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太白阴经> 二.入仕途弹纠不法 掌江陵初晓玄机(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入仕途弹纠不法 掌江陵初晓玄机(下)(1 / 2)

这个问题亦是许多大臣心中所想,所以格外注意倾听。李荃道:"蒙圣恩,臣任察院御史连纠十一案全无败阙,故有些人对臣产生一种神秘之感。臣就利用了这种儿心理自编自演了这出戏文,还真的起到了敲山震虎引蛇出洞之效。做贼者必心虚科举弊案的幕后首犯沉不住气了于是露出了马脚。要说证人嘛纯系子虚鸟有,就算开个小小的玩笑吧"。

这话说完所有的人全愣住了,金殿之上静得出奇。邹英最是机敏心中一阵狂喜哪里忍耐得住放声大笑起来,随之笑声成片。肃宗亦是忍俊不住金殿上一片哗然。

李辅国闻听则是心头大震怒气上冲目眦欲裂,他牙关紧咬脸涨得通红。突然大叫一声:"气煞我也"!随之一口鲜血喷出两眼翻白,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大家手忙脚乱地将他安放好,有的掐人中有的捶后背连声呼叫乱成一团。还真不错没等太医赶到他就缓了过来,却已是脸色苍白周身冷汗不住地呻吟。

李辅国早对李荃怀恨在心。他的义子李旺看中了宁儿小姐,三番五次地哭叫着要他去提亲。结果宁儿的亲事刚刚定下,于是便迁怒于李荃寻机报复。后来发现李荃才能过人便派陆经天暗送黄金想拉过来为己所用。谁知李荃仍不放手那桩案子。他以为被戏耍了怒意顿生决心置李荃于死地,他先派大内高手韦振去跟踪李荃杀害证人,然后由曹朴出面参倒他。

谁知他低估了李荃,结果事与愿违弄巧成拙真的被戏要了。不但曹朴落了个诬告反坐自己也是狼狈不堪,更令人震惊的是所谓的证人纯系子虚乌有。一切都被李荃这个杂色之品的小官**于股掌之中,李辅国一时肝火大炽急怒攻心气得昏了过去。

"众位爱卿,有本速速奏上"。见无人出班肃宗道,"来人,将李爱卿送太医院诊治,李荃随朕去后宫,退朝"。李荃随肃宗去了后宫,众臣纷纷到李辅国身边观看。

时已正午,后宫中李荃陪肃宗进膳。肃宗的心情特别好,科举弊案的主谋是李辅国这早已料到,只因没有真凭实据亦无可奈何。几派人去查均无结果,这次不打自招使肃宗手中又握到一个筹码。

肃宗高兴还不止这些,更主要是得到了一位栋梁之材。他有意考较李荃从安邦治国水利农桑到天文算术兵法战阵诸般学问逐一提问,李荃是有必答特别是天文算术方面问一答十,且精辟通彻往往有独到见地,

用膳后肃宗更不休息摆上棋盘君臣对弈起来,肃宗人本聪慧加上王积薪常年相伴棋艺己达上乘。李荃虽经元清道长指点也曾和王积薪对过几局,和肃宗相比终逊着一筹。初时他还有些拘谨担心赢了多有不便,几子落下便知皇上的棋艺尚在自已之上便放心地全力应对起来。

一个半时辰过去了,双方弈至二百五十手。可以看出李荃的棋风力求制于无形,却不时锋芒外露。肃宗则是慎密融和,棉里藏针。李荃全神贯注觑得机会正要打吃手被肃宗拦住。"你输了"。肃宗撤回手道,"你在这里打吃朕只损失四子可你这片棋便要陷于绝境,再无可救之法"。李荃仔细审视后心悦诚服道:臣确是输了,陛下棋艺高超臣愧不如也"。

肃宗站了起来慢慢踱着步子道:"要想战胜敌手必先保全自己,天下万事皆同此理。你来朝中时日不多有些事情还没看透,有道是犊儿不惧虎生角方怕狼。几年来,朕一直在想一件事,太宗有魏徵.李绩,朕能有谁呢?今日方如愿"。

李荃道:"陛下过奖,臣如何比得前贤"。肃宗道:"爱卿不必太谦,你还年轻应多历练。朕担儿你虽智计过人不惧任何势力,若陷于这些烦人的纷争之中恐难有作为。科举弊案这是最好的结局,朕己明了就不要再查了。这个案子李辅国虽是主谋但他后面还有人,朕虽贵为天子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驾钗得了的,这件事情就到这里吧"。

