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老汉忠心难得,应该做为典范,传与世人所知。」
于志宁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回答:
「但是为了大唐长久考虑,这……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胡老汉应该要谅解。」
杜维平静的脸上突然绽开微笑,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历代文人都是如此,天生对于武将就有着忌惮、还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大唐即使尚武,却也无法完全免俗。
就看这回任雅相以文人身分随军之事,rì后史书必定是将任尚书记在这次战事的首功,全程主导的李绩反而变成副手。
况且,李绩这次不但手握重兵,甚至还掌管着部分的行政权,这更是让文臣们皮绷的老紧,拼命上书要求将李绩调回、激烈一点的甚至要问罪。
于志宁之所以请求还政于朝,就是出自于这种忌惮之心。
虽然他曾是跟随高祖、太宗的老功臣,但是他更是一个传统士大夫。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传统士大夫更加娇贵的生物了;除却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名臣贤相,剩下来百分之九十的人,大多都在这个范畴之中:
只有在外夷来犯、国有内乱,天灾横生、盗贼四起,国主不贤、朋党掣肘……上述这些状况之外,他们才能够好好治理国家。如果治理不好,那就必定又是别的原因导致。
总之,他们不会错,圣人之言也不会错。
这样的状况早在杜维预料之中……或者倒不如说,杜维十分乐见这样的状况。
他希望改变这种保守消极的心态。
在改变之前,他必须见到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并且找到机会加以说服;否则的话,就像在遥远的古代提醒大家「注意石油危机」一样,不被人当疯子才奇怪。
很荣幸的,他的眼前就有一个这样的人,而且他正和自己处于论辩之中!
「在下十分明白,相公所担心的一切……汉末的景况犹如前车之鉴,让人不可不虑。」杜维换了个称呼,语气也跟着缓和了些。
「不错。虽说英国公忠勇为国、人尽皆知,但是此例一开,若是让小人摄居高位……那,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英国公已有明言:三年之内,必定回任。届时人选,还望诸君cāo劳。」听到于志宁提起这荏,武后突然开口说道。
这么一说,还当真管用。
本来摇摆不定的一群人,倒有一半的人立场瞬间倾倒,满心期待着去当这辽东道的行政首长。
「臣信得过英国公,却信不过尚未发生之事。」于志宁说的委婉,翻译过来其实仍是不相信李绩。
「英国公之子,此时正随着契必老将军巡视北方呢。」封言道笑着说了一句。
说也奇怪,契必荷力虽为外族,但是他的忠心却是无人质疑,众人听了封言道的话,都觉得此事无虑矣:若是李绩有反心,他的儿子可是在契必荷力手上!
「那又如何?」刘纳言冷哼道:「英国公可是有三位公子。」
「太放肆了!」于志宁突然一声怒斥,对象便是方才说话的刘纳言,只听他凝声斥责:「此言若是传了出去,必让将士心寒。」
「相公可曾听闻五十步笑百步之事?」杜维冷冷的问道:「何况,相公害怕将士心寒,就不怕胡老汉那样的百姓心冷?」
于志宁没有生气,只是老迈的声音显得有些疲惫。
「物有两极,事有正反,两权取其轻,总好过事事讨好而不成规矩。」
「如果在下没有听错的话,章事想要在百姓观感,和高句丽贵族观感之间,取其……」
「老夫没有这么说!」于志宁没有着杜维的道,一察觉杜维话语隐藏的陷阱,立刻是厉声阻止杜维:「老夫所考虑的,是朝廷的尊严!」
「请问相公,何谓朝廷的尊严?」杜维厉声以对,反正大伙都吵出情绪了,事后也没有人会追究自己。
「上有明主,下有贤臣,百姓安乐,四夷宾服!」于志宁嘶哑着嗓子,几乎是用吼着响应。
大殿之中一时无人敢言,只听得见于志宁咻咻的喘气声,等到呼吸稍定,他才又开口:
「这就是朝廷的尊严……请问杜大夫,这样还算是看不见、摸不着吗?」
「相公错了。」杜维平静的看着他,缓声说道:「这不是朝廷的尊严……这只是您眼中的理想国度罢了……」
「德安不必卖关子,有话快快说来。」杨思敬没有给于志宁发作的机会,巧妙的替杜维解了围。
「下官尝读史书,窃以为明主、贤臣历来少有,chūn秋以来,能为人们称道的圣君治世,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小子见识浅薄,不敢对此妄言。
但相公言道:百姓安乐竟然关系朝廷尊严……试问诸公,从什么时候开始,让百姓生活安乐、衣食无匮,竟然成了如此崇高的目标?难道这不是朝廷本来就该做到的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朝廷的尊严,竟然得靠外人的脸sè来决定,而不是凭着前代圣主、列位臣工的辛劳?」
「你这是曲解……」周观不服气的跳了出来,但话才说到一半,卢承庆却突然开口问道:
「那么,按照杜大夫所言,什么是朝廷的尊严?」
此言一出,两个阵营的声势顿时反转过来:本来挨打的许派开始抬头,本来高昂的杜维一派霎时变得萎靡。
这句问话不好回答。
就算杜维心里有答案,他也没有说出这答案的地位;若是杜维答不出来,那他方才强势逼问制造的效果,转眼间就会和他的仕途一起灰飞烟灭。
「下官不知道。」杜维老实的回答。
「哈……」
「但是!」
杜维、周观两人同时开口,显然杜维气势较足,让周观再次丢了个大脸。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