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苓》:大家不要听信谣言
在中国的历史上,昏君和小人是数不胜数的,国君因为听信谗言而亡国的事件也是不胜枚举。奸臣当道,小人得志,忠臣、正直的士大夫就很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要么被流放,要么被陷害致死,要么被排挤,要么自杀,要么隐居。由于愤恨难平,文人和士大夫只有通过诗歌、文章这种表达方式来排遣自己心中的不满,明讽暗喻这些昏庸者、小人、奸臣。因此,讽刺文学就多如牛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一大奇观。
黄药,又名大苦,它的叶子和土地的颜色差不地;苦菜,又名荼苦菜,是一种药食,具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的作用;芜菁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平时可以食用。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和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说这些普普通通的蔬菜,似乎在说明生活原本是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在这种踏实的生活环境下,每个人的心境也都是平和的。
可是后来出现了这么一类人,他们专爱制造谣言,他们说话的内容虚伪,蛊惑人心,还一个劲地教人信从。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就因为谣言起了波浪。谣言是不可靠的,对我们的正常生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不要信它就好了。如果世人都能做到不信谣言,那么谣言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那制造谣言的人也就无立足之地。最后的结果就是,造谣者徒劳无功。
这似乎是在委婉地诉说给当权者,不要听信小人的谣言,以免产生后患:
采黄药啊采黄药,首阳山顶遍地找。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轻信那一套。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苦菜啊采苦菜,首阳山脚遍地找。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跟随他一道。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芜菁啊采芜菁,首阳东麓遍地找。有人最爱说假话,切勿信从随他跑。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
国风·秦风
秦国的贵族出自商朝名门,是商朝重臣飞廉和恶来的后代。飞廉的脚力极强,行动特别快,恶来孔武有力,一人可以抵挡数人;飞廉是纣王的通讯员,恶来是周王身边的护卫。秦国的第一代国君秦非子是恶来的五世孙,秦始皇是恶来的第35代孙。华夏族刚建立政权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蛮夷之地,实行封邦建国以后,领土逐渐扩大;把华夏贵族派出去,建立自己的领地,领主是华夏族,领民大多是蛮夷,这就是所谓的“夏君夷民”。秦贵族出身于华夏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也一直是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秦国是周朝抵御西戎的最后一道防线,周王曾经允诺秦襄公,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秦国所有。
先秦时期的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秦国的国姓为嬴姓秦氏,国君为黄帝的五世孙伯益之后。伯益因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帝赐为嬴姓,他的部落为嬴姓部族。夏朝末年,伯益的后代费昌弃夏投商,为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夏立商,成为了商朝的功臣。嬴姓部族成为商朝的贵族,世代辅佐商朝。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嬴姓部族的恶来和父亲飞廉一同为纣王效力,恶来后来被周武王所杀,而飞廉则向东逃往奄国。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机挑唆,发动三监之乱,嬴姓部族也卷入其中。周公平叛后,严厉地惩罚了参与叛乱的人,嬴姓部族因此被分割,被迫迁往各地,其中大部分的嬴姓部族西迁,成为秦人的祖先。
造父是伯益的9世孙,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国和赵国的国君都是嬴姓赵氏。恶来的弟弟季胜是赵国的祖先,秦与赵本来就是同一祖先,一脉相承。周穆王时期,季胜的曾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并在周穆王平定徐国徐偃王造反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赵城。
周孝王时,造父的侄孙、伯益的16世孙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作为周朝的附庸,非子便以封地为氏,号为秦嬴,后人也称其为秦非子。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戍边对抗西戎。秦最初的领地为甘肃东南部,兴盛于陕西关中一带。
秦非子之孙为秦公伯,秦公伯之子秦仲即位三年,周厉王无道,有些诸侯就开始背叛周厉王,西戎族趁机侵扰周王朝。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任用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秦仲即位为侯王,最终死在了西戎的手中。秦仲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是秦庄公。周宣王召见秦庄公兄弟五人,交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他们讨伐西戎,最终秦庄公把西戎打败。周宣王于是再次赏赐秦仲的子孙,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
秦庄公居住在他们的故地西犬丘,庄公生下了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了我的祖父秦仲,我不杀掉戎王就绝不回家!于是,他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了弟弟秦襄公,秦襄公成为太子。庄公在位44年后去世,秦襄公即位。公元前777年,秦襄公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公元前776年,西戎包围了犬丘,世父进行反击,最后被西戎俘获。过了一年多,西戎放还了世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西周,在骊山下杀害了周幽王,秦襄公率兵营救周朝,作战有力,立下战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骚扰,把国都向东迁到洛邑,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开始建国。后来,秦国夺回了被戎人和狄人侵占的原本属于周朝的领地。周平王允诺秦襄王:西戎不讲道义,侵夺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为秦国。为此,平王还与襄公立下誓约。襄公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成为诸侯,和其他的诸侯国有了使节沟通,互致聘问献纳之礼。公元前766年,秦襄公讨伐西戎,打到岐山时,在那里去世,秦文公即位。
秦文公之后,又经历了数代国君的努力,秦国在讨伐西戎的战争中节节胜利,版图逐渐扩大。直至秦德公迁都雍城,秦人经过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经占据了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土地,实现了崛起,成为西方的新兴强国。
秦德公之后为秦宣公,秦宣公时,秦军与刚刚同样处在迅速扩张状态中的晋国发生了边境冲突。秦宣公、秦成公在位时间都不长,秦穆公即位后,为了能和晋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先后拥立晋惠公、晋文公来安定晋国的混乱局面。秦穆公本想立晋文公来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没想到晋文公反而借助秦国的力量壮大了晋国,进而称霸中原。
秦穆公想要进军中原,却不料中途被晋军阻碍,崤之战使得秦军的主力全军阵亡。此时的晋国正处于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的颠峰时期。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锁定在西戎的游牧民族。秦穆公将矛头指向西戎,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穆公去世后,秦康公即位,秦康公、秦共公在位期间,不断地向晋国发出挑战。此时的晋灵公顽劣成性,赵盾把持着晋国的朝政,晋国的霸主地位即将崩溃。秦国与楚国在军事上开始靠拢,形成对晋国前后夹攻的攻势,楚国北上与晋国争雄,秦国攻击晋国的后方。即便是这样,秦国在同晋国的战争中还是难得一胜。
秦共公去世后,秦桓公即位,晋军大败秦军。秦景公即位后,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政策。此时晋国的晋悼公文治武功,引领着晋国再次走向全盛。楚国此时也退出了争霸的行列,秦国再无力量和晋国进行周旋。后来,秦景公着力改善与晋国的外交关系,双方重温秦晋之好。
公元前453年,晋国韩、赵、魏三家联合攻打智伯,智氏灭亡.。赵襄子执政,晋国成为了三晋的天下。公元前425年,赵无恤去世,魏斯执政,为魏文侯。他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变法图强,魏氏迅速地强盛起来。同时,吴起侵吞了秦国的西河之地,秦简公、秦惠公屡次攻打晋国,都被吴起打败。吴起乘胜攻入关中,势如破竹,秦国无力抵挡。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破釜沉舟,起兵50万和魏军决一死战,吴起用五万士兵大败秦军,秦国的这一战,可以说是输得倾家荡产,再也没有力量抵挡三晋的攻势了。
庆幸的是,三晋中的赵国不满魏国的压制,赵国和魏国反目,三晋的联盟瓦解。魏国陷入和诸侯结怨的泥潭之中,秦国终于松了一口气。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即位,秦国的局势逐渐得到了稳定。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