李荃万没料到皇上对李辅国如此畏惧忙道:"那泉州证人全家八口被杀一案难道也"肃宗一摆手道:"时间久了你也许会知道朕的苦衷,这些话朕可从未对任何人讲过,朕还想和你商量一件事"。

"陛下何出此言,臣万万不敢当的"。李荃躬身道。肃宗道:"你和宁儿何时完婚"?"下月的二十日"。"太晚了些,能不能提前个十天二十天的"?肃宗算了算道:"干脆五天后吧"。李荃大是不解道:"这却是为何?我这里什么准备都没有,再说连个房子都没有这"肃宗道:"你回去和袁尚书商量一下,因为朕要派你去江陵。朕总觉那个地方有些怪异,现在正缺个刺史李辅国极力要往那里安插人。你去将那里治理好以后朕也好重用,这几天你和袁尚书全力操办婚事有什么难处尽管向朕讲"。

江陵距长安有千里之遥,李荃携妻子宁儿和袁府陪嫁丫环坠儿,水陆交替已经赶了八天的路。到了一个小渡口他们弃舟上岸,向船家问明路径便乘马缓缓而行。

宁儿见这里风景如画恬静怡人,与乘船别有一番乐趣心情大是舒畅。她取出竹笛一曲飘飘荡荡飞何四方,真不愧是神笛国手的高徒,其音调之美令人叫绝。他们转过一片树林见前面的路旁有一土屋,屋前高搭凉棚,棚上高挑酒旗,旗正迎风摆动很是显眼。

店家是个胖子未言先笑显得既和善又爽朗,见宁儿手中还拿着竹笛便上前道:"适闻仙乐原来是夫人所奏在下得聆何幸如之"他将三人的马接过牵放到屋后空地任其寻吃野草。随手端出刚刚烹好的茶斟满,他手脚麻利语言周到很是得体。

宁儿见这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还觉满意,便招呼着坐下要了些米粥细点精致小菜,又命坠儿取出自备的牙箸银匙擦了又擦。李荃望着妻子含笑摇头,这官府大小姐的习性何时能改。

李荃向四野望去,雾霭蒙蒙隐农舍,晨风徐徐送鸡鸣。田如棋盘三两农夫正劳做,塘似明镜舟头端坐垂钓翁。分明是一派太平景象,这里离江陵不过百余里皇上不放心在哪里?莫非就象这隐在雾霭中的树木,见其形而难识其貌?"店家,这里是什么地方"?"荆门野渡"。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树深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荆门野渡,好名字"。李荃有感而发吟完韦应物的不住地称赞起来。"这里离江陵还有多远"?店家道:"若是走左边这条路有一百四五十里,走右边的近些不到一百二十里,只是这条路虽近却是不太平"。"莫非近路上有强盗吗"?宁儿来了兴趣立即问道。"从这里走三十多里是荆门县城,两地中间的十五里处有一座山叫孤雁岭,有江湖中人占山为王时有过往客商被劫。依小的看你们行李沉重还是多绕些路求个平安为好"。店家关湃览热闹好瞧"。宁儿说道。李荃微微一笑复问道:"落草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店家将菜端上道:"小的听说这山上有三个头领,大头领叫呼延世龙武功极高手使一对护手钺,有万夫不当之勇。二头领是个和尚名叫了凡手使方便铲极是凶狠。三头领姓常名胜惯使一柄托天叉更是力大无穷。官兵几次来剿均大败而归。除此以外,荆门附近贼盗成群。路劫的打闷棍的不少,寻常客人不敢轻走此路。

"如此说来,附近的百姓定是深受其害了"?李荃问道。"这个客官可就说错了,占山的强人虽狠却是很少骚扰百姓,迂有过往的难民他们有时还要接济,只是过往的客商.官员.富豪难以幸免"。

"这倒有趣,强盗不扰百姓倒胜过官兵了"。李荃沉吟一下又问道,"江陵近年来情形如何"?"别提了,江陵虽是富庶之地,今年大旱百姓日子不好过。不过听说那里的官府还不错,若像荆门的县太爷那么贪百姓早就外逃了。去江陵你们可要多加小心,灾荒之年盗贼不会少的"。店家四外看看压低声音道,"小的还听说江陵有匪窟,官府更是惹不起"。

