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御神真诀> 第二三章 大宋三战西夏 狄青战败逃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三章 大宋三战西夏 狄青战败逃亡(1 / 1)

金良玉出了虎井山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他要去找他叔叔,可是他去哪找呢?以前,他总是可以安慰自己:“或许叔叔已经不在人世,找不到他就算了。只能说明我与叔叔无缘,此生不能见一面。”但是现在,关系到救花梓,他坚定了信念,必须要找到叔叔。只有找到叔叔,才能救花梓。此外,他总感觉涂夫人和叔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好奇心驱使他希望能找到叔叔,问清楚到底是什么关系。在金龙山庄的时候,万事都有父母考虑周全,他每天想的是怎么开心过日子。现在,报父母之仇、救花梓、寻找到叔叔,每一件都是极其有挑战性的事,都压在他身上。他没有想过,人生居然是如此的多灾多难。肩上千斤担,脚下千斤石,胸中压着千言万语也不知道该向谁说。金良玉漫无目的地往东走。走了两日,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哪了,只看见面前出现了一大片松林。

突然,迎面走来一人。那人披头散发,身披铠甲,铠甲上溅满了鲜血,右手持长刀,左手捂着腹部,手上都是血迹,看样子是身受重伤。待他走近,金良玉再看那人,面相粗狂,浓眉大眼,满脸刀疤,脸上也是血迹,眉宇间透出一股傲气。金良玉感觉此人似曾相识。然而,那人一见到金良玉,却认出来金良玉,他叫道:“金贤弟……”话语中带着惊喜,却又有气无力。金良玉马上向前扶住那人,近距离再观察他一下,却依旧没有认出他是谁。金良玉面露愧色,说:“兄弟,对不起,你认得我?”那人忍着痛苦,直起腰来,左手把遮住脸的头发往后捋。金良玉脑海里扫寻了几百遍,感觉认识那人,但就是回想不起他到底是谁。那人哈哈大笑起来,说:“金贤弟,我是狄青。”金良玉这才恍然大悟,脑海中断了的线突然间连接起来了。他想起来了,此人正是狄青。金良玉和狄青在长江边上认识,当时潮头帮的何默、林五根、詹仁邦和邹细柄四人要抓金良玉回潮头帮,狄青出手救了他。后来金良玉和狄青在延州分手。金良玉说:“小弟真是眼拙了,没有认出狄大哥来。”刹那间,金良玉心情好了起来,抑郁的心情一扫而光。狄青看到金良玉,也十分高兴。但是他身受重伤,手捂着腹部,表情十分痛苦。金良玉问:“狄大哥,你怎么受伤了?”狄青摇摇头说:“没事,我们赶快走。”狄青刚刚说完,金良玉就听到不远处有马蹄声传来,而且还是十几匹马。紧接着,又传来声音说:“大家快往前追,狄青一定就在前面。陛下说了,拿住狄青人头,赏银五千两。”说完,马蹄声、脚步声密密麻麻地朝他们这边来。狄青苦笑一声,自嘲道:“没想到我人头还挺值钱的。”金良玉心里则犯嘀咕:“狄大哥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啊,皇上要重赏来捉拿他?”此时,金良玉也来不及问,只是扶着狄青向后撤退。

一来是狄青受重伤走得慢,二来追赶者骑马,速度快。金良玉和狄青根本甩不开那群追赶者。听脚步声,只感觉到追赶者越来越近。一名追赶者一马当先追来,发现了狄青和金良玉,兴奋地叫道:“狄青在那,快追啊……”他的呼喊声振奋了士气,手下的士兵士气高昂地齐声大喊道:“追啊……”金良玉听到呼喊声,回头一望,只见十几名身着铠甲之人快马加鞭追来,身后百名士兵手持朴刀,紧紧跟随。金良玉心下十分着急,追兵距离不过百步,又被他们发现了,怎么逃跑啊?金良玉几乎是扛着狄青跑的。突然身后呼啸着传来箭声,金良玉辨明箭的方位,待箭射来,金良玉一手拿住来箭,然后调转箭头,使劲往回一掷。这一掷内含金良玉深厚的内力,一名军官应声下马,倒在地上。但是追兵丝毫没有畏惧,仍然穷追不舍。狄青说:“金贤弟,你放下我,你走吧,要不然我们都逃不了。”金良玉说:“生死时刻,我怎么能舍狄大哥而去呢?”说完,继续扛着狄青狂奔。后面的箭持续不断地射来,金良玉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抓住所有射来的箭。他只能左闪右躲,躲避来箭。就这样奔走了五六里路,金良玉也感觉到渐渐体力不支,奔走的速度慢了下来。最要命的是,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十余丈宽的大峡谷。峡谷深不见底。金良玉和狄青在峡谷边上进退两难,追赶者就在他们身后六七丈的位置。追赶者知道他们逃无可逃,顿时兴奋不已。一名将军模样的人坐在马背上,说道:“捉活的,陛下说了,活捉狄青,赏银八千两。”身边的将士被他的话激得又一次高喊:“活捉狄青……”将士们手持兵器,逐步向金良玉、狄青成合围之势。

