是世家子弟(周家是舒县大族),尚未没加冠就已经有表字了,而蒋干顶多也就大周瑜几岁而已,一样也没有到加冠的年纪,在称呼中周瑜也是叫蒋干的表字,可见蒋干已经有表字的,还是在未加冠之前。

也就表明蒋干是上述的四类身份之一,贵族或士族子弟,经商,官员和读书人:

经商是不可能的,商业在汉代一样被打压得很厉害,地位是最低的,能在未加冠就有表字的人很少,那样的商人不是富可敌国就是天下共知,至少蒋干不是其中的一个。

官员也不可能,蒋干连加冠的年龄都没有,不可能会有名士举荐他当官。

那读书人的身份?蒋干是淮江书院的学生啊,有表字是很正常的,不,很不正常,在古代,孩童长到十岁就要父母请老师来教习,之后一直教习到十五岁方可毕业,十五岁后就可以四处游学,学自己想学的,认自己想认的老师,期间是不可能特立表字的,你知道表字的仪式多么麻烦么?

一般的读书人是在加冠(二十岁)的时候表字,其余的人也一样是如此。

那不一般的读书人呢?可不一般的读书人大多都出之世族子弟。真相似乎已经出现了,蒋干就是世族子弟,家中有权有势,唯有如此才能解释他为什么在未加冠时就有表字。

还有同是世族子弟的周瑜,你难道没发现和他走得近关系好的人一样是世族子弟么?鲁肃是,孙策是,就连他日后的妻子小乔都是世族,小乔的老爹是当太尉的,连曹操和天下的名士都敬重他,家里有权有势,后来乔公年纪大了,再加上朝廷权威日益衰减,宦官掌权,外戚也不老实,他便借‘退休’之名举家南迁到庐江,不然周瑜可遇不到小乔(在这里脑补四百万字的情节)。

若是蒋干也是世族子弟那一切就好解释多了,为什么淮江书院有才华的人不止蒋干一人,而周瑜偏偏跟他关系最为亲密,因为他也是世族子弟啊,有共同语言,能谈的东西比较多,那概念大概是城市人和乡下人两类人,同类人才有话题可讲嘛。但原因也不仅仅是如此,在淮江书院里世族子弟可不止是蒋干,这个前面也讲了……

周瑜为什么偏偏跟蒋干的关系会这么亲密,我想是“有仪容”也是原因之一。《三国志·周瑜传》里就有写到,周瑜生的身高体壮而容貌英雄。在演义里蒋干长得跟个猥琐佬,这个姑且不谈,但在正史记载里他也一样是帅哥哦!不仅仪表飘飘容貌也不差,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斯斯文文和和气气的俊秀书生,长相丝毫不弱于周瑜。

人言周瑜是美周郎,孙策也生的人高马大豪气逼人,鲁肃更是体格健壮文武双全,前三人,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都是一流到没话去说,如果蒋干的仪容气质不过关,夹在三人里面铁定爆掉。

就这么牛逼的一个人,在三国这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却没有任何的作为,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其实蒋干就是一个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人,他很能办事,也很有效率,因为他有情报,放到现代就是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别让他披甲上阵就行了,他根本就杀不了人,只能做点情报工作,他有作为间谍的自觉。

可在曹操的手中,他的才能被埋没了,以至于一生没有作为,还成了周瑜聪明如斯的衬托,真得很不公平。也是,曹营之中说得上名号的人才就有十几位,文臣武将应有尽有,这些人哪一个是没有才能的?蒋干能在里面露个脸已经很厉害了,他不是让我们后人给记住了么?而不是默默无闻的像尘土一样消散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人知道,放到现代,能有几个人是可以写进史书中?

不知是在哪本书看过这样一则三国故事:

有一天,蒋干跟曹操汇报情况,说现在刘备的手下有诸葛孔明帮忙了。

曹操沉吟一番,问蒋干:“孔明的才能同你相比,如何?”蒋干答:“我同他比,好比萤火之比月亮。”

我每次想到这个故事,总是哇的一声,觉得孔明好厉害,无与伦比地**爆天。

后来,感觉逐渐产生变化,孔明的诚然才华盖世,但蒋干也太实诚了,居然站出来向他的老板公开坦白承认甘拜下风,他是不是一个傻逼?我看未必,这样才能显示出一个谋士高贵诚实的情操,大智若愚,深不可测。

在主子面前,管谁是月亮还是太阳,总有弱点可乘,毒针便可在此刺入,踩踩踩,务必使他人黯淡无光,化为柿饼。但这并不是好办法,能满得了谁呢?越发连风度都失去,还不如退一步低调一点,“比?没得比,给她提鞋都不配。”虽然天分有限,技不如人,并不要紧,自信的萤火,亦能发光。

至少我很佩服他,偷了假情报回来曹操没有杀他,还继续让他发光发热。在偷过军事情报之后还敢再跑回去,周瑜也没有杀他,要说蒋干不命大,运气不好可就说不过去了。开个小玩笑,如果有一个人能同一天得到曹操和周瑜送出的生日祝福,非蒋干莫属。

有时候我都会想,蒋干当初过江招降周瑜的时候,周瑜是不是跟蒋干说了什么话,结果蒋干反而被策反了,当起了双面间谍,俩熊孩子一起下套坑曹操。还有一种猜测就是蒋干和周瑜本同属孙权阵营,蒋干奉命前往九江,并放出和周瑜关系亲密的消息让曹操派人来找自己,然后……我不是当时的人,可惜不能详细求证了,但脑补起来觉得蛮有意义的,也是很好的题材,有看相还有品味。

写到最后,希望此篇,仍能够证实出蒋干的强大,小人物亦是有光芒的。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