宁儿道:"你怎知道这么多"?店家道:"小的这个小店在此多年,南来北往的客人都爱在这里歇脚打尖吃茶,所以事情知道得多些。前有半个月还常有江湖中人从此处过,都是去江陵的"。

李荃心中一沉,看来江陵果不一般,看来皇上的担心确有缘由。宁儿坚持走近路,她的想法李荃很清楚,‘犊儿不怕虎,生角方惧狼"他不由得想起皇上的这句话。本来他的想法在两可之间,宁儿一怂恿主仆三人便朝近路而去。"唉,年轻啊"。店家摇摇头自去忙了。

他们走了有十几里路果见前面有一座山,山倒不算太高直立挺拔树林遮掩,后面与起伏的山峦相连。走得近了才发现这里不但山势险峻,连这条路也令人惊悚。路的右边是一片黑松林,连绵数里与山相连。另一侧则是一片废弃的残垣断壁和乱葬岗,凉风习习扑面而来令人不寒而栗……

宁儿心中有些紧张不住地左右张望,"相公这里定是孤雁岭"。她低声说道。怯了,李荃爱怜地望着她暗道:还是个孩子,大敌当前切不可让她失了锐气,否则后果堪忧便道:"宁儿,我这里有个上联请你来对个下联,我这上联是:黑松林上腾孤雁。请吧"。

宁儿心绪不宁一时对不上,她冰雪聪明知夫君在安慰自已便竭力慎慑心神不令夫君为己担心。她放开握剑柄的手强笑道:"你这个上联倒也有趣乃是见景而出,你是金榜头名谁能比得了,容我好好想一想"。"不过眼下你无暇顾及于此,前面己有诸君潜伏。你和坠儿看我眼色行事,坠儿跟着不要掉队宁儿要注意保护坠儿,切记不可慌乱"。李荃说着取出一本书胡乱诵道:"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坠儿想起初次见面的情景笑道:"你的书又拿倒了"。

宁儿向前望去并无敌人的踪影正在纳闷,一声号炮二十几个喽兵从乱葬岗中冲出将道路阻住。李荃走在前面摇头晃脑正读得起劲见状故做惊讶道:"前面诸君,何故阻住道路,莫非欲恃强而夺本公子书中之黄金屋吗?此非义举有辱斯文。子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请诸君做速散去否则惹恼圣人天下文章皆无,惜乎,文章既无,黄金屋.颜如玉焉能得乎"?

强盗没发话他却之乎者也地一顿胡诌,闹得他们有些莫名其妙。领头的盗首正是三寨主常胜,听李荃乱七八糟地大冒酸气怒道:"得乎个屁!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李荃仔细地端详着他忽然笑道:"谬矣,谬矣,谬之极矣!尊驾称此树乃自己所栽而本公子见尊驾不过而立之年,而这株树却已五十有余。尊驾若不相信可持其锯断其干检其轮便知端的"。

常胜见和他纤缠不清叫道:"留下银子走你的路"!李荃连连称是费了挺大的事从腰间摸出几块银子,选了个最小的用嘴吹了吹很仔细地放到地上向宁儿道:"大王让咱们走呢"。只气得常胜哇哇怪叫"你好大的胆子敢来戏耍三寨主,吃老子一叉"!他双手一抖托天钢叉哗然作响常着风声当胸刺来。

李荃大惊失色忙乱中脚下似是绊了一下身子歪斜钢叉走空。常胜暗道:这厮走运。打起精神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地一阵猛攻,李荃则是手忙脚乱跌跌撞撞每招都在间不容发之际躲过。常胜怒意更胜正要使出五鬼夺尸的连环杀招时,却见对方脚下一个踉跄直向自己怀中倒来。他正要后退只觉膻中**一震又酸又麻,立时全身无力手脚不听使唤"哗啷"一声钢叉落地。

众喽兵见势不妙立即冲上前来,李荃转身就逃左右摇摆姿态难看之极口中叫道:"夫人救我"!早有坠儿从马上跃起挥剑朝喽兵们杀去。两个喽兵抵住坠儿其余众人架起常胜扛起钢叉高喊"扯乎"!迅速退去。"坠儿不要追赶让他们去吧"!宁儿叫道。坠儿拾起一把钢刀挂在马上得意道:"首战告捷,缴获钢刀一把"。