狄青知道此时已经无路可退,他强打起精神,挡在金良玉面前,对那位追赶的将军说:“我缚手就擒,但是我的这位兄弟与你们无冤无仇,捉住他,你们也不能拿到更多赏银,希望将军能放他一马。”那位将军得意说道:“狄将军,我们要的是你,至于你的兄弟,只要他不与我们作对,我们自然不会为难他。”狄青把大刀往地上一扔,向那个将军拱手称谢。狄青继而转过头来,对金良玉说:“金贤弟,我想拜托你一件事。”金良玉说:“什么事?”狄青说:“麻烦你去到延州城,向范招讨禀报,定川寨一站,我军大败,葛怀敏将军已经……已经战死了,我狄青无颜再见他。”狄青声音说的十分沉重。狄青在金良玉面前从来都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想到这次却如此的悲天悯人。金良玉看着狄青,挽着狄青的手往峡谷的边缘走去。狄青以为金良玉有什么私密话要在诀别的时候和他说。没想到金良玉却是轻声地问他:“狄大哥,你有多重?”狄青被问的一头雾水,他反问道:“你问这个做什么?”金良玉说:“我要把你送到对面峡谷去。”狄青张大嘴巴,看着十余丈宽的峡谷,感觉不可思议。金良玉说:“狄大哥,你放心,只要你不超过两百斤,我就有信心送你到对岸。”狄青虽然不信,但还是说:“那我肯定没有两百斤。”金良玉说:“好,那你站好,我用内力送你到对面峡谷。”此时已经无路可退,既然金良玉说能送他到对面峡谷逃生,狄青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即使摔下峡谷摔死,也总比被抓好。于是他在峡谷边站好,金良玉离狄青一尺位置站立,气沉丹田,双脚生根于地,使出“千金榨”内功。金良玉两手抓住狄青腰间,然后使尽全身内力一推,狄青腾空而起,朝对面峡谷飞去。狄青在半空中,感觉身轻如燕,一会儿之后,他果然稳稳地落到了对面的峡谷边。那位追赶的将军本以为金良玉拉狄青到峡谷边,是说些离别之话,没想到他居然双手一推,就将狄青送到了对面。这一刻,那位将军也觉得不可思议,他马上下令,抓住金良玉。然而,金良玉双脚一蹬,使出轻功,也飞到了对面。这一切来得太突然,煮熟的鸭子都飞了。他们站在峡谷边朝金良玉和狄青放箭,但是金良玉扶着狄青走下峡谷边,朝树林深处走了。

