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诗经通俗欣赏> 《诗经》通俗欣赏 4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诗经》通俗欣赏 40(1 / 1)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去世,秦孝公即位。秦孝公面对秦国的衰弱,痛心疾首,于是他下重令求贤。后来,卫国的商鞅来到秦国,教给秦孝公霸王之术。秦孝公大喜过望,力排众议,委以商鞅变法的重任。商鞅彻底地废除了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随后,秦国上下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秦国的老百姓以为国家立战功为荣,秦国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这时,受到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剥夺政治特权的旧贵族,一起向秦惠文王发难。秦惠文王为了缓和矛盾,拿商鞅作替罪羊,商鞅被车裂。商鞅虽然被处死,但是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的国策,对外发展。秦军联合韩国和魏国攻打齐国和楚国,吞并巴楚,掌握了对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

经历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三代国君的努力,秦国蚕食三晋,席卷荆楚,已经显露出统一的趋势。魏国经过魏惠王时代的消耗,国力匮乏,在秦国、赵国、楚国、齐国等大国的夹击下,魏国衰落下来。魏惠王到了晚年,三晋当中的赵肃侯取代魏国,成为三晋中的领军人物。赵肃侯、赵武灵王父子一生征战,赵国雄踞北方。

齐国与秦国不接壤,因此得到了独立的发展,在对抗魏国的过程中,齐国和秦国是牢靠的战略伙伴。田氏掌管的齐国,经过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代国君的80年开发,齐国富甲一方,与秦国东西并立。楚国的吴起变法曾经让楚国强盛一时,楚悼王去世后,新法基本上被废除。由于楚国国力雄厚,后经楚宣王、楚威王的耕耘。楚国在公元前333年,吞并吴越之地,震惊天下。此时的战国,齐国、楚国、秦国、赵国东南西北四雄并立,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任,落在了这四个国家的肩上。

公元前293年,韩国和魏国联合攻打秦国,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大败两国联军,斩杀24万人。公元前283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率领三晋、秦国、燕国等五国之兵攻打齐国,攻陷齐国70余座城池,齐国衰败,大势已定。后来,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秦军攻入楚国的腹地,楚军溃败,迫使楚顷襄王迁都。

齐国和楚国衰败下来,秦国和赵国形成争夺天下之势。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三座城池。赵国的左师触龙说服赵太后派遣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作为人质。齐国于是发兵营救赵国,秦军撤退。公元前260年,秦国副将王龁(hé)攻打赵国,攻占了上党。赵国的大将廉颇深知不能与秦国硬拼,于是他严密守城,和秦国相互对峙,从而等待机会进行进攻。

秦国深感廉颇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于是用离间计扬言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国果然任命赵括代替廉颇,秦军听闻这个消息,大喜若狂,秘密地排遣大将白起代替王龁。赵军被秦军截为两部分,秦军用50余万大军依靠地形围困住人数相当的赵军,赵军断粮46天,军队溃败。秦军杀害了赵括,在长平活埋赵国40余万投降的士兵,赵国上下大为震惊,从此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终于以赵国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告终。秦国击溃了最后的对手,统一天下已成为定局。

秦国的发展从秦穆公开始,因为受到了晋国的制约,后来的200余年起色不大。自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才迅速强大起来,秦国强大的关键因素在于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后来秦昭襄王任用范雎(jū),远交近攻,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一战更是打垮赵国。秦国灭亡东周后,最终统一了六国。

但是,秦朝的暴政也引起了巨大的阶级矛盾,使得秦朝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6年,秦三世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风》一共有10首诗歌,是秦地的民歌,它们分别是《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秦的统治区大致包括今天的陕西中部和甘肃的东南部,《秦风》就是产生于这个区域的诗歌。《秦风》产生的时代,大概是在春秋初期到秦穆公这一百五六十年间。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10首诗歌吧!