李荃从马后探出头来道:"贼人可曾退去"?宁儿笑道:"都被相公气跑了"。"呜乎!如此凶恶之强人骇杀本公子也,噫?本公子如何也好勇斗狠起来?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谆谆劝导告诫才是。事急虽可从权却不可失君子之风度,惭愧呀,惭愧"。"人家都走了你还未酸够吗"?宁儿道。"此为意犹未尽也"。大家同时笑了起来。

李荃找回那小块银子拂得干净装模做样仔细收好。三人上马正欲行宁儿说道:"相公那个下联我可对了出来"。李荃满有兴趣道:"说来听听"。"你那上联是‘黑松林上腾孤雁‘写的是景,我这下联是‘绿草茵中走群雄‘写的是情"。李荃口中念了一遍说道:‘妙哉妙哉,对仗工整寓意相对,一动一静天衣无缝果是一幅佳对"大家说说笑回头看时孤雁岭早巳看不见了。

过了荆门,他们又发现几起路边树后有人藏匿,想是见他三人带有兵器都是会家子没敢轻举妄动,宁儿倒想出手教训被李荃制止。过了午时他们己顺利地到了江陵。

李荃到任后,总掌州中要务。他感到刺史一职政务很是繁杂,有清肃强治.教化黎庶.鼓励农桑.抚商齐民.核考官吏等诸多事宜。有些事情很是生巯,但他勤于政务常巡属境很快就有了底数。

江陵府的官员们果然不错,尽管缺少刺史大人,别驾谭良玉带领众官员做了很多的事情,长史.司马.参军等人都能忠于职守。百姓中的口碑也还不错,只是时逢旱灾境况堪忧。

他将江陵全部事项理顺分出轻重缓急,全力抚慰百姓,安定民心。几次亲率官差平乱.捕凶,至使匪盗远遁流民返乡恶绅敛形,不到一个月连破十几个要案讧陵立显安定。

可是他的心渐渐不安起来,刚到任时他便将旱灾严重求赈救灾的紧急公文急报户部。二十多天过去了音讯全无,他和谭别驾商议一番决亲去京师催办。谭别驾亦无良策只是担心他擅离职守要受责罚,李荃顾不了那许多次日便上路,快马加鞭仅用三天就赶到了长安。

因是公干来京且事有特殊所以他不愿岳父干预,也没去找两位义兄。寻个客栈住下,每日去户部打探消息催讨回文。户部尚书王森是李辅国的死党,江陵上报的急件就是他给压下的。

李荃不知内情,每次去户部自是失望而归。这天回到客店心中烦闷屈指一算来的天日已经不少,还不知江陵怎样了。反正事己至此急也无用,便想安下心来等想是这样想,他心急如焚如何能静下来。

与他同来的有一长随名叫李有,见他如此便道:"大人,反正也没批回来呢,您就是急出病来也于事无补。依小人之见倒不如趁此机会出去散散心,看看各处的名胜古迹看看大雁塔"。李荃一想也是,光急也无用出去走走看看强似屋里闷着于是命李有备好酒食,借上一匹马自已佩剑协笛独自去了。

长安城乃是六朝古都,城内名胜很多城外山清水秀。李荃在这里住了半年城内几乎走了个遍城外却很少去,他决定到城外走一番。他骑马经过大雁塔向南出了启夏门绕过曲江池和芙蓉园,眼前现出一派山川美景。

但见峰峦起伏青翠欲滴,湖平如镜兰天白云远山近树尽纳其中。李荃深呼长吸多少天滞于胸中的郁闷之情似乎全部消失。

他催马前行来到山陡难登之处带上东西开始徒步登山。身融山野,自有清高伟岸之感。正拾级间忽有危岩障立,绕至其后又见石如巨兽眈眈虎视令人悚然。石畔荆棘丛生石后树屏遮,脚下各色野花野草寻缝生根随风摇动使他不忍投足。这里就是名扬天下的骊山,有四五百丈高。登到山腰处他极目四望,奇观异象尽收眼底。天边的云如淡墨一抹,晴空更添秀色。长安城方方正正,近处倒还清晰,行人如蚁车马如豆,正有行蚁出入之处便是他通过的启夏门。他几次去过大雁塔感觉气势宏伟,从这里看去不过与一根竹笋相仿。寻其住所好容易才找了个大概方位,而坐落在城北的皇宫则完全锁在烟雾之中难辨其貌。京师是我应来的吗?登山游览原为散心何必虑及其他,李荃心有感慨长叹一声。