金良玉扶着狄青走了百余步,最终狄青因失血过多,晕厥过去。金良玉背着狄青往前又走了几里路,找了个山洞,将狄青放下,撕下衣服形成布条,为狄青绑住伤口止血。金良玉看到狄青满脸刀疤,脸色惨白,心想狄青肯定身经百战,才留下这许许多多的的伤疤。金良玉出去山洞,打了一只野兔回来,然后生火拷野兔。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但是山洞里火光通明,如同白日。兔肉烤熟后,香气扑鼻,金良玉顿时口水直流。此时,狄青也是闻到肉香转醒过来,说道:“好香啊!”金良玉看到狄青醒来十分开心,说道:“狄大哥,你醒了。”说完,金良玉掰下一块兔腿肉递给狄青。狄青也是饿了,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到一刻钟,两人就把一整只野兔肉吃完了,吃的心满意足。狄青略有遗憾地说道:“此时要是能再配一壶酒来,那就最好了。”金良玉说:“狄大哥,你就忍忍吧,荒山野岭的,我可弄不到酒来。”狄青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放肆大笑,拉动肌肉,狄青感觉到伤口剧痛,不由地叫出声来:“哎呦!”金良玉说:“狄大哥,你伤口刚刚凝合,可不能动弹太大。”狄青轻轻调整坐姿,让自己舒服一点,然后咧嘴一笑,说道:“这次多亏金贤弟出手相救。”金良玉说:“狄大哥,还说这么见外的话。”狄青笑笑,问道:“金贤弟,你怎么会在这里?”金良玉说:“此事说来话长,容我以后有时间慢慢告诉你。”狄青说:“自从两年前我们延州一别,想不到我们会在这里再见。”金良玉也感慨万千,说:“再次相见,狄大哥连模样都变了许多,小弟都认不出来了。”狄青笑道:“满脸疤痕,许多人都认不出我来了。”金良玉说:“狄大哥肯定是身经百战,才留下这许许多多疤痕。”狄青笑而不语,默认了金良玉的话。金良玉问道:“狄大哥,两年前延州一别,你说去投军,当时是什么情况啊?”狄青说:“当时我应征入伍,做了一名士兵。身经十余战之后,略有军功,升任小校都尉。可能是我运气比较好吧,后来又立军功,逐步升到了将领位置。”金良玉说:“狄大哥不是运气好,你是一枪一刀拼出来的,看你脸上的刀疤就知道。这些刀疤可都是你的军功章。”狄青说:“呵呵,我就是一个只懂得带头冲的莽夫,有勇无谋,才会每次拼到受伤。”金良玉说:“行军打仗,受伤是在所难免的。”狄青说:“带兵打仗,受伤在所难免。但是,有些伤亡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只是当时我胸无点墨,只知道带头冲杀,犯过许多错。”金良玉问:“那后来呢?”狄青说:“后来我遇到了范招讨。范招讨对我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他教导我要多读书,还亲自传我《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教我战术韬略和排兵布阵。”金良玉说:“如此说来,狄大哥现在是深通兵法、有勇有谋了。”狄青苦笑一声,说道:“果真深通兵法、有勇有谋,就不会吃败仗了。”金良玉说他有勇有谋,原本是夸他,没想到狄青此时听来,像是挖苦讽刺,引得狄青自嘲起来。

金良玉转移话题,问道:“狄大哥,追杀你的人是谁?”狄青说:“是西夏军。”金良玉随即明白,西夏元昊叛宋称帝,宋夏之战在所难免,这一次肯定是狄青吃了败仗,才被西夏军追击。狄青说:“此次定川寨之败,我军身陷西夏军包围,九千余人全军覆没。大将葛怀敏及各偏将、副将十五将领战死。唯独我狄青死里逃生,我无颜回去再见范招讨。”狄青说得十分悲痛,言语间满是自责。金良玉说:“狄大哥,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也不必太难过。”狄青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在我看来,只是自我安慰,自我推责。我宋军与西夏军交战,这已经是第三次惨败了。”金良玉不知道宋夏交战的结果如何,狄青说既然是惨败,那自然伤亡巨大。狄青说:“大宋景祐五年,西夏元昊叛宋,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自称皇帝。第二年,元昊写信给大宋皇帝,希望大宋承认这一事实,西夏愿与大宋约为兄弟之邦。朝廷为之震惊,此等忤逆之事,怎能容他。大宋皇帝立即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第三年,也就是两年前,元昊主动出兵南下,进攻大宋。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大宋的金明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说元昊愿重归大宋,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了延州西北的三川口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刘、石二人率军与夏军苦战。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刘平、石元孙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持续进攻。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石元孙,但刘平、石元孙宁死不降。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坚守不住,全军覆没。刘平、石元孙被俘。”金良玉说:“范雍如此无能,轻信元昊的诡计,焉能不败。怎么范雍这样的庸才也能做招讨使?”狄青说:“谁说范雍做招讨使了?”金良玉说:“你不是说无颜回去再见范招讨,不就是说范雍吗?”狄青“呵呵”一笑,说:“我说的范招讨并不是范雍,而是范仲淹、范希文公。”金良玉惊道:“你说的范仲淹,莫非就是文章天下绝的龙图阁直学士范仲淹?”狄青说:“正是他。”金良玉说:“我只能听闻过范龙图文章天下一绝,朝廷怎么派他来戍边呢?”狄青说:“那你就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了。范招讨不但文章天下绝,韬略也是经天纬地。”

