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台湾掀起的“张爱玲热”经久不衰年后张爱玲几乎是拒绝所有仰慕者的求见,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住处她的生活以及她的任何信息
她并不知道大洋彼岸的华人世界却为她着了迷一批又一批的“张迷”读者陶醉在她的之中,并对她本人产生了莫大的兴趣xSm
到70年代,张爱玲完全离群索居,不再与外界往来同时,她的名字在衡华人世界里广为流传仰慕她的人骤然多了起来,写信联系或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几乎全遭拒绝
“张爱玲”三个字开始变成了一个神秘的高贵的名字在10年的时间里能与她取得联系或者访问以见到她本人的,只有王桢和和水晶这两位台湾的年轻学者
王桢和读大学二年级时,曾经陪伴过张爱玲游览过自己的家乡台湾花莲县,并在自己的家中安顿过张爱玲张爱玲从台湾返回美国后,还和王桢和通过信最开始,她把为《记者》杂志所写的那篇关于台湾印象文章“BacktotheF
ontie
”寄给了王桢和因为文章中提到台湾有臭虫,王桢和回信,表示不满,她又回信来,写了淡淡一句:臭虫可能是大陆撤退到台湾时带去的
后来,王桢和大学毕业,去了军队服役,仍然和张爱玲保持着通信,看到相思树,看到相思豆,都写信告诉她服役期满后,王桢和又到国泰航空公司工作,获得可以免费去美国的机会,于是他写信给张爱玲,说要到波士顿去看望她张爱玲回信说欢迎他去,不过她家比较鞋可以安排他住旅馆结果王桢和因为是第一次出国没有经验,到了纽约,拿着地图迷迷糊糊地找不到灰狗巴士站,最后被耽搁了张爱玲等了他一天,第二天直犯头痛
又过了几年,王桢和又有一次机会到爱荷华居住一年,但是那时张爱玲已经搬迁到洛杉矶王桢和再次写信给她,消见一见她这时候的张爱玲就婉转谢绝了,说:“你应该了解我的意思”王桢和后悔不及,错过了上次那一次机会,结果王桢和错掉了所有的机会
此后,王桢和终其一生未能再见到他一直崇拜的张爱玲这个超级张迷直到80年代,王桢和接受台湾记者的采访,那时已是著名作家的他仍然对张爱玲怀念不已,叹息她年轻时代的风采
张爱玲就是这样干脆的性格不过她还是很欣赏这个年轻的后辈作家,在她看来,王桢和的《鬼?北风?人》和《来春姨悲秋》都是他那一代人中的杰作后来,王桢和在1990年不幸英年早逝,张爱玲还写了一封信给王桢和的母亲作为安慰,虽然她们只是在1961年短短地相处过几天
1969年以后,张爱玲几乎拒绝所有人的访见台湾学者水晶是偶然的幸运的一个人他虽然一开始遭到张爱玲的拒绝,但是最终他还是意外地得到了张爱玲的欣赏,得以有一个见面的机会水晶是王桢和在台大的同学,读大学时非常崇拜张爱玲,是张爱玲的顶级张迷水晶从上学时代就是张迷,1961年那年张爱玲在台湾访问时,在莲花县游玩的时候,水晶总是赶到王桢和处打听张爱玲做了什么,自己却又不敢去看望她张爱玲的大部分他都能背诵
大学毕业以后,他专门从事过张爱玲的研究工作(1973年出版《张爱玲的艺术》一书),那是70年代初期的事情后来,1970年9月,水晶获得一个到加州柏克莱大学进修一年的机会,这时,张爱玲也在加州柏克莱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任教到了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当水晶先生提出来要见张爱玲时,却几经周折,三访才得以见上一面,水晶后来专门撰文记载了整个访问过程,使人们对张爱玲在美国的晚年生活略知梗概水晶的这篇记载也是张爱玲旅美生活的少见的文学记录,也是张学专家们非常宝贵的重要资料
一到柏克莱大学,水晶就马上问清了张爱玲的住所,径直找到地方,按响门铃求见过了好一阵子,才从传话器里透出一声迟缓朦胧的英文:“ello?”张爱玲大概以为是售货员,水晶一紧张,竟用英文去回答她作了自我通报后,张爱玲说不能见他,因为自己感冒了,躺在床上,“很抱歉”水晶还想说话,可传话器竟然就传出一阵沙沙声,传话器就音沉响绝了
初访张爱玲,张爱玲推说自己患了感冒,声称不见水晶并不气馁后来,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水晶又试着打电话,每次都落空,但是有一次是周末,凌晨两点钟,竟然意外地通了张爱玲精神似乎比较好,这时候大概张爱玲正在写作,张爱玲与他多说了几句话,说的是地道的国语此次拜见为水晶二见张爱玲而“不遇”,仍然没有成功
