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本朝为南直隶。以前是古扬州的州治所在地,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1368年,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以南京为都。1403年前后,太宗朱棣杀方孝孺,诛其十族,动摇了大明在南京的统治根基。被迫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在北京设顺天府,为北直隶。在南京设应天府,为南直隶。
顺天府及应天府,为省一级机构,由朝廷直隶。最高的行政长官叫府尹,副职叫做府丞。属官有治中、通判、推官、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儒学教授、训导等。
来到南京,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三宝太监郑和。三宝太监的封号,要到四年后,由朱瞻基授予。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军进攻云南。十岁的马三保,被当时的副帅蓝玉掳到北京,旋即阉割为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太宗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乙酉),34岁,奉太宗命,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丁亥)36岁,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38岁,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乐十一年癸己)42岁,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乐十五年丁酉)46岁,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乐十九年辛丑)50岁,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
出于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探寻青云会起源的目的,朱瞻基令已经55岁的郑和,在南京筹备第七次下西洋的事宜。
郑和在华夏被誉为杰出的航海家,在外交、军师及建筑等其他领域,也展现出他卓越的智慧和才识。
说到郑和,就不得不说本朝神人刘基、及神僧姚广孝。姚广孝是神人刘基的传人,诸葛卧龙、郑和又是姚广孝的传人。
刘基、姚广孝、郑和,师、徒、孙三人,都是太宗皇帝朱棣,最要好的朋友。唯独诸葛卧龙,**不羁,不受朱棣的待见。
刘基的《卖柑者说》,证实了他,是一个心怀天下,有远大理想的文人。但最后,他成为神人。他勘透人情世故,因此得以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幸免于难。世俗传说他死于1375年。实际上,到1403年前后,他还跟姚广孝在一起,帮助朱棣,修造了北京城。
十五年前,在郑和四十岁那年,他就悟出了“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就算自宫,未必成功”的绝世神功葵花宝典。重要的部分,被日月神教当时的教主任复望带走,收藏于日月神教的总舵所在地黑木崖。
任复望于十年前将教主之职传给大儿子任天行,他自己当起了太上教主。当了很多年太上教主的任复望,于年前辞世,享年七十岁。任复望有一个小儿子叫做任我行,现在只有五岁,未来他将执掌日月神教。
被任复望收藏的葵花宝典,后来落于任我行的副手、日月神教副教主东方不败手中。他练成绣花神功,变成不男不女的阴阳人。
葵花宝典的另外部分,由郑和的师父、神僧姚广孝带到了福建的一个寺院。后辗转落入福建福威镖局创始人林震南的手中,演化为辟邪剑法。关于葵花宝典和辟邪剑法,衍生出许多精彩的故事,在后世被一个文学奇才写了一部传奇《笑傲江湖》。此是后话。
凌未风到达南京,经过问人,才得知,此前在庆远府听到的传说有误。南京应天府的府尹,目前是钟少华,此人是龙嘉辉的亲信。郑海凌被擢升为应天府的府丞。如果不出什么差错,三年后,府尹一定是他的。但此时,他离任庆远府知府,尚未到任。他已经带着夫人,及女儿郑惊鸿,回老家河南温县省亲去了。据说有长达三个月的假期。
凌未风想起自己的不辞而别,的确是不知道该怎么向郑惊鸿说明。他间接的杀死了她的姨父,她的表哥逼着他离开了他才回不久的故乡,从此流落天涯。他怎么说,怎么对她说?也许他跟她的缘分已尽。缘尽于此,不能强求。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既然她还未到南京,也省去了他的一番踌躇。到底是见,还是不见她?到底是以原来沈梦飞的身份,还是以现在凌未风的身份?她不知道,他有多苦,有多难。在人生这条路上,孤苦伶仃。可是他不说,从来不说。
首先来说南京的名胜古迹。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就在南京。凌未风喜欢游山玩水,探胜寻幽。但死人的坟墓,他却不喜欢去拜谒,哪怕是贵为皇帝的人的皇陵。他认为去拜谒死人陵园,是不吉利的。他不喜欢跟死有关的事物。
南京城外,有大宋时著名的革新派领袖,宰相王安石的故居半山园。这座半山园,占地面积极大,是一所休闲的好去处。目前,它是属于东海王朱瞻域的私宅。后来,李祚庥将它买下,改名为半生园。得以在此,与孙莉莉,畅享鱼水之欢,颐养天年。后来,李祚庥的儿子李蔓青,李蔓青的儿子李坏都是出生在这座著名的院子里的。那已经是后话。
王宰相说,自古帝王州,说的就是这个龙盘虎踞的金陵城。王宰相还悟出了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真谛。“无语,槛外长江空自流。”后来,章惇在大明施行新政失败,被贬金陵,他是否想得起自己的前世,想得起自己前世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
坐在半山园的书房里,看着槛外,无语自流的长江水。你渐渐会心生许多疲倦之意。由它去吧,由它去吧,时光和流水。只要你,不愧于这一生,多姿多彩的一生,努力进取的一生,为着自由快乐的一生。
静海寺位于南京城西北部狮子山下。是太宗皇帝为郑和修建的寺院,郑和现如今就居住于此。他积极准备粮食,船只,筹备出海事宜,谋划着自己的第七次出海航行。
沈万三故居,位于马道街5、7、9号。沈万三又名沈秀,是明初江南首富,原籍为浙江湖州南浔。关于沈万三,有着各种各样的传奇传说。到底哪样是真哪样是假,不得而知,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故居犹在,白酒坊、堆草巷、油坊巷等处,据说都曾经是沈家的产业。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的东庐山(天生桥下胭脂河),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新石器时代,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在后人朱自清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可领略灯船丰采。2005年到2012年前后,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调和魅力。
东吴以来,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