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花边旧闻> 28、教育战线的螺丝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8、教育战线的螺丝钉(1 / 1)

() 有段时间父亲希望我能够把他的针灸技术传下去。包括在给岳父治疗的时候,父亲也让我站在旁边看。尽管我对这门绝技也比较感兴趣,但因为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到现在也没有怎么去学。父亲后来也就算了。我有个表弟是做医生的,曾经打算跟父亲学,不过后来没有了下文。这也许将成为父亲的一个遗憾了。

提干不成,就意味着父亲距离打道回府的rì子不远了。司务长注定是一个干不长的职务,因为部队里总有新的人选要接管这个养老职务。伍六一不愿做司务长,也可见这个职务在部队人心目中的样子。所以在父亲提干失败两年之后,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部队给了父亲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家,一个是去克拉玛依。可能当时父亲的腰伤还没有好利索,怕自己给工厂添麻烦,于是选择了回家。也可能是要回来跟母亲结婚,觉得在家里更好一些。还有大概就是想念爷爷nǎinǎi了,希望在他们身边呆着。

无论如何,父亲的传奇军旅生涯结束了。揣着他的退伍证、立功证和伤残证踏上了归途。父亲属于那种家庭有问题的人,武装部的安排是打回原籍。于是作为一个退休司务长,父亲回到了家乡的农村里。武斗早已结束,红派黄派都是造反派,文革既然没有结束,父亲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而父亲作为老高中生和退伍军人的双重条件,也让公社不得不对他做出了安排,就在公社的农机站工作,rì常工作是米面加工。

米面加工其实非常简单,不需要像今天这样有繁复的工序,只需要把老百姓弄来的谷子麦子变成米面就可以了。既然叫农机站,当然就有打米磨面的机械。无论如何,父亲能够有这样一份农村里的工作,同时村里还可以给他分几块地,在农村里也还不错了。

但父亲在米面加工这一块并没有干多久。村里有另外一个年轻人看上了这个活,也不知道动用了什么关系,就把父亲从这个岗位上挤掉了。于是父亲的工作就变成了下乡抽水。农业需要灌溉,而老家在江河附近的山区,所以抽江河水灌溉庄稼,就成了当时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父亲也就成为这个现代化的执行者之一。

抽水不像米面加工,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但父亲应该对这个工作更加满意。作为一个老兵来说,不怕麻烦,就怕太闲。而作为老三届的老高中生,是当时绝对的知识分子一族,更喜欢做些能够动脑筋的事情。米面加工基本上没有技术含量,父亲对这个工作恐怕没有多少好感,村里的那个年轻人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好事。而抽水就不同了,需要安排抽水管,需要计算抽水机马力,需要合理安排抽水量,这应该正是父亲所喜欢的。

大约是在抽水的过程中,父亲跟母亲结婚了。母亲也是一个女**丝,跟今天的女孩子一样,jīng灵古怪。停课闹革命之后,在红派的照顾之下,回家了。这个决定让外婆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因为此前母亲停课闹革命的时候,还干了一件大事,让外婆哭了好几天。

母亲此前做的大事,就是徒步到chóng qìng串联。不顾外婆的反对,跟班上的同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徒步到了chóng qìng。所谓串联,实际上就是去参观白公馆、渣滓洞等历史遗迹,另外还去泡了温泉。原本他们还想去běi jīng,被带队的班长否决了。当时很多学生都在全国各地串联,住店吃饭直接签单,签单的时候直接签县委书记的名字。为了没有去成běi jīng,母亲几十年来都对那个班长耿耿于怀。

不过在当时,也不是所有人都快乐。例如两年前从chóng qìng回来的一个阿姨,还有另外一个在家里的阿姨,她们都受到了当时的冲击,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据说当时班上的同学,唯有母亲不对她们另眼相看,所以母亲成了她们唯一的好友。现在她们都不参加同学会,把母亲约出去吃饭,就是她们的同学会了。那年她们回来的时候,刚好母校校庆,三个人还进去玩了一圈。

母亲一腔热情跑出去串联,外婆却深知乱世的凶险,心中忐忑不安,所以好几天一直都在哭。之后也一直忐忑。直到半个月后,母亲终于从chóng qìng回来了,外婆的一颗心才放下。而等到终于彻底回家之后,外婆的心就更定了。但外婆还是心神不安,于是就让舅舅帮助母亲联系工作。这件事要说难其实并不难,因为母亲当时是全公社唯一的女高中生,比今天的女大学生还拽。但难度也是有的,因为当时很多在文革中蹿升起来的造反干部,都等着安排自己的亲戚。跟这些干部相比,舅舅当时没有多少优势,只不过是一个医生而已。但舅舅有一个绝招,就是声音大,脾气不好。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个绝招还是有杀伤力的。任何事情,只要有人不信邪,敢跟你顶着,又是一个流行造反的时代,你就得小心。结果在舅舅大闹公社之后,所有的干部都不敢跳出来挤掉母亲。最终在舅舅的坚强护航之下,母亲被安排成为民办教师。

在家里等待期间,母亲一直在看书。看得最多的是《西游记》。偶尔也看看《红楼梦》。母亲自称看了六回红楼梦,然后她解释说,她从第一回看到第六回,所以看了六回。对此,我是比较相信的。因为我深知《红楼梦》是能够改变人的。一个女人把《红楼梦》这本书读到了哪里,从她的xìng格就可以看出。《红楼梦》前六回大开大合,正是适合母亲这种女人看的部分。而一到后面的琐琐碎碎,以母亲的xìng格,肯定不会看。相反,《西游记》比较诙谐风趣,倒是让母亲看得津津有味。孙悟空的jīng神也是当时流行的jīng神,所以母亲把《西游记》都看完了。但母亲没有看水浒和三国,因为当时流行“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母亲怕自己变成黑心的人和yīn险的人,所以不看。

母亲做了民办教师,最大的学生比她还大两岁,但母亲是见过大场面的,打过嘴仗上过房子,面对一帮学生,丝毫不惧。她在做民办老师的时候突出的表现,让领导非常满意,仅仅一年之后,就转正成为正式的教师。在孩子户口随母亲走的政策下,意味着母亲不论跟谁结婚,孩子将来都不会是农村户口。

这里我要插一句嘴,《西游记》实在是一本好书,无论是男女,都应该看。要看原版,不要看节选。谁看了这本书,谁都可以变成有能力的人。母亲成为公办教师之后,首先是教物理、化学,后来又教数学,然后是教音乐。母亲的歌唱得很好,她在转正后就调到另外一个公社做教师,她的歌唱能力打败了当时从城里来的所有女教师,被公社选中,在广播里面唱歌。至今这个公社跟母亲同年纪或者老一些的人,都还能回忆起母亲的歌声。不过在母亲患了肝炎之后,嗓子就完全哑了,从此很少唱歌。后来母亲伴随着工作的频繁调动,又先后教了政治、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美术、劳动、自然等课程。除了高中学的外语是俄语,所以没有教过英语之外,其他的课程都教过。简直就是教育战线的一颗螺丝钉。但母亲最大的成就,还是做班主任。她做班主任的时候,学生成绩一直好,最好考过全县第一。她的学生也很优秀,成绩好的到了高中,很多上了大学。成绩不好的,也在社会上很混得开。前段时间有个班的学生请母亲吃饭,全部开着小车来,一个个都在回忆,要不时母亲当时教育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不是客套话,很多学生都是其他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差学生,母亲却没有放弃他们,在应试教育还是冠冕堂皇的时代,母亲就重视学生的素质。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