继续向上景色更加奇美,他的心情也更加舒畅。转过几峰巨岩迎面一株巨大的古松挺立,但见树干粗壮树皮似鳞,像是身披铠甲的武士。枝杈虬盘似蓄势待发正要使乌龙探爪的招式,真是神极妙极。簇簇松针绽放嫩绿,阵风透过飒然有声。松上藤蔓相附,柔枝嫩川条悬垂如丝随风飘摆。

一股清泉复石为溪宽不足跨,淙淙流翠汩汩送芳。正漫步间岩隙漏光恰落脸上,阳光刺目低头却见光投溪中,金星随流跳掷闪烁无常。真个是流芳淌翠幽香郁馥,纤尘不染清绝人间的天国仙境。

李荃来到松下效高人隐士独卧空山,发思古之幽情,这一休息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正是人生不如意事常**,江陵求赈事已经如此更令人愁烦的是尚堪不透,奈何!

他摆好酒食席地而坐独酌起来,三.五杯下肚想起了两位义兄。此次来京事非寻常暂不想惊动他们,想到此手便不由自主地抚弄起剑和笛,他轻轻地拔剑出鞘一声长啸舞将起来。

常言道:忧愁出酒徒,伤感出诗人。近日感触颇多,随着剑的招式诸事涌上心头于是吟道:

苍峦叠翠,风透松,

恰似惊涛激荡。

鹤鸣九皋鸦噪枯枝,

各有相安处。

人生苦短,

玄机何时参透。

笑看仕途凶险,

鱼龙常混杂。

英雄无觅,

长笛古剑发浩歌,

难将红尘堪破。

怀中异宝,

天下无人能识。

难对先贤,

束手向谁倾诉?

吟诵己毕式终收剑,但闻松涛阵阵如泣如诉。"铛啷"一声宝剑落地只觉心里空空的。本想借赋抒怀却勾起无限心事,赋未达境雅兴己扫,他拾起宝剑复坐于地。忽听曲径之上隐隐传来踯躅的脚步声。他做武功不凡听力胜过常人,相隔虽远已辨出是位手拄拐杖的老妇人。

好一会儿,上边的转弯处出现了一位年老的妇人。只见她满头白发脸色蜡黄,身体瘦弱衣衫破旧,左手拄根竹杖右臂挽一竹篮。不知是常年劳累还是因病所致,她腰弯背驼走起山路更显艰难。

李荃忙迎上前躬身施礼道:"老人家,山路难行请这边休息一会儿再行赶路可好"?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这位老婆婆看上去已过古稀之年,若不是家境贫寒绝不会如此衣衫褴缕,绝不会拖着病体孤身一人奔波深山。他心生怜悯上前搀扶,老婆婆气喘吁吁见他和善点头佳许。

李荃身为剌史乃是正四品的地方长官,却能和普通百姓一样尊老爱幼,从不因官高自矜。见老婆婆同意休息忙搬过一块山石摆放平整,怕她受凉脱下外衫铺垫好扶她坐下。见她的眼晴盯着食物情知腹中饥饿便说道:"老人家,我这里有些食物,若不嫌弃请将就用些"。

老婆婆喜之不禁,双手齐下抓起就吃。李荃惯于俭朴这次所带虽较平时好些也不过多了半只烤鸡,余皆以瓜果菜蔬为主了二。老婆婆可能是饥饿己久吃相有些不雅,如此狼吞虎咽岂不伤胃便温言道:"老人家不要着急,请慢些用吃得太急不易消化的"。他本是好心关照,老婆婆却面现不悦放下手中食物赌气不吃了。

李荃再三好言相劝老婆婆才继续食用,而他则像儿子伺候年迈的母亲一样,递食递水,擦嘴拭襟。老婆婆更不见外要菜要水还要酒,不留神一口吃呛喷了李荃一身。他心中有些不快,又一想老人家操劳一生尚且贫困己属不幸,虽说素不相识照顾于她也是应该的污了衣衫算得什么依然笑脸相陪。