狄青停顿了一下,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说:“三川口之败后,朝廷罢黜范雍,降职处理,下令封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康定二年二月,就是去年二月,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从折姜进发,经天都寨,沿瓦亭川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元昊把主力埋伏在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另外派一支军队攻打怀远,声称要攻打渭州。在对西夏用兵的策略上,夏招讨、韩招讨和范招讨三人意见分歧。韩琦态度强硬,力主正面迎战,与西夏军决战。他认为拖延时日,兵饷粮草日绌,难以支撑。况且元昊倾全国之兵南下,也不过四五万人。如果分兵各路把手,必然削弱自己的力量。不如正面迎战,一鼓作气,灭了西夏军。范招讨则力主持久防御,反对贸然进攻。在加强军备防御的前提下,乘便击讨,不赞成深入敌境的正面迎击战。夏招讨难以定夺,即派韩招讨、尹洙到东京以攻守二策进呈朝廷,请当今圣上裁决。圣上想一举解决问题,于是决定采用韩招讨的进攻策略。韩招讨接到旨意后,回到延州,即命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数万,自镇戎军经怀远城、得胜寨,抵羊牧隆城,出现在西夏军后面。出发前,韩招讨曾向任福面授机宜,告诉任福,能战则战,不可战则据险设伏,截西夏军归路,不可贸然出击。并再三叮嘱,如有违反命令,即使胜利了,也是死罪。然而,任福在张家堡打了个小胜仗之后,夏军佯败退走,沿途遗弃不少物资。任福贪功冒进,一路追击。他捡了不少粮草辎重,以为西夏军不过如此。任福将韩招讨的话抛在脑后,率军轻装猛追至渭州北边之好水川。当时,西夏退军在好水川路旁边放了上百个木盒子,任福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就命人打开盒子。从盒子里面飞出来的脚带铃铛的信鸽。那是西夏军特意留下来的信鸽。飞出的信鸽正好为西夏军发出了合击信号,宋军尚未排列成阵,即遭西夏铁骑冲击。激战多时,宋军混乱,企图据险抵抗。然而,西夏军早在此地设伏,阵中树起两丈余高的大旗,挥左左伏起,挥右右伏起,居高临下,左右夹击宋军。宋军都是步兵,哪里抵挡得住西夏铁骑,宋军死伤甚众。第二日,朱观、武英率军进至姚家川,企图接应任福。但是没想到他们也陷入西夏军重围中。自辰时交战到午时,宋军溃败。任福身负重伤,小校刘进劝他突围,任福大声喊道:‘身为将领,我岂能独活?’任福战至最后一口气,竭力而亡。其子任怀亮,手下副将桑怿、刘肃、武英、王珪、赵津、耿傅均战死。此役宋军几乎全军覆灭,仅朱观所部千人逃脱,宋军将士战死一万三百余人。”说道这里,狄青已经深深地底下头,声音似带哭泣。曾近那惨烈的战争场面一幕幕又出现在他面前。金良玉虽未经历那场战役,也能想象出当时的惨状。他知道狄青心里十分难过,不知用什么言语来安慰他。

狄青接着说:“好水川之战,宋朝再度失败。宋军退兵中途,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几千人,持故衣纸钱为烈士招魂,场面何等凄惨。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杜甫诗词里面写的‘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是什么场景了。战争失败的噩耗传到东京,圣上极为震惊,迁怒于夏招讨、韩招讨和范招讨,将他们降职,另调他处。”金良玉不解地问道:“既然范招讨降职另调他处了,怎么还在延州呢?”狄青说:“圣上当时听闻好水川一役死亡万余人,于是怒贬夏招讨、韩招讨和范招讨。但事后回想起来,正面迎击西夏军乃是自己钦定的方略,不能全怪他们三人。再者防御西夏,韩招讨和范招讨最为合适,于是三个月后又把韩招讨和范招讨调回延州,共同主持防御西夏事务。”金良玉心想:“好水川一站,如果采取的是范仲淹的防御策略,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只是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不能再来一遍。

