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乱晋天下> 12 卫瓘不战屈力微,病羊祜卧榻献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 卫瓘不战屈力微,病羊祜卧榻献策(2 / 2)

羊祜反驳道:“什么长江天堑,皆是人心所为,只是有些人为了私利而牺牲了国家的利益。就连遇上河西叛贼也不敢出征的人怎能不怕长江天堑呢?”

贾充一听,异常恼怒,准备再次反驳羊祜。晋武帝见两位重臣互掐,便说:“诸位不要争了!灭了东吴,实现全国统一那是迟早的事。现在应该谈谈如何南下灭掉东吴的事。”

于是大家各持所见,讨论的不亦乐乎。

晋武帝问箫恪说:“箫将军以前是吴国的臣民,应该比较了解那边的情况,不妨说来一听。”

箫恪说:“依我之见,南下伐吴时机已经成熟。虽说有那长江天堑阻碍大军南进,但由于吴主昏庸,近年来并没有加强防御工事,所以并非攻不可破。正如羊老将军所说,只需水路夹击而进,直抵吴都建业,消灭其主力,吴国上下皆可归降。”

晋武帝说:“既然连箫将军也这样认为,那南下灭吴,四海统一是指日可待了!”

为了迎合皇上,一时间,文武百官皆叩首齐声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久羊祜病情加重,很难再上朝议事了。晋武帝便让中书令张华到羊祜那里请教攻伐东吴的策略。

羊祜对张华说:“现在孙皓暴虐,我主英明,这时攻伐东吴,吴国上下皆可降于我晋国,倘若等到孙皓死去,东吴换上了英明的君主,那么再南下征讨就困难重重了。”

张华点头表示同意。羊祜又说:“能完成我的志愿的,就属中书大人你了。”

张华说:“陛下准备让将军带兵出征,于车上指挥三军,攻伐东吴,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羊祜说:“对付吴国,不一定非我亲自前往不可。问题在于取得全盘胜利之后,陛下恐怕要多多思虑。功名利禄的事,我没有多大兴趣。只是盼望对那一片新征服的广大土地,在任命官员管理时,要谨慎选择。”

这年十月,征北大将军卫瓘回京,就任尚书令一职。

卫瓘知道太子司马衷有些痴呆,每次见到晋武帝都想建议他罢黜这个痴太子,另立新的皇子为太子。但是每次见了晋武帝就不敢说了,生怕因为过问立储这件皇帝自己家的事,而犯了忌讳。

萧恪建议他可以借酒表达臣子的建议,说:“立储关乎国家社稷的根本。大人作为尚书令,又深得陛下的信任,理应对立储一事提醒陛下。可这事不应当义正言辞地在陛下面前说,大人可借着酒兴向陛下进谏。一来可以避忌讳,二来可以让陛下对大人刮目相看。”实际上,萧恪在说这话时,心里很清楚立储之事乃皇家最忌之事,容不得外人掺和,吴国丞相陆逊当年也因参与东吴立储之事而遭受降难。

正好有一天,晋武帝在凌云台设宴群臣。卫瓘便佯装喝醉,就跪倒在晋武帝座旁,对武帝轻声说道:“臣有事禀告。”

晋武帝说:“有何事说吧。”

卫瓘吞吞吐吐好此次,最终扶着武帝的床座,叹息说:“这个座位是可惜了!”

晋武帝一听,便知道卫瓘的意思,只好打岔说:“阁下真是醉了啊。”

卫瓘一听,知道晋武帝已经不可能轻易改立太子了,便在这以后再也没有提及此事。

晋武帝知道自己的那儿子痴呆,便仔细想了一下卫瓘所说的话,最终他下诏对太子司马衷进行一次考试。

晋武帝便设下宴席,让太**所有官员前来,然后将一些中书省的疑难案件密封交予太子,让他裁决。

太子妃贾南风知道后,很是恐慌,便准备请外人来替太子答疑。

然而这些答疑大多引经据典,一看就不是这痴太子能写出来的,随从张泓便献策说:“陛下深知太子不喜欢读书,是写不出来这样华丽而深刻的文章的。倘若就这样交上去,陛下一定会下令找到代笔之人,必将重罚太子。”

贾南风一听,很是在理,便问:“那当如何是好?”

张泓说:“不如来个简单明了,有什么就直说什么的。”

贾南风听罢,便说:“要不就由你为太子答疑,将来太子继承了帝位,必将重赏于你。”

张泓听罢,便亲自为太子答疑,写下草稿,太子照着他写的抄了一份交予了晋武帝。

晋武帝一看,既没有什么深刻的见解,但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便喜出望外。

晋武帝便将太子的亲笔文件首先给了卫瓘,让他过目,卫瓘一看,很是狼狈,一声不发。旁边的贾充看到卫瓘的样子,便知道一定是卫瓘在皇上面前说了什么,陛下才下令试考太子的。

痴太子司马衷就这样蒙混过了司马炎的关。

贾充回到府上,便派亲信给贾南风说:“卫瓘那老奴才,差点破了你全家。”

贾南风至此对卫瓘怀恨在心。

这年冬,镇南大将军羊祜病重,他推荐杜预继承他的镇南大将军一职。武帝答应了他的要求。

不久之后,在一个严寒的时日,羊祜病逝于洛阳,时年五十有八。晋武帝为此十分哀伤,哭泣不已,涕泪流到胡须上,凝结成冰。

羊祜遗命:不准把南城郡侯的印信随棺殉葬。

司马炎对众人说:“羊叔子数年以来,一直拒绝郡侯封爵,身没亡故,此情仍存,现在仍恢复他原有的县侯封爵,以彰显他高贵的美德。”

荆州百姓得知羊祜病逝的消息后,大街小巷,一片哭声,店门自动关闭。就连东吴边关的将士们也都为之落泪。

羊祜在襄阳时,喜爱游览岘山。襄阳百姓便在岘山之上建起了纪念碑和祭庙,每逢节日,百姓都前来按时祭祀,看到纪念碑的人们,都忍不住呜咽流泪。遂称该碑为“堕泪碑”。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