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杜撰历史> 75 妥协0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5 妥协03(1 / 1)

“太后!”肖知善挺直身体,梗着脖子跪在地上,摆出大义灭亲的架势,忠恳的说道:“臣与孙祖苗虽然是姻亲,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倘若顺天府查实,孙祖苗却有不法之事,臣绝不姑息,定当以国法论处。”

这是先声夺人之策,事情的原委还未查明,一切皆未可知,但绝对不能露出丝毫的畏罪胆怯之意,况且,顺天府还掌握在自己手里,朝廷的官员也都大多是自己的心腹,区区一件侵夺田产的案件,有太多的技术手段可以将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可以将它黑白颠倒,坏事做好了。

这也是划清界限之法,毕竟这件事是吕氏后党挑起的,他们肯定会暗中作梗,不会任由自己一手遮天,那么,先把自己摆在一个与此事没有牵连的状态,也是明哲保身之道。

“哎!朝廷里的这些官员,又有几个是干净的。”一声叹息,太后眼中的愤怒倏然消散,好像刚才说错了话,想要用这种带有歉意的言辞弥补一样。

“太后!......”肖知善被太后的反常弄糊涂了。

“有时候,哀家常想起皇帝小的时候,......”太后又将目光投向窗外,感概的说道:“整天乖巧的围在我身边,讨这讨那,有时候调皮过了头,被我训了几句,就委屈的哭鼻子,像个小丫头似的,我便拿一块糕点或者蜜饯给他,他就又围在我身边了!”

‘她这是故意在演给我看!’肖知善肯定的想着,这些年来,他亲眼看着太后从一个妃子,在后宫的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中脱颖而出,然后又在朝廷的厮杀中,披荆斩棘,坚韧不拔的成就眼前的权势,她可以装可怜,也可以扮强势,但绝不会认输。

‘她想要掩饰什么?’看着太后回忆过去的往事,肖知善继续揣测着,也许那就是他真正的目的,她想要彻底打倒自己,让吕氏后党能够独掌朝政。

‘那她为什么要掩饰呢?’想要彻底的打倒自己,达到独掌朝政的目的,这其实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目的,就连自己也常常想要彻底的打倒吕氏后党,之所以把这目的深埋心底,只不过是因为难以达到,至少在目前是这样。

“那时候皇帝听话的很,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跑来向我讨主意,我还记得刚开始启蒙那会,他耐不住性子,受不了老师没完没了的约束,就委屈的来找我,是我给礼部的人发了话,才让他每天学半个时辰,便玩上一会。”太后继续唠叨着。

‘那她为什么还要唆使人状告孙祖苗呢?’疑虑一个一个的跳出来,肖知善无心去听太后在唠叨着什么,困惑的想着。

孙祖苗是前任宰相,虽然已经赋闲多年,但在官场中,仍然还有些可以信任的人脉,况且,他的长子孙扬美是海州太守,次子孙振是御林军统制,这本身就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力量,也许,太后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唆使人告状,然后在逼着自己秉公处理,来达到拉拢孙氏一族的目的,毕竟孙振所控制的御林军,是一支顶在心口的利剑。

‘一定是这样!’肖知善几乎可以肯定,因为当初孙振能够出任御林军统制,是需要太后点头的,而太后之所以肯点头,除了因为孙祖苗的圆滑世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州处在陆峰控制的燕军,和吕氏一族控制的明州之间,如果孙振敢有不臣之心,太后可以轻易的将孙氏一门连根拔起,并且夷灭九族。

“太后!”肖知善顾不得太后的唠叨,说道:“前些日子有人议论朝中良将,说目前领军的年轻一代将领,当首推华兴之子,禁军都统制华世岱,此人不仅是将门之后,更精通韬略,深的士兵拥护,倘若外敌入侵,定可御敌于国门之外。”

“太师的意思是......?”虽然被臣子打断说话让太后有些气恼,但当听完肖知善的话以后,太后的脸上只剩下了惊讶,调走华世岱,让吕铠执掌禁军是吕涟的主意,只是因为这个方案得不到自己的支持,因此虽然吕涟在兵部提出,但却不了了之。

但现在,肖知善却主动提起这个话题,还隐隐有将华世岱提拔的意思,但华世岱已经是禁军都统制了,再要提拔,可以安插的职位也就只有那么几个了,况且,肖知善真的愿意让出其中的某一个职务吗?