狄青接着说:“四个月前,范招讨命葛怀敏为主将,我为副将,出兵于定川寨迎战西夏军。没想到,又是一次惨败,葛将军等十五位将领战死,共战死九千余人,我愧对兵卒,愧对范招讨的信任。”说完,狄青留下了眼泪,眼泪顺着脸上的疤痕流。金良玉说:“狄大哥,你不要自责了,看你身受重伤就知道,你已经拼尽了全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以后肯定还有机会杀败西夏军。”狄青顿时猛一抬头,眼放精光,说:“我今生如未能打败西夏军,誓不为人。”说完,狄青右手握拳使劲捶了一下自己的胸口以示决心。狄青的举动又一次让伤口崩裂,他“哎呦”一声叫出来。金良玉上前扶住他,说:“狄大哥,不要莽动,要不然伤口不得好。”狄青点点头。金良玉说:“狄大哥,不要说话了,早点休息吧!”两人就围在火堆旁睡觉了。

第二天,阳光照进山洞里来,金良玉和狄青才醒过来。金良玉问狄青:“狄大哥,你感觉怎么样,身上的伤好些了吗?”狄青抬起臂膀抡了几圈,说:“好多了。”狄青站起身来,一直腰,感觉腰部还是疼痛剧烈。金良玉看他眉头紧皱,就知道他伤势还很重。金良玉说:“狄大哥,你还是坐下吧,再休息几天。我去打些野味回来。”狄青摆摆手,说:“金贤弟,不必了。我必须马上赶回延州去,向范招讨请罪。”金良玉说:“可是你身上的伤还很重,此去延州,路途遥远,少则三日,多则五日,你能坚持的住?”狄青说:“诶,都是些皮外伤,无非就是在身上多添了几道疤痕,有什么要紧。”金良玉还是不允,说道:“狄大哥,我昨天给你包扎的时候,看到你伤口很深,伤的不轻。你就听我劝,先休息两日,再去延州。”狄青说:“金贤弟,你放心。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的很。曾经我在伤的更重的情况下,第二天披挂上阵,更何况现在又不是叫我上战场,只是赶路回延州,不会有事的。再者,西夏军定川寨大捷,士气正旺,我怕他乘势去攻打延州,我必须马上赶回延州支援。”金良玉知道狄青的性格,想来说一不二,他决定的事,绝不再改,但他还是希望狄青能再休息一日,以免以后伤口复发。狄青坚决要马上回延州,他说:“在这里多做停留也是不安全的。西夏军多半会派兵来搜查我,如果我们不早点离开,就多了一分危险。”金良玉听狄青一说,觉得很有道理。西夏军知道狄青身受重伤跑不远,必然会派兵来搜,所以还是赶紧离开也是对的。金良玉又想:“狄大哥受重伤,千里颠簸去延州,必然很辛苦。万一路途中遇上西夏军,那该怎么办呢?”金良玉此时虽然想到了要去找叔叔去救花梓,但是花梓在虎井山庄,已经吃了半颗“九味转魂丹”,眼下没有生命危险。再者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哪里能找到叔叔。所以,金良玉决定先送狄青去延州。金良玉说:“狄大哥,我和你一起去延州。”狄青说:“金贤弟,如果你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你就不必送我去了,我一个人回去,不会有事的。”金良玉说:“我没有什么重要的事。重要的事,现在我也解决不了。”狄青说:“好,那我们一起去延州,我还有许多话要和你说。”金良玉说:“我此去延州,也想见见这位文章天下绝,又满腹韬略的范招讨。”狄青说:“见到了范招讨,让他教教你写文章也是好的。”说完哈哈大笑起来。于是两人出了山洞,辨明方向,朝延州方向走去。

出了树林,走到一个集市上,买下两匹马,骑马去延州。一路上看到西夏军到处抢掠,狄青和金良玉本想出手制止,但是他们人多,万一让他们认出狄青来,两人都难以脱身,所以只能愤恨而别。为了避免遇到西夏军,金良玉提议绕道渭水,沿着渭水南下,然后再西向延州,狄青同意。金良玉在路上把自己种种遭遇说与狄青听,狄青听罢,无不称奇。因为绕道,增加了路途,两人六天之后才到达延州城。;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