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一七一章 张爱玲的“驻校作家”的记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七一章 张爱玲的“驻校作家”的记忆(2 / 2)

这里还有不得不提的这样一件事∨爱玲是于1966年9月来到大学所在地的俄亥俄州牛津市的,然而一到该校就得罪了校长她在9月20日写给刘绍铭的信中写道:“我病倒了,但精神还可以支撑赴校长为我而设的晚宴,去了,结果糟透了我真的很容易开罪人要是面对的是一大伙人,那就更糟♀正是我害怕的,把你为我在这儿建立的友好关系一笔勾销了”

事后刘绍铭向朋友打听,朋友说那天校长专门为她接风设宴,而张爱玲迟迟赴会还不算,到场后还冷冷淡淡,爱理不理,显见的是张爱玲不会做人♀一点,是我们早就熟悉的所谓张爱玲的“风格”

张爱玲由于又要写作,又要照顾赖雅,因此学校里的活动张爱玲很少参加∨爱玲不习惯这种坐班制度,也更不知道去遵守游戏规矩,不懂得“要坐到办公室里看书”这是最起码的演技∨爱玲曾经回忆自己的这段生活说:“周曾转话来叫我每天去office坐,看看书我看书总是吃饭与休息的时候看如衣冠整齐,走一里多路到a

acke

all坐着看书,再走回来,休息一下,一天的工夫倒去了大半天,一事无成”

张爱玲的的确确是不大适合office女郎这份工作的无论白领金领,都不是张爱玲的风格

张爱玲从前说过:“教书不止程度要好,还得会表达,能把肚子里的墨水说出来――这种事我做不来”然而现在逼上梁山,“做不来”也要做了

所谓“驻绪家”,其实并没有教学任务,只是校方消张爱玲每周能与教职员工和学生交谈几个小时可是张爱玲对所有抛头露面的活动都没有开展,而且含糊其辞,始终都没有露面其实,这时候,赖雅最需要她在身边除了写作,她便照顾赖雅,有点空暇,还会给赖雅念上几段小报上的人间故事,而这些又被赖雅戏称为“垃圾”

颇有危机意识的张爱玲,在迈阿密大学任驻绪家的8个月后,张爱玲发现在迈阿密大学期间自己对于创作仍然没有进展,她又请自己的好朋友夏志清教授帮忙写推荐信到哈佛大学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去做驻绪家

1967年9月,在夏志清的推荐下,张爱玲成为哈佛大学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的驻绪家,为期一年

继迈阿密大学驻绪家以后,张爱玲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哈佛大学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任驻绪家

在那里,张爱玲向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申请,消洛克菲洛基金会能够资助自己翻译晚清《合花列传》,这个申请得到批准而正巧此时位于麻州康桥的雷德克里夫大学的朋丁学院也向她发出了邀请,邀请她为该学院的成员

1967年4月,张爱玲没有向任何人告别,带着病入膏肓的赖雅悄悄地离开了迈阿密大学,直接前往哈佛大学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所在地的麻州康桥她和她的丈夫都不消看到别人同情的目光此时,赖雅已经奄奄一息,长期的病痛加营养不良,只剩下一把骨头了∨爱玲心里很清楚,这是丈夫最后的时日了她决心凭自己的力量扶助他走到最后,不去麻烦任何人

有朋友来信问起他们的情况,她也不再诉说苦难

贫困,不是过错

疾铂是没法抗拒的“命运之赐”

张爱玲,在重压之下,表现出了令人惊异的坚忍!同样,赖雅也是坚强的要是可能的话,他愿意像那些自知生命不久的老象,慢慢地步入丛林深处,找一块安静的地方,躺下来,不受任何打扰地睡去......

赖雅把这个愿望告诉过张爱玲

张爱玲太理解他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太多太多了!

在赖雅重病期间,张爱玲替他挡住了所有亲朋好友的探望,此后,再也没有人到家中来探病了

抵达麻州康桥半年后,赖雅终于熬不住了,他身轻如纸,苍老的面容仍隐透着一股高贵气,一把眉毛全白了,犹如远古时的圣者

1967年10月8日,赖雅病逝于麻州康桥赖雅走完了他漫长的一生,享年76岁

他可能对很多事情有过悔恨,但他对自己的一生问心无愧在他解脱之时,心中是坦荡的!

张爱玲紧紧握住赖雅的手她没有眼泪,她平静地等到了这一天

注1:我在外面远行,为了我的作品有连续性,为了能够对得起我的读者我的朋友以及我的张迷们,我临行前准备了这篇《张爱玲的驻绪家的记忆》的存稿在远行期间使用更新在准备这篇存稿时,我写作的心情非常沉重,除了沉重,且对张爱玲的敬佩更是无法言表,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表达她的坚强她的毅力她的执着她的爱情她的高贵她和赖雅是一对知音一对密友一对深深眷恋的情侣

注2:由于远行在外,我的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都在远足,但每天保证有一点时间送票票,为了省时间我给朋友们的票票采取了给每个朋友集中投放的方式,消朋友们理解见谅

注3:我的归期没有时间表,下一次的更新的速度还会延缓,请朋友们见谅下一个章节《最后的赖雅》我将会在我的归期之后,用我的全部热情和感情来叙述最后的赖雅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