“臣的意思是,禁军虽然负责拱卫京师的安危,然而却远离战火,似华世岱这种国之良将,久居于此,颇有国之栋梁被埋没之嫌,而****战时,多在北地边关,那里不仅要直面塞外胡人的袭扰,更是****北面的唯一屏障,一旦胡人突破长城防线,势必会长驱直入,......如此一来,祖宗社稷必将危若累卵,臣以为,似这种要紧地方,必当有****第一良将坐镇,方能确保万无一失。”肖知善认真的说道。

‘他真的肯把北地的二十万兵马拱手让出?’太后狐疑的看着肖知善,她不相信肖知善会这样做,因为北地的二十万兵马是握在肖氏一门手中,最有力的一个筹码,一旦让出,那么肖氏一门将失去掌控朝廷的基础。

但太后又希望这是真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不仅可以满足吕涟强烈的进取心,也可以使吕氏后党不受制约的控制朝廷,最重要的是,一旦肖知善让出北地的二十万兵马,那么困扰着她的烦恼和焦虑将烟消云散。

“或者,可以让华世岱出任兵部尚书一职!”肖知善说道,好似误解了太后眼中的狐疑,又说出另一个弥补的方案一样,说道:“现任兵部尚书葛慎,虽然颇知兵事,然而其身体欠佳,精力不济,以多次流露出归隐之意,况且当年的英山之战,他执意坚守不战,导致了林赞的战死,边关将士亦多有怨言,......”

“倘若华世岱能出任兵部尚书,凭着其华氏一门的赫赫战功,定能使边关将士心悦诚服,一旦外敌来犯,有华世岱坐镇京师,居中调度,定可使祖宗社稷安如泰山。”

“以太师之见,华世岱是出任北地,还是出任兵部为好?”太后说道,尽管她不相信肖知善的话,但还是无法拒绝这么好的提议。

“臣以老朽,见事越发的糊涂,一切听凭太后的圣裁。”肖知善说道,恭敬的把事情的决定权送到太后手里。

“莲心,药!”太后烦躁的说道,一种大事将成的急迫,和其中有诈的谨慎在她心里纠缠着,让她感到烦恼和焦虑,她需要依靠药物的作用,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

“臣,告退!”肖知善缓缓的站起来,退了出去。

走出太后的寝宫,肖知善并没有轻松下来,他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吕氏后党正在利用皇后惹出的麻烦,一点一点的侵蚀着,原本掌握在他手里的权力,让人状告孙祖苗,达到拉拢孙振,进而控制御林军就是其中较为厉害的一招,但是孙振没有来找他汇报这些,女儿也没有来找他,这让肖知善深感不安。

因此他才会说出要让出北地的二十万兵马,和兵部尚书的权力,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孙祖苗盘踞的海州固然夹在陆峰的燕军和太后的老巢明州之间,但海州的兵马却掌握在史经武手里,孙祖苗如果想投靠太后,自己同样可以要了他的命。

孙祖苗是个狡猾世故的人,他绝不会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做出最终的决定,他还在观望着,观望着事态的发展,而这才是肖知善说出要让渡权力的动机,这是缓兵之计。

算算时间,辛思周一定已经到达北地了,凭着他的才能,肖知善相信,他一定能够说服儿子领兵进京,况且,在约集百官恳请皇帝为皇后加封尊号的第二天,肖知善就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亲信快马送往北地,在这封信里,肖知善用简单的言辞,概述京城危局,使儿子‘岂能袖手旁观’,然后才‘一声令下’,希望儿子能‘亲帅’北地的二十万兵马,‘昼夜兼程’南下京城,将乱臣贼子‘团团围住’......

这才是肖知善使出缓兵之计的目的,因为世间所有的阴谋阳谋,如果不能够依赖在足以横扫天下的力量之上,那么都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沿着湖泊边林木下的小径往回走,不知不觉到了皇帝书房外的小桥上,回望太后的寝宫,已然隐匿在林木间。

‘太后也许不会相信自己的话,即使她相信了,自己也绝对不会兑现。’肖知善想着,他要的只是时间,如果儿子能够及时发兵,那么三天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将隐忍而解,北地的二十万兵马,不仅能够横扫天下,还能够把歪理邪说,正名为治世经典。

肖知善走下小桥,小径前方不远的地方,几个太监穿着士兵的盔甲,噤若寒蝉的站在空地上,皇帝仍旧坐在假山下,一脸的阴霾,阴霾里有对平淡生活的不满,有快乐无处寻觅的焦躁,但更多的还是旺盛精力无法发泄的愤慨,......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