老婆婆歉然道:"人老了,没有用了。吃点东西还弄脏了你的衣裳,这衣裳多好,这背子这圆领花边"边说边伸出手来摸。那双青筋暴露骨节突出布满褐斑的手沾满油腻,哆哆嗦嗦地在他的衣裳上摸来摸去又添了许多污痕。李荃心里一阵发酸,若是母亲能活到今天能亲手奉上一碗饭该有多好。

如同风卷残云一般,老婆婆将他带来的东西几乎全部吃光。李荃递过汗巾要她擦手。"不用啦,老婆子邋遢惯了"。说着她撩起衣襟擦了檫手提起竹篮"走了"。又回头看看道,"没落下什么东西吧"?

李荃道:"老人家,路不好走我来送你下山回家"。"送我下山倒还可以,送我回家也行反正我家也没有怕丢的东西"。老婆婆一句话把李荃闹了个哭笑不得,人老了真和小孩子一样。他带上笛子和宝剑搀扶着睑老婆婆一步步朝山下走去。

野径崎岖,有时下山比上山更难走。好不容易过了李荃远眺长安城的山腰处,忽然闻到一股焦糊的气味同时一阵轻烟随风飘来。起山火了!他想赶去救火又恐老婆婆站立不稳,稍有迟疑老婆婆挣开他的手快步赶了过去。

山火烧起不得了,老婆婆摔坏更不得了。不容细想李荃纵身跃起落在老婆婆与山火之间,左臂护人右手劈空掌拍向山火。老婆婆也不闲着挥动竹杖扑打山火口中自语道:"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她低低的一句话仿佛晴空一声霹雳击中李荃的头项,这正是中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辨认出的一句话。这部经书亡轶己久仅存孤本在自己手里从未示人,其中的词语她如何知晓?

说也奇怪,李荃掌风连发火未扑灭,老婆婆一句经文立时火灭烟消。李荃扶她坐好郑重施礼道:"天干气燥山火萌发,老人家受惊了。请问您刚才所念可是中的词句吗"?老婆婆一改常态,冷冰冰的脸变得和蔼慈祥说道:"正是中的词句,我读过这部书,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这部书乃黄帝所著,先后到过姜子牙.鬼谷子之手,后来传给苏季子,最后到了寇谦之的手里。他在少室山参研多年颇有心得,将其藏于虎口岩洞中命龙儿守护以待有缘。"李荃心中激动,强抑情感仔细听讲。

"龙儿乃是一条蟒蛇,幼小时被寇谦之从鹰爪中救下。它心生感激自甘为仆每日守候左右。寇谦之见它灵珑乖巧善解人意很是喜爱,从终南山采来朱果,从极北黑沼采来兰果都要给它几颗。朱果兰果均为固本培元之圣品,尤其是兰果较朱果更是难寻。加之寇谦之以自身功力辅助,龙儿变得聪慧无比通灵过人。龙儿除了腾越玩要便是聆听道藏经文,如此能为岂是一辈畜类可比?算起来龙儿守护经书巳有三百余载,去年龙儿离开嵩山老身便知经文己经出世。"

李荃知迂仙人肃然起敬,长跪于地诉说自已获的经过及参研的难处。老婆婆沉吟一会儿道:"我看你这年轻人心地善良,知书达理,虚心好学,居高官而无傲气。今天我就破个例,收下你这个学生"。

闻听此言李荃喜极而泣,立即要行拜师大礼。老婆婆拦住道:"不需如此,我说的收你为学生只是为了传道于你,咱们之间没有师徒缘份"。她的声音由嘶哑

苍老气喘吁吁变为清晰浑厚,腔韵皆有龙凤之音,她不急不徐娓娓道来。

"李荃,你听好。凡三百字分为三部。上则演道,乃神仙抱一之道。夫演道者,还丹抱一之门,人之元气,走于道,为之‘道‘字;中则富国安民演法。夫演法者,中去邪恶之心,上淳坎之水,为之‘法‘字,是心为帝王,坦然得一,正其法度,富国安民也。若到褐河精造,白色藏真是也;下则强兵战胜演术,夫演术者,木生火离,中虚是水,坎中实是火也。是以中心行真水真火相伏,为之‘术‘字。若到紫精月,不死亦不难是也"。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