《车邻》:人生短暂,今日不可不欢

一位贵族公子乘着马车前去拜会自己的友人,车声辚辚,如音乐一般好听,他一路上仿佛都是在欣赏着一支美妙的曲子。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好心情,才觉得马车的声音特别悦耳。最叫他得意的还是那匹拉车的马,额头间长着清一色的白毛,好像堆着一团白雪。这种白额头的马,叫戴星马,又叫玉顶马,是古代珍贵的名马之一。这位贵族公子特地点明了马白额的特征,是为了突出马的珍贵,更重要的则是借此来衬托自己的尊贵。

就是这样,这位公子怀着一份自豪和欢愉的心情来到了朋友家。看来,他的朋友家也是一户贵族人家,是非一般的平民小户可比的。因为在没有见到主人之前,必须要等待侍者的通报和传令。贵族公子这么来诉说,无非是要突出友人门第的高贵,而突出友人的高贵,目的又是在暗示自己也是有身份的。

看来他们真的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见面,他们就在一起弹奏吹打,显得很是亲密无间。主人一再地劝告着:今天我们会面,一定要尽情欢乐,不然转眼间我们就会衰老,说不定哪天就会死去!这看起来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从情调上来看,这确实有些消极,但这样的话放在朋友之间相互劝乐的场合,袒露襟怀,以诚待友,在酒席上流露出人生短促的感伤,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必非得要用腐朽没落来斥责它。

这也是释怀的一种方式:

大车奔驰响辚辚,马儿白毛生额顶。来访君子未见面,等候侍者来传令。

高坡有个漆树园,洼地有片栗树田。已经见到那君子,同坐弹瑟乐晏晏。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衰老气奄奄。

高坡有个桑树林,洼地有片杨树荫。已经见到那君子,同坐吹笙喜盈盈。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死去埋坟茔。

《驷驖》(tiě):英勇的秦襄公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西周的都城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率兵救周。后来,在周平王东迁的时候,秦襄公出兵护送。周平王念及秦襄公的功劳,把他封为诸侯,把周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从此秦国开始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基础。

尽管秦人获得了在关中地区自由发展的机会,但是在建国之初,秦人还是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严峻考验。周平王赐给秦的这块土地,实际上布满了西戎、北狄的部落,秦国要想在这里生存下去,就必须与西戎、北狄作长期的斗争,不断壮大自己,拓展疆土。在最初几年的斗争中,秦国均以失败而告终。秦襄公眼看着封赐给自己的土地却得不到手,很不甘心,于是连年向戎狄发动进攻。终于有一次,秦襄公率兵攻到了属于自己的封地岐山。

秦襄公的武略是值得称道的,他为后来秦国的日益强盛奠定了基础。而狩猎历来都是君王讲武的一个组成部分,写秦襄公狩猎场面的宏伟,其实就是在反映当时秦国的强大。

四匹高头大马,严整肃穆,蓄势待发,充满了凝重的力度感。四匹马在那里端端正正地站着,只待一声令下,它们便会拔蹄飞驰。那位控制着六根马缰绳的赶车人,显得是那么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充满自信。而赶车人只是秦襄公的宠臣,他可不是今天的主角,只能算是一个陪衬,真正发号施令的是秦襄公。秦襄公带着一大批臣下,进行大规模的出猎。这狩猎的场面,声势浩大而又纪律严明,看来秦襄公治军治国还真是有方!

管山林苑囿的狩猎官,在接到开始狩猎的命令之后,急忙打开牢圈樊笼,将一群群养得肥肥的,专供王室狩猎作靶子用的时令兽驱赶出来,于是轰轰烈烈的围猎场面开始了。在纷纭的围场中,只听到秦襄公大喝一声:射左边的那一只!果然,那只肥兽应弦倒地,这足以见得秦襄公武艺的不俗。

狩猎完成后,秦襄公又来到北园游玩,这个北园应该是和猎场连通在一个地方的,这也凸显出了王家苑囿的广大。所有参加狩猎的人,慢慢地从紧张变得松弛下来,连马儿都马蹄得得,轻松悠闲了。

这是一个自信而又英武的国君领导下的秦国:

四马壮健毛色黑,缰绳六根手上垂。公爷宠儿一帮子,跟随公爷猎一回。

猎官驱出应时兽,膘肥肉壮满地走。公爷一声“朝左射”,放箭直贯兽咽喉。

狩猎归来游北园,四马轻松好悠闲。轻便副车铃铛响,车上息着众猎犬。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