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何同下令升帐点卯。众将都知道何帅一向勤勉,所以都比平时更早地聚在中军帐中。何同看着众将严装贯带的样子,也很满意,看来大汉军队经过整训后,确实比以前要精神多了。
“众将军,我奉皇帝诏命,出关御敌,各位将军有所良策?”
方子都听说昨天有一批武器运入城中,他知道这批武器一定是用来对付匈奴的。他认为和匈奴的战争很快就会打响,就出班秉道:“元帅,您奉旨讨寇,末将等一定会奋勇杀敌的。只是匈奴善战,必须首先击破他的骑兵,然后才能取胜。否则是很难大获全胜的。”
“方将军说得很对,各位以为如何?”何同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众将议论纷纷。
“元帅,昨夜武器已进城,正在组装,估计后天能完成!”凌副将汇报道。
“好,立即传我将令,命王副使火速调集燕赵精兵,于古北口聚起,半月之内做好准备。”何同下达了严令,凌霜接过军令,出帐绝尘而去。
“诸位,本大使临行时,陛下嘱咐我相机行事,但不可轻启战端。我们一定要等候西边的消息,今天离西使赴京半年有余,该有消息了吧?请诸位约束各营,加强战备,随时准备北出长城。天子明诏,将不负众将于国之功,请诸君勉之!”何同郑重地告诫诸将:“现在,还没到时候。兵法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胜利从来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明白!”众将终于明白了朝廷的意思,都兴高采烈地回营准备去了。
三天后,凌霜回营缴令,说王恢已遵令率领先期云集的近二十万大军在古北口一带整训了。“好一个急先锋,他王白狼比我何同还积极!”何同不禁赞到。
晚上,何同带领方子都、凌霜等将上城巡视。看到汉军大营纵横交错,整齐有致,士卒一个个磨刀霍霍。还有几个士兵在一个帐里,吹着胡茄,唱着苍凉的歌。歌曲大概是说:“大汉辽阔兮,山河无边;匈奴猖狂兮,控弦邻边;发我祖茔兮,踏我田畴;妇孺驱驰兮,男丁尽戮;长城涕泪兮,燕然振怒;从军长征兮,岂顾死生;但愿敉平寇仇兮,早靖汉邦。”何同仔细地听着,不禁连连点头。他对方子都说道:“方将军,军心可用。此采薇之声。你要让这些士卒都会唱这首歌。我们是为了大汉千秋万代不受欺侮而战,大家一定要明白!”
“是!”方子都很有同感。他出身武士之家,父亲曾随韩安国北击匈奴,不慎为流矢所伤,未几疮发而亡。临终曾托同袍带语子都:“匈奴于吾儿,国仇家恨俱在,汝若是我方家好男儿,当为父报仇。否则汝死后不得入殓方氏宗祠。”年轻的方子都将这几句话刻在自己的头盔上,每日早起后都要默诵三遍,以此激励自己报仇雪耻。于今十五年了,可是大仇未报,他经常急得在夜里哭醒。为此,他三十五岁了,还未成亲,他说自己无法完成父亲遗志,死后不能与祖先同寝,何必结婚,让子孙也以自己为耻呢?何同听凌霜说过此事,他也很喜欢这员虎将,他已暗中打定主意,让他有立功的机会。战后,他还要奏明天子,为他请婚。
这时,凌霜以手指着远方燧台,激动地说:“元帅,你看那烽火!”何同忙手扶垛口,向远处望去。只见茫茫黑夜中,一丛烽火笔直地在燧台上升起。这是他与皇帝的约定,证明大秦人已经和匈奴交上手了。自己该出击了!
“回营!升帐!”他快速地发出命令。然后走向城墙,急步向大帐冲去。
大帐中,众将士盔明甲亮,大家也知道了西方战事已开,现在该让匈奴人尝点苦头了!他们都充满希望地看着主将,等着他发话。
“诸位将军,西秦已践约开战,匈奴主力必然不能首尾分离。西秦是西方霸主,军力当与匈奴不相上下,匈奴故遣右谷蠡王朱严得弼统军征伐。听说此人是匈奴第一名将,恨不能与他角逐。不过,我们现在就要越过长城,出古北口,汇合王副使的大军,北击强寇。”何同斩钉截铁地说道。
“方将军!”
“末将在,命令率领三万铁甲军,出居庸岭,直抵左贤王的军粮城,将其所屯之粮悉数焚毁。并设伏以歼援军。然后急趋安利镇,将镇中所藏匈奴之财物全部毁掉。最后,将军可从定襄回军。此行将不下千里,将军当以骑兵为主,多带火焰枪,一可用于放火,二可用于威摄敌人的骑兵。”
“是!”
“方将军,此去深入匈奴腹地,凶险重重,将军需临机处置,料敌之先。三万将士皆赖将军,望将军凯旋归来!”何同说这话时眼中分明闪出泪光。他指了指方子都的头盔,没有说话。
“元帅吩咐,方某谨记!方某少承父训,誓许国家。但三万将士皆是大汉热血儿男,既与方某出征,方某安敢以已之私,轻将勇士投畀虎狼。我当与他们同归,请元帅放心!”说完,他接令出帐而去。
“末将愿随方将军同去!”凌霜出列请令。
“好,凌将军有此壮勇,可喜可贺!”何同大声嘉许。
接着,何同令大将张凯领兵二万为先锋,迅速与王恢汇合。第五贤领兵一万护送军械。代郡丞甘英率领余下的将士坚守雁门关。自己则亲率虎贲军三千人,星夜赶往燕都孤竹府提调军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