水晶告诉她,几年前她到莲花去游玩的时候,他的朋友王桢和负责接待她,他自己也很想见她,不知怎么搞的,阴差阳错,竟是错过了
最后水晶说起想约见的事,张爱玲说她这几天不舒服,必须时常躺在床上水晶问:“听说你还是在照诚班?”,“是艾因为住在这三层楼上太热了,上班的地方有冷气,凉快些”
就说了这几句话后来张爱玲找水晶要了他的地址与电话号码,并且答应自己先写张“便条”来,然后再由水晶用电话联系,才能算数熟料水晶就这样一等又是一个多月张爱玲既无便条来,又没有电话来,水晶于是知道她的确是不想见他好在他早已经知道她的幽居习惯,也就不敢再打扰她了
那年夏天,柏克莱大学负责中国研究中心的陈世骧教授不幸去世后,水晶知道陈教授这一去世,张爱玲在柏克莱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的工作就保不住了同时水晶自己也准备在暑假期间从柏克莱大学回到美国东岸临走之前,他将自己已经发表的一篇论文《试论张爱玲中的神话结构》一文影印了一份,寄给张爱玲,并告知行将离去,算是道别
谁知没有隔几天,估计是张爱玲读过文章之后,才来信邀请水晶前往寓所
水晶收到张爱玲这样的回信:
“水晶:
陈先生丧事那天,我正感冒,撑着去的这次从春假前闹起,这两天发的厉害也常不去工作到月底为止,但还是要一直干到月底,一时不会搬你的信上说六月中旬要离开这里我总消在动身前能够见着――已经病了一个冬天,讲着都嫌腻烦下星期也许会好一点哪天晚上请你过来一趟,请打个电话来,下午五六点后打祝近好,文章收到,非常感谢
爱玲六月三日”
张爱玲也不一定非要和天才相交,但是她看重人的才质是显然的她对胡兰成的痴绝之恋,无疑与胡兰成傲视王侯落拓不羁的才气有关胡兰成“解”她,能悟出她的聪妙之处,使她欣赏不已的她曾经说过胡兰成:“你怎这样的聪明,上海话是敲敲头顶,脚底板亦会响”对于赖雅张爱玲没有这样的评说就像水晶初访她,她不得见,看过水晶的文章后就主动约见水晶,也是因为相信水晶的才质可以一谈张爱玲的这种“贵族气质”使一般人都不易理解她其实,她并非心理怪异所致她仅仅是因为历尽了浮世悲欢而已,愿意选择沉默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而已但是能够理解她的人已经并不多了
张爱玲是看了水晶的评论文章,觉得他还聪明,才约他见面,这一点仍然是她年轻时代看人的风格:永远是以聪明第一,笨拙者她看都不要看一眼,更别谈见面了她拒不见人与这种心理有关于是,水晶就有了张爱玲在美国长期的幽居生活中的这么难得的一次谈话这次谈话后来被所有的张迷们和张学专家所热追
张爱玲和水晶在周末的一个晚上7点半见了面,促膝长谈,一谈竟然长达7个小时这在张爱玲的一生中是很少见的,可以说绝无仅有同时,水晶的夜访也为世人了解晚年幽居中的张爱玲的心态和生活提供了一些最珍贵的资料
张爱玲这时已经51岁,见到张爱玲,水晶很是吃惊,她已经全然不是水晶心目中的张爱玲,水晶见到的她已经很瘦了,不再像胡兰成在他的作品《今生今世》中回忆所描述张爱玲的“正大仙容”说法水晶描写张爱玲的形象是这样的:
“她当然很瘦――这瘦很多人写过,尤其是两条胳膊,如果借用杜老的诗来形容,是‘清辉玉臂寒’像是她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和血液,统统流进她稿纸里去了她的脸庞却很大,保持了胡兰成所写的‘白描牡丹花’的底子眼睛也大,‘清炯炯的’,满溢着颤抖的灵魂,像是《魂归离恨天》的作者爱弥丽?勃朗蒂’――这自然是她自己的句子了她微扬着脸,穿着高领圈青莲色旗袍,头发是‘五凤翻飞’式的,像是雪莱《西风歌》里,迎着天籁怒张着黑发的eanad女神她斜欠着身子靠在沙发上,一直是逸兴遄飞,笑容可掬”
看来她是很欣赏水晶这个来自台湾的年轻学者
但令人惊奇的是屋内没有书桌,也不见有多少书籍,张爱玲的书不是放在脑海里,就是放在办公室,她很少让自己的生活空间有书籍就像当年她在上海那么走红,但她的家里她的卧室也很少见有藏书这不得不让水晶感觉张爱玲的房间似雪洞一般
我们通过水晶细致的笔触,我们看到张爱玲的房间是这样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